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试卷讲评教案初中下册

化学试卷讲评教案初中下册

化学试卷讲评教案初中下册年级:初中下册教学目标:1. 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了解自己在本次考试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

2. 巩固和深化所学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对本次化学试卷进行逐题讲解,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总结本次考试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考试的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考试体验。

2. 提问:你在考试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题目你觉得做得不好?二、试卷逐题讲解(15分钟)1. 对试卷中的每个题目进行讲解,包括题目要求、解题思路、答案解析等。

2. 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的正确答案进行表扬,对错误答案进行分析和指导。

3. 对于学生的常见错误,进行重点讲解,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错误分析与改进(10分钟)1. 让学生自行检查试卷,找出自己的错误。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 鼓励学生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及时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考试的优点和不足,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本次考试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讲评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意事项:1. 在讲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直接批评学生的错误。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错误,要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因材施教。

3. 讲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化学试卷讲评的教案,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_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程名称试卷讲评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目,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将题目进行分类,并通过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提升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能力和习惯。

二、学习目标1.能找出失误的知识点,并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改正,分析出错的原因。

2.掌握试卷重点出现的知识点,并学会拓展应用。

3.通过联系、拓展、探究等方法,提高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4.通过讲评复习,树立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2、查找出错的原因,培养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四、教学方法讲解、练习、讨论、启发五、教学过程(成绩分析)多媒体展示成绩分布图,及表现突出的同学。

(试卷分析)多媒体展示1、试卷整体情况2、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统计组内讨论汇总反思的错误原因,并展示讨论结果。

(自主纠错)任务:自行核对答案,先自己找出错题出错的原因要求:红笔在原题旁边改错多媒体展示试卷答案。

(小组合作)任务:1、组长负责组织讨论组员解决不了的错题,交流总结做此类题目的方法以及该注意的问题;2、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题目做好标记。

(点拨释疑)1、将组内无法解决的试题汇总,师生共同解决。

部分重点题目由答对的学生分享思路或上黑板讲解;难点由教师引导启发思路,共同解决。

2、分小组将题目与知识点进行对应归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变式提升)通过变式练习,重点加强对错误较多、易混淆的题型的训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讲评课的关键不在老师讲了多少题,而是在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注重深化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如何讲评初中化学试卷教案

如何讲评初中化学试卷教案

如何讲评初中化学试卷教案
教学目标:
1. 教师通过讲评初中化学试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2. 激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主动思考。

教学内容:
1. 知识点梳理:根据试卷内容,重点讲解试题涉及的化学知识点,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和归纳。

2. 错题讲解:结合试卷中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逐一进行讲解和分析错误原因。

3. 解题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化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

4. 提高策略:教师通过讲解试卷,指导学生如何提高答题规范性、准确性和速度。

教学步骤:
1. 教师逐题分析:老师首先逐题分析试卷中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每个问题的解答思路。

2.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互动,提出疑问和意见,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解题方法指导:老师结合试卷题目,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4. 老师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常见错误分析:老师指导学生分析试卷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学生避免这些错误。

6. 总结提高策略:老师总结解题策略和方法,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如何提高化学知识的
掌握和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讲评初中化学试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评活动
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化学知
识水平。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考试时间:[X]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

B. 酒精挥发。

C. 蜡烛燃烧。

D. 玻璃破碎。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 木炭。

B. 铁丝。

C. 红磷。

D. 硫粉。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用嘴吹灭酒精灯。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D. 取用块状固体时,直接将固体从试剂瓶中拿出。

5.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

B. 海水。

C. 氧气。

D. 石灰石。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氧。

B. 硅。

C. 铝。

D. 铁。

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9.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 O_2B. 2O.C. O^2 -D. 2O_210.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氧化镁MgO_2B. 氯化铝AlClC. 氧化铁Fe_2O_3D. 硫酸钠NaSO_412. 在化学反应2H_2+O_2{点燃}{===}2H_2O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 元素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分子种类。

D. 原子数目。

1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A. 大理石和稀硫酸。

(完整版)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刘颖一、设计思想试卷讲评课是以一种常见的题型,但以往在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平均用力,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

这样经常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但学生的收获不大。

本学期我们化学组着手进行试卷讲评课的这一课题研究,极力创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

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成绩分析]多媒体展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得分率: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审题不细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

一、审题不细致:典型例题:16.(2分)请用符号和数字填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______78%、 ________21%、稀有气体占 _______%、___________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分析]如果在审题时注意到了“符号”和“数字”两个关键的词,此题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19.(4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其目的。

小明把光亮的细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立即用坩埚钳夹着铁丝从瓶口到瓶底缓慢地伸入盛有氧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结果没有观察到预计的现象。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2点)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储备:学生回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铁丝表面有锈迹。

化学试卷讲评教案初中上册

化学试卷讲评教案初中上册

化学试卷讲评教案初中上册年级:初中上册教学目标:1. 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分析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 讲解学生解答错误的题目,并给出正确的方法和思路。

