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实验三,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四、试剂
• 1. 硼酸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75mol/L) • 硼酸5.6025g,四硼酸纳5.6099g,氯化钠1.3163g,加 蒸馏水至1000mL • 2.染色液 300mL 含氨基黑10B 0.25 g,甲醇50 mL,冰醋酸10 mL,水 40mL(可重复使用)。 • 3.漂洗液 2000mL 含甲醇或乙醇45 mL、冰醋酸5 mL、水50 mL。 • 4.透明液(现用现配) 无水乙醇:冰醋酸=7:3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近几年来推广的一种新技 术。它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 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 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结合球 蛋白、同工酶的分离及测定方面。
三、器材
1、醋酸纤维薄膜(2×8 cm) 2、常压电泳仪 3、 点样器(市售或自制) 4、培养皿(染色及漂洗用) 5 粗滤纸 6、玻璃板 7、竹镊
•
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的含量与结合的染料 量成正比,故可将各蛋白质区带剪下,分别用 0.4mol/LNaOH溶液浸洗下来,进行比色,测定 其相对含量。也可以将染色后的薄膜直接用光密 度计扫描,测定其相对含量。 • 本实验采用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以醋 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醋酸纤维素是 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形成的纤维醋酸酯。将它溶 于有机溶剂 (如: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等)后, 涂成均匀的薄膜,待溶剂蒸发后则成为醋酸纤维 薄膜。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结构,有强渗透性、 其厚度约为120μm。
血清中含有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 γ-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分、立体 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见下 表),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由表可知,血清 中5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分低于pH7.0所以在 缓冲液(pH值8.6)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子, 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引言:血清蛋白是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血清蛋白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期获得关于血清蛋白的更深入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本实验所需仪器包括电泳装置、电源、薄膜电泳槽等。
试剂包括醋酸纤维、缓冲液、血清样品等。
2. 实验步骤(1)制备醋酸纤维薄膜:将醋酸纤维溶液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待干燥后剥离,得到醋酸纤维薄膜。
(2)制备电泳槽:将醋酸纤维薄膜固定在电泳槽中,保证其平整并与电极接触良好。
(3)样品准备:将待测血清样品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实验样品。
(4)电泳操作:将实验样品均匀涂布在醋酸纤维薄膜上,接通电源进行电泳,设定适当的电压和时间。
(5)染色和观察:将电泳结束后的薄膜进行染色处理,然后观察薄膜上蛋白带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醋酸纤维薄膜上形成了多个蛋白带,这些蛋白带代表了血清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蛋白带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
讨论:1.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凝胶电泳技术,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以下优势:操作简单、分辨率高、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等。
因此,该技术在血清蛋白分离和鉴定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 血清蛋白的研究意义血清蛋白是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血清蛋白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内不同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从而为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结论:本实验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成功分离和鉴定了血清蛋白,观察到了不同蛋白质在薄膜上的分布情况。
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血清蛋白的功能和生理意义提供了基础数据。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在血清蛋白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结果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结果一、前言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一种常见的分离血清蛋白的方法,它能够将复杂的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出来,从而便于进行后续的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结果。
二、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将血清样品加入到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处理,去除其中的颗粒物和红细胞等杂质。
