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现当代文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课程涵盖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的文学发展历程,重点介绍现当代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2. 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4. 引导学生关注现当代文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2)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3)文学流派及其特点;(4)文学评论与鉴赏。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流派特点等进行讲解;(2)讨论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现当代文学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4)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活动,如朗诵会、读书会等,增强学生的文学体验。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考试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综合评定;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五、课程实施建议1. 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3. 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学体验;4. 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如网络资源、文学期刊等;5. 教师应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程延伸建议1. 学生可以阅读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2. 学生可以关注现当代文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文学界的新观点和新;3. 学生可以参加文学社团或组织,参与文学交流和互动,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和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国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广告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讲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代表作家、作品,而其中又以叙事性的作品为这,突出名家名作和有特色的作家作品,突出散文和报告文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学现代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现代文学史上纷呈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

2、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众多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名家名作,学会分析作品和人物形象。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鲁迅的作品分析。

2、沈从文作品分析。

3、80年代、90年代文学思潮和创作。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联系紧密。

(五)学时分配安排本课程为72学时,每周4学时。

(六)本课程为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通常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多看原文、多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背景以及创作实绩。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学时)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20年代文学论争的内容。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4学时) 1、鲁迅生平及创作道路。

2、《呐喊》与《彷徨》的内容与艺术特点。

大学学院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大学学院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课 程 负责人 纳 张 元
课 程 负责 人 邓 家 鲜




世 纪 末 的 少 数 民 族 小 说 创 作 》 获 第 五 届 全 国 当代 少 数 民 族 文 学优 秀 评 论奖 荣
“ ”

第 三 届 云 南文 化 精


品 工 程 文艺 评 论 奖

边 主 持 省 社 科 规划 项 目 《 地 意 识 与 民 间 精 神
, ,







l
学术论 文
10
多篇

j=幺
中 中 李蕙 讲 师 ( 主 讲 教 师 ) 主 讲 课 程 :《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 国 当


发 南 < l 代 文学史 》 主 要 学术 成 就 :《 白 象 似 的 群 山 >叙 事 视角》 表 于 《 — <烈 火 金 钢 > 再 解 : 意 I-— 直大 学学报》 《 识 形 态 遮 蔽 下 的 通 俗 文 学 大 中 卜 读》《 国 当代 文学畅 销 书 发 展 的 现 状 及 原 因 探析 》 发 表 于 《 理

— —


}
学 院 学报 》 刊 物 等

:— /
-
-
I 学 教 师素 养 较 好 教 学 效果 受 到 学 生 的 好 评 在 科 研 上 参 与过 多 山 时 聊 I 项 国 家社会 科 学基 金 研 究 项 目 在 《 东 文 学 》《 代 文 学 》 《 城 山 湛 等 l 大 学 学 报》《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 《 江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刊 物 发 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本课程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它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一系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增进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品位和现代审美情趣,训练学生分析、鉴赏、评论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三、课程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概貌,理清中国现代文学演化的脉络,探讨它的历史规律,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评价文学现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鉴赏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学修养,陶冶自己的理想、情操和美感。

