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试验课件(专业教学)
合集下载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氟化钠PPT培训课件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中
3. 微核可出现于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难以与正常核的分 叶及核突出物区分,故常计数PCE细胞中的微核,因为成红细 胞发展为红细胞时,主核排出,成为PCE,这些细胞保持其嗜 碱性约24小时,然后成为NCE,并进入外周血。
4. 在主核排出时,已形成的微核可留在胞浆中。因此,这些在细 胞中没有主核,便于观察。观察并计数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 可反映染色体断裂和纺锤体损伤情况。本试验的测试终点为染 色体损伤。
120
1000
结果分析与评价
பைடு நூலகம்
受试物
剂量 (mg/kg)
1
2
各受试小鼠200个红细胞中含PCE数量 3456789
10
总 PCE
总 PCE/20 00
112.5
NaF 56.25
28.125
水
0.1ml/10g
环磷酰胺 120
结果分析与评价
• 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微核细胞率的差别
• Kastenbaum-Bowman统计检验表 • 泊松分布 • 二项分布 • t检验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次染毒、多次染毒 • 应于最大敏感期取样(预
实验) • 本次实习采用一次染毒,
24小时后取样测定
操作步骤
染毒
24小时后
取材
取骨
制片
染色
擦净血污、剔去肌肉
剪去骨骺端 小 牛 pH=6.4 血 清
pH=6.4 Giemsa染色液染色10-15min
甲醇中固定2min 吹 干
混匀、推片
镜检 冲洗、晾干
镜检、细胞计数
结果分析与评价
实验五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PPT课件

上一张 下一张 开始 结束
南京晓庄学院
3
经口急性毒性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上一张 下一张
2. 实验原理
微核试验是用于染色体损伤和干扰细 胞有丝分裂的化学毒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微核是指存在于细胞中主核之外的一种颗 粒,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 呈圆形或杏仁状,其染色与细胞核一致, 在间期细胞中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一般 认为微核是细胞内染色体断裂或纺锤丝受 影响而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滞留在细胞核 外的遗传物质。
南京晓庄学院
3
经口急性毒性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上一张 下一张
开始 结束
4. 实验步骤
求在接触化学毒物后设立不同的采样时间点。 考虑到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建议采用多次染毒 的方法。其中以4次染毒比较方便合理。即每天 染毒一次,连续4天,第5天取样。这样,取样 一次就能覆盖24~72h高峰,如果高峰延迟到 96h也不会漏掉。 4.剂量选择:受试化学毒物的最大剂量除受溶 解度大小所限外,应达到最大耐受量。一般情 况下,应设3~5个或更多剂量组,剂量覆盖的 范围要达到3个数量级以上。同时还应设立阳性 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可用环磷酰 胺(50-100mg/kg)或丝裂霉素C(10mg/kg)腹腔注 射1次或2次。阴性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的溶剂。
开始 结束
南京晓庄学院
3
经口急性毒性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6. 注意事项
1.良好的骨髓涂片及良好的染色,是本实 验的关键步骤。 2.熟悉并正确区分跟中骨髓细胞。
上一张 下一张 开始 结束
实验三、微核试验

8
3.固定: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进染色缸中,甲醇固定15分钟, 取出晾干。
4.染色(建成试剂盒Giemsa染液)
用染液一3滴,染色8min,再加染液二6滴,洗耳球混 匀5min。细流水冲掉玻片染色液,晾干。
9
5.观察计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选择分布均匀的区域,再在油镜下观察 计数。 PCE细胞呈灰蓝色,正染红细胞(NCE)桔黄色。 细胞中的微核大半呈圆形,边缘光滑,嗜色性与核质一致, 一个细胞内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微核。
11
注意事项:
1. 注意不要把股骨剪断 2. 挤出骨髓处的肌肉要剔除干净 3. 滴到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不要太多,涂时要涂匀,
以便推片 4. 染色前可以先看一下整体涂片情况,细胞分散度
是否良好 5. 关键步骤是制作良好的骨髓涂片以及优良的染色
12
MN(微核) NCE
正染红细胞 ( 成熟红细胞 )
显微镜下微核观察 13
微核试验是观察受试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主要可检出
DNA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染色体损伤)。 传统的微核试验是体内试验, 常用细胞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PCE)
3
微核可以出现在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 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相区别。由于红细胞在成熟之前最后一 次分离后数小时可将主核排出,而仍保留微核于PCE细胞中,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计算200个细胞中 PCE/NCE的比值。