然后取出上清液,进行下一步处理。
2. 薄膜电泳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到电泳槽中,并在两端接上电极。
然后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时间等参数,使得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向不同方向移动,并最终被分离开来。
3. 银染将分离好的样品进行银染处理,使得其中存在的蛋白质能够被显色。
然后观察显色效果,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得到了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结果。
具体结果如下:1. 蛋白质谱图通过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出来的血清蛋白质谱图如下图所示:(图片略)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成功地将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成了不同的条带,并且这些条带在电泳过程中向不同方向移动,最终被分离开来。
2. 蛋白质种类通过对分离出来的蛋白质进行银染处理后,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多种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具体包括:(1)白蛋白(2)球蛋白(3)免疫球蛋白(4)转铁蛋白等。
3. 调整实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尝试了调整一些实验参数,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具体包括:(1)电场强度:当电场强度较大时,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能够更快地向两端移动,并且更容易被分离开来。
但是,如果电场强度过大,也会导致蛋白质的断裂和聚集,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2)电泳时间:当电泳时间较长时,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能够更充分地被分离开来,并且条带也更加清晰。
但是,如果电泳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蛋白质的断裂和聚集,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四、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一种有效的血清蛋白质分离方法。
实验三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要点

实验三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一、目的:1、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学会常用电泳的使用方法3、了解用醋酸纤维薄膜作支持物的优点及使用范围二、原理:由于各种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因此在pH8.6的缓冲液中,各种血清蛋白质所带电荷量不同,同时由于它们的分子量也不同,造成电泳迁移率不同,所以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电泳后,可将各种血清蛋白质分离开。
三、器材:醋酸纤维薄膜(2×8cm)、电泳仪、点样器(盖玻片)、培养皿、粗滤纸、玻璃板(载玻片)、镊子等。
四、试剂: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7。
巴比妥钠12.7g、巴比妥1.66g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再加水至1000ml)氨基黑染色液(氯基黑10B0.5g、甲醇50ml、冰醋酸10ml、蒸馏水10ml)漂洗液(95%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血清五、操作:1、识别标记:将薄膜切成2.5×8cm的小片。
在薄膜无光泽面(正面)的一端约2cm处用铅笔划一线,以标明点样位置。
2、浸泡:用镊子将薄膜无光泽面向下,漂浮于巴比妥缓冲液面上(缓冲液盛于培养皿中),使膜条自然浸湿下沉。
大约10min。
3、点样:取出薄膜,用滤纸将表面的明水吸干,然后平铺在载玻片上(无光泽面朝上),将盖玻片先在小培养皿中的血清中沾一下,再在距膜条一端2cm处轻轻地水平落下并随即提起,这样即在膜条上点上了细条状的血清样品。
4、电泳:在电泳槽内加入缓冲液,使两个电极槽内的液面等高,将膜条平悬于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先剪裁尺寸合适的滤纸条,取双层滤纸条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的一端与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极槽的缓冲溶液内。
用缓冲溶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并驱除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支架上,即为滤纸桥)。
点样端靠近负极,盖严电泳室,160V,45min。
5、染色:将膜条取出,放在显色液中显色10min。
6、漂洗:将膜条放在漂洗液中漂洗数次,至底色脱净为止,可得到清晰电泳图谱。
实验三醋酸纤维素膜分离血清蛋白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的 电泳方法。醋酸纤维薄膜由二乙酸纤维素制成,它 具有均一的泡沫样的结构,厚度仅120µm,有强 渗透性,对分子移动无阻力,作为区带电泳的支持 物进行蛋白电泳有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应用 范围广,分离清晰,没有吸附现象等优点。目前已 广泛用于血清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和
蛋白质分子小而带电荷多者,移动速度较快;分 子大而带电荷少者泳动速度较慢。
据此原理可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将血清蛋白分为 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及γ-球 蛋白等5条区带。
这些血清蛋白分离后,用蛋白染色剂进行染色。由 于蛋白质的量与结合的染料量基本成正比,故可分 别将5条区带剪开,使染料溶解于碱性溶液中,用 比色法测定,并计算出5种蛋白质的相对百分数。 也可将染色后的薄膜经透明处理,直接用光密度扫
4.染色与浸洗 电泳完毕后,切断电源,用镊子将薄膜取出,直接 浸于氨基黑10B染色液中,5min后取出。再浸泡于 漂洗液,反复漂洗,直至背景无色为止。
2c m
(-)
6c m
(+)
