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NH3制取
2020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氨气的工业制备及实验室制法(解析版)

考点氨气的工业制备及实验室制法1.(2019全国Ⅰ卷)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 阴极区,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答案】B【解析】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反应的方程式为N2+6H++6MV+=6MV2++NH3,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A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MV+和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A正确;B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B错误;C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C正确;D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D正确。
2.(2018江苏)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KAl(SO4) 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答案】A【解析】A项,FeCl2溶液中含Fe2+,NH4SCN用于检验Fe3+,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红色,A项错误;B项,KAl(SO4)2·12H2O溶于水电离出的Al3+水解形成Al(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Al3++3H 2O Al(OH)3(胶体)+3H+,B项正确;C项,实验室可用NH4Cl和Ca(OH)2混合共热制NH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C项正确;D项,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CuCl2和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3=CuCl2+2FeCl2,D项正确。
2020届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最基础考点系列: 考点14 氨的性质含答案

考点14 氨的性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氨的性质,涉及氨的结构与物理性质、氨气的还原性及氨水的弱碱性,掌握氨水喷泉实验的操作要点及常见氨气的制备原理与实验装置。
【精确解读】1.氨的物理性质:①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②氨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或常温下加压,气态氨转化为无色的液态氨,同时放出大量热.液态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③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因此,氨气可进行喷泉实验);④氨对人的眼、鼻、喉等粘膜有刺激作用.若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2.氨分子的结构:NH3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氨分子的结构为三角锥形,N原子位于锥顶,三个H原子位于锥底,键角107°18′,是极性分子.3.氨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氨气溶于水时(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大部分的NH3分子与H2O分子结合成NH3•H2O(叫一水合氨).NH3•H2O为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成NH4+和OH-:NH3+H2O⇌NH3•H2O⇌NH4++OH-a.氨水的性质:氨水具有弱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使红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反而越小(是一种特殊情况).NH3•H2O不稳定,故加热氨水时有氨气逸出:NH4++OH-=NH3↑+H2Ob.氨水的组成: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其中含有3种分子(NH3、NH3•H2O、H2O)和3种离子(NH4+和OH-、极少量的H+).c.氨水的保存方法: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氨水.通常把氨水盛装在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d.有关氨水浓度的计算:氨水虽然大部分以NH3•H2O形式存在,但计算时仍以NH3作溶质.②跟氯化氢气体的反应:NH3+HCl=NH4C1说明:a.当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水中挥发出来的NH3与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化合生成的NH4C1晶体小颗粒.b.氨气与挥发性酸(浓盐酸、浓硝酸等)相遇,因反应生成微小的铵盐晶体而冒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方法之-.c .氨气与不挥发性酸(如H 2SO 4、H 3PO 4等)反应时,无白烟生成.③跟氧气反应:4NH 3+5O 2催化剂 △4NO+6H 2O 说明:这一反应叫做氨的催化氧化(或叫接触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反应原理之一.4.氨气的用途:①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的原料;②是有机合成工业如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的常用原料;③用作冰机中的致冷剂【精细剖析】1.喷泉实验的原理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人教版)西安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3DB.反应进行到1s时,υ(A)=υ(D)C.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D.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s)−1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A(s )+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①在2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②反应的过程中,只增加A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2分钟内,D的物质的量增加0.2 mol④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A.①②B.③C.①D.②④3.已知:①S(g) +O2(g)= SO2(g) △H1②S(s)+O2(g)=SO2(g)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全部为热能B.相同条件下,1 mol S(s) 比l mol S(g) 燃烧更剧烈C.两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H1<△H2<0D.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都比生成物的总键能小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6v正(O2)=5v逆(H2O)B.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逆(H2O)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D.每转移0.2 mol电子,在负极上消耗标况下1.12 L的O26.一定温度下,100mL2mol·L-1硫酸溶液和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慢该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高中化学必修二 学习笔记 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第3课时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NH3的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原理、装置、收集、净化方法及制备方法的比较。
一、氨的实验室制法1.氨的实验室制法制备原理实验装置收集NH3极易溶于水,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验满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____________;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______________产生思考(1)此装置存在的弊端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NH3时,试管口处为什么加一团棉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简易制法方法及装置原理及化学方程式氨水具有________和______,受热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水分解。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判断正误(1)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NH4Cl分解的方法制取NH3()(2)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氨不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但可以用无水CaCl2干燥()(4)为加快产生NH3的速率,实验室中可以用NaOH和NH4Cl反应制NH3()(5)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多余的氨可以用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进行吸收() 2.(2023·江苏盐城高一联考)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1)制氨气所用的铵盐不能用NH4NO3、NH4HCO3、(NH4)2CO3等代替,NH4NO3加热时爆炸,而NH4HCO3、(NH4)2CO3极易分解产生CO2气体使制得的NH3不纯。
