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小说和文学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魏晋南北朝文论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著作非常多,我们遴选出其中主要的四家进行讲解、学习。
这四家就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选读)、钟嵘的《诗品》(选读)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总特点从东汉末年开始,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应运而兴。
所谓玄学,实际上主要是老庄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流变,体现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尤其是如此。
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崇自然清新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重研究文学的审美特征等等,这很明显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
首先,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
汉代由于受经学的影响,文学成为宣传儒家礼教的工具,文学创作的主题大都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中心。
到汉末魏初,逐渐转变为以写个人悲欢遭际为主了,着重抒发个人喜怒哀乐之情,描写个人的曲折经历,以及对动乱现实的深沉感慨。
从表现社会政治主题到刻画个人内心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其次,文学思想的变化。
创作上的这种变化,反映在文学思想上就是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在理论上认识到文学创作是在抒情中言志的特点,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
而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
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
再次,对创作个性的强调。
与上述文学创作主题与文学思想变化相适应,这一时期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中,特别重视要体现作家特殊的创作个性。
从文学创作看,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歌缠绵悱恻,曹植的诗歌慷概多气。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时代,人们的个性往往是受到压抑的。
文学要为封建礼教服务,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只能表现“天理”而不能描写“人欲”。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简介: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
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文学自觉的标志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辑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新的文学思潮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历代过程:魏晋南北朝一是全国长期分裂。
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接着又是连年混战和南北大分裂,直到隋重新统一。
魏晋南北朝小说及文学理论

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含义的演变与桓、班的界定志怪小说与《搜神记》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小说名称由来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以“小说”与“大达”对举,“小说”显然指的是那些无关宏旨的“琐屑之言”,“小说”是一个词组并非专指文体,与后世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含义不尽相同,但从中所表露出的对小说价值所持的保留态度,影响到后世小说的缓慢发展。
桓谭与班固对小说的界定桓谭:若其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文选》江淹《李都尉陵从军》诗注引桓谭所称“小说”,继承了庄子说法,他把“合残丛不语,近取譬论”的短书视为小说,言下之意,将“小说”视为子部类中的一个门类。
班固: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汉书·艺文志》班固将“小说”视为稗官所收集的“街谈巷语”或“道听途说”视为小说,并且认为它们可补正史之不足,视其为正史的附庸。
班固在收录诸子百家后著录有小说家十五家,但其书均已不存。
桓谭与班固对小说的界定,影响了后世史家与目录家,或将小说归类为子部,或归入史部,纪昀《四库全书》尚且固守此种观念。
直至晚清“小说界革命”,在学人观念里,小说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为四大文体之一。
小说创作,与小说观念的进步并不同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萌芽阶段,唐宋是其成熟定型时期,明清则是其高度繁荣时期。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所谓“志怪”,就是记录怪异,诸如绝域殊方的山川物产、神仙方术、鬼怪妖魅、佛法灵异等。
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现实,灾祸和死亡的威胁,使宗教迷信思想和社会上侈谈鬼神、称道灵异风气得以流行,加上战国以来就有的怪异之风被当作真事流传的传统,造成了志怪小说的兴盛。
留存至今的志怪小说有30多种,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最为著名。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文化背景
玄学的兴盛。就文学理论与文化关系而言,
魏晋南北朝文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老庄 道学的复兴,魏晋玄学以及儒道释三教合流 有着直接的关系。才性之本,言意之辨、以 及心物、形神之论,动静、虚实之说,既是 玄学清谈的命题。玄学思想,以及玄佛合流、 儒道兼综的文化走向,成为魏晋南北朝文论 发展和繁荣的思想文化动因。
D、关于作家才性的天赋与习染。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正, 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
创作论
概括地说,魏晋南北朝的创作论,一是不乏经典, 如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 《文心雕龙》;二是论用范围广泛,包括创作发 生、创作过程、创作中主客体的关系、创作个性 与作品风格、文学分类和文学的审美特征等各个 方面;三是对创作中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有深入 的探讨,比如情感、想象、灵感、心生关系等等。 下面从以下几个面来论述魏晋南北朝的创作理论。
二、魏晋玄学对传统文论的影响
言意论
言意是一个广泛的文化哲学命题。在魏晋南 北朝之前的言意论,大体上是可分为儒家经 学中心主义的“立言”,道家自然主义的 “无言”,以及《易传》对儒道两家言意观 的折衷。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篇》从不同的角度来 辨析“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象 生于意,意以象著”、“得象忘言,得意忘 象”。言和象均为得意之工具。“得意忘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解读精典的方法。
◆士风变化还反映在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上。
正统 思想失去约束力,生活追求更为丰富,更为重情 性、重个性。士人开始重新认识“人”的价值, 纷纷感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如: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 苦晚。(秦嘉《赠妇诗》)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 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十九 首》)
魏晋南北朝小说和文学理论

五、萧统的《文选》
现存的文章总集,以萧统的《文选》为最早,这部 总集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时延集文人共同编订的。 萧统在文学上主张文质并重,认为文间应该“丽而不浮, 典而不野”,他在《文选序》中提出他的选文标准是 “事出于沈思,义归小说兴盛的原因。 2、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发展的概况。 3、怎样理解志怪小说的产生?干宝的《搜神记》于小说艺术 有哪些发展? 4、怎样理解《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一面镜子?《世说新 语》对小说艺术有哪些发展? 5、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
