简论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和态度
简论苏联的犹太人问题_张建华

简论苏联的犹太人问题3张建华[内容提要] 犹太民族作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命运是悲剧性的。
在长期的流亡和迁徙过程中,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世界各地。
沙皇俄国是一个地域横跨欧洲和亚洲的大殖民帝国,在这个被列宁称为“各民族人民的监狱”的大帝国中,犹太人的处境是极其悲惨的。
苏联同样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由于苏联政府在民族政策上的严重失误,苏联犹太人的际遇是有失公平和公正的,因而导致20世纪70年代后在苏联犹太人中间产生了较大的离心倾向。
[关键词] 苏联 犹太人问题[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505(2003)022*******3本文为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民族主义与20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以苏联东欧为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民族问题以及犹太人问题是沙皇俄国留给苏联政府和各民族的一份沉重的历史遗产。
俄国境内的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群体的出现最早大约是在公元14世纪初。
当时由于西欧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和驱赶,犹太人大批东迁,最初定居于中欧和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等地区,随后又向俄国版图内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区迁移。
17世纪,波兰政府采取了鼓励外来移民的政策,尤其鼓励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并拥有各种技艺的犹太人,因此犹太人在该时期的移民数量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犹太人的居住区往往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18世纪60年代后,在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政府联合瓜分了波兰,波兰的大部分领土和西乌克兰纳入俄国的版图,原波兰领土上的犹太人也随之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
到20世纪初,世界上的犹太人约半数居住在俄罗斯帝国境内,1897年的俄国人口统计资料表明,俄国境内的犹太居民人数为522万人。
①沙皇政府以及各级统治者对犹太人始终是采取限制、压制和迫害的政策。
沙皇伊凡四世统治时期曾发布诏书驱赶犹太人出俄国,禁止犹太人在俄国居住。
在17世纪中期,莫斯科公国的军队就多次攻入波兰和立陶宛,大量屠杀当地的犹太人,或者劫持数万的犹太人到莫斯科公国境内,强迫犹太人改宗东正教,使犹太人沦为奴隶。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犹太移民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的要求并不符合” ] l。到了 18 年 ,美国对苏联犹太 4 99
移民的难民政策发生了改变 ,除了要求那些申请难民
联全球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直以来,苏联都试
图在削弱西方影响力的同时积极扩大 自己在中东的影
响力。
资格的犹太人给予足够的证据 以证明他们在苏联确实
受到了政治迫害以外 , 还大幅减少给犹太人的难民配 额,对移 民美 国的苏联 犹太人不再 自动授予难 民资
人开始反思其难民政策 ,认为,很多犹太人在苏联并 没有受到明显的迫害 ,“ 他们离开是为 了追求 自由和
更好 的 生 活,这 并 不 符 合 美 国的 难 民政 策 的宗
苏联需要美 国的资金 、技术 。毫无疑问 ,苏联在犹太 移民问题上的让步将有利于两 国关系的缓和。
此外 ,苏联意识到美国犹太人团体对美国政坛的
格。
( 二)美国犹太团体对苏联犹太移民态度的转变
16 年中东战争爆发后 ,苏 以断交 ,美国成 为 97 协调阿以冲突 的唯一主角,在 中东的影 响力逐渐扩 大 ,而苏联却面临着在中东和平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
谢 小 燕
( 中国人 民大学 国际关 系学 院 ,北京 10 7 ) 0 82
摘 要 :戈 尔巴乔夫 时期 苏联 犹太移民政策 经历 了一个从严格限制到逐 步放开的转变过程,导致政 策转变 的 原因主要有 苏联 国 内改革,苏美关系及 苏联 的 中东利益。犹太移民政 策的变化使 大量苏联 犹太人得 以离开 苏 联 .同时也对这 一时期的国际关系产生 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时期;犹太移民;苏联 移民 中图分类号 :D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1 (0 7 1 0 3— 3 6 1 4 6 20 )0 —0 6 0
从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看斯大林时期苏联犹太人的命运

从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看斯大林时期苏联犹太人的命运内容摘要:二战时期,苏联成立的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在动员苏联以及世界其他各地的犹太人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战后初期,随着它存在的主要使命的终结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被苏联政府抠上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取缔。
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和积极分子被处决,造成了苏联历史上的一大冤案。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大俄罗斯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苏联犹太人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悲惨处境。
