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T+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影响
2-TURBT治疗NMIBC的疗效及对近期复发的影响

2-TURBT治疗NMIBC的疗效及对近期复发的影响李伟亮; 陈瑛; 颜伟; 王宓; 吴振启【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17【总页数】3页(P2268-2270)【关键词】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复发; 诊断【作者】李伟亮; 陈瑛; 颜伟; 王宓; 吴振启【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泌尿外科上海 20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包括Tis、Ta、T1三期[1]。
Tis期属于膀胱原位癌,Ta、T1期均属于非肌层浸润性上皮癌,但两者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由于T1期层内具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更容易转移扩散,容易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
尿路上皮癌中NMIBC占70%~80%[2],且复发率较高,易发展为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3]。
但有研究报道首次电切术完成后有15.2%~74.9%肿瘤残存且肿瘤复发率高达60%~70%[4]。
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我院采用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TURBT)治疗NMIBC,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7 年2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泌尿外科治疗的90例NMIBC 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NMIBC,患者均为高危、多发性。
排除标准:肌层浸润膀胱癌;远处转移;手术禁忌证和不配合治疗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40~65 岁,平均(51.46±4.09)岁;患者肿瘤病理分期:Tis 12 例,Ta 20 例,T1 13 例。
对照组中男性34 例,女性11例;年龄40~65 岁,平均(52.04±4.12)岁;肿瘤病理分期:Tis 11例,Ta 22例,T1 12例。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膀胱黏膜的恶性细胞。
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经尿道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和开放膀胱切除术。
本文将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经尿道肿瘤切除术(TURBT)是一种常用的膀胱癌手术方式,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初始治疗和复发治疗。
该手术通过将肿瘤从膀胱内切除,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控制癌症的进展。
TURBT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时间快,适合于患者的局部病变。
TURBT有很高的复发率,对于大面积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有限。
经尿道膀胱切除术(RC)是去除膀胱及相邻组织的手术方法,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该手术通过移除膀胱和周围组织来治疗癌症。
RC手术可以保留尿道,同时也可以切除尿道,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RC手术的治疗效果较TURBT更好,可以减少癌症的复发风险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RC手术的切口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且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和出血等。
由于膀胱的切除,患者需要进行尿流动力学改变或膀胱替代物插入手术,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开放膀胱切除术(OC)是一种传统的膀胱癌手术方法,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该手术通过完全切除膀胱和周围组织来治疗癌症。
OC手术与RC手术类似,但切口更大,恢复时间更长。
相对于RC手术,OC手术的切口更小,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风险较低。
OC手术可以更彻底地切除癌症,降低复发风险。
综合以上三种手术方式,经尿道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最常用的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经尿道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大,浸润程度较深的患者。
开放膀胱切除术适用于需要更彻底切除癌症的患者。
这些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肿瘤大小和位置等来决定。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各有优劣。
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应在与医生进行详细讨论后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与吡柔比星灌注不良反应的关系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与吡柔比星灌注不良反应的关系刘华伟;杨璐;魏强【摘要】目的探索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行膀胱吡柔比星灌注化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肿瘤复发与灌注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纳入行吡柔比星灌注化疗的新发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8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T U RB T后1年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膀胱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种类及严重程度.结果泌尿系统局部的不良反应较轻,仅6例患者(7.5%)发生泌尿系统的局部Ⅲ级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延迟膀胱灌注化疗.