10
6. 结果分析与评价
• 本试验中只计数PCE中微核,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 PCE/NCE为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 • 正常的PCE/NCE比值为1(0.6-1.2),
如果<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抑制; 如果<0.05,则表示受试物剂量过大,结果不可靠。
3.固定: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进染色缸中,甲醇固定15分钟, 取出晾干。
4.染色(建成试剂盒Giemsa染液)
用染液一3滴,染色8min,再加染液二6滴,洗耳球混 匀5min。细流水冲掉玻片染色液,晾干。
9
5.观察计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选择分布均匀的区域,再在油镜下观察 计数。 PCE细胞呈灰蓝色,正染红细胞(NCE)桔黄色。 细胞中的微核大半呈圆形,边缘光滑,嗜色性与核质一致, 一个细胞内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微核。
11
注意事项:
1. 注意不要把股骨剪断 2. 挤出骨髓处的肌肉要剔除干净 3. 滴到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不要太多,涂时要涂匀,
以便推片 4. 染色前可以先看一下整体涂片情况,细胞分散度
是否良好 5. 关键步骤是制作良好的骨髓涂片以及优良的染色
12
MN(微核) NCE
正染红细胞 ( 成熟红细胞 )
显微镜下微核观察 13
微核试验是观察受试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主要可检出
DNA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染色体损伤)。 传统的微核试验是体内试验, 常用细胞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PCE)
3
微核可以出现在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 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相区别。由于红细胞在成熟之前最后一 次分离后数小时可将主核排出,而仍保留微核于PCE细胞中,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计算200个细胞中 PCE/NCE的比值。
10
6. 结果分析与评价
• 本试验中只计数PCE中微核,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 PCE/NCE为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 • 正常的PCE/NCE比值为1(0.6-1.2),
如果<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抑制; 如果<0.05,则表示受试物剂量过大,结果不可靠。
微核实验PPT

五:实验步骤
1、浸种催芽:选饱满蚕豆种 子,放于蒸馏水中浸泡24小 时,此间换水两次。待种子 吸胀后,转入铺有脱脂棉的 培养皿中培养,每天换水一
次培养三天,初生根长1~2
厘米待用。
2、处理根尖:取1.25克香烟
丝于烧杯中加入250毫升 蒸馏水加热热煮沸
6、染色:截下1-2mm长的根尖,滴加石炭酸品红染液, 染色10min,加盖玻片,压片,镜检观察。
★注意事项: ★培养蚕豆时需勤换水 ★处理蚕豆时要将根部浸没于处理 液中 ★固定液要现配现用
六,实验成果
对照组
实验组
有丝分裂前期
有丝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末期
分裂后的细胞
七,结论分析
MCN‰=18‰左右,浓度太大,导致根尖不生长,在此忽略此结果
微核出现与烟汁浓度变化图
120 100
MCN‰
80 60 40 20 0 0.5 1 1.5 2 2.5 3 3.5
1表示对照组蒸馏水 2表示烟汁:蒸馏水=1:5 3表示烟汁:蒸馏水=1:1
经实验观察: ☆对照组未出现微核。 MCN‰=7‰左右
☆烟水:蒸馏水=1:5出现的微核较少。MCN‰=60‰左右,污染指标
(PI)=8.57 ☆烟水:蒸馏水=1:1的处理液微核出现的最明显。MCN‰=100‰左右, 污染指标(PI)=14.29 ☆未稀释的烟水和烟水:蒸馏水:茶水=1:1:1的根尖长势不好。
冷却后过滤待用
• 取6只培养皿,铺上 脱脂棉,将检测液分 别加入培养皿中,并 且编号,另取一组加 蒸馏水的培养皿做对 照组,分别选取4枚 蚕豆放于脱脂棉上, 培养24小时
培养皿编号:
1:未稀释的烟汁
2:烟汁:蒸馏水=1:1 3:烟汁:蒸馏水=1:3 4:烟汁:蒸馏水=1:5 5: 烟汁:茶水:蒸馏水 =1:1:1 6:蒸馏水
毒理学 实验三、微核试验

染毒次数及取样时间:一般采用两次染毒或多次染毒。
两次染毒:第一次染毒后24小时进行第二次染毒, 6小时后取样;
多次染毒:每天染毒1次,连续染毒5天, 末次染毒后24小时取样。
7
2.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
处死:颈椎脱臼法 处理: 取股骨,去掉血污和肌肉,用弯止血钳将骨髓
挤于预先滴有生理盐水的清洁载玻片上,混合均匀后推片
微核试验是观察受试倍体诱变剂(染色体损伤)。 传统的微核试验是体内试验, 常用细胞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PCE)
3
微核可以出现在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 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相区别。由于红细胞在成熟之前最后一 次分离后数小时可将主核排出,而仍保留微核于PCE细胞中,
实验三、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1
微核(Micronucleus)的概念