关键词: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民族主义、民族同化公元前罗马帝国占领了巴基斯坦后,犹太人被迫四处流散,其中的+一部分到达了今天的俄罗斯。
但是,历史上俄罗斯国内的反犹浪潮不断,即使是在苏联时期,由于政府在民族政策上的严重失误,苏联犹太人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苏联政府和领导人始终把犹太人视为潜在的不忠诚的对象,但也是一笔随时可以动用的“政治资源”,一旦政策失误和国际国内局势变化,他们也就成了“替罪羊”,二战时期成立的犹太人法西斯委员会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样一个在二战时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在战后初期即被扣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到取缔,其主要成员以叛国罪的罪名处死。
本文试图通过对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成立后的一些活动、它案发的原因的探究,以此从一个侧面来说明斯大林时期苏联犹太人的历史命运(一)1940年,世界第二次大战爆发,许多欧洲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德国法西斯的奴役和屠杀,希特勒灭绝犹太民族的计划更使散居欧洲各国的犹太人遭受了灭顶之灾,整个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方面准备不足和军事指挥错误等一系列的原因,苏军节节败退,大片领土被德军攻占,这些土地上的人民尤其是犹太人也惨遭德军铁蹄的蹂躏。
在这种危急关头,苏联人民很快动员起来,以其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反法西斯斗争中去。
浅议俄罗斯犹太人政策(17世纪——1953年)

浅议俄罗斯犹太人政策(17世纪——1953年)摘要:17世纪起犹太人开始有规模地涌入俄罗斯,在俄罗斯人口中所占比重甚高。
沙俄时代,因为宗教文化等冲突,政府一直采取反犹政策,因而俄罗斯“犹太问题”开始显现。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虽然对犹太人的政策有一定的放松,但随着国际冷战趋势加强,两个阵营对立加剧,苏联兴起了反犹主义浪潮,对犹太人进行了一系列压制迫害。
沙俄时代以来,俄罗斯为了解决“犹太问题”出台的政策却衍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影响,对俄罗斯的发展,乃至世界政局产生了冲击。
关键词:俄国犹太人政策;反犹主义;犹太移民17世纪中叶,因为俄波签订《安德鲁索沃条约》,犹太人首次大量出现在俄罗斯。
18世纪下半叶,由于瓜分波兰,大约100万的波兰犹太人被并入了俄罗斯帝国。
到19世纪末,俄国犹太人的数量已经增加至50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4%。
随后一个多世纪,沙俄政府一直采取反犹政策,采取措施限制和干扰犹太人,因此也导致了严重的“犹太问题”。
直到苏联时期,俄罗斯政府的犹太政策依然无法很好解决问题。
因而引发的犹太人革命,犹太人多次大规模移民,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等对俄罗斯产生了众多影响。
17世纪中叶,犹太人首次大量出现在俄罗斯。
1654年乌克兰领土被俄罗斯吞并,境内大量犹太人被沙俄政府控制。
1677年俄波签订《安德鲁索沃条约》,该条约允许在敌对期间被俄国人俘虏的犹太人留在俄国境内,因而俄国犹太人的数量大幅增长。
18世纪下半叶,由于瓜分波兰,大约100万的波兰犹太人被并入了俄罗斯。
到19世纪末,这一数字已增至50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4%。
尽管犹太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沙皇对其的敌意从未消失,一直采取反犹措施。
沙俄政府早期压迫犹太人从宗教入手。
1742年,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将犹太人驱逐出俄罗斯帝国时,只允许信奉东正教的犹太人留下来。
尼古拉一世统治时利用物质鼓励犹太人皈依东正教。
1835年,政府通过《犹太残疾人宪章》禁止犹太人使用希伯来语;禁止建造犹太教堂等。
斯大林时期苏联对犹太人的政策_高麦爱

斯大林时期苏联对犹太人的政策高麦爱(淮阴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 淮安,223001)摘 要:斯大林在其统治的不同时期对苏联境内犹太民族实行不同的政策)))同化、压制、利用、消灭。
这些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加强了苏联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但伤害了犹太人的民族感情,使他们对苏维埃政府失去信任。
关键词:斯大林时期;犹太人;同化;压制;利用;消灭 中图分类号:K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3)03-00%%-%%收稿日期:2001-11-05作者简介:高麦爱(1974-),女,甘肃庄浪人,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教师,兰州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亚史研究。
苏联建立之初,以列宁为首的领导层对少数民族包括犹太人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
30年代初,斯大林以民族自决与工业化、集体化路线相悖为由取消了这一原则。
由于犹太民族在俄国历史上遭遇的特殊性,斯大林时期苏联对犹政策较之其它民族又具有独特性,大致经历了同化、压制、利用、消灭几个不同阶段。
本文就斯大林时期苏联对犹太人的政策进行探讨。
一、同化政策从1925年斯大林执政到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0协定签署之前,斯大林对犹太民族采用拉拢手段,实质上是以同化为主要目标,使其有利于苏联的一体化建设。
斯大林执政初期,一反先前之姿态,声称/应该用75%的注意力去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用25%的注意力去反对地方民族主义0[1]。
当时苏联党政机关中许多要员是犹太人。