高中化学 4. 第1课时 氨和铵盐讲义练习1高一1化学试题

现吨市安达阳光实验学校第1课时氨和铵盐课程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氨的室制法。
3.了解氨的用途。
4.了解铵盐的性质。
图说考点[知预习]一、氮的固二、氨气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无色刺激性气味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体积比为1:700)较低,易液化2.氨气易溶于水——喷泉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头(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3.化学性质4.氨水的性质三、室制法四、铵盐[即时性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
( )(2)1 mol/L的氨水中,c(NH3·H2O)为1 mol/L。
( )(3)浓氨水与所有酸反过程均可产生白烟。
( )(4)NH3可以用水作喷泉,说明NH3易溶于水。
( )(5)任何铵盐受热均生成NH3。
( )(6)室可以用NH4Cl和NaOH加热制取NH3。
( )答案:(1)√(2)×(3)×(4)√(5)×(6)×2.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答案:C3.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少量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氨气大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少电离成NH+4和OH-,因此氨水呈弱碱性。
氨气本身不能电离,也不显碱性。
答案:B4.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晶体B.都易溶于水C.铵盐都能与碱反,也可能与酸反D.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解析:NH4NO3中N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5价。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与氨盐 专题练习解析

氨和铵盐【学习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理解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气的工业制法。
3、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和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氨气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体积比为1∶700),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
氨在加压下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液氨作制冷剂。
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要点诠释:NH3·H2O是弱碱,氨水显弱碱性,具有碱的通性。
氨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的存在。
氨水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NH3·H2O、NH3、H2O;三种离子:NH4+、OH-及少量的H+。
(2)与酸反应: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白烟)NH3+HNO3=NH4NO3(白烟)2NH3+H2SO4=(NH4)2SO4(3)与某些盐反应:一般生成难溶的碱,如氯化铁溶液与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4)还原性氨分子中的氮元素呈-3价,因此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某些强氧化剂氧化。
8NH3+3Cl2==N2+6NH4Cl【高清课堂:氨和铵盐ID:39552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强碱制弱碱2 NH4Cl +Ca(OH)2CaCl2+2NH3↑+2H2O要点诠释:药品的选择②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NaOH或KOH,因为NaOH或KOH易吸水结块,而且对玻璃仪器腐蚀性较强。
(2)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同制O2)干燥:碱石灰(或固体NaOH、固体CaO)(不能用浓H2SO4、CaCl2干燥,CaCl2与NH3反应:CaCl2+8NH3= CaCl2·8 NH3)要点诠释:①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氨和铵盐(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时氨和铵盐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氨的性质1.(2020河北邯郸高一期中)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液氨是纯净物B.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是加热NH4ClC.氨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D.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2.(2020福建福州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将从导管中导出的氨气接近下列物质时,不会产生白烟的是()A.氯气B.浓H2SO4C.浓盐酸D.浓硝酸3.下列反应中,说明氨有还原性和碱性的是()A.2NH3+3CuO3Cu+N2+3H2OB.8NH3+3Cl26NH4Cl+N2C.4NH3+6NO5N2+6H2OD.NH3+HCl NH4Cl4.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故可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C.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D.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5.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证明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证明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证明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证明了NH3是还原性气体题组二铵盐的性质6.(2020黑龙江大庆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7.(2019湖北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A.NH4HCO3 B.NH4ClC.(NH4)2CO3D.NH4NO38.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
高中化学 1.2 氨的工业合成课件 鲁科版选修2

20~50 MPa 的压强
要点一
要点二
即时检测
典例导航 即时演练
反应 条件
对化学反 应速率的 影响
升高 温度
有利于增 大化学反 应速率
使用 催化剂
有利于增 大化学反 应速率
对平衡混合物中氨
含量(体积分数)的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影响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但不利于提高平衡
不利于提高平衡混 合物中氨的含量
混合物中氨的含量,因此, 合成氨的温度要适宜,工 业上一般采用 500 ℃左
右的温度,在这个温度时, 铁触媒的活性也最大
工业上一般采用铁触媒,
没有影响
使反应能在较低温度下
较快进行
要点一
要点二
即时检测
典例导航 即时演练
【例1】 对3H2+N2 2NH3(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的平衡体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容积、温度不变时,充入Ne,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
B.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增大的程度是v(逆)<v(正)
C.分离出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增大
D.增大N2的物质的量,H2的转化率增大,N2的转化率减小 解析:增大组分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
要点一
要点二
即时检测
典例导航 即时演练
2.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反应 条件
增大 压强
对化学反 应速率的 影响
有利于增 大化学反 应速率
对平衡混合物中氨
含量(体积分数)的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影响
增大压强,有利于氨的合
有利于提高平衡混 合物中氨的含量
成,但需要的动力大,对材 料、设备等要求也高,因 此,工业上一般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制法- 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
一.加热固体胺盐和碱的混合物
反映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反映装置:固体+固体==△==气体
净扮装置;用碱石灰干燥
搜集装置: ,验满方式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尾气装置:搜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棉花球,可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搜集到纯净的NH3.
