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惯性现象.doc

合集下载

惯性及惯性现象

惯性及惯性现象

精选文本
24
归纳总结:
定义
应用
惯性
现象
精选文本
危害
25
研究探讨:
一架飞机自左向右水平匀速直线飞行, 若每隔一秒投放一枚炸弹,站在地面上 的观看者看来,这几枚炸弹在空中的排 列情况怎样?
精选文本
26
精选文本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文本
9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一律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揭示了任何物 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的性质。牛一律又被称为惯性 定律。牛一律是物体不受力时惯性的直 接表现。
精选文本
10
讨论: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改 变了,是不是就没有惯性?
精选文本
15
分析惯性现象
语言要点 1、原来的状态
2、受力的变化
3、惯性现象
4、造成的后果
精选文本
16
甲图:静止的小车和木块突然受到拉力时,小车和 木块的底部一起向前运动,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保 持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倒。
乙图:运动的小车和木块遇到障碍物,小车和木块底部
突然停止,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所以小木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惯性现象
精选文本
1
大家一起来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一:将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帽放在纸 条边上,用铅笔猛击纸条,观察小物体 的运动情况。
精选文本
2
实验二:将一张硬纸片放在玻璃杯上,并在 上面放上鸡蛋,在讲纸片弹出去的瞬间,鸡 蛋会跟着飞出去吗?

惯性及惯性现象

惯性及惯性现象

归纳总结:
定义
应用
惯性
危害
现象
研究探讨:
一架飞机自左向右水平匀速直线飞行, 若每隔一秒投放一枚炸弹,站在地面上 的观看者看来,这几枚炸弹在空中的排 列情况怎样?
谢谢观赏!
2020/11/5
28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惯性的利用
1撞击可以使锤头、 斧头紧套在把上。
2使劲甩手可把 手上的水甩掉。
3拍打衣服可除 去灰尘。
4飞机在投掷救 灾物资。
5有了惯性子弹 能飞出去 6跳高、跳远
惯性的危害
1走路时绊石头、踩西瓜皮,通常会跌到。 2大货车从坡顶下坡时,速度会越来越大,当
货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由于强大的惯性, 速度仍会很大,且会驶出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停 下,这样造成的车祸是很惨重的. 3汽车突然起动,人向后倒 。 4高速公路上,几辆车行使,第一辆刹车,随 后几辆会相撞。
分析惯性现象
语言要点 1、原来的状态
2、受力的变化
3、惯性现象
4、造成的后果
甲图:静止的小车和木块突然受到拉力时,小车和 木块的底部一起向前运动,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保 持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倒。
乙图:运动的小车和木块遇到障碍物,小车和木块底部 突然停止,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所以小木 块会向前倾倒。
区别 条件 本质
惯性 任何情况下 物体本身的属性

惯性现象

惯性现象

惯性现象考点名称:惯性现象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辨析与区别:惯性”与“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

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

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

为何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旧表现出来。

“惯性”与“力”的区别“惯性”与“力”不是同一概念,“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水平道路上运动着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要向前运动”这些都是惯性。

惯性与力的区别:①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

②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

③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力的大小跟许多因素有关(视力的种类而定)。

“物体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物体的惯性和外力作用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形成了宏观物体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的运动。

如果没有外力,物体也就没有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果没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不需要力的作用。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就不难解释惯性现象。

惯性现象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惯性现象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惯性现象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求真 务实的精神。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为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等更复杂的概念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惯性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并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
01
实验目的:探究惯性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03
实验步骤:搭建斜面,放置挡板,让小车从斜面 上滑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在小车上放置重 物,重复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 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惯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实验材料:小车、斜面、挡板、重物等
02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引导学生认真观 察、思考和讨论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惯性 现象,理解其本质和产生原因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惯性现 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归纳惯性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提升学生对力学整体认识,培养其 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THANK YOU
汇报人:XX
实验步骤:a.准 备不同质量分布 的刚体;b.测量 每个刚体转动时 的转动惯量;c. 分析数据,得出 结论
实验结果:验Leabharlann 了刚体转动惯量 与质量分布的关 系,为理解力学 中的惯性现象提 供了实验依据
如何利用惯性现象解释物理现 象
利用惯性解释摩擦力

