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沃克
彼得沃克

彼得沃克彼得沃克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人生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成功。
他的故事是关于奋斗、才华和激情,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去建立一个令人羡慕的事业。
本文将探讨彼得沃克的职业生涯、慈善事业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
彼得沃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
他从小就展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商业头脑。
他在学校里表现出色,成绩优异,人际关系良好。
在大学期间,他决定追求商业管理的学位,以便将来能够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
毕业后,彼得沃克进入了一家知名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他在公司里表现出色,很快就被提升为高级管理人员。
他以其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赞赏。
彼得沃克善于发现商机,不断寻求发展和增长的机会。
他相信通过积极的决策和战略规划,他能够推动公司取得更大的成功。
彼得沃克并不满足于在商业领域取得的成就。
他始终关注着社会问题,并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改变。
他决定创办自己的慈善机构,将他的财务资源用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
彼得沃克的慈善事业专注于教育、健康和环境保护领域。
彼得沃克的慈善事业不仅仅是捐款和资助,他还积极参与项目的监督和实施。
他与各级政府合作,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服务。
他还投资于环境保护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彼得沃克的慈善事业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
他的教育项目帮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获得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他的医疗项目为无法支付昂贵医疗费用的人提供了帮助,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状况。
他的环境保护项目保护了许多珍稀物种和自然资源,使得大自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彼得沃克的事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更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他人的生活和社会的状况。
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商业头脑和决策能力,更来自于他的慈善心和社会责任感。
彼得沃克的故事激励着许多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在成功的同时回馈社会。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和奉献,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彼得·沃克

有限|无限——2013北京园博会大师园
什么样的花园
以同一元素,在同一空间中创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 这就是彼得· 沃克花园所呈现的景致。花园被简单的环形 绿篱所覆盖,花园中央一条笔直的步道从圆环中央穿过, 将花园一分为二,步道被两堵双面镜墙所界定,而步道 中央以五米间隔均匀排布着一列悬铃木。如此一来,对 于步入镜墙内部的游人,由于倒影反射倒影的“理发店 效应”(Barbershop Effect),狭窄的步道空间瞬间扩 大,成为一个“无限景象”:单排的悬铃木被不断复制 成为一片无边的树林。而与此对照,由镜墙外侧的游人 看来,被墙体切割成半的绿篱又在镜面中与各自的倒影 合并为完整的圆环,由此,一个清晰、完整的“有限景 象”在镜墙外侧被创造出来。
2016/6/1
彼得· 沃克的代表作品
日本丰田市美术馆 澳大利亚悉尼千禧公园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美国驻华新使馆 柏林索尼中心 美国IBM索拉纳园区
谢谢!
THE
END
极简主义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 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 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 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 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 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彼得沃克代表作品有美国驻华新使馆 、哈佛大学唐纳喷 泉 、柏林索尼中心 、日本埼玉广场等。
《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是一部 关于在1925~1975年之间曾为美国景观学做出过重要贡 献的一些个人和公司发展历程的著作。在那个时期,美 国兴起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景观设计体系,该设计体 系将体现永恒价值观的社会思想与园林景观和花园进行 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现代美学思想。在作者选取的研 究对象中,既有未建成的设计方案,也有实际的花园作 品,范围从小型的私家花园、到游戏场和公司总部花园。 书中讨论的项目,既有现代景观中的经典作品,也有鲜 为人知、但实际上却应该拥有同那些经典作品相同地位 的作品。因此《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 主义》成为美国景观学在战后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为争取 行业地位和为追求现代审美理想所做出的文化贡献的一 种记载——这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这些姊妹学科的历 史、目标和发展进程有着明显的不同。