相对于肿瘤复发组患者而言,肿瘤未复发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尿路刺激症状)严重程度较高[尿频(P=0.036)、尿急(P=0.034)、尿痛(P=0.042)].结论 TURBT术后1年内,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膀胱吡柔比星灌注化疗期间,膀胱肿瘤未复发组较复发组有更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3)012【总页数】4页(P933-936)【关键词】膀胱肿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吡柔比星;灌注化疗;不良反应【作者】刘华伟;杨璐;魏强【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四川德阳 6180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 ,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 ,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前十之列[1]。
膀胱癌包括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75%~85%新发膀胱癌为NMIBC[2],膀胱癌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
而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免疫治疗或者膀胱灌注化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3],故膀胱灌注治疗是NMIBC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灌注药物疗效和剂量等方面,大多数文献都报道了研究中所发现的灌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仅少数进行了不良反应种类、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TURBT术后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㊀㊀基金项目:中山市社会发展攻关计划项目(2015B1155)作者单位:528415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泌尿外科通信作者:李凯,EGm a i l:1143690762@q q.c o m 临床研究T U R B T术后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李凯㊀熊涛㊀张楚龙㊀黄顺坛㊀孙刚d o i:10.3870/j.i s s n.1674G4624.2018.02.006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等离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 U R B T)结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㊀方法㊀对31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T U R B T 术后即刻和后续定期膀胱灌注沙培林治疗,观察治疗疗效.㊀结果㊀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35.25ʃ3.40)m i n,无输尿管开口损伤,无膀胱穿孔.随访6~18个月,中位时间12.7个月,肿瘤复发率为9.7%,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发生率为29.0%.㊀结论㊀T U R B T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确切㊁安全,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ʌ关键词ɔ㊀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㊀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㊀沙培林;㊀膀胱灌注O b s e r v a t i o no f i n t r a v e s i c a l i n s t i l l a t i o nw i t h p i c i b a n i l b y t u r n s f o r h i g hGr i s kn o nGm u s c l eGi n v a s i v e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 a f t e rT U R B T㊀L IK a i,X I O N GT a o,Z HA N GC h uGl o n g,HU A N GS h u nGt a n,S U N G a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U r o l o g y,A f f i l i a t e dZ h o n g s h a nC h e nX i n g h a iH o s p i t a l,G u a n g d o n g M e d i c a lUGn i v e r s i t y,Z h o n g s h a n528415,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L IK a i,EGm a i l:1143690762@q q.c o mʌA b s t r a c tɔ㊀O b j e c t i v e㊀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e f f e c to f i n t r a v e s i c a l i n s t i l l a t i o no f p i c i b a n i l f o r p aGt i e n t sw i t hh i g hGr i s kn o nGm u s c l eGi n v a s i v eb l a d d e rc a n c e r(NM I B C)a f t e rt r a n s u r e t h r a l r e s e c t i o no f b l a d d e r t u m o r(T U R B T).㊀M e t h o d s㊀T h i r t yGo n e p a t i e n t so fNM I B C w e r ec h o s e nr a n d o m l y t ob e t r e a t e dw i t hT U R B T,m e a n w i l e,b l a d d e r i n s t i l l a t i o n o f p i c i b a n i l w a s p e r f o r m e d o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r e g uGl a r l y.T h e r e s u l t sw e r eo b s e r v e d.