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铝热反应B.金属钝化C.干冰气化D.燃放爆竹2.据研究,若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反应可表示为:2H2OH2↑+O2↑.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氢气是可再生能源;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伦敦奥运火炬彩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C.1 mol C3H8和5 mol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 mol CO2和4 mol 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4.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B.氢气属于理想的二次能源,可以寻找催化剂使水分解,同时释放能量C.化石燃料属于一次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来自太阳的能源D.大力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5.下列措施,能使煤炭燃烧更充分,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是()A.多加煤以使炉火更旺B.把煤炭做成大煤球C.把煤中掺合一些黄泥做成蜂窝煤D.把煤粉碎,在煤粉燃烧器中燃烧6.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原电池反应B.干冰升华C.粮食酿酒D.节日放鞭炮焰火7.下列措施能使煤炭燃烧最充分,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是()A.向燃烧正旺的炉火上洒一些水B.把煤炭做成大煤球C.把煤中掺一些黄泥做成蜂窝煤D.把煤粉碎,在煤粉燃烧器中燃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a:CCO+H2CO2+H2O途径b:CCO2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9.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后产生了一些认识,其中一定正确的是()A.B.C.D.10.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户外钢架桥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B.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葡萄酒C.导电塑料是应用于电子工业的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青岛世园会喷雾风扇依据化学能与热能转化原理,会自动喷出清凉水雾1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H=(b﹣a)kJ•mol﹣1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12.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述能量未必由化学能转化而来的是()A.电解铝所需的电能B.人的体能C.化学电池的电能D.燃油汽车的动能13.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任何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能量的变化B.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就是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会放出能量C.如果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如不特别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就是该反应的焓变14.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酸碱中和B.干冰汽化C.淀粉发酵D.金属钝化15.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个AB分子放出bkJ热量B.AB(g)A2(g)B2(g)△H(a﹣b)kJ•mol﹣1C.该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 A2和1mol B2中的化学键,放出akJ能量二.填空题(共1小题)16.(1)在25℃、101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第六章第一讲 化学能与热能

第六章第一讲 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焓变
反应热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4)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
√)
× )
×)
×)
考点一 焓变
反应热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
类型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形成原因 表示方法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大于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 小于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
< 0 Δ H_____
> Δ H______0
2.(2012·高考重庆卷)肼 (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 下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N≡N为942、O=O为500、 N-N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 (kJ)是( ) B A.194 B.391 C.516 D.658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焓变
反应热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
a.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b.酸碱中和反应;c.燃料的燃烧反 应;d.多数的化合反应。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 a.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b.碳与 水蒸气的反应,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c.盐的水解反应;d.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学考化学能与热能的复习

学考化学能与热能的复习

c
D.水煤气 水煤气
D)
4、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 的烷烃) 的烷烃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 2O2
点燃 点燃
CO2+ 2H2O, ,
C3H8+ 5O2 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 油气, 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 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C.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除了将煤制成蜂窝状外, 除了将煤制成蜂窝状外,日常生活中还常采用 如下措施节能: 如下措施节能: (1)在农村燃烧秸秆时,常使用鼓风机(或 )在农村燃烧秸秆时,常使用鼓风机( 风箱),通过鼓入足量的空气, 风箱),通过鼓入足量的空气,使秸秆 ),通过鼓入足量的空气 充分燃烧 (2)在使用煤气或天然气作燃料时,常通过 )在使用煤气或天然气作燃料时, 调节煤气的进风口,通入足量的空气, 足量的空气 调节煤气的进风口,通入足量的空气, 保证气体的充分燃烧
2H2 + O2 = 2H2O
根据反应方程式,我得出如下信息 根据反应方程式,我得出如下信息: 该反应只有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①该反应只有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需要由外界 来提供能量,所以此反应实质是一个吸热反应。 来提供能量,所以此反应实质是一个吸热反应。 断开2molH-H键要放出能量,断开 键要放出能量, ②断开 键要放出能量 断开1molO=O键也 = 键也 要放出能量,所以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要放出能量,所以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H 的状态 的状态。 ③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 2O的状态。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氢氧燃料电池, ④若将此反应设计成氢氧燃料电池,那么放出的能量 将成倍增加。 将成倍增加。 由于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⑤由于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我推论所有的燃烧反 应都是放热反应。 应都是放热反应。

