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⑴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⑵能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⑶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4)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公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介绍] 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每时每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它。

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学能、电能、以及核能等等。

但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浪费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引发了不可回避的能源危机。

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哪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作出什么贡献?本章初步讨论这些问题。

[创设情景]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

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板书]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思考]不同的燃料其组成不同,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也不相等。

为什么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不同?燃料在燃烧反应中产生的热能来自哪里?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

点燃H2 + Cl2 ==== 2HCl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点燃H2 + Cl2 ==== 2HCl吸收能量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高一化学教案(4篇)

高一化学教案(4篇)

高一化学教案(4篇)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一【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

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

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教学重点】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例: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⑴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①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②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②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Ⅰ 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Ⅱ 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及其它可以做电极材料的物质)。

Ⅲ 两电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Ⅳ 形成闭合回路。

③原电池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Ⅰ 实验室制氢气。

为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可用粗Zn 或Zn 粒,先用CuSO 4溶液浸泡一会儿 或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

Ⅱ 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若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则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一般情况下)。

Ⅲ 制化学电源(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高能电池。

a .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干电池等。

b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一般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如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c .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通常通过外设装备将燃料送入原电池的负极,而将氧化剂送入原电池的正极,这时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Ⅰ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Ⅱ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1《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课件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1《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课件3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问题情境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灭火,亦能点火。
2Na2O2+2H2O=4NaOH+O2↑
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如热能、光能等。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问题一 有没有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反应呢?
或者说有没有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呢?
放出热量的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吸收热量的反应 ——吸热反应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资料收集——想一想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大部分化合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
可燃物的燃烧反应 缓慢氧化还原反应(食 物腐败、铁的生锈、葡 萄糖体内氧化)
Ba(OH)2·8H2O+2NH4Cl =BaCI2+2NH3↑+10H2O
理论探究 1.宏观
资料卡片: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不
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必然不同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有能量的吸收或放出
通常表现为吸热或放热 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理论探究
化学反应
物质变化 (质量守恒)
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 主要
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
实验
宏观
提供能量、
微观
动力
吸热反应
化工生产、 研制新物质
试一试
已知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 kJ,断开1molClCl键吸收243kJ,形成1molH-Cl键放出能量为431kJ。 判断反应H2+Cl2=点=燃2HCl的热量变化。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名师教学设计1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名师教学设计1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材分析基于初中化学已初步了解了燃料及其相关一些知识,后续将在选修4中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规律。

因此本节内容即使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也是选修内容的必要基础。

当今化学能占现在能源的85%,对化学能的研发利用以及节能降耗是持续中国梦可持续发展重要任务。

因此阐明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对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好的培养。

所以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占有重要地位。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接下来对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已有一定认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学情,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制定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科思想与方法,这些思想与方法不但指导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对以后的生活也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些认识,针对本节课,知识目标比较浅显,情感目标比较宽泛,我着重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的过程学会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形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2. 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键与热能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利用分类、类比、归纳等思维丰富学生对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的认识角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注化学能源,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环境和社会。

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及其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师: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师:真乃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瀑布之一-壶口瀑布,视频中能够形成这样震撼的画面,其中蕴含着一条重要的能量转化关系-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

高三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整一章)

高三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整一章)

【课题】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3、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重点难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过程】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类文明始于用火-----热能的使用,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能源,如液化气。

它在燃烧时放出热能。

那这些热能从何而来呢?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先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揭示这些秘密。

[创设问题情景]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补充讲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

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 Cl2中含有1mol 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 Cl-Cl键要吸收243 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 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kJ的能量。

则(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3)反应中放出的热量的计算:862kJ—679kJ=183kJ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教案(1)-新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教案(1)-新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第1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化学能越低物质越稳定;2.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 能根据吸热和放热判断反应物和产物总能量的高低。

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实验现象)——微观(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符号(能量变化示意图、“反应过程——能量”曲线图)三重表征,建立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形成能量守恒的观念,建立以化学键为中心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微观认识框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化学反应与体系能量变化关系的学习,将化学反应的认识层次从初中的“物质变化的角度”上升到“能量转化的视角”,建立认识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观,进一步体会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2、利用化学键键能的改变值估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3、用符号(能量变化示意图、“反应过程—能量”曲线图)定性表征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演绎四、教学设计思想参考《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李南萍)从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爆炸实验(视频)引入本节课,对这个熟悉的反应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通过宏观实验现象感受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实验视频】氢气与氯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爆炸。

提出问题: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镁条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来自哪里?③氢气与氯气混合后可以安静地共存,为什么光照后就反应?光照的作用是什么?教学环节2:从微观角度建立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关系(1)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来自哪里?你是怎样理解“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这句话的?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由什么决定?(2)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环节3:借助图像符号帮助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像来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以及化学反应在提供热量上的重要作用;2.通过讨论交流,加强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通过测定反应中的温度变化,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观察一下自热饭盒与普通饭盒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回答】有一个“加热包”。