实验室,氨常常利用铵盐与碱作用或利用氮化物易水解的特性制备:
2NH4Cl(固态)+ Ca(OH)2(固态)===2NH3↑+ CaCl2 + 2H2O
Li3N + 3H2O === 3LiOH + NH3↑
(1)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映制氨气
硝酸铵受撞击、加热易爆炸,且产物与温度有关,可能产生NH3、N二、N2O、NO
(2)实验室制NH3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2
因为NaOH、KOH是强碱,具有吸湿性(潮解)易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接触反映。
又KOH、NaOH具有强侵蚀性在加热情况下,对玻璃仪器有侵蚀作用,所以不用NaOH、KOH代替Ca(OH)2制NH3。
(3)用试管搜集氨气为何要堵棉花
因为NH3分子微粒直径小,易与空气发生对流,堵棉花目的是避免NH3与,确保搜集纯净。
(4)实验室制NH3除水蒸气为何用碱石灰,而不采用浓H2SO4和固体CaCl2
因为浓H2SO4与NH3反映生成(NH4)2SO4
NH3与CaCl2反映能生成CaCl2·8NH3()
CaCl2+8NH3==CaCl2·8NH3
(5)实验室快速制得氨气的方式
用浓氨水加固体NaOH(或加热浓氨水)二,加热浓氨水
反映原理:NH3*H2O==△==NH3↑+H2O 装置:
三,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装置:
反映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
NH3+H2O=(可逆)==(可逆)=NH4+ +OH- ,
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移动,同时反映放热,促使NH3*H2O的分解。
氨气制法- 氨气工业制法
空气中的氮气加氢
工艺特点:高压催化
工艺流程有很多方案,世界各国采用的也不尽相同。
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有三废锅氨合成圈、两塔两废锅氨合成圈、托普索S-250型氨合成圈和卡萨里轴径向氨合成工艺。
合成与冷冻工段的有效能损耗占全装置的15%左右。
流体流动、压缩、传热、冷冻、化学反应等诸方面的有效能损耗相当。
降低这些能耗的关键在于催化剂,如能找到一种低温高活性催化剂,则操作压力就可降低,压缩功和循环功也可降低。
氨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合理回收能量是降低能耗的一个方面,适当增大一些反应设备和通气截面,就可降低传热、流动和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损耗。
减少,降低新鲜气的单耗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方面。
随着大型化的发展,氨合成圈已成为降低合成氨能耗的主要单元之一。
近代大型氨合成装置的代表设计有三种:
1)布朗的三塔三废锅氨合成圈
布朗三塔三废锅氨合成圈由3个合成塔和3个废锅组成。
塔内有催化剂筐,气体由外壳与筐体的间隙从底部向上流过,再由上向下轴向流过催化剂床。
三塔催化剂装填量比二塔多,最终出口氨含量可以从16.5%提高到21%以上,减少了循环气量,节省了循环压缩功。
合成塔控制系统非常简单,各塔设有旁路用阀门调节气体入塔温度。
由于氨合成反应平衡的限制,决定了催化剂温度,不需要调节催化剂床层反应温度。
2)伍德两塔三床两废锅氨合成圈
伍德两塔三床两废锅氨合成圈采用两个较小的合成塔,3个催化剂床,两塔塔后各连一个废锅。
这种结构使反应温度分布十分接近最优的反应温度,气体的循环量和压降小,投资和能耗节省,副产高压蒸汽多。
3)托普索两塔三床两废锅氨合成圈
托普索S-250系统采用无下部换热的S-200合成塔和S-50合成塔组成。
还包括:(1)废锅和锅炉给水换热器回收废热;(2)合成塔进出气换热器,水冷器,氨冷器和器,氨分离器及新鲜气氨冷器等。
合成塔为径向流动催化剂床,采用1.5mm~3mm小催化剂,压降为0.3MPa。
由S-200型塔出来的合成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并保证入S-50型塔的合适温度,以提高单程合成率。
此外还有:
生产方法: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和煤(或焦炭)等。
①天然气制氨。
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别离通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取得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0.1%~0.3%(体积),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紧缩机紧缩而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
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
②重质油制氨。
重质油包括各类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份氧化法制得合成氨原料气,生产进程比天然气蒸气转化法简单,但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
