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之父
IT代表性人物故事

1、“电脑之父”图林人们根据冯•诺依曼创造的惊世伟业,交口赞誉他是“计算机之父”。
可是他自己对此却不以为然。
据担任过他助手的物理学家弗兰克尔介绍说,冯•诺依曼曾多次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思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只能属于阿兰•图林!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电脑之父”的桂冠转戴在图林头上。
这不仅表明冯•诺依曼具有谦虚的美德,而且许多史学家也都认真地讲:“图林才是计算机之父”。
直到现在,计算机界仍有个一年一度“图林奖”,颁发给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它就像“诺贝尔奖金”那样,是电脑领域的最高荣誉。
阿兰•图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值得电脑之父冯•诺依曼如此推崇呢?阿兰•图林,•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虽然他的祖父曾获得剑桥大学数学荣誉学位,可他父亲对数学望而生畏,甚至认为要算出一个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就已经超过了人类的理解能力。
因此,阿兰的家庭教育,并不能对他以后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有多少帮助。
孩提时代的小阿兰性格活泼好动。
•他母亲回忆说,3岁那年,阿兰进行了他在实验方面的首次尝试──把一个玩具木头人的小胳膊小腿掰下来载到花园里,想让它们长成更多的木头人。
•8岁时,阿兰开始尝试着写一部科学著作,题名《关于一种显微镜》。
这绝非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这个天才的小孩虽然连单词都拼错了许多,但毕竟写得还像那么回事。
在书的开头和结尾,阿兰都用同一句话“首先你必须知道光是直的”前后呼应,但中间的内容很短很短,可谓短得破了科学著作的纪录。
阿兰很早就表现出科学的探究精神,他曾对母亲讲:“我似乎总想从最普通的东西中弄出些名堂。
”就连与小伙伴打足球,他也只喜欢在场外当巡边员,因为这样能够有机会计算球飞出边界的角度。
他的老师认为:“阿兰的头脑可以像袋鼠般地跳跃。
”能“跳跃”思维的图林,1931年考入了剑桥皇家学院。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不到一年功夫,就发表了几篇很有份量的数学论文,被选为皇家学院的研究员,年仅22岁。
从103机发轫的中国电子计算机

龙源期刊网
从103机发轫的中国电子计算机
作者:李国杰
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20期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
当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开创性地提出并着手设计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时,正在美国Princeton大学工作的
华罗庚教授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并经常与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
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
1956年3月,为帮助中国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苏联派出高级科学专家代表团
到北京访问。
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注意到,名单中三分之一的科学家专业是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等新科技。
他急切召见了当时负责新中国电子、电信、广播事业的王诤和李强,专门询问计算机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在听到做计算机会遭遇重重困难时,周恩来斩钉截铁地提出:“你们一个部门做不出来的,那就集全国的力量支援你们。
突出规划重点,把最紧急的事情搞一个报告。
”
“现代科学新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标志,我们要搞计算机!”周总理一锤定音。
按照周恩来的要求,规划委员会将计算机、自动化、半导体、微电子四项,作为“紧急措施”写入规划。
“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2、说说你学习了本文,受到什么启发?(遇事多动脑筋、勤奋好学、要创新)
3、你要对阿兰说些什么?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作业设计
1、给父母讲讲这个故事。
2、与家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分钟)
自探提示:
1、熟读课文,划分自然段,思考全文内容。
2、勾画生字,组词,正音。
3、思考课后习题再读文章。
4、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4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生提纲。
⑴阿兰“奇特”表现在哪里?
⑵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那么你知道他的“怪”与他长大后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组讨论,互相交流。
⑵反馈学习情况,
他小时侯思维是跳跃的,还花大量时间去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
他总是爱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从103机发轫的中国电子计算机

44 | Grand Garden of Science◎ 编辑|任红雨|立国之基|从103机发轫的中国电子计算机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
当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开创性地提出并着手设计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 时,正在美国Princeton 大学工作的华罗庚教授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并经常与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
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
1956年3月,为帮助中国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苏联派出高级科学专家代表团到北京访问。
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注意到,名单中三分之一的科学家专业是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等新科技。
他急切召见了当时负责新中国电子、电信、广播事业的王诤和李强,专门询问计算机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在听到做计算机会遭遇重重困难时,周恩来斩钉截铁地提出:“你们一个部门做不出来的,那就集全国的力量支援你们。
突出规划重点,把最紧急的事情搞一个报告。
”“现代科学新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标志,我们要搞计算机!”周总理一锤定音。
按照周恩来的要求,规划委员会将计算机、自动化、半导体、微电子四项,作为“紧急措施”写入规划。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计算技术和数学规划组”,由华罗庚任组长。
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华罗庚任主任。
华. All Rights Reserved.华罗庚先生提出“先集中,后分散”的重要理念,集中了全国的计算机人力和投入,保证了计算机研究机构的成功建立。
“他还为了中科院计算所大楼的建设,煞费苦心,亲自审查和比较了多种设计方案,图纸是他亲自拍板的,施工紧抓不放,1957年底如期完工。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介绍道。
“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铸“神威”扬国威