其中有斯大林的反对派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也有斯大林的忠实/大臣0卡冈诺维奇,李维诺夫,迈赫利斯等。
斯大林的秘书室里也有两个犹太人。
据苏联官方统计,在当时的中央委员会里,犹太人约占25%[2];俄罗斯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也说:/斯大林当然不喜欢犹太人,但是他从来不简单地以个人的好恶行事。
0[3]30年代初,斯大林开始推行集体化、工业化运动。
在这一运动中,他非常需要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苏维埃民族。
简论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和态度

5世界民族62007年第3期简论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和态度张倩红葛淑珍内容提要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犹太人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苏联建立后,列宁的民族平等理论更是给了犹太人以极大的鼓舞。
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反犹传统的影响,苏联犹太人并没有完全享受平等,歧视与迫害时有发生。
从列宁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苏联政府的对犹政策和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无论是对境内犹太人还是苏联社会都产生了连锁反应。
关键词苏联政府犹太人列宁斯大林反犹主义苏联是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政策是否得当,与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月革命掀开了俄国犹太人历史上新的一页,大批犹太人以火一般的热情投身于革命与建设事业。
但由于种种原因,布尔什维克党所宣传的民族平等理念并没有在犹太人身上完全体现。
近年来,关于苏联犹太人问题,国内学者发表了一些文章,¹但有关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问题缺乏系统的专题研究。
本文旨在梳理从列宁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与态度,并兼谈犹太人对苏联社会的贡献。
一、列宁时期列宁时期的苏联政府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其境内的犹太人获得了解放。
1.犹太人对十月革命的贡献。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领导俄国人民在沙皇专制制度的废墟上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巨大努力。
而俄国犹太人对苏维埃革命的胜利同样功不可没。
俄国犹太人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卑微社会地位和悲惨遭遇造就了他们改变民族命运的决心以及对革命的向往和热情,犹太人是俄国最早参加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民族。
1895年犹太人马尔托夫(J.M artov)同列宁合作,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0,领导俄国的工人运动,为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奠定了组织基础;1900年底,两人又在国外秘¹例如,杨申:5论苏联犹太人6,载5外国问题研究6,1981年第3期;高慧群:5苏联犹太人今昔6,载5东欧中亚研究6,1992年第4期;白坚:5略论斯大林晚年的反犹主义倾向6,载5苏联历史问题6,1988年第3期;赵克仁:5试析前苏联对以色列建国前后态度和政策的演变6,载5西亚非洲6,1993年第4期;张建华:5简论苏联的犹太人问题6,载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6,2003年第2期;毛远臻:5时代变迁中命运沉浮的苏联犹太人)))试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苏联政府对境内犹太人的政策6,载5首都师范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2005年增刊,等等。
俄国政权对犹太人态度的综述

俄国政权对犹太人态度的综述作者:秦蓁来源:《人间》2016年第29期摘要:伴随着波兰被沙俄帝国的瓜分,波兰境内的大量犹太人开始成为沙俄的臣民,但沙俄政权带给他们的不是安宁的生活,而是持续不断的反犹浪潮。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曾经使俄罗斯犹太人的处境有所改善,但随后沙俄的政权又开始采取了反犹政策。
之后虽然垂垂老矣的沙俄政权在工人运动和革命当中土崩瓦解,但是新政权的建立也未能从根本上将俄国土地上的犹太人从压迫中解救出来,后续的苏俄、苏联历届政权也针对犹太人制定了不同内容的政策并对俄国境内的犹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试图将沙俄、苏俄及苏联各个时期的政府对犹太人的政策进行梳理,并通过综述的方式将不同研究方向笔者的观点加以整合,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沙俄政权;革命;犹太人中图分类号:D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73-02由于历史文化及俄罗斯国家自身的特定因素,反犹主义的幽灵长期以来一直在俄国上空游荡。
旧的沙俄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采取了排犹主义的措施,然而在民众们还揣着美好憧憬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同样在一些领域采取了不利于犹太人的政策。
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却采取相似做法,既有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因素,也带有政权本身的时代烙印。
笔者朱文霞认为,俄国反犹的历史比较久远。
从18世纪末起,沙皇政府就一直对其境内的犹太人实施限制和迫害的政策。
这种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实行“栅栏区(Pale of Settlement )制度”,即在一些远离沙俄国家中心的边远地区划出一定的区域,让犹太人集中居住,以此限制犹太人的活动;其二是推行民族同化政策,集中表现在宗教和文化方面。