彼得沃克作品分析研讨

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通过设计创造更多公共参与和包容性 的空间。
技术融合
科技的发展将为景观设计带来更多可 能性,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 与设计的融合。
谢谢聆听
总结词
彼得沃克善于运用空间和光影关系,为作品营造出独特 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详细描述
彼得沃克通过巧妙地处理空间关系和光影变化,使作品 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他利用空间的变化和流 动感,创造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和视觉焦点。在光影的运 用上,他关注自然光的效果,利用光线的变化营造出不 同的氛围和情感表达。这种手法为作品增添了诗意和艺 术感,使观者在空间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彼得沃克认为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 他注重研究使用者的行为和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他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设置适宜的 设施和考虑环境因素,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这种 设计理念不仅提高了景观的使用价值,也增强了其与周围 环境的和谐共生。
空间与光影的运用
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景 观设计,并成为现代 主义景观的代表人物。
彼得沃克的主要成就与贡献
彼得沃克是极简主义景 观的先驱之一,他的作 品注重功能性和几何形 态的运用。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可持 续性和生态优先,注重 自然与人工元素的融合。
彼得沃克的作品在全球 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彼得沃克认为美学与功能是相辅相成 的,他的作品在追求美学价值的同时 ,也充分考虑了功能需求,为环境美 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05 彼得沃克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01
02
03
促进可持续发展
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Peter Walker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个人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 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 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 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 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 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 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 得者。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 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 的现代主义》。
日本播磨科学花园城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日本丰田市艺术博物馆
德国慕尼黑凯宾斯基宾馆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停车设施
播磨科学花园城市
彼得Hale Waihona Puke 沃克Peter Walker
彼得·沃克设计的环境中贯穿着人们的活动,提供了有实用功能的 必需设施。同时,它又超越了这些层次,激发了人们本能的反应, 向那些虚幻的相关文化提出了挑战。 与其将他的作品概括成一种风 格倒不如说它们是一种合成和散布元素的有效的展示,它们包含着 有形的、象征性的及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求助于强调独特的风 格,这是个人艺术的独特成就。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代表作:伯纳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为一方形 的城市公园,主要采 用草坪、季节性植物 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 材,中间还铺设了许 多花岗岩小路。它以 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 要设计特色,旁边还 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 的青铜雕塑作品。该 公园设计曾获得了 ASLA波士顿杰出设 计奖。
案例赏析彼得沃克作品

谢谢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我旳感悟
彼得•沃克全部旳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旳需要。虽然在最具艺术气息旳设计中 要秉承功能第一旳概念。
