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作物栽培学(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作物栽培学(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1 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改善了玉米的水肥温度等生态因素,为玉米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创造了良好的生育环境,使高产品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1.1 增温效益

透明的薄膜覆盖地面后,白天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投射到地面,转化为热能,又因为地膜上夜间凝的露珠可阻隔长波通过,因而使地温升高,同时由于多贮存的因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面气层的一部分热量以及因水分蒸发而带走的一部分潜能得以保存下来,并向土壤下层传递,所以,地膜覆盖下各土层温度都高于裸地。到了夜间,这些多贮存下来的热量,不断被输送给膜内地面及各土层。这样,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都高于裸地。据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2010年~2012年在朝阳市喀左县实验,播种后60d地表下5cm平均积温比没覆膜多128℃~129℃,平均每日增加2.1℃~2.2℃,这样增温效应可使晚熟玉米品种铁源3号早出苗4d~6d,早抽穗2d~4d,提早成熟8d。

1.2 保墒

地膜覆盖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阻,使总的蒸发量下降,同时来自土壤中的气态水遇冷,凝成水珠,在重力影响下流回土壤,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在喀左县对覆膜玉米测定结果如下:

表1 覆膜土壤水分含量

测定时间土层深度含量较未覆膜增加

2012年 0cm~5cm 11.5%

5月20日 5cm~10cm 1.3%

10cm~12cm 1.7%

由此可充分看出地膜覆盖对土壤保墒和提墒的作用,显然由于地膜覆盖一部分水分只能在膜下循环。因而水分能够较长时间存在土壤当中,提高了土壤对水分的利用率。

1.3 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由于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较高,水分大,为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促速效氮﹑磷有机质含量增加,下表是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2012年三年测定结

果。

实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用地养地相

结合的效果。

1.4 抑制盐碱

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因而减少了随水分上升而积累于地表盐碱的数量,使地表耕层中盐碱含量明显下降,在一些难以保苗的盐碱地,可以提高保苗率。

1.5 抑制杂苗

将膜孔封严,由于膜下高温通气不良,可以使有些杂草出土后死亡,起到杀死并抑制杂草的作用。但对有些杂草如马齿莞,刺儿菜,效果较差。

1.6 促进发育,提高成熟

由于增温作用,加速了生育过程,促进了早熟,使生育期长的品种完全成熟,发挥了品种增产优势,而且适度密植,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从而增加了产量。

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中轻度盐碱地也可以,且忌低洼地,易涝地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上栽培覆膜玉米,干旱瘠薄等不良条件下也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整地要在秋季进行,深翻﹑深施底肥,耙压起垄或做畦连续进行,做到地面细碎平整。

施肥方法要科学,施肥量要适当,由于密度大,产量高,因此施肥量要增加,由于地膜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微生物活动旺盛,加速了养分分解,容易出现玉米前期徒长,后期底肥以农家肥为主,种肥以磷钾为主,配以少量氮肥为主,这样就能保证玉米全年生育期养分均衡供应,施肥量则因地制宜,可以参照每100kg籽粒施纯氮2.68kg,五氧化二磷1.13kg的大体比例。

2.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比当地裸地栽培提前5d~10d,首季晚霜前播种,晚霜后出苗,种植密度要适当增加,比裸地栽培增加10%左右,播前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以上,盖土深不少于3cm,镇压强度适宜,保证出全苗。

2.3 选膜﹑覆膜

选用微膜缩小覆盖度,即能降低成本,又利于积纳自然降水,在生产中小垄单行(行距65cm~70㎝),盖膜宽30cm~4cm,大垄(行距100cm~105cm)双行(种双行玉米),膜宽70cm~80㎝,覆膜是覆膜栽培玉米的主要技术环节,根据播种和覆膜先后可分两种方法。

(1)先播种后覆膜。出苗后破膜放苗,优点是不仅适于机器播种,还可以保证播种覆膜质量,出苗整齐,但不利于播前保墒,破苗封口费工,放苗不及时烫苗.在地势平坦,墒情好,便于灌概,适于机械覆膜地块可以采用。

(2)先覆膜后播种,播种时在膜上打孔,播后用湿土封好膜孔,这种方法有利于播保墒,一般不用放苗,如果发现小苗在膜下不出来要及时扶苗出膜,播种时比较费工,适于土壤水分充足但灌概困难地块。