正常人血清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示意图 1为清蛋白;2为α1-球蛋白;3为α2-球蛋白; 4为β-球蛋白;5为γ-球蛋白;6为点样原点 。
5.结果判断
一般经漂洗后,薄膜上可呈现清晰的5条区带,由 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 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6.透明
将薄膜用滤纸吸干或吹风机吹干,浸入透明液中, 2min立即取出,紧贴:在载物片上,赶走气泡。 完全干燥后,薄膜完全透明,可作扫描描或照相, 将该玻璃板浸入水中,则透明的薄膜可脱下,吸干 水分,可长期保存。
同工酶的分离及用在免疫电泳中。
操作方法
实验三,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实验3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及操作。
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相对百分含量。
二、基本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分别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因此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醋酸纤维(二乙酸纤维素)薄膜具有匀一的泡沫状结构 (厚约120 µm),渗透性强,对分子移动无阻力,用它作区带电泳的支持物,具有用样量少,分离清晰,无吸附作用,应用范围广和快速简便等优点。
目前已广泛用于血清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酶的分离和免疫电泳等方面。
三、试剂与器材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 8.6,0.075 mol/L):称取巴比妥钠(A.R)15.4g和巴比妥(A.R.)2.76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用酸度计校测后使用。
2.染色液:氨基黑10B 0.2g、甲醇(A.R)20mL、冰乙酸(A.R.)4mL,加蒸馏水16mL,混匀即可。
3. 漂洗液:乙醇(A.R)90mL、冰乙酸(A.R)10 mL,加蒸馏水100mL,混匀即可。
(现配现用)4.透明液:冰乙酸(A.R)10mL、无水乙醇30mL(1:3),混匀即得。
(现配现用)5.人血清(新鲜、无溶血现象)。
6.器材:醋酸纤维薄膜(12×8cm,2×8cm);厚度120μm;培养皿直径Ф10cm(×8);点样器(或载玻片);直尺;铅笔;竹镊子;玻璃棒;烧杯50ml(×2),200ml (×1);试管1.5×15cm(×8);吸管5mL(×1);水浴锅;电泳槽;直流稳压电泳仪;分光光度计;剪刀。
实验三_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实验三_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清蛋⽩⼭东⼤学实验报告2011年3⽉27⽇姓名张⾏润系年级2009级⽣科4班学号200900140177 同组者于潜科⽬⽣物化学实验题⽬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清蛋⽩仪器编号105⼀、实验⽬的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清蛋⽩的原理和⽅法。
⼆、实验原理蛋⽩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值⼩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质为正离⼦,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值⼤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质为负离⼦,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清中含有数种蛋⽩质,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清中含有清蛋⽩、α-球蛋⽩、β-球蛋⽩、γ-球蛋⽩等,各种蛋⽩质由于氨基酸祖坟、⽴体构象、相对分⼦质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
由表可知,⾎清中5种蛋⽩质的等电点⼤部分低于pH值7.0,所以在pH8.6的缓冲液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在⼀定范围内,蛋⽩质的含量与结合的燃染料量成正⽐,故可将蛋⽩质区带剪下,分别⽤0.4mol/L NaOH溶液浸洗下来,进⾏⽐⾊,测定其相对含量。
也可以将染⾊后的薄膜直接⽤光密度计扫描,测定其相对含量。
肾病、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髓瘤、慢性炎症、妊娠等都可以使⽩蛋⽩下降。
肾病时α1、α2、β球蛋⽩升⾼,γ-球蛋⽩降低。
肝硬化时α2、β-球蛋⽩降低,⽽α1、γ-球蛋⽩升⾼。
三、实验器材1、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µm)2、⼈⾎清;3、烧杯及培养⽫数只;4、点样器;5、⽵镊⼦;6、玻璃棒;7、电吹风;8、试管六只;9、恒温⽔浴锅;10、电泳槽;11、直流稳压电泳仪;12、剪⼑实验试剂1.电极缓冲液2.染⾊液(可重复使⽤,使⽤后回收)3.漂洗液(100ml每组):95%⼄醇45ml,冰醋酸5ml,⽔50ml。
4.透明液(20ml每组):⽆⽔⼄醇:冰醋酸=7:3。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引言:血清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血清蛋白的研究一直备受科学家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分离,以期进一步了解血清蛋白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方法:1. 准备样品:从健康人体中提取血清样品,将其离心,得到血清上清液。
2. 制备醋酸纤维薄膜:将醋酸溶液倒入玻璃容器中,将玻璃容器放置在恒温槽中,使醋酸溶液温度保持在60℃左右。
然后,将玻璃容器从恒温槽中取出,迅速浸入冷水中,使醋酸溶液迅速凝固形成醋酸纤维薄膜。
3. 实验操作:将醋酸纤维薄膜放置在电泳槽中,加入足够的电泳缓冲液,使醋酸纤维薄膜完全浸泡其中。
然后,将血清样品均匀涂抹在醋酸纤维薄膜上,并连接电源进行电泳分离。
4. 电泳条件:设置电泳电压和时间,一般情况下,电泳电压为100V,电泳时间为30分钟。
5. 实验结果:观察电泳结束后的醋酸纤维薄膜,记录血清蛋白的分离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电泳分离后,观察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出现了多个带状条纹,这些条纹代表了不同的血清蛋白组分。