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在大二两个学期连续开设,共72学时,本课程内容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部分,主要内容如下:中国现代文学部分(每周2课时,总计36课时)引言(1课时)一、对“现代文学”学科与课程的回顾二、现代文学的分期、性质与特征三、学习现代文学的意义与要求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章“文学革命”与文学社团( 1课时)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社会历史条件二、文学革命及其发展三、与守旧复古的文学思想的论争四、新文学社团和刊物的兴盛五、“五四”十年文学创作潮流概观六、“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第二章鲁迅( 2课时)一、鲁迅的生平、思想发展与创作概况二、《呐喊》、《彷徨》三、《狂人日记》四、《阿 Q正传》五、农村题材小说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六、《故事新编》七、鲁迅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第三章小说( 2课时)一、叶绍钧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小说二、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的小说第四章新诗( 2课时)一、初期新诗和新诗集二、 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与象征诗派三、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诗第五章郭沫若( 2课时)一、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女神》三、郭沫若的其他诗集四、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五、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剧作第六章散文( 1课时)一、“ 五四” 时期散文创作总貌二、周作人生平及创作评介三、朱自清的生平与散文创作四、冰心和其他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五、创造社作家的散文六、梁遇春、徐志摩的散文与“ 现代评论” 派“ 闲话” 散文七、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第七章话剧( 1课时)一、春柳社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社简介二、易卜生的影响和“ 社会写实剧” 创作潮流三、田汉的生平与创作概况四、熊佛西、陈大悲、宋春舫等人提倡的“ 国剧运动”五、丁西林简介六、欧阳予倩与袁昌英的历史翻案剧第二编第二个十年( 1928-1937)第一章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与三十年代的文艺思潮( 1 课时)一、无产阶级文学论争与“ 左联” 的成立二、“ 左联” 的主要文学活动三、30年代的文艺思想论争四、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与特点第二章茅盾( 2 课时)一、茅盾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蚀》与《虹》三、《子夜》四、《林家铺子》、《春蚕》等短篇小说五、《腐蚀》与《霜叶红似二月花》第三章老舍( 2课时)一、老舍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从《老张的哲学》到《离婚》三、《月牙儿》、《断魂枪》等短篇小说四、《骆驼祥子》五、《四世同堂》第四章巴金( 2课时)一、巴金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灭亡》和《爱情三部曲》三、《激流三部曲》四、《憩园》与《寒夜》第五章沈从文( 2课时)一、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乡野与都市对立的小说世界三、《边城》与《长河》四、意境与文体第六章其他小说创作( 2课时)一、蒋光赤、柔石、胡也频、叶紫等作家的创作二、丁玲前期创作三、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四、艾芜的早期小说五、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六、“ 东北作家群”七、京派小说八、现代派小说九、李劼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十、杨逵的小说十一、张恨水的生平与创作概况第七章 30 年代诗歌( 1课时)一、殷夫的诗歌创作二、中国诗歌会的创作三、臧克家前期诗歌创作四、现代派诗的形成、特点及演变五、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六、卞之琳、何其芳等诗人的创作第八章 30 年代的散文和剧作( 1课时)一、 30 年代的散文二、李广田、何其芳的抒情散文三、丽尼、陆蠡、缪崇群的抒情散文四、夏丏尊、丰子恺的叙事散文五、林语堂、老舍的幽默小品及其他六、鲁迅和30年代的杂文及报告文学七、30年代剧运和剧作概况洪深的剧作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第九章曹禺( 2课时)一、曹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雷雨》、《日出》、《原野》三、《北京人》和《家》四、艺术成就与贡献第三编第三个十年( 1937-1949)第一章抗战文艺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与 40年代文学思潮( 1 课时)一、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进程二、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的《讲话》三、抗战以来的文学论争及其理论焦点第二章国统区小说( 2课时)一、丘东平、姚雪垠与初期抗战小说二、张天翼与讽刺暴露小说三、沙汀、艾芜和社会分析小说的新收获四、师陀等与小说创作中的文化分析倾向五、路翎、钱钟书与表现知识分子人生探索的小说六、现代罗曼司的兴盛及其他第三章国统区诗歌( 2课时)一、民族的战歌——田间、光未然等的诗作二、沉思的诗——冯至、力扬、冯雪峰及其他三、讽刺的诗——袁水拍与臧克家四、“ 七月派” 与“ 九叶派” 的诗五、国统区的叙事长诗六、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其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第四章国统区戏剧与散文( 2 课时)一、抗战初期的抗敌宣传剧二、夏衍和为知识分子写心的“正剧”三、于伶和为市民及其他下层群众写真的悲喜剧四、郭沫若等的历史剧和陈白尘等的喜剧五、报告文学的繁荣杂文的复兴小品散文的绵延与开展六、张爱玲等作家与沦陷区文学第五章解放区文学( 2课时)一、赵树理小说的历史贡献二、孙犁的短篇小说三、其他短篇小说家四、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六、《高干大》、《种谷记》和《原动力》等长篇小说七、《新儿女英雄传》等“ 新英雄传奇”八、解放区的戏剧与诗歌中国当代文学史部分(大二下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共36学时)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2课时)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二、文学活动机制的改变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四、几个基本概念: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理想主义、共名与无名迎接新的时代到来(2课时)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第一次文代会、作家群的构成二、胜利者的政治抒情:以胡风为例三、寻找时代的契合点:以巴金为例四、潜在写作的开端:以沈从文为例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2课时)一、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二、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周立波《山乡巨变》三、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赵树理《锻炼锻炼》四、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准《李双双》第三章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2课时)一、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