无论那种方法,覆膜均在无风天气进行,覆膜时将膜拉紧展平,紧贴地面,膜两边各压5cm~10cm土,膜上每6m~7m 要压一上带,防止大风鼓膜。

2.4 选用适宜品种

所选品种生育期比露地栽培的主要品种长7d~14d,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好、发挥品种增产优势,同时还要具有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的特点。

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改)

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配套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早播等措施的玉米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适合于海拔500米以上的春玉米种植区,平均亩增产380—520公斤。 一、播前准备 1、选择地块:应选择海拔500米以上的浅山区地块,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肥力中等以上的平地或缓坡地。 2、精细整地:在冬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促进土壤熟化,播前再进行一次翻耕,然后精细整地,要求做到地平土碎、上虚下实、无残茬作物。 3、合理施肥:结合整地,一次施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斤以上,碳铵80—100斤或尿素30—40斤,磷肥60—80斤,硫酸钾20斤,并配施少量的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二、规格播 1、选用良种:应选择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增产潜力大、抗病、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品种,主要选择春播主推正玉203、潞玉13、豫玉2 2、临奥1号、中北恒6号,旱地推广绵单8号、绵单1号。 2、适期早种:地膜玉米的适宜播种期一般在当地晚霜期前10天左右或比当地露地春播玉米适宜播期提前10—15天即可。 3、起垄覆膜:结合播前整地,及时覆土起垄,一般垄面宽1.5—1.8尺,垄高3—4寸,垄面呈鱼背型。播种时,采取垄面开沟摆籽,播后及时盖土覆膜。覆膜时,先将膜的一端用土压牢,再将膜两边拉紧置于沟内,随覆膜随压土,将膜两边埋入土中2—3寸。覆膜后,在垄上每隔3—5米压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4、合理密植:对于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可控制在4000---4500株/亩;大穗型品种控制在2600--2800株/亩;一般品种应以3300—3800株为宜。同时把握肥地宜密,瘦地宜稀,阳破地宜密。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一、我省的玉米生产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2013年黑龙江省深入推进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工程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加。三大主要品种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两增一减”态势。即: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玉米首次突破1亿亩大关,达到10780万亩,比上年增加858万亩。可见,玉米生产在国计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选用良种 1.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 (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优良品种正常年份应能在7月25日左右抽穗,在初霜前5-10天达到蜡熟末期或完熟期,选用品种的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应比当地正常年份的无霜期少10-15天,或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平均活动积温少100-200度。 (2)有高产潜力。适合黑龙江省各地种植的不同生育期品种的产量潜力通常都应该达到。 (3)优质。普通玉米籽粒的化学品质应达到淀粉含量大于65%,粗蛋白大于9%,粗脂肪大于4%,赖氨酸大于0.25%。商品品质包括色泽、橙黄或橙红,容重高,出籽率和出渣率高,最好是硬粒型或中间型。

(3)抗逆性强。包括抗旱性、耐低温性、耐瘠薄性和抗病性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一般具备出苗快、苗壮;雄穗散粉到雌穗抽丝的时间间隔短,授粉结实好;田间自然发生的大斑病小于2级,丝黑穗病少于3%,茎腐病较轻,群体边行有双穗,中间不空杆等特征,综合表现为稳产高产适应性强。 2、合格玉米种子的标准 对普通农户有实际意义的标准主要是:发芽率和纯度。国家规定玉米杂交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5%。 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采样地膜覆盖技术科增加玉米产量,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原因,一是地膜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二是可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 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 1.催芽。精选过的种子先用60度的热水烫一下,再用凉水浸种24-48小时。种子浸好捞出,在20-25度下保持湿润催芽,一般经过48小时即可出芽。芽宜小不宜大,芽尖长以0.5厘米左右为好。浸种时可加入植物抗逆剂,有利于芽齐芽壮。 2.播期。由于覆膜的增温效应和催过芽的种子不易粉种等原因,地膜覆盖的玉米可比直播玉米早播10-15天。例