微核的产生与染色体损伤有关,是染色体或染色单 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 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 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 内,因比主核小,故称微核。
2
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NT)的概念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计算200个细胞中 PCE/NCE的比值。
10
6. 结果分析与评价
• 本试验中只计数PCE中微核,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 PCE/NCE为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 • 正常的PCE/NCE比值为1(0.6-1.2),
如果<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抑制; 如果<0.05,则表示受试物剂量过大,结果不可靠。
8
3.固定: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进染色缸中,甲醇固定15分钟, 取出晾干。
4.染色(建成试剂盒Giemsa染液)
两次染毒:第一次染毒后24小时进行第二次染毒, 6小时后取样;
多次染毒:每天染毒1次,连续染毒5天, 末次染毒后24小时取样。
7
2.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
处死:颈椎脱臼法 处理: 取股骨,去掉血污和肌肉,用弯止血钳将骨髓
挤于预先滴有生理盐水的清洁载玻片上,混合均匀后推片
微核试验是观察受试倍体诱变剂(染色体损伤)。 传统的微核试验是体内试验, 常用细胞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PCE)
3
微核可以出现在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 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相区别。由于红细胞在成熟之前最后一 次分离后数小时可将主核排出,而仍保留微核于PCE细胞中,
实验三、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1
微核(Micronucleus)的概念
微核的产生与染色体损伤有关,是染色体或染色单 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 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 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 内,因比主核小,故称微核。
2
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NT)的概念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计算200个细胞中 PCE/NCE的比值。
10
6. 结果分析与评价
• 本试验中只计数PCE中微核,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 PCE/NCE为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 • 正常的PCE/NCE比值为1(0.6-1.2),
如果<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抑制; 如果<0.05,则表示受试物剂量过大,结果不可靠。
8
3.固定: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进染色缸中,甲醇固定15分钟, 取出晾干。
4.染色(建成试剂盒Giemsa染液)
2实验二 诱变剂的微核测试PPT课件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5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4
三、实验材料
大蒜或蚕豆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镊 子、载玻片及盖玻片等。 盐酸、甲醇、石炭酸品红、硫酸铜、重 铬酸钾。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5
五、实验步骤
1、幼根的培养 (1)大蒜:提前 3—5d进行培养,将大蒜瓣
五、实验步骤
2、处理根尖:阳性检测采用0.1g/L硫酸铜(大 蒜)、0.5g/L重铬酸钾(蚕豆),对照用自来 水处理,处理时间24h,处理液浸没根尖。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 每次2-3min,洗净后在水中恢复培养24h。
4、固定:切取1cm左右的根尖,用甲醛:冰醋酸 (3:1)固定液固定24h后弃去固定液,移入 70%酒精中,4℃冰箱保存。
1、微核形成与识别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0
1、微核形成识别
微核
微核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1
1、微核形成与识别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2
六、实验结果 2、微核千分率( MCN‰ )
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 100个-300细胞,统计其中含的细胞数, 计算平均数,即为该处理的微核千分率。
剥去外边膜质枯皮,下端可见许多微微凸起 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 宜)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 入水中,置培养箱中,注意每天换水,经 3—5d后,即可长出1-2cm的嫩根。 (2)蚕豆:浸种24h,期间换水2次,25℃ 催芽,36-48h生根1-2cm。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5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4