景观设计在保护环境旳条件下最终是为人而设计旳,营造合适人活动旳空间 要充分考虑人体尺度,在整体规划旳前提下,要做好细节部分。
有水旳地方就有活力,彼得沃克对于 舒适旳亲水性空间旳处理措施,也是值 得学习旳。
设计思想
极简主义(Minimalist),又称最低程度艺术,它是在早期构造主义旳基 础上发展而来旳一种艺术门类。 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经过某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体现。不久, 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利用到他们旳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初社会 引起了很大旳反响和争议。
唐纳喷泉
概述:
• 唐纳喷泉是彼得沃 克1984年设计旳作 品,位于哈佛大学 校园内旳一种交叉 路口,是一种由1 59块巨石构成旳 圆形石阵,全部石 块都镶嵌于草地之 中,呈不规则排列 状。石阵旳中央是 一座雾喷泉,喷出 旳水雾弥漫在石头 上,喷泉会伴随季 节和时间而变化, 到了冬天则由集中 供热系统提供蒸汽, 人们在经过或者穿 越石阵时,会有强
烈旳神秘感。
设计思绪:
• 唐纳喷泉立足于夏天能够使用,冬天也是一种景观,不会消失。彼特所设计 唐纳喷泉没有水池,只是石头平铺在地面上,夏天喷头喷出雾状旳水,冬天 使用建筑排放旳暖气喷雾,形成了独特旳一处景观喷泉。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 它是一种非老式式旳喷泉 景观,呈现四季变化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 简洁,同步富有秩序旳当 代感,还能够从这个喷泉 感受到清新、高雅旳古典 美,既有金属材质旳精湛 工艺,也有通灵天地旳自 然魅力;
彼得沃克简介

彼得·沃克彼得·沃克是当今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之一,这一点可以由其于2009年4月份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两场讲座的火爆现场可窥其受追捧程度。
但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彼得·沃克为什么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时,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这位年过七旬的大师。
而在他与梅拉妮·西莫合著的《看不见的花园》一书最前面却写道:“献给我们学科,始于兴趣,终于崇拜和热爱”。
我认为这短短的17个字道出了彼得·沃克一生成功的根本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彼得·沃克于193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帕萨德纳。
最初,他曾经学习过新闻学,后来发现自己对于艺术的浓厚兴趣而很快改学景观设计,于是在景观的殿堂中不断攀升——他1955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建筑科学学士学位,1956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进行景观建筑学研究生课程的学习,1957年获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建筑学硕士,同年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的佐佐木英夫教授共同创立了SWA景观设计公司。
在成立初期,彼得·沃克完成了很多作品,使其小有名气,同时也使SWA不断发展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之一。
纽约世贸中心纪念景观“反省缺失”但在辉煌时刻,在SWA奋斗了接近20年后,彼得·沃克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满意公司的作品,SWA需要的是通过熟练的专业技巧完成容易被业主接受的典范式设计,但这并不是沃克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受到内心深处艺术追求的强烈召唤,他决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毅然离开了他亲手创办的SWA公司,回到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语在彼得·沃克身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他一次次做出选择,而不断超越则源于内心深处那份“最初的梦想”,我们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但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有沿着自己喜爱的道路前进,你才能不断树立人生的辉煌。
纽约世贸中心纪念景观中的跌水现实生活中,很多设计师都是在进入设计公司后才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应该尽早找准自己的优势,也就是你能在公司站稳脚的本领,而不是盲目的去跟风要做“设计全才”。
彼得沃克与他的极简主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著名设计师俞孔坚评价道:“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形式 上来考虑的,从建筑学构图与艺术角度考虑,他以形式上的简约为设计的 首要目的,而不是生态上的简约......遵循生态原则而设计最少介入的景观是 不需要维护的,而彼得·沃克的景观需要不断的维护,许多植物形态需要不 断的修剪,这是他那个时代的优秀反映。而我们的设计带有强烈的本时代 关于环境的意识,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原则是景观走向成熟的表现。真正认 识到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的需要,不仅仅是去掉装饰,更 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
启示