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课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课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6、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 < 4Q3 C. Q1 + Q2 < Q 3 D. Q1 + Q2 = Q3
9、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
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H2时,放出 热量最多的是( A )
A. Cl2 C. I2 B. பைடு நூலகம்r2 D. S
3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B. C. D.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 能发生
4、在反应H2 + Cl2 =2HCl中,已知H-H 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7kJ, 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 BD )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吸收179kJ热量 D.放出179kJ热量
5、甲烷燃烧要放出热量,水的分解要吸收能量, 试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 形成4molH-O键和2molC=O键释放的能量 比断裂4molC-H键和2molO=O键所吸收的能 量高,因此放出热量。 断裂4molH-O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2mol H-H键和1molO=O键放出的能量高,因此 要吸收能量。
课堂练习:
1、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 的化学键要 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 的化学键要 放出能量 。一个化学反应是 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

金牌化学高三专题系列之 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1.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 。

(2)符号:(3)常用单位: (4)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

(5)表示方法:吸热反应:H ∆ 0 ;放热反应H ∆ 0 。

(6)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比变化。

2.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01KPa 时,1mol___________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__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在______________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水时的反应热。

3.燃料的充分燃烧(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2)可燃物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要充足,可燃物与O2的接触面积要大。

(4)不充分燃烧则产热少,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4.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概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要求:(1)注明反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25℃、101kPa 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______)、液态(______)、水溶液(aq)、气态(_____)。

(3)热化学方程式中个物质钱的化学计量系数值表示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而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写成分数。

三、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如右图所示,反应A →B 可看成反应A →C 和C →B 的和, 所以反应的焓变有如下关系:H ∆=H ∆1+H ∆2【思路点拨】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注意事项: (1)设计合理的过程;(2)当反应方程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 ∆也应乘以或除以该数;(3)反应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 ∆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计算过程中要带“+”、“-”; (4)应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并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同样要把H ∆看作一个整体。

高中化学必修2 专题04 化学反应与热能专项训练新解析版)

高中化学必修2 专题04 化学反应与热能专项训练新解析版)

专题04 化学反应与热能专项训练1.下列措施能使煤炭燃烧更充分,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是( )A.多加煤以使炉火更旺B.在煤炭中加入生石灰C.制蜂窝煤时常在煤中掺一些黄泥D.把煤粉碎,在煤粉燃烧器中燃烧【答案】D【详解】A.多加煤可导致燃烧不充分,浪费资源,A不符合题意;SO的排放,与煤炭燃烧更充分无关,B不符合题意;B.在煤炭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脱硫,减少2C.制蜂窝煤时常在煤中掺一些黄泥,主要目的是使煤炭易于成型,与煤炭燃烧更充分无关,C不符合题意;O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得更快、更充分,提高热能利用率,D符合题意;D.把煤粉碎能增加煤与空气中2故选D。

2.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石灰石的分解反应B.铝与稀盐酸反应C.Ba(OH)2·8H2O 与NH4Cl反应D.NaOH与稀硫酸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解答。

详解:A. 石灰石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 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铝,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B正确;C. 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 NaOH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22H O(g)H O(l) ,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放热反应C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 .如图所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A 【详解】A .一切化学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 正确;B .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虽然存在能量变化,但不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故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除热能外,还有光能、电能等,故C 错误;D .由题图知,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 错误; 故选:A 。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20湖南娄底高一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断开1mol C—H键要放出一定的能量D.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2020青海西宁高一期中)如图所示,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有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方便观察,预先将水染成红色),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NaOH固体B.浓硫酸C.NH4NO3晶体D.Na2O2固体3.(2020江苏苏州高一期中)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D.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4.(2019辽宁沈阳东北育才中学高一下期中)如图所示,烧杯甲中盛有少量液态冰醋酸,烧杯乙中盛有NH4Cl晶体,在烧杯乙中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搅拌,可观察到冰醋酸逐渐凝结为固体。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NH4Cl与Ba(OH)2·8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反应中有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D.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离子键题组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5.(2020山西大同一中高一月考)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过程C.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的断裂和形成D.①→②过程中,形成了C—C键,断裂的化学键的总键能<形成的化学键的总键能6.(2020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期中)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工业上可通过CO和H2化合制备甲醇,已知1mol CO(g)与2mol H2(g)反应生成1mol CH3OH(g)放出116kJ热量。