惯性和惯性现象

惯性和惯性现象

惯性和惯性现象教学目标199知识目标199 1。

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

能解释简单惯性现象的能力目标:1。

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运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现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和预防进行教学。

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了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而且提高了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最后,通过“想一想”的讨论。

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学法建议1。

重视实验教学,突出惯性现象。

由于实验相对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有些实验可以采用手拉手操作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让学生用他们的钥匙和一张纸在桌子的边缘做惯性实验。

一些演示实验允许学生在舞台上表演。

2。

通过教学培养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可以作为惯性车演示实验的例子,让学生解释木块前后下落的原因,并训练如何用知识解释问题。

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照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对象是哪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哪两个不同部分(2)找出研究对象最初所处的状态。

(运动还是静止)(3)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应该保持其原始运动状态,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也指典型示例中的一些内容)3。

下面的错误想法很容易发生,应该注意改正。

(1)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是力,也就是说,惯性力(3)有没有力的惯性,没有力的惯性(4)在静止时有惯性,没有运动的惯性(1)如图9-2-1所示,把一个纸板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把一个鸡蛋放在纸板上鸡蛋很快撞到鸡蛋下面的纸板上,鸡蛋垂直落入杯子,没有水平移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课件

8 .运送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 上有气泡,如图所示。当车向右 开动时,气泡将向 向右 运 动,其原因是 液体 具有惯 性。
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静 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 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才 有惯性
甲 O

A
O

A
O
A
B
毛巾 表面
B
棉布 表面
B
木板 表面
分析论证
①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 什么问题?
③小车运动的长短与它受到的阻力有什 么关系?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 小,小车的运动距离将会变长还是变短?
历史回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A
B
O
伽利略对惯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个理想实验。 如图,它制作了几个表面非常光滑的斜面和水平面,以期尽量 减小摩擦。让小球从左边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斜面,阻力 足够小得话,都能滚到本来的高度,斜面坡度越小则经过的路 程越 长(OB>OA),坡度减小到零,即为水平面,则小球经过 的路程就将无穷大,沿着水平面以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这一运动并没有力在维持。据此,伽利略总结出“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这一结论在意义重大,它推翻了当 时”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初中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和惯性现象
最便宜的旅行法 17世纪,法国有一位叫西拉诺·德·别尔热拉克 的作家,写了一本讽刺小说,名叫《月国史话》 (1652年),里面有一处谈到一件好像他本人曾 经亲身经历过的奇事。有一次他做物理实验,竟 莫名其妙地和他的玻璃瓶一起升到了空中。过了 几小时,他才得重新降落到地面上。这时候可真 叫他惊奇,他发觉自己已经不在本国法兰西,甚 至也不在欧洲,却在北美洲的加拿大了!但是, 这位法国作家对于自己这次出乎意外的横跨大西 洋的飞行,却认为是完全自然的。他解释的理由 是:在一个情不自禁的旅行家离开地球表面的时 候,我们这行星还是和从前一样在从西向东转; 因此,他降落的时候,在自己的脚下已经不是法 兰西,而是美洲大陆了。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惯性的现象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惯性的现象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惯性的现象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既帮助学生认识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最后通过“想想议议”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教法建议1.要重视实验教学,突出现象教学惯性现象很多,由于实验的特点是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所以有些实验可采用并进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的能力。

如让学生用自己的钥匙和一张纸条在课桌边上动手做惯性实验。

有些演示实验,可让学生登台表演。

2.通过教学训练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

可以惯性小车演示实验为例,让学生解释木块往后倒和往前倒的原因,训练运用知识解释问题。

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考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弄清楚研究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3)什么原因是物体或同一物体的某一部分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还可参考典型例题示例中的部分内容)3.易出现的错误想法如下,要注意纠正。