3. 总结试卷中的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试卷中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试卷分析(10分钟)1. 对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分析学生解答错误的题目,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方法和思路。

3. 强调试卷中的重要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

三、讲解典型题目(15分钟)1. 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讲解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四、总结知识点(5分钟)1. 对试卷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

2. 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次试卷讲评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练习和复习,提高自己的化学水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目,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3. 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讲解题目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最新例文

高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最新例文

高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最新例文教师应该关注那些可能导致意外生成的教学点,设计多个教学计划,并在这些时间节点上考虑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以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更自由地应对。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有关于高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最新例文1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

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高中化学试题讲评课教案

高中化学试题讲评课教案

高中化学试题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和评析高中化学试题,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提高他们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化学试题讲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简要介绍今天要进行的活动:对化学试题进行讲解和评析。

2.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化学试题(30分钟)
1. 老师选取几道典型的化学试题进行讲解,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2. 分步解析每道试题,解释题干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3. 强调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三、学生练习(15分钟)
1.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类型的试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老师巡视督促,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讲评(10分钟)
1. 老师选取几位学生上台解答试题,评析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 总结常见错误和解题技巧,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复习和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老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当多练习和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2. 分发下节课作业,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化学试题进行讲解和评析,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化学知识的应用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刘颖一、设计思想试卷讲评课是以一种常见的题型,但以往在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平均用力,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

这样经常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但学生的收获不大。

本学期我们化学组着手进行试卷讲评课的这一课题研究,极力创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

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成绩分析]多媒体展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得分率: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审题不细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

一、 审题不细致:典型例题:16.(2分)请用符号和数字填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______78%、 ________21%、稀有气体占 _______%、___________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02040608010013579111315010203040506070809010016182022242628[分析]如果在审题时注意到了“符号”和“数字”两个关键的词,此题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19.(4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其目的。

小明把光亮的细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立即用坩埚钳夹着铁丝从瓶口到瓶底缓慢地伸入盛有氧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结果没有观察到预计的现象。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2点)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储备:学生回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铁丝表面有锈迹。

2.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和火柴伸入集气瓶下部。

3.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

4.氧气浓度不大。

5.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

6.铁丝太粗。

教师点拨:是不是这些原因在做这道题时都适用呢?分析:不是,此题中有一些关键的词,如“光亮的”、“细”、“立即”、“夹着铁丝”、“缓慢”。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应是:①没有等火柴快燃尽时就伸入集气瓶内②氧气浓度不大③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小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抓住问题中关键的词。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典型例题:(一)有关实验现象的问题13.对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且完全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产生沉淀B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热量,放出刺激性气味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

知识储备: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加热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水珠出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3.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分三层,外层温度最高,火焰上方有黑烟。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浓厚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燃烧停止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白烟消失。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此类题的不同问法1.有关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错误的)是2.有关现象的描述,完整而且正确的是【分析】这两种问法在回答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活动:分析试卷中的13题,注意到“现象”、“正确且完全”,所以答案选择B变式训练例题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加热碱式碳酸铜可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D.人吸入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二)有关物质的性质的问题A氧气用于 B 氮气用作食品 C 稀有气体充霓虹灯 D 烧煤取暖 医疗急救 包装填充气典型例题15.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知识储备: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能和某物质反应等。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变式训练:例题2: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铜丝用做电线B.镁条用做烟花和照明弹C.氧气用于支持燃烧D.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21. (3分)信息处理:“氢气(H 2)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它难溶于水。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H 2O)。

将氢气通过盛有氧化铜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光亮的红色物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有(2)氢气的化学性质有(3)请根据材料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在描述性质的时候注意将变化改成性质。

而且不要丢信息,不要多信息。

要回答的准而全。

[提问]第(3)小题,没有学过氢气燃烧的反应,如何书写文字表达式?学生:根据“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文中还叙述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生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H2O)。

”所以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一名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其他同学订正答案。

25. (4分)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2)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

问:做此题时应注意什么?学生:注意“推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展示答案:难溶于水,不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三)有关画图的问题26.(4)画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多媒体展示学生画的装置图:两名画的比较好的同学的装置图几名出现典型错误的同学的装置图,让同学挑出其中的错误,并引以为鉴。

三、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典型例题:27. (2分)如图所示,手捂烧瓶外壁,会看到有气泡产生。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知识回顾:在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钟罩内液面是如何变化的分析产生液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钟罩内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原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钟罩内液面下降。

又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钟罩内液面上升。

【分析】气压变化温度变化或化学反应消耗气体(生成气体)等引起。

此题中,气泡逸出,证明气压变大,气压变大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

找同学叙述答案:手捂容器外壁,瓶内温度升高,则装置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有气体逸出,产生气泡现象。

变式训练: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例题4:在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总结:做题四部曲:读题、审题、答题、回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试着采用一种新的模式进行试卷讲评,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将试题分类进行: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重点讲评。

讲评试卷时,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

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

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但在学生看到试卷感觉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进行试卷讲评时,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更为生动,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