㊀R e s u l t s㊀T h ea v e r a g e t i m eo f a l l t h eo p e r a t i o n s(35.25ʃ3.40) m i n.N ou r e t e r a l o p e n i n g s i n j u r i e so rv e s i c a l p e r f o r a t i o n w e r e f o u n d.T h e f o l l o wGu p t i m ew a s6G18m o n t h s.T h em e d i a n t i m ew a s12.7m o n t h s.T u m o r r e c u r r e n c ew a s f o u n d i n9.7%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a n d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r a t e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i n t r a v e s i c a l i n s t i l l a t i o nw a s29.0%.㊀C o n c l u s i o n s㊀I n t r a v e s iGc a l i n s t i l l a t i o nw i t h p i c i b a n i l i s e f f e c t i v e a n d s a f e f o r h i g hGr i s kNM I B Ca f t e rT U R B T.ʌK e y w o r d sɔ㊀H i g hGr i s kn o nGm u s c l eGi n v a s i v e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㊀T r a n s u r e t h r a l r e s e c t i o no f b l a dGd e r t u m o r;㊀P i c i b a n i l;㊀I n t r a v e s i c a l i n s t i l l a t i o n㊀㊀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 o nGm u s c l eGi n v a s i v e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NM I B C)即表浅性膀胱癌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0%[1].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 U A)2014版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指出,高危NM I B C是指有以下任何一项:T1期㊁G3或多发㊁复发和直径>3c m的T a低级别(G1~2)肿瘤,术后复发率高达70%,多数需要接受膀胱部分或全切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NM I B C患者共79例,其中符合高危NM I B C患者31例,采取等离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 r a n s u r e t h r a lr e s e c t i o n o f b l a d d e rt u m o r, T U R B T)治疗后,使用沙培林灌注膀胱,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㊁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8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血尿㊁尿急㊁尿痛㊁排尿困难等.术前经彩超㊁C T平扫㊁膀胱镜检加活检等检查确诊.肿瘤多发21例(5个以上),>3c m1例,其中合并前列腺增生6例. T i s6例,T a7例,T118例.灌注前行青霉素皮试均为阴性.二㊁治疗方法在腰硬麻醉下,取截石位,采用O l y m p u s等离子电切镜经尿道直视下进入尿道,观察后尿道及膀胱情况,了解膀胱肿瘤的位置㊁大小㊁数量及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采用电切180W㊁电凝80W,采用0.9%生理盐水介质连续灌洗,距离肿瘤蒂部边缘1~2c m电灼,距离0.5~1c m处切除肿瘤,深达肌层,并电凝止血,退镜,留置F20G22的三腔气囊导尿管,是否需要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视出血情况而定,必要时采用.术后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T a~1G1~211例,T1G314例,T i s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留置尿管,采取即刻灌注法:0.9%生理盐水40m l+沙培林5K E行膀胱灌注,夹闭尿管,药物保留0.5~1h排出.术后1周后开始,用0.9%生理盐水40m l+沙培林5K E行膀胱灌注,仰卧㊁俯卧㊁两侧卧,每15m i n变换1次体位,保留2h,接着每周1次,共8次;后再改为每月1次,共10次,连续1年.三㊁疗效随访病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患者以膀胱镜检为主要随访手段,在术后3个月进行第1次膀胱镜检查,若发现异常,再行病理活检㊁C T平扫;所有患者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每半年随访1次;观察治疗全过程是否发生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随访时同时复查患者血常规和尿常规㊁肝肾功能,每半年1次.记录随访期内的复发率㊁进展率㊁生存率等情况.四㊁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㊀㊀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35.25ʃ3.40) m i n,无输尿管开口损伤,无膀胱穿孔.随访6~18个月,中位时间12.7个月.随访期间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9.7%,出现在术后7~18个月内,行再次T U R B T后继续灌注沙培林治疗,随访期内未见再复发,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术前:2例为T1G3㊁1例为T1G2,未发现进展(肿瘤肌层浸润).膀胱灌注后,9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刺激征,占29.0%,4例服用托特罗定对症处理后缓解,其余患者均在0.5~1d自行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肝功能㊁肾功能异常,无尿道狭窄,无中途停止灌注治疗的病例.讨㊀㊀论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肿瘤,对于NM I B C 临床上多采取T U R B T术,目前采用的等离子电切设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我们的体会是:由于膀胱肿瘤具有多中心㊁易复发的特点,除了按规范切除肉眼见到的突出肿瘤(到肌层)外,对肿瘤周围1~2c m范围内黏膜应予以电灼,对于黏膜颜色异常部位(肉眼所见不同于周围正常黏膜颜色,如天鹅绒样红色斑点即可疑原位癌病变)也应予以电灼处理.对于膀胱肿瘤的治疗,虽有手术方法予以肿瘤切除,但其易复发,而术后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是目前膀胱肿瘤术后预防复发的常用手段之一.代表性的化疗药物有吡柔比星㊁阿霉素㊁丝裂霉素等,但都存在较高的细胞毒性和刺激性,不良反应多(膀胱刺激征㊁膀胱挛缩㊁血尿㊁化学性膀胱炎等),原因是在通过促进D N A的聚集和阻断复制㊁转录㊁翻译等治疗过程中,既杀伤了不典型细胞,也损伤了正常的尿路上皮细胞,盲目性显而易见[2].