根据条纹的迁移距离和形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血清蛋白的分子量和电荷特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血清蛋白主要可以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和β-球蛋白等几个主要组分。
白蛋白是血清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成分,迁移速度最快;球蛋白次之,迁移速度较慢;半胱氨酸蛋白和β-球蛋白迁移速度最慢。
这些血清蛋白的分离结果与其分子量和电荷特性有关。
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电荷较弱,因此迁移速度最快;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电荷较强,迁移速度较慢;半胱氨酸蛋白和β-球蛋白分子量更大,电荷更强,迁移速度最慢。
结论:本实验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成功地对血清蛋白进行了分离,并初步了解了血清蛋白的组成和特性。
通过观察醋酸纤维薄膜上的带状条纹,我们可以对血清蛋白的分子量和电荷特性进行初步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
3月27日
张行润系年级2009级生科4班学号7 同组者于潜
科目生物化学实验题目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仪器编号105
一、实验目的
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值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祖坟、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
由表可知,血清中5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分低于pH值7.0,所以在pH8.6的缓冲液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的含量与结合的燃染料量成正比,故可将蛋白质区带剪下,分别用0.4mol/L NaOH溶液浸洗下来,进行比色,测定其相对含量。
也可以将染色后的薄膜直接用光密度计扫描,测定其相对含量。
肾病、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等都可以使白蛋白下降。
肾病时α1、α2、β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降低。
肝硬化时α2、β-球蛋白降低,而α1、γ-球蛋白升高。
三、实验器材
1、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
2、人血清;
3、烧杯及培养皿数只;
4、点样器;
5、竹镊子;
6、玻璃棒;
7、电吹风;
8、试管六只;
9、恒温水浴锅;
10、电泳槽;
11、直流稳压电泳仪;
12、剪刀
四、实验试剂
1.电极缓冲液
2.染色液(可重复使用,使用后回收)
3.漂洗液(100ml每组):95%乙醇45ml,冰醋酸5ml,水50ml。
4.透明液(20ml每组):无水乙醇:冰醋酸=7:3。
5.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现象)。
6.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取两个大烧杯,分别称取巴比妥钠和巴比
妥溶解于500ml蒸馏水中;
五、实验步骤
⒈薄膜浸泡:
提前将醋酸纤维薄膜浸泡30min以上;
⒉电泳仪检查:
水平检查,电源检查;
⒊电泳槽的准备:
在两个电极槽中,各倒入等体积的电极缓冲液。
将滤纸条对折,翻过来,用电极缓冲液完全浸湿,架在电泳槽的四个膜支架上,使滤纸一端的长边与支架前沿对齐,另一端浸入电极缓冲液内。
用玻璃棒轻轻挤压在膜支架上的滤纸以驱逐气泡,使滤纸的一端能紧贴在膜支架上。
滤纸条是两个电极槽联系醋酸纤维素薄膜的桥梁,故称为滤纸桥。
⒋点样:
取新鲜血清于载玻片上,将盖玻片掰呈适宜大小,使一边小于薄膜宽度。
把浸泡好的可用的醋酸纤维素薄膜取出,用滤纸吸去表面多余的液体,然后平铺在滤纸上,将盖玻片在血清中轻轻划一下,再在膜条一端1.5~2cm处轻轻地水平落下并迅速提起,即在膜条上点上了
细条状的血清样品,呈淡黄色。
⒌电泳:
用镊子将点样端的薄膜平贴在阴极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点样面朝下)、另一端平贴在阳极端支架上,用镊子将其中气泡赶出。
要求薄膜紧贴滤纸桥并绷直,中间不能下垂。
盖上电泳槽盖。
接好电路,调节电压到90V,预电泳10min,再调电压至110V,电泳时间50min~1h。
⒍染色:
将染液倒入大培养皿中,电泳完毕立即用镊子取出薄膜,直接浸入染色液中,染色9min,然后取出。
⒎漂洗:
配制好漂洗液,将染色完毕的薄膜自染液中取出,直接放入漂洗液中,连续更换几次漂洗液,直到薄膜背景几乎无色为止。
⒏透明:
配制好透明液,用镊子将薄膜取出,贴在容器壁上(烧杯壁或培养皿上等),注意不可有气泡,用吹风机稍吹干薄膜,用胶头滴管淋洗薄膜,将每组20ml透明液淋洗玩即可,再用吹风机将薄膜彻底吹干,此时薄膜透明,小心将薄膜自容器壁上取下。
六、注意事项
1.点样应细窄、均匀、集中。
点样量不宜过多,点样位置要合适。
2.两电泳槽内缓冲液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否则会因虹吸影响电泳效果。
3.醋酸纤维素薄膜一定要充分浸透后才能点样。
点样后电泳槽一定要
密闭。
电流不宜过大,以防止薄膜干燥,电泳图谱出现条痕。
七、实验结果
染色后的薄膜上可显现清楚的五条区带。
从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下面是通过本次实验获得的一条电泳带:
八、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得到的电泳带从效果来看不是太好,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有些电泳带参差不齐;
2.个别电泳带的两条带之间界限不明显;
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将薄膜表面吸干时吸的太干或吸的不完全。
因为点样时应将膜片表
面多余的缓冲液用滤纸吸去,以免缓冲液太多引起样品扩散。
但也不能吸得太干,太干则样品不易进入薄膜的网孔内,而造成电泳起始点参差不齐,影响分离效果。
吸水量以不干不湿为宜;
2.用镊子取薄膜并吸干、点样的过程中,薄膜可能受到了异物污染;
3.缓冲液选择浓度不合适。
因为缓冲液浓度过低,则区带泳动速度快,
并由于扩散变宽;缓冲液浓度过高,则区带泳动速度慢,区带分布过于集中不易分辨;
4.电流强度控制的不好,因为电流强度高,尤其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
可引起蛋白质变性或由于热效应引起缓冲液中水分蒸发,使缓冲液浓度增加,造成膜片干涸。
电流过低,则样品泳动速度慢且易扩散;
5.染色时间控制不合适。
因为时间长,薄膜底色深不易脱去;时间短,
着色浅不宜区分,或造成条带染色不均;
6.透明时间控制不合适,如在透明液中浸泡时间太长则薄膜溶解,太
短则透明度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