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绪论)
绪论

• D、文学理论如何表述对文学的看法?
• 一是概念或术语是表述文学或建构理论的砖石。 • 陈嘉映:“我们平常说我眼前这个杯子静止不动, 但牛顿力学把这个状态叫作运动。这不是牛顿好闹别扭, 是这样子规定运动这个概念有助于建构力学理论。” • 我们如何理解这些概念或术语呢?英国学者约 翰·B · 汤普森:“我们根据由过去传下来的概念和理论 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也根据现在出现的种种发展来逐 一修正或取代、批评或重构这些概念与理论。” • 二是推理与论证。 • 三是推理论证与文学事实符合一致。
• 理论:是关于各种事实的有条理的研究, 是对于表达各种事实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 的理性研究。
• 问题:理论(文学理论)能给我们带来什 么样的思考?
2、广博性
一是文学现象的广博性。 二是文学理论的广博性。
2、广博性
哲学、美学乃至逻辑学等
文学理论 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
涉及
古今中外的既成作品
对事物
直观
形态
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 体型最大的一种,是 陆地上最强大的猫科 目猛兽。
的认识
理解
理论
• B、理论的基本要素 • “所谓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 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 ——亚历山大 • “概括、断言之所以带有理论性质,并非 简单由于它涉及多个对象,而是由于其中 包含了推论。推论才是理论的基本因素, 概括则是理论的表象。”——陈嘉映
文学概论
主讲:张永刚、代云红、范永康
第一讲
文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
• 一、文学概论是一门 文学理论课
• 课堂讨论: • 同学们应该写过一点 东西,我们现在回忆 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
• 文学理论家的意见
•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 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 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 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 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 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 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大一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

大一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大一文学概论是一门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学的基本认知和分析能力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大一文学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人类语言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文字来传达情感、思想和生活的体验。
它可以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形式,是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抒发和表达。
二、文学的分类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流派和类型。
主要的文学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诗歌是一种用押韵和格律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和动作来展现人物和故事的文学形式;散文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的文学形式,较为自由和随性。
三、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文学起源于人类的语言交流和表达需求。
在古代,人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传播故事和神话;随着文字的发明,人们开始将故事和思想记录下来,形成了古代文学。
在不同的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学传统和经典作品。
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化和思想意识的进步。
四、文学的意义与功能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表达形式,更是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载体。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物和故事,开阔视野和丰富内心世界;文学也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批判;同时,文学还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可以传承历史、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和提升个体的情感力量。
五、文学的关键概念和分析方法在学习大一文学概论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分析的关键概念和方法。
比如,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或主要观点;情节是故事中的事件发展过程;形象是作品中的人物和物象;语言是作品表达意义和情感的手段;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读的方法。
文学概论绪论(课堂PPT)

❖ 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 ❖ 包括: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
8
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 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
评家的评论
9
➢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10
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 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 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 自己的力量。
治的关系》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等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
学》、《诗论》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
梁启超
31
外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理论
➢ 古典传统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贺拉斯的《诗艺》
莱辛的《拉奥孔》
莱辛
歌德的《歌德谈话录》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的《美学》
3
看到写月亮的诗句,你能想到什 么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25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和逻辑结构
26
(一)本书指导思想
本书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 程文学组所编写的中文专业本科“文学概 论”课程的教材,所阐述的是文学理论基 本的观点和知识系统。
➢ 本教材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发展 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同 时又能致力寻求深厚的学理逻辑支持,保 持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系统。
00542 《文学概论二》名词解释 知识点

00542 《文学概论二》名词解释知识点第一章绪论文艺学:实际上是指研究文学的学位,因而应该叫“文学学”,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文艺学”。
它包括三个分支: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以人类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文学现象为对象,归纳总结文学的性质、特征和功能,阐释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的规律,进而发现和论证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的学科。
第二章文学观念文学文本:是指作家创作出来的、未被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
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是人对自然和社会模仿的结果。
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的思想和仪式活动之中。
(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
(有系统思想的理论家:席勒和斯宾塞)劳动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普列汉若夫《没有地址的信》、鲁迅)第三章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建立在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了解、感受、体验的基础上,作家经过艰辛而复杂的精神劳动,创造出特殊的精神产品——文学作品。
艺术积累:指作家在进入艺术构思之前,从审美的角度去认识、体验社会人生,并收集、积累创作材料的动。
所谓“取精用宏”,是说作家在创作中对材料应该尽可能地精炼、提纯,而这种精练、提纯必须以对丰富材料的大量占有为后盾。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艺术积累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头脑中把生活素材转化为整体内心形象结构的思维过程。
内心形象: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别。
它是在原始材料、原始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提炼、概括,在作家的头脑中逐渐成形的。
形象孕育:即作家将已经萌发的内心形象,进一步加工、充实、改进、完善。
形象形成:即内心形象在作家头脑中基本完成、定型。
强化突出,是在构思中调动多种材料和手段去集中表现形象的某一特征。
夸张变形,是在构思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改变常态、违反常规的方式去塑造形象。
文学概论绪论