而应用B C G灌注膀胱的疗效,除了药物本身因素外,还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㊁肿瘤的分期及大小㊁给药途径㊁剂量㊁负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诸多因素[3],其毒副作用大,包括诱发血尿㊁肺部感染和肝肉芽肿等致命并发症.沙培林作为B C G之后出现的生物免疫调节剂,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可以激活机体和(或)局部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异性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具有一定选择性[4G5].沙培林(注射用A群溶血性链球菌O KG432)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经加热及青霉素灭活处理得到的低毒变异株(S u株),其链球菌致病性被彻底灭活,仅保留了抗癌的活性.目前研究认为沙培林可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①调动体内细胞免疫系统,能活化N K细胞㊁巨噬细胞㊁L A K细胞㊁细胞毒T淋巴细胞等参与杀灭肿瘤细胞;②提高N K 细胞㊁巨噬细胞等杀伤细胞对肿瘤靶细胞作用的敏感性;③增加细胞免疫系统与膀胱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抗肿瘤效果;④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抗肿瘤作用[6].在O KG432和B C G之间进行比较后发现,无论在激活N K细胞,还是在诱导I LG2㊁T N F㊁I N F等的分泌上,O KG432的作用均明显强于B C G[7].沙培林灌注膀胱治疗高危NM I B C时,可出现轻微膀胱刺激征,但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和轻于B C G.本组31例患者经沙培林膀胱灌注后,9例出现轻度尿频㊁尿急㊁尿道刺痛和灼热感,均在对症处理或未处理下0.5~1d后自行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肝功能㊁肾功能异常,无尿道狭窄,也没有病例中途停止灌注治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沙培林制备来源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而非结核杆菌,这从根本上规避了B C G治疗可能带来的结核感染风险.本组病例中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高危NM I B C对生物免疫调节剂的治疗被证实是非常敏感㊁有效的,在对高危NM I B C的治疗㊁术后残留癌的治疗以及预防膀胱癌的复发,甚至在治疗晚期膀胱癌方面,其疗效都得到了肯定[8].我们对31例高危NM I B C进行等离子T U R B T后采取沙培林灌注治疗(包括术后即刻灌注和后续定期灌注)预防复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随访6~18个月有效率为90.3%,未出现明显严重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我们采取生理盐水40m l+沙培林5K E 灌注膀胱,强调手术后即刻灌注1次(膀胱内停留0.5~1h).因此,对于高危NM I B C,采用电切手术后灌注沙培林治疗的方法,在降低复发率和肿瘤进展率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较化疗药物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小,值得推荐.随着对肿瘤免疫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膀胱肿瘤的免疫治疗手段将被更有效㊁更广泛的利用[8].当然,高危NM I B C术后的治疗,包括联合化疗和生物免疫治疗方面都在进一步探索之中,而且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S y l v e s t e rR J.N a t u r a l h i s t o r y,r e c u r r e n c e,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i ns u p e r f i c i a l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J].S c i e n t i f i c W o r l dJ o u r n a l,2006,6:2617G2625.[2]㊀曲知专.沙培林㊁吡柔比星㊁丝裂霉素单独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D].广州:暨南大学,2014.[3]㊀杨军,肖亚军,鞠文,等.沙培林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与单独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2):127G129.[4]㊀T i a nY F,T a n g K,G u a n W,e t a l.O KG432S u p p r e s s e sP r oGl i f e r a t i o n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b y T u m o rA s s o c i a t e d M a c r o p h a g e si n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J].A s i a nP a c J C a n c e r P r e v,2015,16(11):4537G4542.[5]㊀D o n i n NM,L e n i sA T,H o l d e nS,e ta l.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U r o t h e l i a l C a r c i n o m a[J].JU r o l,2017,197(1):14G22.[6]㊀Y a m a g u c h iY,M i y a h a r aE,O h s h i t aA,e t a l.L o c o r e g i o n a l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o fm a l i g n a n te f f u s i o nf r o m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u s i n g t h e s t r e p t o c o c c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O KG432p l u s i n t e r l e u k i nG2i n d u c t i o no f a u t o l o g o u s t u m o rGr e a c t i v eC D4+T h1k i l l e r l y mGp h o c y t e s[J].B r JC a n c e r,2003,89(10):1876G1884.[7]㊀N a k a y a m aF,I w a g a k iH,G o u c h iA,e t a l.E f f e c t o f s t r e p t oGc o c c a l l y z a t eO KG432o n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m o n o n u c l e a r c e l l s i n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JM e d,1998,29(3G4):199G215.[8]㊀孙齐,陈忠.沙培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治疗的应用[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3,5(3):182G185.(收稿日期:2018G02G21)(本文编辑:熊钰芬)。
