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练习与测试答案
《祁黄羊》同步练习3

祁黄羊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课文描写祁黄羊能够推荐自己的仇人去当中军尉,可以看出祁黄羊是一个的人。
2.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吗?请举一个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于是决定由祁午继任中军尉。
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庄重——()惊奇——()2.文中画线句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将它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类文阅读。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文阅读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①:“南阳②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③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④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①晋平公:晋悼公的儿子。
祁(qí)黄羊:晋国大夫。
据《左传》记载,祁黄羊荐贤的事发生在晋悼公的时候。
②南阳:在今河南获嘉县北。
③解狐:晋国大夫。
④午:祁午,祁黄羊的儿子。
11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祁黄羊对曰(_____)②孔子闻之曰(___)③舍然大喜(_____)④险躁则不能治性(___)1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晋平公问于祁黄羊非得一人于井中也B.午非子之子邪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其谁可而为之屠自后断其股D.家无井而出溉汲俄而雪骤115.翻译句子。
①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6.结合全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案】113.应答,回答知道,听说同“释”解除,消除轻薄114. B115.(1)大王你只是问我哪一个人可以当此重任,而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
(2)过了一会,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116.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出师表》《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祁黄羊去私(节选)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①:“南阳无令②,其③谁可而④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⑤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⑥〔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出去《吕氏春秋.孟春纪》【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
②令:县官。
③其:语气词,无义。
④而:同“以”。
⑤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⑥尉:军事长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必能裨补阙漏()⑵悉以咨之()⑶其谁可而为之()⑷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9祁黄羊 苏教版含答案

《祁黄羊》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10分)积水成渊看拼音,写词语bàzhǔtǎo fáāi dào tuījiànzhào jiàn huíbìcízhíān wēijiētìshèn zhònɡ。
2.(10分)比一比,再组词晋伐普代悼荐掉存。
3.(10分)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征.伐(zhēn zhēng)担.任(dān dàn)落.下毛病(lào luò)方便.(biàn pián)解.狐(xièjiě)兴.亡(xìng xīng)4.(10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慎重推荐接替担当。
5.(10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兴强大内慎重公准许争郑重明漂亮成错误。
6.(10分)按要求改写句子(1)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缩句:(2)悼公说:“你举荐他,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改为反问句:(3)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改为陈述句:(4)事关重大,我不能不慎重。
改成肯定句:。
7.(10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中军尉,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
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可以,我就没去想他。
(3)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你做事如此,真是难得呀!”8.(10分)思维飞跃。
乱句成段一阵风吹过,桃花瓣像一对对翩翩起舞的红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那半个断开的小花蕊扣在小桃子的头上,多像一个个戴花冠的小王子呀。
我们来到果园里。
桃花开得早,已经开始凋谢了。
我走过去仔细一看,只见几个已经落光了花瓣的花蕊被一个个幼桃从中间顶开了,露出了毛茸茸的小脑袋苹果花似雪,桃花似霞。
二、阅读理解9.(20分)“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shèn shèng)重。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祁黄羊去私(节选)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①:“南阳无令②,其③谁可而④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⑤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⑥〔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出去《吕氏春秋.孟春纪》【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
②令:县官。
③其:语气词,无义。
④而:同“以”。
⑤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⑥尉:军事长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必能裨补阙漏()⑵悉以咨之()⑶其谁可而为之()⑷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2.用“/”为下面的断句(两处)。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_0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篇一:《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祁黄羊去私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其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①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②第一卷)【注释】①德:指四季得以顺次交替的自然规律。
②《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译文】天不会为自己而覆盖什么,大地不会为自己私自储存什么,太阳和月亮没有为自己照耀什么,四季没有为自己而改变什么。
它们推广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而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舜,舜有九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禹:都是大公无私的行为。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的!就任用了解狐。
居住在国度里的人都称赞这件事。
过了一些时候,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晋平公又称赞说:好的!,就又任用了祁午。
居住在国度里的人又都称赞这件事。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真好啊,祁黄羊的话。
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祁黄羊

四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祁黄羊
祁黄羊
一、1、意思相同:代替-替代演讲-讲演觉察—察觉、依偎—偎依累积—积累互相—相互问询—询问奋发—发奋质朴—朴质寂静—静寂妒忌—忌妒容颜—颜容情感—感情别离—离别登攀—攀登
2、意思不同:生产—产生现实—实现雪白—白雪蜂蜜—蜜蜂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粉红—红粉上海—海上人名—名人子女—女子儿女—女儿
二、工作负责职责重大感到意外举荐能人军事才能训练军队
三、1、形容词,指偏心于一方。
口语,副词,从来,根本。
2、仇人解狐亲人祁午举荐贤才,对外不避开仇人,对内不避开亲人。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 1。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五周《三顾茅庐》《祁黄羊》辅导及习题丨苏教版(PDF 含答案)

本周涉及的课文:《三顾茅庐》《祁黄羊》1.进一步学习比喻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在历史故事的学习中,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3.弄明白为什么祁黄羊推荐自己的仇人和亲人,以及由此而理解他办事出于公心。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主要赞扬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品质。
祁黄羊对外举荐杀父仇人解狐,这让人难以想象。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他这样做,在一般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
他不担心家族安危吗?他的家人会怎么想?解狐又会怎么想?朝中大臣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文中没有说,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可是解狐没有福分,大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
祁黄羊于是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
这势必又会引起轩然大波:祁黄羊推荐自己的儿子,会不会是偏心眼?大家会怎么看这件事?君主又会怎么看?故事充满悬疑。
课文没有对事件作过多描述,而是用简练的语言,巧妙地消解了大家的疑惑、顾虑。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文中这两段话非常值得推敲。
中军尉职责事大,推荐合适的人选事关国家安危,不能不慎重,说明祁黄羊知道推荐人选的责任重大,他考虑的只是哪个有军事才能,能担当重任,压根儿没有考虑这个人是仇人还是亲人(根本没想过个人恩怨)。
这是两个角度,一个是国家角度,一个是个人角度。
很显然,祁黄羊是站在国家角度考虑问题的,根本没有考虑到个人恩怨。
这就是出以公心,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
一个“外举不避仇”,一个“内举不避亲”,两个事例充分说明祁黄羊确实是出以公心,实在难得呀!《三顾茅庐》中,刘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态度不仅赢得了诸葛亮的“芳心”,而且也赢得了历史和后人的肯定。
其实,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如:蔡邕倒履相迎东汉献帝时,左中郎将蔡邕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文学家、书法家,很受朝廷器重,在当时很有名气,家里经常高朋满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黄羊练习与测试答案
基础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慎重举荐安慰悼念
召见哀悼逃避霸主
二、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
立即选第一个召见选第二个解狐选第二个
三、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杀父仇人自己的儿子公心国家利益
1.唯才是举高风亮节、德高望重
2.小编觉得同学们可以写得再具体点,
祁午知道父亲举荐自己担任中军尉职责,感到责任非常重大。
他想:“这是父亲对我的信任也是国家对我的希望!我一定要担当此重任.”他郑重地对悼公说:“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我决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发展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春秋时代,齐国有个穷苦
三、1.让我们加题目,只要能概括短文内容即可,如:管鲍之交,以德报怨等等。
2.能了解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