• “在今天这样精神匮乏、过度拥塞与缺乏维护而日益混乱德地球家园中,除了可供人探索、休憩、 与拥有私密性的生活空间,我们更需要在建成环境中包含人们聚居、交往的场所。”彼得沃克的 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简化设计,贯彻‘less is more',满足了人们越来越追求简约、实用的 心理需求,再此之上再追求形式美。
设计思想
1
2
古典精神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 体内容
几何构成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 体内容
3
对话自然
4
5
禅宗精神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 体内容
传统与现代结合 创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 体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法国古典园林中以轴线为主的设计方式体现出庄严肃穆之感,虽 然沃克在设计中常会使用轴线设计,但是形式与作用却和勒诺特 尔园林中有所不同;对植物的处理上有着相似之处。
图一位德国凯宾斯基酒店 图二位索尼中心广场 图三四位德国惠好公司
平面重叠——伯纳特公园
1、最高层为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观赏
2、次高层是粉红色花岗岩材质的人行道,略高于草坪,是由方格网和 部分连接方格网的对角线组成的“米”字形图案——行道
彼得沃克之唐纳喷泉课件

彼得·沃克设计理念的现实意义与展望
强调场所精神
01
彼得·沃克的设计理念注重场所精神的体现,这一理念对于现代
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追求简约而不简单
02
彼得·沃克的设计风格简约而不简单,这一理念有助于提高现代
景观设计的品味和内涵。
注重生态环境
03
彼得·沃克的设计作品往往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这对于
06
总结与展望
唐纳喷泉的设计之美与意义总结 Nhomakorabea简约主义美学
唐纳喷泉以简约的设计 手法展现了极致的美学 效果,体现了彼得·沃克 对于简约主义的追求和 理解。
环境与自然的融合
喷泉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工 和谐共生的景象,进一 步表达了彼得·沃克的设 计理念。
水元素的运用
彼得·沃克通过水元素的 巧妙运用,赋予了唐纳 喷泉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的美感,增加了设计的 层次感。
公众参与与互动 唐纳喷泉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吸引了大量公众参 与其中,人们在喷泉旁嬉戏、交流,使其成为城市社交活 动的重要场所,体现了其社会价值。
环保意识的倡导 唐纳喷泉采用循环水系统,强调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性,对于当今社会的环保意识倡导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05
案例分析与比较
其他彼得·沃克作品的分析与比较
设计风格
沃克的设计风格以极简主 义著称,他善于运用简洁 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打造现 代感十足的空间。
代表作品
除了唐纳喷泉外,沃克的 作品还包括日本东京的 IBM总部庭院、德国柏林 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等。
唐纳喷泉的设计理念和目标
设计理念
沃克在设计唐纳喷泉时,遵循了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体现水流的动态美,同时表达 对唐纳夫人的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无限”花园幵非沃克对于镜子的首次尝试,1983年,他在波士顿马尔堡 街 的屋顶花园中选用很多极普通的材料来进行实验性的创作,用来反射蓝天的小镜子 就是其中一种。这些小镜子们像补丁一样反射出天空的颜色;而在“有限|无限” 花园 则反射出人们所感知的自我,相比之下后者的概念更加宏大、完整,也更加清晰。
2014-6-1
谢谢!
2014-6-1
首先组装一个单元的镜面墙样板段供BAM审核
2014-6-1
检查镜框边角与间隙的完美度,不合格单元需要替换
细节&态度
从硬景细部,到植物选择,再到现场配合与监督,BAM在业主与施工方眼中 似乎始终都是一个麻烦的对象,因为拒绝任何形式的妥协,始终坚持维护设计的 完美。即使为了成就完美而需要亲自爬上树顶去剪枝,也会毫不犹豫。
2014-6-1
彼得·沃克的设计思 想 彼得·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是极简
主义园林的代表者,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我们一 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 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 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 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 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 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网格的叠加、自然与规则形式对比产生的纯净美与张 力、景观与建筑的呼应和谐、利用现代材料与现代感表达 出的“都市自然”、 理性与神秘感的交织及对四季与自 然造化的体现是皮特·沃克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手法。
2014-6-1
从何而来
正如艺术家丹· 格雷汉姆(Dan Graham)广为流传的观点所说,如果没有观 众艺术将不复存在。所以让观众能够从作品中观察到自己对于任何艺术作品都十 分重要,而观察自我和他人的过程甚至能够创造出艺术作品本身。沃克甚至也从 文学作品中获取过灵感,像《镜子王国里的爱丼丝(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 Lewis Carroll, 1871),描写了爱丼丝穿过客厅的 镜子来到镜子国里所遭遇的奇妙经历。源于众多启収,沃克一直想进行一次园林 中关于光影反射的新应用尝试,终于在今天完成了“有限|无限”
