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及教学反思(推荐5篇)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及教学反思(推荐5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及教学反思《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含反思!【活动目标】1、充分通过视觉和触觉,分辨正方体的大小,感知其特点。
2、通过手指抓、捏、摸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3、增强专注力,建立秩序感。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1、粉红塔、粉红塔形式卡片若干。
2、字卡:大、小。
3、音乐准备:班得瑞钢琴曲。
4、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
【活动过程】(一)走蒙氏线。
1、念儿歌走蒙氏线。
听音乐走线,边走边念儿歌“积木长积木宽,我用积木盖楼房,一块一块叠上去,看看楼房有多高?”2、线上游戏“积木叠叠高”。
(二)第一次感官操作:垂直积塔。
1、师幼一起工作:“今天我们要进行粉红塔的工作,先来继续上次进行的工作‘垂直积塔’,请你和我一起做。
”(取放材料遵循小取大放原则)2、叠高后欣赏:美吗?象什么?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欣赏整体的感觉)3、错误控制:“爬楼梯”游戏。
4、游戏:哪个不见了?(从积高的粉红塔中取掉一块,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三)第二次感官操作:感受大小、三阶段命名。
1、认识字卡“大”、“小”。
2、比较大小,进行三阶段命名:师取出三块,有什么不一样?给它送上名字:一起来说说它们的名字,每个名字说三遍,如“这是最大的、最大的、最大的”。
3、请幼儿用双手分别取最大的、最小的和比较大的。
4、闭上眼睛,老师放在你手里的是最大的、最小的、还是较大的?5、游戏:看谁指得快。
师:现在我们要来玩个游戏,看谁指得快?如:“最大的在哪里?”(四)第三次感官操作:序列造型。
1、欣赏认识各种不同的形式卡。
2、幼儿排序、配对工作:自愿选择不同难度的粉红塔形式卡片,然后找出和卡片大小对应的方块进行对比排序。
粉红塔(基本操作)

.
;. 活动名称粉红塔(基本操作)
教具构成:
1.工作毯
2.坐垫
3.一组粉红塔(10个正方体,最长边长10cm,最短1cm)
教学目标:
1.通过粉红塔教具展示三维空间立方体,发展幼儿三维空间的判断力及敏锐的观察思考力
2.锻炼手眼协调和肌肉运动
操作步骤:
1.取工作毯,放坐垫
2.侧身取粉红塔,小一点的用手托着,大一点的用手端住两侧
3.依次一个个的取,取10次工作
4.散放摆在工作毯上,介绍工作名称
5.表现出寻找的动作,比较大小,找出最大的一个
6.双手拿起,然后放在左手托着
7.右手依次感知各个面(上面,前面,右面--向内,向下,向下)
8.感知后放在工作毯中间
9.比较大小,寻找下一个
10.剩下同上述动作一样(小一点的正方体用食指去感知)
11.最后从上到下用手感知整个粉红塔,点头
12.我的工作完成了,现在老师要收工作了请你们稍等
13.依次把正方体拿下来散放
14.分10次将粉红塔放回
15.收工作毯。
小垫
变化与延伸:与棕色梯配合工作
适用年龄:2岁半-3岁
错误控制:
1.立方体递减的体积
2.如果塔建的顺序不对,粉红塔容易倒
兴趣点:
1.教具颜色
2.工作本身
注意事项:
1.老师要专注
2.偶尔给幼儿错误示范
照片:。
粉红塔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粉红塔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粉红塔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粉红塔的基本特征:颜色、形状、大小、高度等。
2. 粉红塔的性质:稳定性、平衡性、耐久性等。
3. 粉红塔的搭建方法:叠放、拼接、搭建技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粉红塔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以及搭建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粉红塔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粉红塔搭建材料、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粉红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粉红塔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 基本特征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粉红塔模型,了解其颜色、形状、大小、高度等基本特征。
3. 性质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粉红塔的稳定性、平衡性、耐久性等性质。
4. 搭建方法学习:教授粉红塔的搭建方法,如叠放、拼接等,并展示搭建技巧。
5. 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自主设计并搭建独特的粉红塔。
6.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粉红塔搭建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搭建心得,总结粉红塔的基本特征、性质和搭建方法。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粉红塔的画,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粉红塔的基本特征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搭建的粉红塔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粉红塔搭建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见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增进家校联系。
3. 开展粉红塔主题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粉红塔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粉红塔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数量和顺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和分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数量和顺序。
3. 通过比较和分类,让学生能够辨别事物的相同和不同。
4. 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找出物品的丢失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 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数字和符号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认识数字1-5,学习加减法运算。
2. 第二周:认识数字6-10,学习加减法运算。
3. 第三周: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数量和顺序。
4. 第四周:比较和分类,辨别事物的相同和不同。
5. 第五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找出物品的丢失等。
六、教学策略:1. 利用教具和实物,如粉红塔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2.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比较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粉红塔教具和其他教学材料,如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2.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捉迷藏、购物等。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4. 准备评价工具,如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记录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蒙氏感官《粉红塔》活动教案