➢孔颖达《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 发起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也。”
➢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back
能兴者之谓豪杰。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拖 沓委顿,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 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记薪,日以 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 ,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 ,惟不兴故也。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 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于 乱世之大权也。
back
➢ 钟嵘《诗品》:“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 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 古今之喻多矣,而愚觉得辨于味,而后能够言诗也。江 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xi),非不酸也,止于 酸而已;若鹾(cuo),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 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 情,形诸舞咏。”
back
“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严羽:《沧浪诗话》
“童心”说:
“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
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 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 初矣。”
什么?
绪论结束
文学社会学、文化学、价值学
☆ 文学哲学 ☆ 文学社会学 ☆ 文学心理学 ☆ 文学符号学 ☆ 文学价值学 ☆ 文学信息学 ☆ 文学文化学
作家与世界旳关系:反应论 马克思主义反应论
《文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绪论本章概述:“文学概论”是阐述文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教材体系,也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它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几乎涉及了文艺学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要在根本上理解“文学概论”这个理论体系,要了解在这个体系之中的各个细节及其相互关系,就必须关注其本体,说明它自身的学科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等。
知识点1:文学概论的性质“文学概论”是一门具有文学理论性质的课程体系。
从学科界限来说,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艺学实际上是指研究文学的学问。
一般认为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这三个分支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密切的关系。
文学史是在时间维度上具体地考察文学的发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文学史的具体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
2、文学风格、流派和思潮的研究。
3、文学现象与社会、历史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4、文学的发生、历史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继承与革新的原则和对策的研究。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作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最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等为核心对象所展开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文学现象为对象,在对具体的文学现象的把握中,归纳总结文学的性质、特征和功能,阐释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规律,进而发现和论证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的学科。
“文学概论”是对整个文艺学的一种理论阐释,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文艺学的各个主要问题的一个教学体系。
由此看来,我们对“文学概论”应该有两种理解:1、“文学概论”是一种教材和教学体系。
2、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理论体系。
它具有文学理论的特点,但它又不是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相并列的文艺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与文艺学所采取的角度基本相似,因而它的理论特点是全面概括而不深入。
知识点2:学习文学概论的意义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是中文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现生活、表现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
它以虚构或真实的方式,通过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表达人类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2.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与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文学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
3.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史诗、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4. 文学的功能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还具有丰富的功能。
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增进人们的文化修养,传递人类的文明和价值观念,激发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开拓人们的视野。
二、文学发展史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
它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形式。
古代文学以古代思想、历史和人文主题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传承了文化传统。
2.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古代文学向近现代文学过渡的时期。
它包括中世纪诗歌、散文、戏剧等形式。
中世纪文学受到宗教、宫廷文化与民间传统的影响,体现了中世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传统。
3.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与现代文学。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类思想的解放,文学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近现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主题。
近现代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延续与超越,体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文学流派1. 古典文学古典文学以古典思想、形式和题材为主,具有一定的规范和传统。
它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古代中国文学等。
2.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情感和幻想,推崇自然与自由,反对现实的束缚和规范。
它包括浪漫主义诗歌、小说、戏剧等。
3.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尊严。
它包括现实主义小说、戏剧、散文等。
4.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和社会性,描绘社会现实的丑恶和黑暗面。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绪论(25页)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
(三)我国“民”的内涵的变迁 1、民俗学运动的“五四”北大时期与中山大学时 期,“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 重点指下层平民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民” 按严格的阶 级观点,指“人民”或“劳动人民” 3、在新时期,“民”的内涵又悄然变迁,一般民俗 学者逐渐用“民众”的说法取代了“劳动人民” 这样,民俗之“民”的范围就很宽泛了,它渐有包 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社 会,所有人都是可以传承民俗和民间文学的“民众” 的一员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一)在体裁上,民间文学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歇后语等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 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 民间小戏
三、民间文学的性质
(一) 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 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 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 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 时又具有表演性
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 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 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作品 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 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 规律、演变情况等
关键概念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学 民俗 语言民俗 民间