2014-6-1
代表作品
哈佛大学 泰纳喷泉
2014-6-1
代表作品
伯纳特公园 (Burnett Par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4-6-1
参悟玄机
有限的场地, 有限的空间, 重复的半圆
无限的场地, 无限的空间, 完整的园
2014-6-1
什么样的花园
外 侧 的 “ 有 限 ” 圆 环
内 侧 的 “ 无 限” 树 林
Jake上树确定剪纸高度
2014-6-1
效果欣赏
2014-6-1
效果欣赏
2014-6-1
总结
两面平行镜墙,东西横贯整个花园,镜墙中间种植着一排法桐,人行走其中, 镜像循环往复倒影。一排梧桐,被映射成了一片浩瀚森林,一块很小的人工场地 被放大成了自然界。 在镜墙之外,是一系列环形辐射状的模纹绿篱,形式构图上形成强烈的韵律, 经过镜墙的映射和光学原理,从一个很小的中心出収,将花园无限扩展,无论从 何角度观察,都是一个完整的圆形轮廓,与方形镜墙巧妙地结合起来,符合了中 国人“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理念。 来源于农业景观与经典童话的结合的设计灵感,强调了大自然与现代社会之间 的契合逻辑。
2014-6-1
从何而来
倒影是风景园林中的常用手段,长久以来它都以水作为介质,存在与池塘、 小溪、喷泉等形式中。玻璃与水具有共同的属性——透明与不透明、反射与折射, 同生共存。在风景园林的实践中常以水作为材料,而在建筑领域则多采用玻璃。
玛莎· 施瓦茨(Martha Schwartz)在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大师园中曾 探寻过园林与建筑中的镜像效果。这个花园由一系列玻璃、单向镜子以及中式砖墙 构成,它既是一个迷宫园林,同样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趣味十足的建筑,而玻璃与 镜子这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则被用来营造反射与透明的景观效果。正是这一次尝试促 使了沃克在今天的花园里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2014-6-1
左:1983年波士顿屋顶花园中的反射镜(Peter Walker与Martha Schwartz ) 右:西安世园会大师园,Martha Schwartz
立面剖面图
2014-6-1
过程
项目之初,沃克在与BAM 的沟通中一直表达出他对玛 莎西安园中镜子、玻璃和光 学反射的兴趣。随后沃克来 到北京查看了场地,在设计 工作营中用镜子、镜面纸等 材料制作实体模型进行设计 推敲,短短两天时间就产生 了“有限|无限”的基本概念。
CAD与3D建模的穿插进行细部推敲
每一种用材与工艺都经过多次严格打样
2014-6-1
细节&态度
“Quality is everything”, “God is in the details”, “Measure twice, cut once”, 这些西方的行业格言在国内设计行业各个领域常常被忽视。在这个花园里, 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会在镜面墙中被反射出来,任何一点施工错误–哪怕是一个 非常小的失误–都将被无限倒映,而无放大。“有限|无限”的最终效果将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细节的工艺与质量,故对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尤为重要。
2014-6-1
过程
2014-6-1
细节&态度
“Quality is everything”, “God is in the details”, “Measure twice, cut once”, 这些西方的行业格言在国内设计行业各个领域常常被忽视。在这个花园里, 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会在镜面墙中被反射出来,任何一点施工错误–哪怕是一个 非常小的失误–都将被无限倒映,而无放大。“有限|无限”的最终效果将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细节的工艺与质量,故对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尤为重要。
以同一元素,在同一空间中创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 这就是彼得· 沃克花园所呈现的景致。 花园被简单的环形绿篱所覆盖,花园中央一条笔直的步道 从圆环中央穿过,将花园一分为二,步道被两堵双面镜墙所 界定,而步道中央以五米间隔均匀排布着一列悬铃木。 如此一来,对于步入镜墙内部的游人,由于倒影反射倒影 的“理収店效应”(Barbershop Effect),狭窄的步道空间瞬间 扩大,成为一个“无限景象”:单排的悬铃木被不断复制成为一 片无边的树林。 而与此对照,由镜墙外侧的游人看来,被墙体切割成半的绿篱又在镜面中与各自的倒影合幵为 完整的圆环,由此,一个清晰、完整的“有限景象”在镜墙外侧被创造出来
有限与无限
北京园博会大师园之彼得•沃克园
设计师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
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 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 (ASLA)理事,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 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 奖获得者。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 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 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 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 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 求,施工技术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