TURBT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URBT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作者:谭宏波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15期谭宏波(澧县中医院湖南常德 415500)【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序贯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8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即刻联合序贯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5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切除,手术时间20~90min,平均40min。
术中未出现膀胱穿孔、严重大出血及电切综合征(TURS)。
2年复发率为15.29%。
结论 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具有安全、可重复、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保留良好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膀胱癌电切术羟基喜树碱灌注【中图分类号】 R73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5(c)-0068-02膀胱肿瘤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浅表性膀胱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高,膀胱灌注治疗可预防复发,保证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联合膀胱内灌注药物化疗是目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常用的方法[1]。
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TURBT术后即刻联合序贯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8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随访观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85例,其中男62例,女23例;年龄32~79岁,平均60岁。
肿瘤单发69例,多发16例,肿瘤直径0.5~5.0cm。
肿瘤部位:属侧壁44例、三角区18例、颈部3例、前后壁14例、顶部6例、多个部位16例;肿瘤分期Ta者61例,T1者24例。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TUR的临床意义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TUR的临床意义作者:王永辉宋永胜朱瑞超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二次经尿道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40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7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TUR 治疗后直接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TUR治疗后,隔4~6 w时间行二次TUR治疗,配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1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7.6%,对照组患者术后60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5.3%,两组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关键词:二次经尿道电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效果;安全性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肿瘤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临床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膀胱癌病例已超过30万例,首诊时有70%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上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是电切治疗,临床研究表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采取电切治疗后,其短期疗效尚可,但是有6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情况[1]。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治疗,促进患者取得良好预后,降低肿瘤复发率,成为了临床一直关注的焦点。
我院在研究中采取二次经尿道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40例,其中男192例,女148例,患者年龄为23~86岁,平均年龄为(51.4±5.6)岁,患者的病程为1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0.8±0.2)年。
340例患者的肿瘤病理分级为:141例患者为G1期,114例患者为G2期,65例患者为G3期;患者的肿瘤分期为:127例患者为Ta期,213例患者为T1期。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多中心研究解析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膀胱灌注后均有不同程度 的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 16.2%(11/68)、18.8%(13/69);血尿发生率分别 为11.8%(8/68)、8.7%(6/6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发热及过敏反应,无
膀胱外接种及全身感染。 讨 论
万方数据
生堡鲨屋窆[型盘查!Q!!生!!旦筮!!鲞筮!!塑垡丛!』型丝:坠!!!翌!竺垫!!:!些:!!:№:!!