【免费下载】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作物和作物生产 1.简述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可将作物分成几类?请举例说明。 3.哪些农作物起源于中国?哪些农作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 4.谷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有何区别? 5.主要禾谷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6.主要豆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7.北方主要薯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8.我国主要纤维作物是哪几种? 9.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是哪几种? 10.作物生产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2.简述作物生产目标及其与作物栽培学的关系。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1.简述作物生长和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器官种类。 3.什么叫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 4.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一般是多少?经济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 5.简述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6.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7.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三基点有何变化? 8.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 9.作物的冷害和霜害有何区别? 10.何谓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各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一般都在什么阶段? 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 1.简述作物的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2.简述提高作物品质和效益的途径。 作物栽培学各论(一) 第一章小麦 1.麦类作物一般包括那些作物? 2.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根据各区的生态特点应种植何种类型的专用小麦? 3.简述全国及河北省的小麦生产概况。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今年,我乡将种植地膜玉米作为全乡粮食生产抗旱保丰收的重要技术措施,积极引导农民扩大地膜玉米的种植面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为了提高我乡玉米覆盖栽培技术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本人根据我乡近年的种植经验总结,拟定以下技术意见,供参考。 播前准备 1、选好地块,精细整地。地膜玉米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田地种植为宜。在秋深翻的基础上,一犁一耙,把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废膜等杂物清除干净,达到地表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以便覆膜。 2、基肥施用与起垄:在播种玉米的行内用犁开15厘米深、20-25厘米宽的沟,先把配备的化肥施入,再混施足量的农家肥,然后进行土壤处理,盖土起垄,一般要求垄高10-12厘米、宽70厘米。基肥亩用量:优质农家肥1500公斤,玉米配方肥50公斤,玉米配方肥按氮磷钾14:5:6的比例配制。土壤处理可选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kg掺细土30-40kg,于施好基肥后撒施覆土。 适时播种 1、适时播种:播种适期的确定以出苗避开晚霜期为宜,一般较当地玉米早播10天左右,今年由于干旱,我乡宜于4月10日以后进行。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先播种,旱地待雨水下透后播种。播种时必须做到足额下种,确保全苗,为此应以每次下种3-4粒为妥,并及时覆土压实。 2、播种方法:先覆膜后播种:早春整地后立即覆膜的田块,适播时应采用打孔播种的方法下种,具体做法是用2厘米粗的木棒在垄膜播种处扎孔穿3-5厘米深的穴后下种,并立即用土填实种穴,封好膜孔。先播种后覆膜:起垄后未覆盖地膜的田块,到时候趁墒先播。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每穴下种3-4粒,播种后立即覆好膜。播种一般采用穴播法。一垄双行,每穴34粒,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今年我乡选用的地膜规格为宽90厘米,厚0.008毫米。覆膜时,将膜两边每边压入内约10cm,铺展拉平,紧贴垄面,用土覆盖严实。 3、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应根据选用品种的特征特性、田块的水肥条件、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田块以每亩3500-4500株为宜。 田间管理 1、及时破膜放苗。当田间出苗50%左右时,开始分期分批连日破膜放苗。放苗时间:幼苗第一片叶展开后就应及时破膜放苗,防止高温烫伤幼苗叶片。放苗时要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大风不放苗的原则,一般每穴只放一株壮苗,苗孔一般以一寸为宜。放苗应选在无风晴天的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不得在晴天中午的高温时段或遇大风降温期间放苗,以防高温放苗造成幼苗失水萎蔫枯死或大风降温遭受冻害。放苗后注意及时用土封压膜口,防止散墒和影响增温效果等。 2、查苗补苗。在放苗过程中,若发现有缺苗断垄时,可及时催芽补种或缓后移苗补栽,或在相邻处留双株。补种时必须提前3天先浸种催芽,并于补种后3-5天查看补种处的出苗情况,且出苗后偏施适量速效肥以促快长;补栽应在幼苗2-3叶期结合田间间、定苗进行,选用稠苗处生长健壮的幼苗移栽,并在缓苗期过后给予适量追肥。 3、适期定苗,彻底除蘖。在幼苗3-4叶期根据田间苗势确定适宜的间、定苗时间,长势强壮、苗旺可适当早间、早定,苗势弱可适当晚间、晚定。定苗时必须确保每穴选留一株壮苗、大苗,去掉小苗、弱苗。地膜玉米早春的温度、土壤的水肥条件较好,对幼苗生长十分有利,拔节后易从茎基部长出分蘖,影响主茎生长发育,必须随时检查,早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1.科学布局,区域化生产 随着玉米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实行科学布局,进行区域化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针对生产实际,制定出玉米区域化生产规划布局,区分出大小区域,在种植区域内部,重点把玉米品种调优、结构调良、应用技术调新,就是要依据市场需求,真正选择品种优良、质佳的高产良种;依据产业化等对玉米的不同需求,在玉米自身内部区域内,种植不同需求的等同玉米良种;切不可一刀切及盲目扩大单一品种的种植比例;突出应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改善玉米品质,提高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继续抓好常规技术措施,努力实现玉米生产的标准化作业 常规技术措施是生产经验总结,并经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其提质、增效、增产作用显著。如:玉米催芽坐水种技术,化控应用技术,绿色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技术,科学的土壤耕作及轮作技术,适时晚收技术等。这些技术生产上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继续抓好。但应看到很多地方虽然推广了这些技术,却没能真正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到位率不高,玉米标准化作业,是实现玉米生产增产、增效的基本前提。 3.抓好新技术推广,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1通透栽培技术 此技术是黑龙江省农委十大农技推广项目之一,具有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含水量、提早成熟等多种好处,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生产区以推广“两垄一平台”、比空栽培、粮粮间作或不同品种的间作栽培,可有效缓解“玉米海”矛盾。 3.2紧凑型玉米品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国家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较平展型玉米的光合势要强,可大幅度增加种植密度,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明显提高,同时其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3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玉米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是玉米化控剂,其种类较多,作用及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化控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所造理想的株形,上部叶片收敛,有利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还可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新河县国西家庭农场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夏玉米的播种技术 贴茬播种。由于贴茬播种可实现抢时早播,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利用机械化作业,并可减少“芽涝”危害发生几率。近年来贴茬播种在我县玉米播种上得到了大力推广。 1、因地制宜选用对路品种、优良品种。首先选用熟期对路品种,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和不耽误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以提高玉米产量,其次选用适合本地地力条件的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等中早熟品种。 2、搞好播前晒种及药剂拌种。播种前选晴暖天气将种子摊在凉席或布包上晒种,以利于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药剂拌种可以防止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可用40 % 辛硫磷100mL 加10%吡虫琳20克加1公斤水拌50公斤种子,拌匀稍晾后播种。 3、抢时早播,严把播种质量关。小麦、玉米一年两茬种植,热量资源相对紧张,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时间一般都比较短,产量潜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小麦收获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抢时早播,延长玉米生育期,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关键。小麦收割以后应及早播种夏玉米,实现以“早”补“短”,尽量实现“零农耗”,即当天收割小麦,当天完成夏玉米播种。玉米是独杆作物,一棵一般只结一个穗,少一棵苗就少一个穗,少收一份产量。播种质量不好常常会造成缺苗断垄和大小苗不整齐,苗期出现的小苗和弱苗到成熟时绝大部分会成为空杆,即使结穗也很小,产量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对小苗和弱苗进行偏管也基本没什么作用。由此可见,提高播种质量对于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玉米提倡要“七分种、三分管”,为此玉米播种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实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机作业速度,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避免漏播和重播,坚决杜绝因播种环节造成的缺苗断垄和大小苗生长不整