其二,他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他主张“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他既强调发内 容的重要性,又没有忽视形式这一方面。
第三,他总结了许多富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比如形象 思维的问题。艺术想象问题,艺术风格问题,以及风骨、 情采、熔裁、夸饰等等方面的问题。这都是文学创作里很 重要的一些问题。
其四,讨论了从事文学批评的态度。反对“贵远贱 近,向声背实”,反对“闇于自见”与“文人相轻”。
二、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一篇重要的作品。他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总结前人创作经验,讨论写作技巧, 所以在《文赋》里善于创作和艺术技巧的讨论很多。它的 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从对诗人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钟嵘的文学主张主 要是:反对声病说,主张诗歌要有自然和的音律;反对用 典,主张“直寻”。他认识到社会生活是诗歌的源泉,提 倡既有风骨又有词采的作品。这些主张对于齐梁以来流行 的形式主义诗风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可是《诗品》在品评诗人时,并没有完全摆脱当 时形式主义的偏见,上中下三品的评判有不妥当的地 方。它把陆机、潘岳等人放在上品,而把陶渊明、鲍 照列入中品,这代表了当时的看法,今天看来则似乎 不够公平。关于诗人之间的继承关系,有些讲法也显 得勉强。比如说嵇康源于曹丕,这就不完全符合实际。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三、魏晋南北朝1、陶渊明《桃花源记》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他的诗以“自然”为核心思想,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
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5首、《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并序》等。
2、曹操与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短歌行》。
3、诸葛亮《出师表》是个以《梁父吟》著名。
4、曹丕《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判专著。
5、陈寿《三国志》《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6、干宝《搜神记》《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
7、范晔《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出自《后汉书》,其中“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书中有些故事成为诗文或者小说戏剧的典型材料,有的故事成为人们日常运用的成语。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世说新语》为“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志怪小说《幽明录》。
9、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涉及创作的许多问题。
10、钟嵘《诗品》《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
11、曹植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洛神赋》《七哀诗》《白马篇》,他的诗分前后期,前期代表作《明都赋》,后期代表作《赠白马王彪》,他也是第一位大力创造五言诗的人。
12、谢灵运第一个大力写山水的诗人。
13、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玚、刘祯。
其中诗歌成就最高的是王璨和刘祯,曹丕称刘祯的诗“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1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内容单一,多反映男女恋情,代表作《子夜吴歌》《子夜四时歌》;北朝民歌数量不多,但反应社会生活的领域很广,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反应民族精神的《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反应生活苦难的《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反应婚姻的《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15、陆机《文赋》16、挚虞《文章流别论》17、萧统《昭明文选》18、徐陵《玉台新咏》19、郦道元《水经注》。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态多样,才华横溢的文人们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理论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细致地探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和代表性作品。
一、文学背景与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战乱频繁,文人士族纷纷脱离政治,寻求自我表达和精神寄托的方式。
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寄情于自然、充满豪放的个性风格,反映了作家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
二、代表性诗人与诗歌创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作为一种主要文学表达方式,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文风。
代表性的诗人有曹操、曹丕、陆机、孙权等。
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叙事诗,也有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田园诗。
其中,曹丕的《短歌行》、陆机的《赤壁赋》等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
三、散文与魏晋风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代表性的作家有嵇康、阮籍、陶渊明等。
他们的散文作品以自然、人情、哲学思考为题材,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推崇。
例如嵇康的《与山巨源隐居书》、阮籍的《与陈情书》等作品,以其清新独特的文风,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四、文学理论与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对后世文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代表性的理论家有左思、陆机等。
他们对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原则。
例如左思的《文赋》理论提倡“章奏质声”的写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五、文学影响与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唐代以后,许多文学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作,继承了其中的精华。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更是对后世文人的启迪和指导。
综上所述,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一,在论述文学发展的历史时,把文学的发展与 政治的变迁联系起来,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 时序”。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见解。但是刘勰也没有忽 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他所提出的善于“通”和“变” 的主张,就涉及文学的继承与革新,也是很有价值的。
五、萧统的《文选》
现存的文章总集,以萧统的《文选》为最早,这部 总集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时延集文人共同编订的。 萧统在文学上主张文质并重,认为文间应该“丽而不浮, 典而不野”,他在《文选序》中提出他的选文标准是 “事出于沈思,义归于翰藻”。
思考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兴盛的原因。 2、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发展的概况。 3、怎样理解志怪小说的产生?干宝的《搜神记》于小说艺术 有哪些发展? 4、怎样理解《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一面镜子?《世说新 语》对小说艺术有哪些发展? 5、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
6、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繁荣? 7、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有何同异? 8、刘勰《文心雕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论述了有关文学 的哪些重要问题? 9、《文选》体现了怎样的文学思想?