民族问题是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苏联作为一个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政府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的反应则显得更为重要,其中犹太人问题在某些时期显得更为突出。
简论沙皇政府的对犹政策_孟君

2011年4月西伯利亚研究Apr .2011第38卷第2期SI BER I A N STUD I ESVo.l 38N o .2历 史简论沙皇政府的对犹政策孟 君1,孙慧宗2(1.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2.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 摘 要:波兰被三次瓜分后,原波兰领土上的犹太人也随之处于俄国政府的统治之下。
在被称为 民族监狱 的俄国,犹太人的处境十分悲惨。
沙皇政府始终采取反动的排犹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政策又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沙皇政府的反犹政策不仅没有解决俄国的 犹太问题 ,还将犹太人推向革命,导致了相反的结果。
关键词:俄国;犹太人;反犹太主义中图分类号:D85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2-0080-05收稿日期:2010-11-10作者简介:孟君(1979-),女,辽宁瓦房店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历史研究;孙慧宗(1978-),男,吉林通化人,编辑,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犹太民族是一个以不断流散和迁徙而著称的民族,足迹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18世纪末,大批犹太人成为俄国的臣民,由此开启了犹太人在俄国生活的历史,犹太人问题也成为俄国的社会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犹太人问题,俄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梳理。
一、限制俄普奥三国三次瓜分波兰(1772年、1793年、1795年)后,大量犹太人进入俄国;在19世纪俄国殖民扩张中,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也相继并入俄国,由此产生了 犹太人问题 。
根据1897年全俄人口普查资料,犹太人人数为518 94万人,他们占俄国居民的4%和世界犹太人的49%[1]304,俄国从没有犹太人的国家转而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犹太人的国家之一。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政府没有对犹太人实行歧视政策和过多的限制。
1778年, 俄罗斯帝国省管理机构条例 在被并入帝国的区域内实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和态
度
内容提要: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犹太人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苏联建立后,列宁的民族平等理论更是给了犹太人以极大的鼓舞。
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反犹传统的影响,苏联犹太人并没有完全享受平等,歧视与迫害时有发生。
从列宁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苏联政府的对犹政策和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无论是对境内犹太人还是苏联社会都产生了连锁反应。
关键词:苏联政府犹太人列宁斯大林反犹主义
苏联是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政策是否得当,与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月革命掀开了俄国犹太人历史上新的一页,大批犹太人以火一般的热情投身于革命与建设事业。
但由于种种原因,布尔什维克党所宣传的民族平等理念并没有在犹太人身上完全体现。
近年来,关于苏联犹太人问题,国内学者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有关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问题缺乏系统的专题研究。
本文旨在梳理从列宁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政府对其境内犹太人的政策与态度,并兼谈犹太人对苏联社会
的贡献。
一、列宁时期
列宁时期的苏联政府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其境内的犹太人获得了解放。
1.犹太人对十月革命的贡献。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领导俄国人民在沙皇专制制度的废墟上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巨大努力。
而俄国犹太人对苏维埃革命的胜利同样功不可没。
俄国犹太人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卑微社会地位和悲惨遭遇造就了他们改变民族命运的决心以及对革命的向往和热情,犹太人是俄国最早参加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民族。
1895年犹太人马尔托夫(J.Martov)同列宁合作,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领导俄国的工人运动,为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奠定了组织基础;1900年底,两人又在国外秘密地创办了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报纸《火星报》,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奠定了理论宣传基础。