玉米地膜覆盖技术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作为传统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玉米需求量越来越大,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增加玉米总产,促进农民增收,“狠抓玉米生产,深挖面积潜力,努力提高单产”是玉米产业发展的根本。长期以来,季节性干旱是稳定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的第一限制因素。据建国以来统计资料,玉米产区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分别高达89%、92%、62%,其中:最高年损失达7亿公斤(1987年)。加之玉米生产多靠雨养,生育期降水占玉米一生耗水量的50%左右,土壤蓄积降水供水占40%左右,人工关键期补灌不足10%。因此,研究和推广“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的农艺技术对稳定提高玉米单产,增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玉米是我县的主栽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都在160万亩左右,但由于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差“十年九春旱”,春季播种难以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因此充分发挥旱作优势,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是我县抗旱夺丰收,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民增收的突破性措施。近几年来我县逐步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玉米单产可达到800--900公斤,比正常直播田高出150—200公斤,取得了明显效果。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可采用小垅和大垄双行两种方式,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是以改进玉米合理密植适宜耕种方式为核心,垄距由常规栽培的65--70cm增加至100cm,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垄内两个姊妹行小行距40cm,垄间相邻苗行间大行距60cm,全田苗行平均行距50cm的栽培方法。形成了大垄之内适合加密\大垄之间宜于耕作、行距宽窄相间、利于通风透光的良性田间态势。小垅即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 (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 (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种(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作物栽培学总论(农学112)