三、实验材料
大蒜或蚕豆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镊 子、载玻片及盖玻片等。 盐酸、甲醇、石炭酸品红、硫酸铜、重 铬酸钾。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5
五、实验步骤
1、幼根的培养 (1)大蒜:提前 3—5d进行培养,将大蒜瓣
五、实验步骤
2、处理根尖:阳性检测采用0.1g/L硫酸铜(大 蒜)、0.5g/L重铬酸钾(蚕豆),对照用自来 水处理,处理时间24h,处理液浸没根尖。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 每次2-3min,洗净后在水中恢复培养24h。
4、固定:切取1cm左右的根尖,用甲醛:冰醋酸 (3:1)固定液固定24h后弃去固定液,移入 70%酒精中,4℃冰箱保存。
1、微核形成与识别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0
1、微核形成识别
微核
微核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1
1、微核形成与识别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2
六、实验结果 2、微核千分率( MCN‰ )
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 100个-300细胞,统计其中含的细胞数, 计算平均数,即为该处理的微核千分率。
剥去外边膜质枯皮,下端可见许多微微凸起 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 宜)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 入水中,置培养箱中,注意每天换水,经 3—5d后,即可长出1-2cm的嫩根。 (2)蚕豆:浸种24h,期间换水2次,25℃ 催芽,36-48h生根1-2cm。
中山毒理课件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

03
此外,未来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化学物 质的联合作用和代谢产物对生物体的 影响。许多化学物质在体内会相互作 用或代谢产生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 物可能具有不同于母体的毒性作用。 因此,需要发展更全面的毒理学研究 方法,以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综 合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的研究展望
01
虽然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是有效的 遗传毒性检测方法,但它们也存在一 些局限性,例如无法检测出非遗传毒 性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因此,需要 进一步发展更全面的毒理学检测方法 。
02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未来可以利用更高级的技术 手段来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例如,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 特定基因型的细胞或动物模型,以更 精确地研究化学物质对基因表达和表 型的影响。
案例介绍
简要介绍案例背景、中毒人员情况、 中毒原因及症状等基本信息。
中山毒理课件案例的微核试验结果分析
微核试验原理
介绍微核试验的基本原理,如何 通过微核计数评估细胞损伤程度
。
试验结果
详细分析每个案例的微核试验结果 ,包括微核计数、细胞存活率等数 据。
结果解读
根据试验结果,解读中毒物质对细 胞的损害程度,以及可能的中毒机 制。
染色体畸变可能导致细胞中微核的数量 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微核试验的结果
。
染色体畸变越严重,微核的数量可能越 多,因此微核试验结果可能呈现阳性。
染色体畸变也可能导致细胞分裂异常, 从而影响微核的形态和数量,因此需要
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微核试验与染色体畸变的相互印证
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检测可以相互印证,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实验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优秀PPT

也可以采用“污染指数”判别:此方法可避免因实验 条件等因素带来的MCN‰本底的波动,方法如下:
污染指数在0-1.5区间为基本没有污染; 污染指数在1.5-2区间为轻度污染; 污染指数在2-3.5区间为中度污染; 污染指数在3.5以上为重度污染; 如果对照本底MCN‰为10 ‰以上,可采用t检验(被 测样品较少时)检测处理液致畸效果是否明显,或以 F检验(被测样品较多时)检测各处理之间是否具有 显著的差异。
3. 处理
每一处理选取6-8粒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 种子,放入盛有待测物溶液的培养皿中,浸没根尖。 阳性因子可采用CrO3(1.0和2.5 mol/L)、NaN3 (0.5、1.0和1.5mol/L)或EMS(150和200 mol/L), 另取一处污水作待检测物质,用自来水作对照,共9 个处理,处理根尖6~24h(处理时间可视实验需要和 被测液浓度而定)。
4.根尖细胞恢复培养
将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min。 将洗净的种子再放入铺好滤纸或脱脂棉的白磁盘内 25℃温箱中恢复培养22-24小时。
5.固定根尖细胞及制片(参考根尖压片法)
(1)将恢复培养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 幼根。用卡诺氏液固定24h,固定后如果不及时制片, 可换入70% 的乙醇中,置4℃冰箱内保存备用。
凡数值在上下限时,定为上一级污染。
第三片
各自观察的细胞 细胞数 微核数 阳性因子可采用CrO3(1.