【教师引导】这个小小的加热包就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来提供热能。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利用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这节课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问】回忆之前所做的化学实验,想一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即吸热或放热。

【教师引导】能否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生回答】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师总结】放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过渡】接下来我们用实验的方式感受一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实验1:【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打磨铝片能够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描述现象】有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这是因为酸遇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反应放热。

实验2:【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将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磨成粉末、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是为了使反应迅速反应完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描述现象,得出结论】1.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教案课题: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讲课班级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课时知识与技术教学过程与方法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板书】第二章1、获取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达成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的化学实验。

2、形成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的观点1、拥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研究性问题,敢于怀疑,勤于思虑,逐渐形成独立思虑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达成科学研究实验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研究物质变化的神秘,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愉悦,感觉化学世界的巧妙与和睦。

2、有参加化学科技活动的热忱,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建立正确的能源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立为中华民族中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从实质上 (微观构造角度 )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进而成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能 (chemical energy) 与热能 (heat energy)的互相转变1、铝与盐酸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结论:铝与盐酸反响放热2、 B a( O H ) 2·8H2O与NH4Cl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结论:该反响是吸热反响3、酸碱中和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结论:该反响是放热反响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1molH2O 时所开释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二、常有的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1、放热反响:物质与氧气的反响;燃料的焚烧;中和反响;金属与酸;开朗金属与水的反响;生石灰和水反响;大多半化合反响2、吸热反响:C+CO 2; C+H 2O; H 2 +CuO ;B a( O H ) 2·8H2O +NH4Cl;Fe+H2O(g);大部分分解反响三、化学能的利用教课过程教课步骤、内容教课方法化学反响与能量【学生阅读】序言内容【解说】经过阅读本章序言,我们知道本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宽泛使用的各样能源中,那些与化学亲密有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升能源利用率和开拓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做出什么贡献?【发问】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焚烧所产生的热能从何而来?与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响有什么关系?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高温供给的热能在分解反响中起什么作用?【回答】这里所列举的两类反响说了然化学反响与热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变。

精选文档煤、石油、天然气的焚烧产生化学反响热能CaCO3经过高温煅烧分解成CaO一方面,用煤、石油、天然气的焚烧放热来说明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变,人们利用这些化学反响获取能量;另一方面,人们利用热能来达成常温下很难发生的化学反响,用CaCO3经过高温煅烧分解生成 CaO 来论述热能对化学反响的支持作用,【引入】演示实验:往一片棉花里加入两药匙的过氧化钠,而后滴加几滴水,察看现象。

【发问】问什么棉花能够焚烧,焚烧的条件是什么?【剖析】焚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2Na2O2+2H 2O==4NaOH+2O 2↑【解说】可燃物是棉花、反响产生了氧气,那么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的温度是怎么产生的?【回答】该反响放出热量使得棉花温度高升进而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设问】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除方才的这个反响,其余的化学反响过程中是否是也会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如何的?依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说明。

【回答】学生回答并举例【概括小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响的同时都还陪伴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往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除此以外还有的反响表现为还有光能、电能的变化)【板书】一、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变【设疑】那么,化学变化中热量变化的详细形式又有哪些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经过实验来进行研究、商讨,从中我们还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演示实验一】镁条与盐酸的反响能量的变化【板书】 1、镁条与盐酸的反响能量的变化【投影】实验步骤:在试管里加入2-3 mL 6 mol/L的盐酸,再插入镁条,立刻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其温度,并用温度计丈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当反响进行到大批气泡冒出时,再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其温度,并用温度计丈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

【解说】注意事项:镁与稀酸和弱酸反响现象不显然,经常需要加热,因此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

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镁条,反响前要用砂纸打磨光明,这样进行实验时,用手触摸才能显然感觉到反响放热,用温度计丈量成效会更好。

【投影小结】实验现象:试管外壁和溶液的温度,反响后比反响前高,有大批气泡逸出。

实验结论:铝与盐酸反响产生H2,并放出热量。

该反响是放热反响方程式: Mg+2HCl == MgCl2+H2【板书】结论:铝与盐酸反响放热【实验二】 B a( O H ) 2 ·8H2O 与 NH 4Cl 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板书】 2、 B a ( O H ) 2 2 4·8H O 与 NH Cl 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精选文档1、将晶体混淆后立刻用玻璃棒快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有 NH 3气生成速搅拌混淆物能使润湿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2、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响吸热3、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边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反响汲取热量使系统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4、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玻璃片离开上边烧杯底部冰消融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5、反响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混淆物成糊状有水生成料片,察看反响物【解说】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重点是在短时间内反响充分进行,使系统温度迅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结。

实验中要注意两点:( 1)将 Ba(OH) 2·8H2O 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 4Cl 晶体充分接触;(2)因为该反响属于固相反响,必定要在晶体混淆后立刻用玻璃棒迅速搅拌混淆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响;(3)反响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因此要注意对氨气的汲取。