作物栽培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 2、作物栽培学: 3、生长: 4、发育: 5、生育期: 6、作物的生育时期: 7、作物的物候期: 8、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9、生物产量: 10、经济产量: 11、经济系数(收获指数): 12、作物产量: 13、叶面积指数LAI: 14、源: 库: 15、作物营养临界期:。 16、温度临界期: 17、同伸关系,同伸器官: 18、生理需水: 19、生态需水: 20、生态适应性: 二、简答题 1、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2、“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 3、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 4、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5、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 6、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7、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 8、作物的分类。

是非题: 1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 2 大多数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须根系。() 3 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 4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5 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6 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支配。() 7 我国的种植业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8 作物影响土壤具有双重性,即一方面消耗土壤养分,另一方面破坏土壤结构。() 9 作物器官的源库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 10 收获指数较高的作物产量必然高。()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迁安市沙河驿镇区域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 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迁安市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通单24、清玉4、致太一号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臵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50cm 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2---2.5kg,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播种深度

作物栽培学(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1 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改善了玉米的水肥温度等生态因素,为玉米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创造了良好的生育环境,使高产品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1.1 增温效益 透明的薄膜覆盖地面后,白天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投射到地面,转化为热能,又因为地膜上夜间凝的露珠可阻隔长波通过,因而使地温升高,同时由于多贮存的因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面气层的一部分热量以及因水分蒸发而带走的一部分潜能得以保存下来,并向土壤下层传递,所以,地膜覆盖下各土层温度都高于裸地。到了夜间,这些多贮存下来的热量,不断被输送给膜内地面及各土层。这样,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都高于裸地。据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2010年~2012年在朝阳市喀左县实验,播种后60d地表下5cm平均积温比没覆膜多128℃~129℃,平均每日增加2.1℃~2.2℃,这样增温效应可使晚熟玉米品种铁源3号早出苗4d~6d,早抽穗2d~4d,提早成熟8d。 1.2 保墒 地膜覆盖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阻,使总的蒸发量下降,同时来自土壤中的气态水遇冷,凝成水珠,在重力影响下流回土壤,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在喀左县对覆膜玉米测定结果如下: 表1 覆膜土壤水分含量 测定时间土层深度含量较未覆膜增加 2012年 0cm~5cm 11.5% 5月20日 5cm~10cm 1.3% 10cm~12cm 1.7% 由此可充分看出地膜覆盖对土壤保墒和提墒的作用,显然由于地膜覆盖一部分水分只能在膜下循环。因而水分能够较长时间存在土壤当中,提高了土壤对水分的利用率。 1.3 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由于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较高,水分大,为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促速效氮﹑磷有机质含量增加,下表是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2012年三年测定结 果。 实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用地养地相 结合的效果。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夏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富平县夏玉米主栽区高产栽培水平和技术应用率,大大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为夏玉米高产栽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夏玉米高产创建的目标产量是600-650kg/667m2,通过连续3年的数据对比,夏玉米高产栽培达到平均每667m2产量600-650kg的合理密度应该是4500-4800株,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目标产量是750kg/667m2或750kg/667m2以上,合理密度应该达到基本苗5500-5800株/667m2。富平县2011年夏玉米高产创建两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全部超过了750kg/667m2,特别是竹园村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797.5kg/667m 2,居全省夏玉米高产创建单产第一名。 1创新理念巧夺高产玉米超高产栽培,要求配套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水平,打破常规模式,创新理念,巧夺高产。 1.1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理念农谚“麦在种、秋在管”。实质上是对农作物种植管理的一个总结,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不同农作物栽培管理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农业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种植模式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夏玉米超高产栽培产量目标的高要求,在理念上要打破“麦在种、秋在管”观念,树立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七分种、三分管”的理念。