二、战争小说的巨构性探索:吴强《红日》三、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曲波《林海雪原》四、战争小说与人性美:茹志鹃《百合花》第四章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2课时)一、确立现代历史叙事模式:二、家族与历史的命运组合:欧阳山《三家巷》三、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老舍《茶馆》四、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宗谱《红豆》第五章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2课时)一、“双百方针”颁布前后的文艺界思想冲突及其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二、新的矛盾和困惑: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三、思想者的苦恼:郭小川《望星空》四、受难者的炼狱之歌:绿原《又一名哥伦布》和曾卓《有赠》第六章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2课时)一、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二、知识分子形象的再现:田汉《关汉卿》三、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达: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四、清官形象的理论与创作:《十五贯》第七章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1课时)一、进入汉语世界的多民族文学二、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以《阿诗玛》为例三、民族风土的记忆与诗情:老舍《正红旗下》四、汲取民间营养的文人创作:唐湜《划手周鹿之歌》第八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2课时)一、“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和“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活动二、老作家的秘密写作:以丰子恺为例三、知识分子的苦难抒情:以牛汉和穆旦为例四、年轻一代的觉醒:以食指和北岛为例第九章"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1课时)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二、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巴金《随想录》三、年轻一代的觉悟与反思:陈村《死》四、民族命运的自觉承担:顾城《一代人》第十章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1课时)一、“归来者”的历史反思二、从“同路人”的立场反思历史:方之《内奸》三、对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的反思:王蒙《海的梦》四、对民族灾难的反思:公刘《哎,大森林》第十一章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1课时)一、文学创作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兴盛二、苦难民间的情义: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三、美好理想的憧憬:铁凝《哦,香雪》四、女性激愤的呼声:张洁《方舟》第十二章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1课时)一、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社会与文学的责任二、呼唤理想的人民公仆: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三、小人物命运的悲喜剧: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四、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路遥《人生》第十三章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1课时)一、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二、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汪曾祺《受戒》三、市井文化的描绘与反思:邓友梅《烟壶》四、来自大西北风情的歌唱:周涛《巩乃斯的马》第十四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2课时)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二、朦胧诗的新的美学追求:以舒婷诗歌为例三、舞台上的艺术尝试:以高行健剧作为例四、小说中的现代意识:以残雪小说为例第十五章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2课时)一、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学实验二、寻根文学的南北呼应:韩少功《爸爸爸》和阿城《棋王》三、来自民间的美好抒情:贾平凹《商州初录》四、“探索电影”的文化反思:《黄土地》第十六章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2课时)一、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二、小说叙事美学的探索:马原《冈底斯的诱惑》三、小说语言美学的实验:孙甘露《我是少年酒坛子》四、残酷与冷漠的人性发掘:《现实一种》第十七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2课时)一、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二、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方方《风景》三、日常生活的诗意消解:刘震云《一地鸡毛》四、对战争历史的民间审视:莫言《红高粱》第十八章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1课时)一、社会转型期文学的特点:二、摇滚中的个性意识:以崔健为例三、商业写作中的反叛意识:以王朔为例四、都市文化语境中的欲望化叙事:以卫慧为例第十九章个人立场与文学创作(1课时)一、无名状态下的个人写作立场二、个人对生命的沉思:史铁生《我与地坛》三、个人对时代的反思: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四、个人对时代的承担: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第二十章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2课时)一、新的写作空间的开拓二、女性自我世界的空间:翟永明《女人组诗》三、中外文化撞击下的空间:严歌苓《少女小渔》四、深层个性心理的空间:朱苏进《绝望中诞生》第二十一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2课时)一、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二、民间宗教与理想的确立:张承志《残月》三、语言覆盖下的民间世界:韩少功《马桥词典》四、在民间大地上寻求理想:张炜《九月寓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课程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2)孔莲莲2015年11月修订中国现当代文学(2)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2)(二)学时学分周2学时,2学分(三)预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1)(2)(四)使用教材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49-1997)下》(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五)主要教学参考书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吴炫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批判》,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中阳、赵树勤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史论结合的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方式。

