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重点题名著导读重点题1、《朝花夕拾》是XXX唯一一本________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XXX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XXX与《山海经》;《藤野先生》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XXX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旧事重提》;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XXX埋儿”两件事。
3、《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XXX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人命,将“”,“”。
谜底:肉麻看成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答案:天演论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谜底:鉴略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答案:活无常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寓目的急迫镇静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制。
答案:迎神赛会8、XXX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答案:XXX先生9、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谜底:“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10、XXX首次知道“XXX”,接触“物竞天择”,“XXX”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中提及。
谜底:琐记11、XXXXXX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 名著导读 练习【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名著导读1.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也叫,其结构一般包括、导语、、和结语五部分。
导语一般放在,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
(2)广义的“新闻”包括、、、、报告文学等。
“新闻”具有、、等特点。
(3)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坟》《热风》等。
《藤野先生》出自《朝花夕拾》。
(4)列夫・托尔斯泰是 (国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其代表作有《》《》《》等。
茨威格, (国籍)小说家、传记作家。
(5)《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 (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先后获得诺贝尔奖和奖。
(6)朱自清,字,浙江绍兴人,现代杰出的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
其代表作品有《背影》《》《》等。
(7)《昆明的雨》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8)《永久的生命》的作者是 (人名);《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 (国籍)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人名),获1950年奖。
(9)孟子,名,邹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时期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该书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的成语是。
2.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郦道元——北魏B.《渡荆门送》——李白——唐代C.《黄鹤楼》——孟浩然——唐代D.《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宋代文学家C.《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李清照一宋代词人D.《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诗人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为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长征》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长征》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其中包括四部分:作品导读、试题集训和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作品导读作者简介王树增 1952年2月生于北京。
当代著名的军旅作家。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远东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1911》等。
他的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背景知识《长征》创作于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
2000年底,王树增看到了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书——《人类1000年》。
该书由西方各个领域的专家评选出公元1000年到2000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件大事,其中一件是1934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他认为,对于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的青少年对它认识得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代的中国人眼中的长征和西方人眼中的长征到底有多大差异。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近些年来,有不少外国青年重走长征路。
这些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的青年在这条路上寻找什么呢?他说:“我相信这些外国青年走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是在朝拜和寻找某种精神。
西方专家把它列入100件大事,我觉得根本的理由是,它前所未有地体现出了人类还有如此坚韧的精神、如此为了信仰的实现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其规模上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迁徙,在其精神上体现了人类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的最为可贵的精神基础,那就是永不言败、勇往直前、前仆后继。
”王树增为写《长征》,差不多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就做了二百多万字,写作时参阅的长征地图几乎都被“时间”磨破了。
对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精神之旅。
王树增创作了两大系列的历史文学作品:一是中国革命史系列,包括《远东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还有一个是中国近代史系列,包括《1901》《1911》和(1921》。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的练习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
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
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
仅仅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
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驮痪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
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
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
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母亲惊chà( )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
”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狡黠( ) 惊chà( )⑵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画线句中“熬过”一词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
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4分)保尔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能够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xiá;诧⑵艰难度过或忍受,耐苦支持;⑶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6、保尔身上表达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精练)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1.《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他记录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所见答: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4.《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
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5.《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者所写的事实。
11.《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13.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第一: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毛主席是“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4.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 斯诺(1905-1972)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 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内容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书中有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全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人物形象如下:1. 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2. 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分析姓名出身外貌(原文)性格毛泽东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是一个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勇敢无畏;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自尊心极强的人。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他是一个温和文雅;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不折不挠;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
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朱德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是一个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负责,诚实可靠;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人。
贺龙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八年上语文版语文教材 名著导读练习题

八上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水平测试出题范围:格列佛游记参考时间:30分钟满分:100一.填空和简答(46*1=46 4*3=12 46+12=58分)1.格列佛在_________遇到了可怕的风暴。
2.格列佛吃了含催眠药的食物,昏睡后被运到了首都_________城市。
3、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国家是。
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
那里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负担起重、搬运任务的“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御马等等。
在如此这般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委琐。
党派之争以鞋熙高低划分阵营,与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4.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叫__________5.简答格列佛为何成了利立普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6.格列佛乘坐的“冒险号”船经过_______国家遭遇了海上季风风暴。
7.格列佛应“好望号”船长__________邀请在一次出航。
8.在去往东京的途中他们遭遇了大海盗船,船上都有哪国人?9.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_________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另一处。
10.飞岛国王惩罚人的手段有几种。
11.在“飞岛”上国王陛下巡视这个国家第二大的城市是_________。
12.离开飞岛后他到了“拉格多”在那里他到了数学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奇特。
简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拉格多”格列佛还到了__________学院14.“慧骃国”每四年的春分时节要举行________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