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用于重质油气化,氮作为氨合成原料外,液态氮还用作脱除一氧化碳、甲烷及氩的洗涤剂。
③煤(焦炭)制氨。
随着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以煤(焦炭)为原料制取氨的方式活着界上已很少采用。
用途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 2%。
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
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贮运商品氨中有一部分是以液态由运往外地。
此外,为保证制造厂内合成氨和氨加工车间之间的供需平衡,防止因短期事故而停产,需设置液氨库。
液氨库根据容量大小不同,有不冷冻、半冷冻和全冷冻三种类型。
液氨的运输方式有海运、驳船运、管道运、槽车运、卡车运。
氨气制法- 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
一.加热固体胺盐和碱的混合物
反映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反映装置:固体+固体==△==气体
净扮装置;用碱石灰干燥
搜集装置: ,验满方式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尾气装置:搜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棉花球,可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搜集到纯净的NH3.
实验室,氨常常利用铵盐与碱作用或利用氮化物易水解的特性制备:
2NH4Cl(固态)+ Ca(OH)2(固态)===2NH3↑+ CaCl2 + 2H2O
Li3N + 3H2O === 3LiOH + NH3↑
(1)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映制氨气
硝酸铵受撞击、加热易爆炸,且产物与温度有关,可能产生NH3、N二、N2O、NO
(2)实验室制NH3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2
因为NaOH、KOH是强碱,具有吸湿性(潮解)易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接触反映。
又KOH、NaOH具有强侵蚀性在加热情况下,对玻璃仪器有侵蚀作用,所以不用NaOH、KOH代替Ca(OH)2制NH3。
(3)用试管搜集氨气为何要堵棉花
因为NH3分子微粒直径小,易与空气发生对流,堵棉花目的是避免NH3与,确保搜集纯净。
(4)实验室制NH3除水蒸气为何用碱石灰,而不采用浓H2SO4和固体CaCl2
因为浓H2SO4与NH3反映生成(NH4)2SO4
NH3与CaCl2反映能生成CaCl2·8NH3()
CaCl2+8NH3==CaCl2·8NH3
(5)实验室快速制得氨气的方式
用浓氨水加固体NaOH(或加热浓氨水)二,加热浓氨水
反映原理:NH3*H2O==△==NH3↑+H2O 装置:
三,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装置:
反映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
NH3+H2O=(可逆)==(可逆)=NH4+ +OH- ,
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移动,同时反映放热,促使NH3*H2O的分解。
氨气制法- 氨气工业制法
空气中的氮气加氢
工艺特点:高压催化
工艺流程有很多方案,世界各国采用的也不尽相同。
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有三废锅氨合成圈、两塔两废锅氨合成圈、托普索S-250型氨合成圈和卡萨里轴径向氨合成工艺。
合成与冷冻工段的有效能损耗占全装置的15%左右。
流体流动、压缩、传热、冷冻、化学反应等诸方面的有效能损耗相当。
降低这些能耗的关键在于催化剂,如能找到一种低温高活性催化剂,则操作压力就可降低,压缩功和循环功也可降低。
氨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合理回收能量是降低能耗的一个方面,适当增大一些反应设备和通气截面,就可降低传热、流动和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损耗。
减少,降低新鲜气的单耗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方面。
用途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
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
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贮运商品氨中有一部分是以液态由运往外地。
此外,为保证制造厂内合成氨和氨加工车间之间的供需平衡,防止因短期事故而停产,需设置液氨库。
液氨库根据容量大小不同,有不冷冻、半冷冻和全冷冻三种类型。
液氨的运输方式有海运、驳船运、管道运、槽车运、卡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