田野调查 采风 历时追溯法 共时比较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P5-P7 2、什么是“民间”?P3-P4 3、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P5 4、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二)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 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 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 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下一章 1、文学的概念(定义)。(查阅) 2、历史上有哪些文学观念。 3、文学起源与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 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 依据是什么?
“虚静”说
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 极,守静笃” 。 庄子《庄子· 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 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 就是 “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 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 静。”
“物感”说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礼记·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 荡性情,形诸舞咏。”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说、
“无意识升华”说、“原型”说、“投射”说、 “心理距离”说、“直觉”说
“比兴”说
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 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 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 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 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 兴其实是暗喻。
孟子
“知人论世”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 万章》
孟
子
丹纳
三因素说
丹纳在《英国文学史》、 《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 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 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丹纳 H.A.Taine 1828—1893
真正的社会学理论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普列汉诺夫、卢卡契等
文学理论 的任务
文学作品 构成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接受论
二、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 依据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文化学
反映论视角: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
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 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以上四种形态关系图
文学活动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文学符号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接受
文学哲学
文学信息学
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的形 态 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 远的渊源
“性灵”说
袁枚《随园诗话》:“诗者,人之性情也。” “诗 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 “诗者,心之声也, 性情所流露者也”。
“神韵”说
王士禛提倡神韵说,要求诗歌“天然澄淡”、“风 神韵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兴会 神到”、“得意忘言”。
“出入”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 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 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滋味”说
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 味”。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 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 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 xī ,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cuó ,非 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 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艺学的定义 文学学 研究文学的学科 最早的文艺学(文学学)在中西方都叫 诗学,亚里士多德《诗学》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批评史
文学史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史
文学理论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定义 对象: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文学现象, 包含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思潮、 流派、文学史等。 核心:基本原理、概念范畴、研究方法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世界
读者 作品
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作家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活动论
文学活动 本质论
列 宁
普列汉诺夫
卢卡契文学论文集
价值学视角:文学价值学
1.非实用价值:特殊的艺术价值 2.艺术价值的存在环节:创作、作品、 消费
文化学视角:文学文化学
1.“泛文学”观:两个活动系统的融合 2.文化诗学:最古老的、最年轻的和最热
的
综合示意图
文学文化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价值 文学活动 文学消费
文学生产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文学接受
第三节 方法
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
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 认 用 教
知
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 多读(文学作品、文学批评、文学
理论)
多用(学会使用各种方法、学会写
文学批评、学会用文学理论指导文 学教学)
参考书目
沧浪诗话校释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 人民文学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人民文学 《文赋》集释 陆机著张少康集释 上海古籍 管锥编 钱钟书 中华书局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王晓明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伊格尔顿 陕西师范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张京媛主编 北京大学 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 托多罗夫编 中国社会科学 文学批评术语词典 王先霈、王又平主编 上海文艺 “新批评”文集 赵毅衡编 中国社会科学 结构主义语义学方法研究 格雷马斯 三联书店 符号学原理 罗兰〃巴特 三联书店
“妙悟”说
“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如 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
“童心”说
“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 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 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 李贽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揭示文学活动 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 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文学哲学, 以其科学性超越了以前的文学哲学,成 为文学理论的基石。
心理学视角: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
“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
说、“物感”说、 “妙悟”说、“童心”说、 “性灵”说、“神韵”说、 “出入”说、“象 外”说、“意境”说
“神思”说
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 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 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 昭晰而互进。” 陆机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文之思 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 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 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亚里士多德: “净化”说
立普斯: “移情”说
康德:“审美态度” 说 弗洛伊德: “无意识升华”说
荣格:“原型” 说
符号学视角:文学符号学
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
中西文论中言意关系
20世纪的语言学和符号学
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
卡西尔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 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人 论》等。 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 “符号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