6.1.1 化学反应与热能(基础练)高一化学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6.1.1 化学反应与热能(基础练)高一化学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一、单选题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B .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无关C .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一定是热能D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A【详解】A.化学反应的本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A 正确;B.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有关,如人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提供能量等,B 错误;C.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是热能,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 错误;D.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氯化氢溶于水时共价键断裂,但此过程不是化学变化,D 错误; 答案选A 。

2.(2020·天津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 .生物能是与化学反应无关的一种能源C .化学能只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D .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是放热反应【答案】D【解析】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A 错误;B. 生物能是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一种能源,B 错误;C. 化学能不一定只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例如电能也可以,C 错误;D. 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是放热反应,D 正确,答案选D 。

3.(2020·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能可以转变成为热能、电能等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C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D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无关【答案】D6.1.1化学反应与热能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A、任何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的变化,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根据原电池的定义,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A说法正确;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说法正确;C、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故C说法正确;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有关,故D说法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
释④ KClO3分解制O2 ⑤生石灰与水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反应发生时同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例如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燃料,它们在燃烧时便能释放出热能。

在初中化学里我们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等相关知识。

那么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变化,比如热能的释放,其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是否有所联系?在本节的学习中,我们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即从本质上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要是热能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

本节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这部分内容里,我们将运用已有的化学键的初步知识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在学习中应深刻理解以下要点: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该重视实验探究方法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和加深我们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及其研究过程的认识,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了解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建立起正确的能量观。

除了课本知识外,也应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多听科普讲座、多读书和看报纸等多种途径去获取这些方面的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
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03
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

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02具有的能量相等
5.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6.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是放热的。

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7.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8.近年来,广州市的大部分公交车及部分出租车已采用LPG(液化石油气)作为汽车的燃料,其主要目的在于( )。

A.防止石油短缺 B.降低成本
C.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加大发动机的动力
9.下列情况不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燃烧液化石油气 B.燃烧管道煤气
C.燃烧氢气 D.燃烧木材
10.“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

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

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二、填空题
1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12.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反应。

1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0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③炸药爆炸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2.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
源,它可以由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该反应需
要吸收大量的热。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 电能是一级能源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可行的是(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D.寻找特殊催化剂,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3.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10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其方程式可表示为: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起氧化剂作用
二、填空题
4.2 g H2燃烧时约放热286 kJ,而每千克汽油燃烧时约放热46 000 kJ。

氢气被公认为21世纪替代矿物燃料的理想能源,试简述氢气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
(1);(2);(3)。

5.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它有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试回答:
(1)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反应(填吸
热、放热)。

(2)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C02和H2O,试比较
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3H8及CO所需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阅读与实践
能源的概念“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由于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

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做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给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的、且可以互相转换的能量的源泉。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

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

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

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比如木炭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

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来推动汽轮机,使热能变为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为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家庭小实验将约30 g研细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线绳将塑料袋绑住,使碳酸钠晶体被封在塑料袋的下半部。

再将约20 g研细的硝酸铵晶体装入塑料袋的上半部,用烧热的铁丝或锯条将塑料袋封口,即做成“冰袋”。

使用时,只要将线绳解下,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试试看温度能降到多少?(当外出旅游时,这种“冰袋”可以用于短时间保鲜食物)
参考答案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12.热量放出
13.放热吸热
14.②③④⑤⑥①
能力拓展
1.B 2.(1)C (2)A 3.D
4.(1)来源丰富 (2)单位质量放热多 (3)生成物无污染5.(1)吸热反应 (2)7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