玉米不同于其它作物,是一个单株单棒型作物,只有重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才能保证足够的基本苗,形成产量基数。 1.2 树立“增穗数、稳粒数、保粒重”理念玉米产量构成三大因数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玉米超高产栽培,要树立“增穗数、稳粒数、保粒重”的理念,从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由于农作物品种种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在大田生产中千粒重变化差异性不是很大,要实现超高产栽培的目标产量,需要解决的就是亩穗数和穗粒数的问题,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适宜的亩穗数加上合理的穗粒数(实际上就是高密度、中棒形),通过这一个结构来实现超高产目标产量。 2严把播种关奠定超高产基础严把播种关是实现玉米超高产的基础环节。要做到硬茬直播、合理密植、增加密度,达到一播全苗,苗齐、苗全、苗壮。 2.1选用良种积极选择生育期适中的中熟(100-105d)及抗病力强(抗大、小斑病,粗缩病和青枯病等)、抗逆性好(耐旱、抗倒伏)、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新品种,同时新品种的选择要结合当地水利条件和群众种植嗜好。当前玉米超高产栽培品种建议选用浚单20、榆单9号、郑单958为主。 2.2 硬茬直播播种方式选择硬茬直播。目前播种机械的多样化,结合播种量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播深4-5cm,深浅一致,均匀覆土。硬茬直播同常规播种比,出苗早2-3d,强弱苗差异不明显,后期的长势趋于一致,成熟提前3-5d,为夏玉米栽培实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收益提供了保障。 2.3足量播种播量3- 3.5kg/667m2。玉米超高产栽培核心就是增加密度,播量不足,直接影响基本苗数,苗数达不到,超高产就无法实现。适宜种植的玉米种子浚单20、榆单9号等千粒重350g左右,0.5kg种子大概1400粒左右,按照85%出苗率计算,播量3kg/667m2,应该出苗7140苗,通过间苗、定苗去除部分苗后,完全可以达到超高产栽培留苗密度5500-5800株/667m2的要求。 2.4抢时早播结合小麦收获尽量做到抢时早播,合墒播种。抢时早播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玉米超高产争抢农时,增加生长积温,创造了增加产量、改善玉米品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玉米 1.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2.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 3.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4.生长:是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即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长。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作物形态,机能和功能的质的变化。 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7.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8.光温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开花,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9.经济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10.生物产量: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的地上部(包括茎,叶,花和果实,不包括根)风干重。 11.生长中心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的器官。一般来讲心:生长,在苗期,生长中心是茎叶,而后期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12.感温性:作物(作物)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一定的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缩短生育期;一定的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 13.感光性:作物(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 1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 15.棒三叶:玉米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16.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1)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玉米具有广泛适应性,是C4植物,光和效率高,增产潜力大。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秆都是优质饲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等。 (3)营养丰富。玉米籽粒能量高,含脂肪约4%,且含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及亚油酸。 (4)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作为原料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玉米油、玉米酒精。 (5)综合利用价值高。淀粉可生产饲料、化学肥料等;秸秆可作食用菌的培养基;穗轴可用来生产电木、漆布、黑色火药、人造纤维等,玉米穗轴和秸秆是提取糠醛、制造尼龙和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造胶版、纸张、人造纤维等,玉米苞叶是编制精美手工艺品的良好原料。 17.玉米的分类 1)按生育时期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 2)按植株形态分: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 3)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分: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蜡质型、有(捊)型、粉质型 18.玉米的生育时期(了解):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 19.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品种一般生育期较长的根层数也多。 (2)温度根系最适温度24~25度,过低根系停止生长,大于40℃则抑制生长。 (3)水分水分适宜根系生长迅速过多不利于根系生长,尤其苗期(芽涝)。 (4)养分土壤肥沃,根系发达,土壤贫瘠,根系生长不良,根具有向肥性。 (5)氧气玉米称为中耕作物需氧多,中耕可以促进根系生长。 20.影响茎秆生长的因素: 1)温度:最适温度24~28℃,小于10~12℃停止生长,大于30度随温度升高生长速度降低。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一般比不盖膜玉米增产150公斤以上,增收90元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覆盖栽培技术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现介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地膜规格的选择 单种玉米可选用幅宽60--70厘米、厚度为0.007--0.008毫米的超地膜(或0.005毫米的超微膜)为宜;带田玉米可选用幅宽50厘米的超地膜。 