(1)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2)惯性是力,即惯性力(3)不受力有惯性,受力无惯性(4)静止有惯性,运动无惯性4.可补充的惯性实验(可当堂演示,也可制作成录像片)(1)如图9-2-1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

专题03-惯性与惯性现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 (解析版)

专题03-惯性与惯性现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 (解析版)

专题03-惯性与惯性现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期末核心考点专题精炼(人教版)(解析版)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2春•昭平县期中)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C.只有做匀速直线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只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答案】B。

【解析】解: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故B正确。

2.(2022春•隆安县期中)在学校学习生活,打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

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A.篮球抛出后,由于受到惯性力继续向前运动B.篮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人对篮球有力的作用C.篮球下落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D.篮球由运动到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

【解析】解:A.篮球离手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A错误;B.篮球离开手后靠惯性继续在空中飞行,不再受到人的力的作用,故B错误;C.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篮球由运动到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3.(2022春•贵港期中)小东和妈妈周末乘车去东湖公园游玩,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东和妈妈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B.公路旁有严禁超速的标志,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汽车紧急刹车时,小东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驾驶员松开油门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答案】D。

【解析】解:A、小东和妈妈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不是减小惯性,故A错误;B、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B错误;C、汽车紧急刹车时,小东向前倾,是由于小东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惯性力,故C错误;D、驾驶员松开油门后,汽车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惯性现象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后,概括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

要注意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归纳得出来的。

·达标(讲授新课):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属性。

即:不愿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惰性”。

不给它施加力,它就静止或不改变运动速度。

我们这堂课就研究物体的这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惯性。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注意惯性的定义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在运动中应该遵循的规律。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淆。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两种运动状态中的一种。

原来静止的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和不变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世界上的物体,不管它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都有惯性,那么它们的惯性是否都相同呢?结论是不一定相同。

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既然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那么物体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很多很多,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看一些惯性现象。

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1.小车遇障碍:(如图1)图1演示1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面的木块发生倾倒是小车受到外力的作用,小车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而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发生了翻倒。

2.快速抽出物体下纸条:(如图2)图2演示2小结: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纸条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快由静止状态变成速度很快的运动状态,而纸条上的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后,概括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

要注意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归纳得出来的。

·达标(讲授新课):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属性。

即:不愿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惰性”。

不给它施加力,它就静止或不改变运动速度。

我们这堂课就研究物体的这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惯性。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注意惯性的定义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在运动中应该遵循的规律。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淆。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两种运动状态中的一种。

原来静止的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和不变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世界上的物体,不管它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都有惯性,那么它们的惯性是否都相同呢?结论是不一定相同。

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既然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那么物体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很多很多,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看一些惯性现象。

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1.小车遇障碍:(如图1)图1演示1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面的木块发生倾倒是小车受到外力的作用,小车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而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发生了翻倒。

2.快速抽出物体下纸条:(如图2)图2演示2小结: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纸条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快由静止状态变成速度很快的运动状态,而纸条上的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后,概括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

要注意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归纳得出来的。

·达标(讲授新课):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属性。

即:不愿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惰性”。

不给它施加力,它就静止或不改变运动速度。

我们这堂课就研究物体的这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惯性。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注意惯性的定义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在运动中应该遵循的规律。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淆。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两种运动状态中的一种。

原来静止的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和不变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世界上的物体,不管它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都有惯性,那么它们的惯性是否都相同呢?结论是不一定相同。

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既然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那么物体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很多很多,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看一些惯性现象。

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1.小车遇障碍:(如图1)图1演示1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面的木块发生倾倒是小车受到外力的作用,小车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而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发生了翻倒。

2.快速抽出物体下纸条:(如图2)图2演示2小结: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纸条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快由静止状态变成速度很快的运动状态,而纸条上的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