【投影小结】 1、方程式: Ba(OH) 2·8H2O+2NH 4Cl==BaCl 2+2NH 3↑+10H2O 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混淆物充分接触3、反响物成糊状的原由:结冰粘结【板书】结论:该反响是吸热反响【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板书】 3、酸碱中和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实验步骤:在 5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 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mol/L NaOH 溶液,测其温度,并迟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察看反响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 /℃NaOH溶液温度/℃中和反响后溶液温度/℃室温室温温度高升【发问】是否是全部强碱与强酸的反响都放热呢?下边让我们做一组对照实验。

【设疑】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何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响时都会放出热量?【解说】因而可知,强酸与强碱的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固然不一样,反响物也不一样,可是它们的反响实质相同,都是 H+与 OH-离子反响生成水的反响,属于中和反响,其离子方程式都是:因此,可提出推断,即中和反响都放热。

【板书】结论:该反响是放热反响3、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1molH 2O 时所开释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解说】最后,让我们一同来总结一下常有的吸放热反响【板书】二、常有的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1、放热反响:(1)、燃料的焚烧 C + O 2= CO2(2)、中和反响 HCl + NaOH = NaCl + H OH+ + OH - = H 2O。

精选文档(3)、活金属与水或酸的反(4)、大多半化合反(5)、食品的慢氧化【板】 2、吸反( 1)、大多半分解反:CaCO3 = CaO + CO 2↑(2)、 Ba(OH) 2·8H 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Ba(OH) ·8H O+2NH Cl = BaCl +2NH3 ↑+10H O2 2 4 2 2(3)、碳与 CO2 气体的反: C + CO 2= 2CO(4)、碳与水蒸气的反: C + H O= CO + H22(5)、气原氧化:H +CuO = H O+Cu2 2【解】人不只利用化学能化能的原理来取所需的能量行生活、生和科研,如化石燃料的燃、炸开山、射火箭等。

化学家也经常利用能使好多化学反得以生。

进而研究物的成、性或制所需的物,如高温冶金属、分解化合物等。

化学反陪伴着能量化是化学反的一大特色。

化学物的化学能通化学反化能,是人社会展的力之源;而能化化学能又是人行化学科研造新物不行缺乏的条件和门路。

【学生】科学野:生物体中的能量化【解】能量化在生物体内也是广泛存在的。

比如植物通光合作用使光能化化学能存在所形成的淀粉等糖中。

人通食品将淀粉等糖入体内,通一系列化学反(生化反)放出能量,持人的生理活。

⋯生物氧化是在⋯。

在分子水平上,化学和生物学正在出交错和交融。

化学势必生物与生命科学的展做出更大的献。

【板】三、化学能的利用【投影】 1、社会展与能源利用(2-3 不一样社会展水平期的人均耗能量)【投影】 2、人利用能源的三个段(1)柴草期:( 2-4 中国古代制陶)【解】柴草期 (火的至18 世革命)以枝草主要能源。

其主要献是:(1) 推了人文明的步(2) 木取火令人告了“茹毛血”的生活,熟食促了人的化(3) 陶瓷、、冶等化学工在烈火中生,促物文明。

【投影】 (2) 化石能源期:( 2-5 汽机汽缸中燃料燃)【解】化石能源期(18 世中期至代) 以煤、石油、天然气主要能源。

主要献:(1) 促了冶金工的展和蒸汽机的推行,推了近代革命。

(2) 推了汽、机等工的展,加快了代工化的程。

【投影】 (3) 多能源构期:【解】多能源构期,可重生能源和清能源(色能源 )将成新能源的主力。

太阳能、能、核能、生物能、地地表能将成能源家庭族的主要成。

主要献:(1) 足人生、生活所需的能源。

(2) 提升了能源的利用率(3) 最大限度地减少境的染【小】化学反陪伴着能量化是化学反的基本特色之一。

化学物中的化学能通化学反化能,供给了人生计和展需要的能量和力,而能化化学能又是人行化工生、精选文档研制新物质不行或缺的条件和门路。

【自我评论】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大多半的化合反响是开释能量的反响B. 大多半分解反响是汲取能量的反响C. 开释能量的反响都不需要加热D. 汲取能量的反响都需要加热2.以下反响既属于氧化复原反响 ,又属于吸热反响的是A.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响B. B a( O H ) 2·8H2O和NH4Cl的反响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响D.甲烷在氧气中的焚烧反响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B.任何放热反响在常温条件下必定能发生反响C.反响物和生成物所拥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响结果是放热仍是吸热D.吸热反响在必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响4、有关以下能量转变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 .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变成了化学能B .人类使用照明设施是将电能转变成了光能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变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变更加合理、有效D.燃料焚烧时不过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热能5、绿色能源是指派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很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电能、氢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