’905’
病例入选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经病理组 织学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③经 TURBT手术肿瘤完全切除;④T。和T。期、G1~G3; ⑤既往患有膀胱尿路上皮癌,并行手术治疗,术后常 规化疗药物(非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⑥患者 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理分期Cis; ②病理分期≥T:期;③ECOG评分3~4;④本次复 发前曾使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⑤同时患有其他 恶性肿瘤或既往有肿瘤病史;⑥有严重未控制的尿 路感染;⑦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正在 使用免疫抑制剂;⑧妊娠、哺乳期妇女或拒绝避孕的 育龄期妇女;⑨既往多种药物过敏者;⑩甲型或乙型 病毒性肝炎活跃期;⑩酗酒、吸毒;⑩研究者认为有
Zhou]un,Email:shenzj6@sina.corn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MSHA 1 37 patients with
groups.Treatment
【Abstract】0bjective
recurrence
injection
南省人民医院16例,徐州市中心医院17例,重庆市 肿瘤医院21例,蚌埠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7例,南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是膀胱癌的常见类型,一般通过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传统的经尿道电切术(TURBT)和更先进的激光手术、电化学刀割术、冷冻治疗、大剂量单次膀胱腔灌注等。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经尿道电切术是目前NMIBC主要的手术方式,通过电切切除病变部位。
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但同时也有较高的复发率。
一项研究表明,TURBT后一年内复发率高达40%左右,五年内复发率可达70%以上。
此外,TURBT也存在出血、穿孔、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如复发性、高级别、大面积的NMIBC,需要考虑更加先进的手术方式。
激光手术是一种新型的NMIBC治疗方式,其主要优点在于切除干净、瘤周组织破坏较少。
与TURBT相比,激光手术的复发率较低,在一些研究中,复发率甚至不到10%。
此外,激光手术操作简便、出血少、恢复快,但其缺点是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电化学刀割术是一种通过电流加热切割的技术。
研究表明,该手术的复发率与激光手术相当,但是操作时间更短,切割控制更加准确。
然而,由于电流导致的组织坏死和损伤,该手术也存在较高的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冷冻治疗是一种通过冷却快速冻结和融化组织,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该手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痛苦少;缺点在于需要经常性治疗,且复发率较高。
另外,冷冻治疗针对大面积病变效果较差。
大剂量单次膀胱腔灌注是一种通过将高浓度化疗药物灌入膀胱腔,达到快速、根除式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该手术的优点在于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缺点在于需要长时间膀胱充液和排液,时间较长且不适合所有患者。
总体而言,不同的手术方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如复发性、高级别、大面积的NMIBC,应该考虑更先进的手术方式,以求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命质量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URBT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影响陈令秋 乙从亮 杨登伦 任春凯 余秋键 朱 巍 作者单位:253000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8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定期进行复查,跟踪随访肿瘤的复发情况。
结果12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膀胱肿瘤切除率100%。
平均手术时间为28.63min;术中12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3例膀胱穿孔。
术后无1例出现大出血及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有9例患者需膀胱连续冲洗,术后尿管保留时间为3.87天。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其中8例患者为术后3个月内复发,5例患者为术后6个月内复发,7例患者为术后12个月内复发,3例患者为18个月内复发,2例患者为2年后复发,1例患者为3年后复发,复发率为20.31%。
26例复发患者中,15例患者为原位复发,11例患者为异位复发。
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仅保留了膀胱,而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已成为临床首选方法。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复发 DOI:10.3969/j.issn.1001-5930.2015.05.048 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30(2015)05-0783-03Effect of TURBT on the Recurrence of No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CHEN Lingqiu ,YI Congliang ,YANG Denglun ,et al . Huaibei People 's Hospital ,Huaibei ,253000 【Abstract 】 Objective Todiscuss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sof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for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Methods 128casesof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weretreatedwith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andsupplementedbybladderperfusiontherapyaftersurgery.Theywerereviewedonaregularbasisandfollowedupfortumorrecurrence.Results 128patientswerealloperatedsuccessfullywith100%ofbladdertumorresectionrate.Theav-erageoperationtimewas28.63minutes;therewere12casesofobturatornervereflexand3casesofbladderperforationduringop-eration.Noneofthepatientssufferedfromseverehaemorrhageandtransurethralresectionsyndrome.9casesneededpostoperativebladderirrigation,andthepostoperativeurineretentiontimewas3.87days.