参考书目
1.刘义庆撰,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2.刘义庆撰,徐震锷疏:《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 3.鲁迅校录:《古小说钩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4.干宝撰,汪绍盈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 5.干宝撰,李剑国辑校:《新辑搜神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6.陶潜撰,李剑国辑校:《新辑搜神后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7.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 出版社,2005年版。 9.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王枝忠:《汉魏六朝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其四,《文心雕龙》还阐述了朝廷文学批评的标准、 态度和方法。
总之,《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 最重要的著作,它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四、钟嵘的《诗品》 《诗品》是专门评论五言诗的,共品评了汉代到梁代
的一百二十二个诗人,以及古诗十九首,把它们分为上品、 中品、下品这样三品。前有总论。
钟嵘品诗人 风格形成的风格特点,以及诗人之间的继 承关系。比如他说刘琨“其源出于王粲”,陶潜“其源出 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他说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 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其二,他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他主张“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他既强调发内 容的重要性,又没有忽视形式这一方面。
第三,他总结了许多富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比如形象 思维的问题。艺术想象问题,艺术风格问题,以及风骨、 情采、熔裁、夸饰等等方面的问题。这都是文学创作里很 重要的一些问题。
其二,强调作家要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风格。认为 “文以气为主”,曹丕所说的“气”,表现在文学作品 中就是独特的风格。又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 而致”,也就是说创作的个性和风格,从形式上是学不 到的,必须靠自己平常修养。
其三,将文学体裁区分为四类,并对每一类的特点 都加以了说明,即:“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其四,讨论了从事文学批评的态度。反对“贵远贱 近,向声背实”,反对“闇于自见”与“文人相轻”。
二、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一篇重要的作品。他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总结前人创作经验,讨论写作技巧, 所以在《文赋》里善于创作和艺术技巧的讨论很多。它的 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从对诗人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钟嵘的文学主张主 要是:反对声病说,主张诗歌要有自然和的音律;反对用 典,主张“直寻”。他认识到社会生活是诗歌的源泉,提 倡既有风骨又有词采的作品。这些主张对于齐梁以来流行 的形式主义诗风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可是《诗品》在品评诗人时,并没有完全摆脱当 时形式主义的偏见,上中下三品的评判有不妥当的地 方。它把陆机、潘岳等人放在上品,而把陶渊明、鲍 照列入中品,这代表了当时的看法,今天看来则似乎 不够公平。关于诗人之间的继承关系,有些讲法也显 得勉强。比如说嵇康源于曹丕,这就不完全符合实际。
12、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刘勰撰,王利器校笺:《文心雕龙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5、锺嵘撰,吕德申校释:《锺嵘诗品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6、锺嵘著,曹旭笺注:《诗品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增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8、张少康:《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0、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
其二,探讨了写作技巧,主要是修辞的技巧。比 如提出了辞意双关、运用警句以突出主题、独创新辞、 以精美的词句来调齐文章平庸的问题。并提出写作时 经防止五种弊病:篇幅太小,不足成文;文辞美丑不 谐;辞浮情虚;迎合时好,格调不高;过于质朴,枯 燥无味。
其三,分文体为十类,并且各指出其特点。其中他 把诗和赋分成两类,并且指出“诗缘情”的特点,这就 比曹丕关于文体四科的区分进了一步。
总之,陆机的《文赋》提出了文学创作中许多新的 问题,总结了不少创作的经验,在古代的文学理论里是 一篇重要的论文。可是因为陆机忽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 容,所以不能够圆满地解释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根本问题。
三、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一共有五十篇,包括总论五篇,文体 论二十篇,创作论十九篇,批评论五篇,最后一篇《序 志》是总结全书的自序。这部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 作是最系统的一部。
其一,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作家在观察客观事物 是或阅读古代典籍的时候有的感触,便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然后进入构思阶段。也就是说,创作冲动是从两个方面来 的:或是由观察客观事物,产生了冲动;或是阅读古代的 典籍有了感触,有了心得,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这是创作 的第一步。有了创作的冲动以后,就进入了构思阶段。构 思阶段完成以后,就进入分段布局、遣辞造句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