MCN‰在18‰-30‰区间,则表示有中度污染;
细胞数 微核数 细胞数 微核数
数或微核数 阳性因子可采用CrO3(1.
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M期(有丝分裂期):前期,早中期,中期, 后 期(微核形成期),末期
苍柏课资
3
图13-1 细胞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苍柏课资
4
微核(micronucleus)
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片断或纺锤体 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于细胞分裂后期留在 细胞质中,末期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 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比主核小,故叫 微核。
7
微核可出现于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 难以与正常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区分,故常计数 PCE细胞中的微核,因为在此阶段,主核排出,易 于观察微核,这些细胞保持其嗜碱性约24小时, 然后成为正染红细胞(NCE),并进入外周血。
注:在主核排除时,微核仍保留在细胞中
苍柏课资
8
操作步骤:
一 染毒:
染毒途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染毒二次, 0、24小时各染毒一次,6h后取样
苍柏课资
5
原理:
1 有丝分裂毒物的作用使个别染色体或带着丝点 的染色体环和断片在细胞分裂后期被滞留在细胞 质中
2 断片或无着丝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不能定向 移动,从而遗留在细胞质中
苍柏课资
6
结论:
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或其他物质因素诱导产生 的染色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 传学终点
苍柏课资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受试物: 环磷酰胺 受试动物: 小鼠
苍柏课资
1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苍柏课资源自2细胞分裂分为四个期:
1、G1期(DNA合成前期):细胞生长,为DNA复制做 准备。
2、S期(DNA合成期):体细胞的DNA含量由2C增加 到4C
3、G2期(DNA合成后期):该期主要为M期作准备,包 括复制因子的失活和有丝分裂促进因子的分化,有 关细胞骨架系统重新组装的蛋白质合成
苍柏课资
11
结果与分析:
1 结果:试验只计数PCE中的微核,微核率 以千分率表示。每组的雌雄动物分开计数 微核PCE均值。
2 分析:正常的PCE/NCE比值为1(0.6-1.2), 如果<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抑制; 如果<0.05,则表示受试物剂量过大,结果 不可靠。
苍柏课资
12
图 1 :正常嗜多染红细胞 PCE (× 400 ) 图 2 带微核嗜多染红细胞 MNPCE (× 400)
苍柏课资
16
流程图
处死小鼠,取胸骨 推片 固定(甲醇固定15分钟) 染色(吉姆萨染色15分钟)
观察并记数
苍柏课资
17
染毒剂量:50mg/kg
二 处死:
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苍柏课资
9
三: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
1 处理:方法:取胸骨,去掉血污和肌肉,剪去 每节骨骺,用弯止血钳将骨髓挤于预先滴有小牛 血清的清洁载玻片上,混合均匀后推片
2 固定:将推好凉干的骨髓片放进染色缸,甲醇 固定15分钟,取出晾干
3 染色:用新鲜配制的Giemsa应用液(Giemsa储 备液一份加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9份)染色10- 15分钟,细流水冲掉玻片染色液,晾干
苍柏课资
13
微核 嗜多染细胞
苍柏课资
14
苍柏课资
15
注意事项:
1、剪胸骨时通过剪断两边的肋骨来把整块 胸骨取下来,以防不小心把胸骨剪断
2、挤出骨髓处的肌肉要剔除干净 3、滴到玻片上的小牛血清不要太多,涂时 要涂匀,以便推片
4、染色前可以先看一下整体涂片情况,细 胞分散度是否良好
5、关键步骤是制作良好的骨髓涂片以及优 良的染色
苍柏课资
10
四 观察和计数:
1 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选择分布均匀的区域,
再在油镜下观察计数。PCE细胞呈灰蓝色,正染红 细胞(NCE)桔黄色。细胞中的微核大半呈圆形, 边缘光滑,嗜色性与核质一致,一个细胞内可以 出现一个或多个微核。