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60monthspost-operatively,ofwhich8caseshadrecurrencewithin3months,5caseshadrecurrencewithin6months,7caseshadrecurrencewithin12months,3caseshadrecurrencewithin18months,2caseshadrecurrenceafter2years,1casehadrecurrenceafter3years,andtherecurrenceratewas20.31%.Ofthe26patientswithrecurrence,15patientshadrelapseinsitu,11caseshadec-topicrecurrence.Conclusion 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retainsthebladder,itisasimpleoperationwithsmalltrauma,fewercomplications,andrapidrecovery,andithasbecomethepreferredclinicalapproachfor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 【Key words 】 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Recurrence(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2015,30:783~785)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位居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1]。
膀胱癌中大约7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虽然其总体预后较好,但是极易复发。
目前,NMIBC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该法不仅保留了膀胱,而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2],容易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现已成为临床上NMIBC诊断及治疗的首选方法。
本文对我院采用TURBT治疗的12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探讨TURBT对于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8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45例;年龄30~86岁,平均61.52岁;肿瘤单发72例,多发56例;肿瘤直径≤3cm53例,>3cm75例;肿瘤位于两侧壁31例,顶部20例,前壁14例,后壁37例,三角区15例,输尿管口周围11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CT及膀胱镜检查证实为膀胱癌,并进行病理检查,分级为Ⅰ级71例、Ⅱ级49例、Ⅲ级8例。
1.2 手术方法[3-4] 采用德国R-WOLF电切镜、环状切割电极进行TURBT,连硬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连接配套摄像监视系统。
电切功率为160W、电凝功率为60W。
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
经尿道缓慢置入电切镜到膀胱内,首先观察膀胱全貌,明确肿瘤的大小、数目、分布以及瘤体与输尿管口的距离,然后用5%甘露醇灌洗液冲洗膀胱,手术中膀胱内灌洗液的容量应控制在120ml左右。
用电切镜对肿瘤逐一进行电切,对于较小肿瘤(<1cm)则将肿瘤与其基底的部分直接切除,深达膀胱肌层;对于较大的膀胱肿瘤(>1cm)先用电切刀从肿瘤表面逐层进行切除,直至瘤体的基底部,切除深度至膀胱深肌层,最后切除肿瘤基底周围1cm内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电切结束后电凝止血,退出电切镜,冲洗膀胱,清除所有切除组织,术后留置F20三腔导尿管,并持续膀胱冲洗,结束手术。
根据术后患者的出血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膀胱冲洗,导尿管的留置时间为3~5d。
1.3 术后膀胱灌注治疗 术后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1次/周,连续8次;随后调整为1次/月,连续12次[5]。
术后复查方案为:前3个月,每月进行1次膀胱镜检查;其后改为3个月检查1次,1年后,再次调整为半年检查1次;术后第3年开始,每年检查1次,直至术后第5年。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保留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等[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均以(珋x ±s)表示。
2 结果2.1 手术结果 本组12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膀胱肿瘤切除率100%。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8.63min;术中12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3例膀胱穿孔。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亦无1例出现大出血及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有9例患者需膀胱连续冲洗,术后尿管保留时间为(3.87±1.05)天。
2.2 复发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其中8例患者为术后3个月内复发,5例患者为术后6个月内复发,7例患者为术后12个月内复发,3例患者为18个月内复发,2例患者为2年后复发,1例患者为3年后复发,复发率为20.31%。
26例复发患者中,15例患者为原位复发,11例患者为异位复发。
对上述复发患者再次进行TURBT治疗,术后随访,均未复发。
3 讨论 膀胱癌是临床泌尿外科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类社会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群体所占比例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膀胱癌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吸烟是最为肯定的致病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是由吸烟引起,并且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3~6倍。
90%以上患者临床早期表现为血尿。
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Ta期占70%,T1期占20%,Tis期占10%[7]。
当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存在术中出血、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以及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
当肿瘤较大时,手术切除时间会有所延长,而出血更是无法避免,我们采用逐层切除原则,有出血先止血,处理满意后再继续。
在处理膀胱肿瘤时,常由于电流的刺激,引起闭孔神经反射,并且术中很难彻底消除,本组有12例患者出现闭孔神经反射。
膀胱穿孔是最重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闭孔神经支配的内收肌强烈收缩和膀胱肿瘤切割过深所导致的。
手术过程中可通过使膀胱保持在低压状态来避免切除过深,一般切至肌层即可[8]。
电切综合征(TURS)是经尿道电切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和使用5%甘露醇灌洗液冲洗可降低TURS的发生[3],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但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当其膀胱为多发肿瘤、手术时间较长及伤口创面较大时,仍必须要考虑到TURS发生的可能性。
在TURBT术后,我们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等)或卡介苗(BCG)来预防肿瘤复发,但仍有25%~35%的患者易复发,其中约10%的NMIBC患者最终将发展成为浸润性膀胱癌或发生远处转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