二、选茬整地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水方便、肥力条件较好的土壤地块。前茬以选择小麦、洋芋、豆类、绿肥等作物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3--27厘米,底墒要充足,灌足冬水,墒情不足的灌好春水。土地平整,多次耙耱、镇压保墒,达到地平、土绵、墒足、上虚下实。 三、选用良种 根据我区气候特点及积温条件,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可选用晚熟种,海拔1600--1800米的地区可选中熟品种;海拔1800--1900米的地区以早熟品种为宜。为了防治地下害虫的发生,播前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用20%粉锈宁150--200克加水1.5--2.5公斤,拌在50公斤种子上,以防治丝黑穗病。 四、施足基肥,氮磷配合 枯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施用本着底肥重磷、追肥重氮的原则进行,既可防止玉米苗期徒长,又能防止后期不脱肥,保证玉米后期正常生育。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6000--7000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作基肥,结合播前浅犁地一次施入,实行集中沟施肥效更好。 五、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土壤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盖膜单种玉米一般比不盖膜玉米应提前5--7天播种。川区一般4月12日--15日,沿山一类地区在4月15日--20日播种为宜。按宽行87厘米,窄行40厘米,划线开沟按规定株距点播,每穴点籽2--3粒,播深3--5厘米。一般亩保苗晚熟品种以4500--5000株、中熟品种5000--5500株、早熟品种5500--6000株为宜。带田玉米播期可推迟到4月25日--5月1日,以减少前期小麦玉米共生期矛盾。带幅为80厘米(距小麦27厘米),保苗4500--5000株。结合播种,窄行中间或株间亩深施磷二铵10公斤、硝铵7公斤与精肥混合作种肥,切忌化肥与种子接触,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六、盖膜严密,保证覆盖质量 玉米地膜覆盖宜采用宽窄行平作规格种植,行要开直,实行先播种后盖膜,随种随盖的方法。单种玉米宽行套种黄豆、萝卜、蒜苗等。播种行向,可采用顺风种植,以减少风力接触面,以防止揭膜。并在盖膜前把地甫的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一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以防大风揭掉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做到严、紧、平、宽的要求。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考试包过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作物生产和作物学的地位,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作物栽培学性质。 难点:作物生产的本质与地位,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作物与作物学 作物: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农作物作物林木作物 狭义的作物: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物。又称大田作物。 对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的行业就是种植业。 对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就是作物栽培。 作物学:一般指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作物学范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 探索通过生长调控、管理优化决策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学——主要研究作物种质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遗传改良以及种子生产等理论、方法和技术 作物学性质应用学科:自然学科: 主要应用于——对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获取产品高产、优质、高效; ——产品生产过程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科:人类所需的农产品数量、质量的安全平衡人类所从事的作物生产利用的资源的平衡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 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 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作物生长的周期性 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2个规律: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 1个关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个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 研究对象:以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作物及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地、选种、整地 (一)选地、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蔬松、肥沃的旱田或旱地,播种时将田犁耙平整,碎土,按畦面80~90公分起厢,畦高20公分,开好排水沟。 (二)选种、开行(穴): 选择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如迪卡007、正大999、桂单30。在我县可在三月初左右播种,一般要在播种前开好行(穴),行距一般为65-70公分,深约15公分,株距约28-30公分,开行要求尽量平直,深浅一致。 (三)播种: 1、施足基肥: 一般以沤熟的农家为主,可以直接施在播种行沟里,每亩施1000公斤干粪,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磷肥30公斤。磷肥提前一个月左右与农家肥混合沤熟,尿素和氯化钾混合后再与农家肥使用,没有农家肥或农家肥较少的可以施复合肥30公斤左右。 2、下种: 种植密度约为3200-3500株/亩,肥水条件好的可种植密些。种子点播在肥旁边,不能直接接触种肥,且每穴播2颗种子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够苗。同时,大多的玉米种子已用进口的种衣剂包衣,播种时要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种子,可以戴胶手套或塑料袋等,播种完毕要及时洗手,以防药物中毒。 3、盖土: 用碎土覆盖3--5厘米厚,不要太厚或太薄,且要均匀,否则就会造成出苗不整齐。 4、喷施除草剂: 盖上后24小时内要及时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过多,影响玉米的生长。常用的比较经济有效的除草剂有禾耐斯或乙草胺等。有条件的盖上地膜。 二、出苗--拔节期的田问管理 玉米出苗到第三张叶后,种子内养分已经耗尽,玉米由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这时候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多长根,扎深根,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一)间苗、定苗: 出苗3-5张叶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去掉弱苗、病苗,每穴留一苗,遇到缺株的可留两株,苗要留足、留匀、留壮。 (二)中耕小培土: 定苗后亩施尿素4公斤,氯化钾5公斤,混合施用。用锄头轻锄玉米幼苗周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