“二月革命”后,在俄国所有民主和社会党派中,从领导阶层到基层都有犹太人的身影。
如孟什维克党中有马尔托夫,社会主义革命党中有后来任首届苏维埃政府司法部长的施坦伯格(I.N.Steinberg),布尔什维克党中有托洛茨基(L.Trotsky)、斯
维尔德洛夫(Y.M.Sverdlov)、加米涅夫(L.B.Kamenev)、季诺维也夫(G.Zinoviev)等。
1917年犹太人积极投身到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为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统计,在首届苏维埃党政24名领导人中,有16名犹太人,再加上马克思也是犹太人,所以俄国内外的反犹主义者便加以歪曲,制造出“犹太一布尔什维克”理论,说苏维埃政府就是犹太政府。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希特勒之流又进一步利用犹太人在苏维埃国家中身居要职的事实,将反犹与反共相结合,煽起了新一轮的反犹狂潮。
但也不可否认,一些犹太人反对布尔什维克党,他们多是“拉比”、富翁和犹太复国主义者;有些领导人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在后来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2.列宁对犹太人的政策和态度。
列宁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政策,为改善和提高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奔走呼吁。
1905年他写道:“党为了消除关于它的民族性的一切想法,定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而不是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
”1914年列宁在《关于民族政策问题》中提到:“任何民族都不应该有任何特权,各民族完全平等,一切民族的工人应该团结和融合。
”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列宁指出,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即“应当不仅表现在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表现在压迫
民族即大民族要处于不平等地位,以抵偿生活中事实上形成的不平等。
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不懂得对待民族问题的真正无产阶级态度,谁就实质上仍持小资产阶级观点,因而就可能随时滚到资产阶级的观点上去”。
勃列日涅夫在庆祝苏联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也称赞“列宁总是向共产党队伍中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任何表现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原则,呼吁各民族平等,为解决历史上的犹太人问题奠定了基础。
列宁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宗教歧视。
早在1895年和1896年,列宁在《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就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所有民族一律平等”。
1903年列宁指出:“欧洲各国中只有俄国和土耳其还保留着一些可耻的法律,来整治不信正教而信其他教的人……整治犹太人。
……所有这些法律,都是极不公道、极专横、极可耻的。
”1905年他在《社会主义和宗教》一文中说道:“应当宣布宗教是私人的事情……任何人都有充分自由信仰任何宗教,或者不承认任何宗教,就是说,向通常任何一个社会主义者那样做一个无神论者。
在公民中间,完全不允许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权利不一样的现象……我国资产阶级现在也开始打算煽起宗教仇视……这种企图分散无产阶级力量的反动政策,今天主要表现为黑帮对犹太人的屠杀,明天也许有人会想出某些更巧妙的新花样。
”
列宁认为反犹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他说:“劳动人民的敌人并不是犹太人……犹太人中间大多数是工人,是劳动者,他们是我们的受资本家压迫的兄弟,是我们的为社会主义斗争的同志。
像在俄罗斯人中间的其它民族中间一样,犹太人中间也有富农、剥削者、资本家。
资本家们极力散播和挑起各教派、各民族、各种族的工人间的仇恨。
”1914年列宁在《关于民族平等的法律草案》中提出“凡在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任何方面对犹太人加以限制的一切法律、暂行规定、法律附则等等,一律废除”,并主张“给犹太人以居住权、迁移权、受教育权、担任国家职务和社会职务权、选举权、服兵役权、在城市和农村购置和租用不动产权”。
这一号召得到俄国广大犹太人的热烈欢迎,他们积极参加俄国革命运动,为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也重申了对境内犹太人的政策,1917年11月15日发布的《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指出:“俄罗斯各族人民平等和独立自主,废除任何民族和民族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居住在俄罗斯领土上的各少数民族语民族集团自由发展。
”
④列宁还认为“分裂犹太民族是没有基础的”。
这一时期的俄国犹太人经过新思想及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终于从沙皇专制下解放出来,他们在一种国内外环境相对宽松的氛围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兴建犹太会堂,开办犹太学校,发展意第绪语文化,并积极投身于苏维埃国家的
建设及政权的巩固。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赞扬说:“犹太人的解放是我们革命最美的成果之一,给予犹太人同俄国人平等的权利,使我们从我们的意识中抹去了一块可耻和血污的痕迹。
”
二、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时期苏联官方在理论上仍宣称各民族平等,但实际上苏联政府从各方面对其境内犹太人进行压制,特别是在斯大林执政后期表现出明显的反犹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