2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计算 200个细胞中PCE/NCE的比值
苍柏课资
3
图13-1 细胞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苍柏课资
4
微核(micronucleus)
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片断或纺锤体 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于细胞分裂后期留在 细胞质中,末期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 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比主核小,故叫 微核。
7
微核可出现于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 难以与正常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区分,故常计数 PCE细胞中的微核,因为在此阶段,主核排出,易 于观察微核,这些细胞保持其嗜碱性约24小时, 然后成为正染红细胞(NCE),并进入外周血。
注:在主核排除时,微核仍保留在细胞中
苍柏课资
8
操作步骤:
一 染毒:
染毒途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染毒二次, 0、24小时各染毒一次,6h后取样
苍柏课资
5
原理:
1 有丝分裂毒物的作用使个别染色体或带着丝点 的染色体环和断片在细胞分裂后期被滞留在细胞 质中
2 断片或无着丝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不能定向 移动,从而遗留在细胞质中
苍柏课资
6
结论:
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或其他物质因素诱导产生 的染色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 传学终点
苍柏课资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受试物: 环磷酰胺 受试动物: 小鼠
苍柏课资
1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苍柏课资源自2细胞分裂分为四个期:
1、G1期(DNA合成前期):细胞生长,为DNA复制做 准备。
2、S期(DNA合成期):体细胞的DNA含量由2C增加 到4C
3、G2期(DNA合成后期):该期主要为M期作准备,包 括复制因子的失活和有丝分裂促进因子的分化,有 关细胞骨架系统重新组装的蛋白质合成
苍柏课资
11
结果与分析:
1 结果:试验只计数PCE中的微核,微核率 以千分率表示。每组的雌雄动物分开计数 微核PCE均值。
2 分析:正常的PCE/NCE比值为1(0.6-1.2), 如果<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抑制; 如果<0.05,则表示受试物剂量过大,结果 不可靠。
苍柏课资
12
图 1 :正常嗜多染红细胞 PCE (× 400 ) 图 2 带微核嗜多染红细胞 MNPCE (× 400)
苍柏课资
16
流程图
处死小鼠,取胸骨 推片 固定(甲醇固定15分钟) 染色(吉姆萨染色15分钟)
观察并记数
苍柏课资
17
染毒剂量:50mg/kg
二 处死:
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苍柏课资
9
三: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
1 处理:方法:取胸骨,去掉血污和肌肉,剪去 每节骨骺,用弯止血钳将骨髓挤于预先滴有小牛 血清的清洁载玻片上,混合均匀后推片
2 固定:将推好凉干的骨髓片放进染色缸,甲醇 固定15分钟,取出晾干
3 染色:用新鲜配制的Giemsa应用液(Giemsa储 备液一份加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9份)染色10- 15分钟,细流水冲掉玻片染色液,晾干
苍柏课资
13
微核 嗜多染细胞
苍柏课资
14
苍柏课资
15
注意事项:
1、剪胸骨时通过剪断两边的肋骨来把整块 胸骨取下来,以防不小心把胸骨剪断
2、挤出骨髓处的肌肉要剔除干净 3、滴到玻片上的小牛血清不要太多,涂时 要涂匀,以便推片
4、染色前可以先看一下整体涂片情况,细 胞分散度是否良好
5、关键步骤是制作良好的骨髓涂片以及优 良的染色
苍柏课资
10
四 观察和计数:
1 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选择分布均匀的区域,
再在油镜下观察计数。PCE细胞呈灰蓝色,正染红 细胞(NCE)桔黄色。细胞中的微核大半呈圆形, 边缘光滑,嗜色性与核质一致,一个细胞内可以 出现一个或多个微核。
2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计算 200个细胞中PCE/NCE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