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美誉,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称赞他是“做大事的人”他,就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金怡濂!他推动并实现中国巨型计算机向大规模并行处理方向发展,使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从每秒十亿次跨越到每秒三千亿次以上。
2003年他成为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唯一获奖者,2010年5月国际永久编号"100434"这颗小行星以金怡濂的名字命名。
“革命加拼命”研制巨型机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这标志人类迈向信息时代的第一步。
新中国的领导人敏锐地预见到这一科技领域的广阔前景,立即将电子计算机列入重点发展的学科。
1952年,在华罗庚“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铸“神威”扬国威C over P eople封面人物本栏目冠名:东莞鸿企机械有限公司先生的倡议下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一个计算机小组;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12年中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中提出“四项紧急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急速发展计算机技术。
金怡濂与计算机结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
当时,国家把计算机技术列为科学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
不久后,20个年轻人被选派赴苏联学习计算机研制,时年27岁、自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进入研究所工作的金怡濂幸运入选。
“当时,电子计算机刚问世10年。
中国没多少人知道什么是计算机,国家急缺人才,与其说我选择了计算机,不如说计算机选择了我。
”金怡濂回忆道,他除了听说过“计算机”这个名词外,其它一无所知,更无从预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给全世界带来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但祖国的重托,足以激发他全部的热情,夜以继日地学习。
据他追忆:“我们当时住在莫斯科的南边——苏联科学院宿舍区,而研究所在北边。
每天早晨,我们很早就起床,先倒两次公交车,再坐地铁,尔后又转乘公交,路上一般要花上一个半小时。
计算机之父图灵

计算机之父图灵汇报人:2023-12-06•图灵的生平•图灵的贡献•图灵的遗产•图灵的成就与挑战•图灵的影响与启示•图灵的案例研究与思考01图灵的生平家庭背景1926年,图灵进入拉普顿中学学习,展现出数学和手球方面的天赋。
早年教育学术萌芽早年岁月图灵奖1966年,图灵被授予图灵奖,以表彰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学术成果1936年,图灵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为现代计算机科学奠定了基础。
人工智能图灵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图灵测试”的概念,用以衡量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人类智能。
学术生涯二战背景密码破译战争与密码破译1967年,图灵被平反并追认为英国荣誉勋章获得者;同时,以他命名的“图灵奖”也成为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悲剧与荣誉荣誉再起悲剧发生02图灵的贡献通用图灵机图灵机的局限性理论计算机科学图灵测试图灵提出了一种测试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即如果一个机器能够通过测试被认为是人,那么它就具有智能。
这一思想至今仍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参考。
人工智能的发展图灵的思想启发了大量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人工智能与图灵测试密码学研究破译纳粹密码密码学与破译对其他领域的贡献生物信息学经济学03图灵的遗产图灵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以纪念计算机科学先驱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
详细描述图灵奖的获奖者通常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算法、计算复杂性、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结词图灵奖VS图灵机模型总结词详细描述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的地位总结词阿兰·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对计算机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

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贡献为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
1.毛泽东:作为我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先生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他高度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曾亲自下令将计算机引进中国,为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奠定了基础。
2.丁家庄:丁家庄先生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于1957年开始从事计算机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
他曾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华山一号”,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陈景润:陈景润先生是我国信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之一,他在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成果丰硕。
他曾发明了著名的“陈景润算法”,为解决某些复杂的计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李国桢:李国桢先生被誉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他曾主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六三机”,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在计算机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5.吴文俊:吴文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信息科学家,他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曾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速计算机——“银河一号”,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他还在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对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他们的杰出贡献和突出成就,不仅对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激励。
我们应该倍加珍视他们的贡献,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钱伟长的故事

钱伟长的故事1.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他都表现得十分刻苦,在国外做研究工作时更是废寝忘食的读书,他和导师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一次,他应邀给国内大学生讲有关学习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他诚恳地告诉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也没停止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学习时间还比你们多,我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学习的……”2.1996年钱伟长把在上海市非线性科学会上的发言发言《谈谈非线性科学》交给《自然杂志》发表,此文成了《自然杂志》1996年复刊后的卷首篇。
其中关于数学工具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论述给人影响很深。
钱伟长说:“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
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磨得多好啊!那是刀匠的事。
”钱校长还说说:“不要做刀匠。
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
”这段话无论是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对普通人都是有启发的。
3.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
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
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
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
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
"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成就
中国最早的晶体管通用计算机研制成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大型计算机问世
中国第一台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鉴定
新一代计算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人物评价
• 他是中国计算机界的一代宗师,中国巨型 计算机之父,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计 算机研究所的创始人。慈云桂院士从研制 电子管计算机开始,继而到晶体管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又从一般大型机到“银 河”亿次巨型机,他始终活跃在中国计算 机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最前沿。他与同 事们共同奋战的经历就是一部中国计算机 发展史的光辉篇章。
1946-195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 。 1950-1953年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指挥系副教授。 1953-1954年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雷达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 1954-1955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雷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55-1966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 1966-1970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教授。 1970-1978年任长沙工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 1978-1984年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 1985-1990年任国科工委科技委常委、顾问、教授。 1990年7月21日病故于北京市。
中国计算机之父
慈云桂
电子计算机专家,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 11972年后率领国防科 大计算机科研队伍, 先后研制可26种形态 各异的计算机。1983 年,中国第一台被命 名为“银河”的亿次 巨型计算机诞生。
1917年4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1943年湖南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