教学中注意文学史三种模式的结合:1.作为资料的文学史。

从研究的角度着眼,我们要注意搜集一些文学史资料,如文学作品、有关某部作品的评论,文学思潮的资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背景资料。

这些资料必须是原始资料,文学研究的成果往往建立在扎实的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

2.作为鉴赏的文学史。

这既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需要,也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得从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理念去解读,也会有不同的观点。

3.作为思维方式的文学史。

文学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建立一种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研究方法、理念。

不论是文学史的构建、还是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考察等,都要体现从自己有特色的思维方式。

《现当代文学2》教学大纲

《现当代文学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现当代文学2》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222学时:44学分:2-5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2)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系统学习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包括主要社团、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使学生能对中国新时期文学有深刻认识,进一步明确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

目的:满足21世纪对新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读作家作品的评论鉴赏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性质、分期和发展概况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和发展概况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性质、分期和发展概况(二)十七年文学(1949-1966)1.文学史概况(1)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2)创作综述教学重点和难点: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教学要求:了解十七年文学概况2.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1)概述(2)赵树理的《三里湾》(3)周立波的《山乡巨变》(4)柳青的《创业史》教学重点:十七年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教学难点:理解在政治以强劲之势渗透文学时,作家创作中的茅盾状态教学要求:了解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3.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1)概述(2)梁斌的《红旗谱》(3)杨沫的《青春之歌》教学重点:梁斌的《红旗谱》和杨沫的《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十七年文学中革命战争题材对战争“史诗性”和“传奇性”审美特征教学要求:了解十七年文学中革命战争题材对战争“史诗性”和“传奇性”审美特征,明确十七年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4.主题与风格多样的短篇小说(1)概述(2)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3)茹志鹃的短篇小说教学重点: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教学难点:十七年短篇小说对革命历史的叙述和对现实的关注教学要求:了解十七年短篇小说对革命历史的叙述和对现实的关注,把握作家“干预生活”和“人道主义”的可贵的探索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3303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英文名称: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编导播音主持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校编导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12篇经典作品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通过运用叙事学、小说理论、诗歌理论、戏剧散文理论等,由点及面,通过文本细读,兼顾宏观思考,进一步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文学的“文学性”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并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和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把现代文学的作品和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同学们认识到20世纪上半部分中国所受到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从而更加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public course in whole school. By the course, we will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We will evaluate them to see from some new angles of view,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ability to appreciate works, to absorb its literature essence, and to increase i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Our target is to give our students the methods to read and analyze works.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ividual thoughts to the writers, works,literature ideas and phenomena.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过程,历史、科学地分析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中国现代文学史精讲二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精讲二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zhongguoxiandaiwenxueshi1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版本: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丁帆朱晓进课程代码:00537考试时间:150mins考试分值:100分网络卡顿,请退出重进哦题型分析题型题量分值单选2020多选510名词解释312简答432论述226网络卡顿,请退出重进哦知识框架温馨提醒:网络卡顿,请退出重进哦第三节小说创作一概述(一)《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作家群:选择汪敬熙:《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杨振声:《渔家》、《贞女》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春游》俞平伯:《花匠》“技木是幼稚的,往往留存着旧小说上的写法和情调”,但是,“他们每作一篇,鄱是‘有所为,而发”。

二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为人生”基本宗旨》名词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主要内容:反映社会重大问题,思考人生,批判社会历史地位: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开端。

代表作家: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

代表作品:冰心——“爱”:《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超人》,1204,单庐隐——“打破假面”:《海滨故人》,许地山——宗教意识:《缀网劳蛛》、《商人妇》,王统照——“美”和“爱”:《沉思》、《微笑》成就最大:叶绍钧只问病根,不开药方(三)乡土文学/乡土小说(文学研究会“为人生”基本宗旨) 单选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作者多出生乡村,受“五四”新思想影响,有感而发。

真切地展现了“中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宽广而真实的图画。

”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中期内容:对农民悲惨生活的描写、对现实的社会的批判,对民众愚昧的讽刺、对乡村风景的描绘。

特点:浓郁的地域风貌特征、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含泪的批判。

代表作家: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

1410,单代表作:徐钦文《鼻涕阿二》、废名《浣衣母》、台静农《红灯》网络卡顿,请退出重进哦(四)“为艺术”一创造社选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内容:取材于自己个人经历或身边琐事,"自叙小说〃、"身边小说〃、"自叙传小说”特征:浓郁的抒情性、感情色彩强烈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代表作品:郁达夫《沉沦》、郭沫若《漂流三部曲》温馨提醒:网络卡顿,请退出重进哦(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蒋光赤:《少年漂泊者》、《短裤党》 1207,单(六)心理分析小说郭沫若:《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鲁迅:《不周山》(《补天》)温馨提醒:网络卡顿,请退出重进哦(六)台湾:赖和1.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
课程代码:61154020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2)
学分:3 修读期:第5学期
授课对象:对外汉语专业
课程主任:姚晓雷,教授,博士
周新顺,讲师,博士
课程简介:
以中外文学史和文化史为背景,讲授1917以来的中国文学。

着重对于其中一些最重要的作家、作品、流派加以评述,以期揭示现当代中国文学起伏变化的规律,探讨现当代文学的审美价值,总结现当代文学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评论、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审美和写作能力。

课程考核:
课程最终成绩=期末考试成绩*100%;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

指定教材: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版.
参考书目: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黄修己.《20世纪中国文学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