蒙氏感官《粉红塔》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感知粉红塔的各种属性,如大小、高低、重量等。
2. 培养学生的触觉、视觉、和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粉红塔一套(不同高度和大小),其他颜色塔一套(相同高度和大小),计时器。
2. 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有利于学生专注和探索。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学生坐好,向他们介绍粉红塔教具,并引发他们对大小、高低、重量的讨论。
2. 操作示范:老师展示如何正确使用粉红塔,包括如何叠放、比较、观察等。
3. 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分组,每组一套粉红塔,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操作,感知粉红塔的各种属性。
4. 观察比较:学生将粉红塔与其他颜色塔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异同,并记录下来。
5. 总结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讨论。
四、活动评估1. 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和兴趣。
2. 观察学生在比较和观察过程中的观察细致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记录学生在总结和分享过程中的表达和合作情况。
五、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学生进行粉红塔建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粉红塔的数量和排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粉红塔的分类和归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操作教具时安全,避免摔落或碰撞造成伤害。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具,避免大声喧哗和打闹。
七、活动步骤1. 引入:邀请学生坐好,向他们介绍粉红塔教具,并引发他们对大小、高低、重量的讨论。
2. 操作示范:老师展示如何正确使用粉红塔,包括如何叠放、比较、观察等。
3. 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分组,每组一套粉红塔,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操作,感知粉红塔的各种属性。
4. 观察比较:学生将粉红塔与其他颜色塔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异同,并记录下来。
粉红塔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粉红塔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和理解粉红塔的大小差异。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和表达粉红塔的大小关系。
3. 培养学生合作搭建粉红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粉红塔的大小,学会比较大小。
2. 学会用语言描述粉红塔的大小关系。
3. 学会合作搭建粉红塔,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粉红塔积木、图片、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粉红塔积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粉红塔积木,引导学生发现粉红塔的大小差异。
2. 新课导入:讲解粉红塔的大小,教会学生比较大小,并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搭建粉红塔,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大小物品,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带回学校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粉红塔大小的认识和比较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评估他们理解粉红塔大小关系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合作搭建粉红塔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观察家长与孩子一起描述和搭建粉红塔的过程,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 组织学生进行粉红塔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搭建独特的粉红塔。
3. 结合其他学科,如艺术课,让学生用画笔描绘粉红塔的大小和形状。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操作粉红塔积木时注意安全,避免碰撞和摔落。
2. 在学生描述粉红塔大小关系时,耐心倾听,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3. 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2.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当增加粉红塔的大小种类,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识别能力。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

幼儿教育:________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7 页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活动目标】1、充分通过视觉和触觉,分辨正方体的大小,感知其特点。
2、通过手指抓、捏、摸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3、增强专注力,建立秩序感。
【活动准备】1、粉红塔、粉红塔形式卡片若干。
2、字卡:大、小。
3、音乐准备:班得瑞钢琴曲。
4、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
【活动过程】(一)走蒙氏线。
1、念儿歌走蒙氏线。
听音乐走线,边走边念儿歌“积木长积木宽,我用积木盖楼房,一块一块叠上去,看看楼房有多高?”2、线上游戏“积木叠叠高”。
(二)第一次感官操作:垂直积塔。
1、师幼一起工作:“今天我们要进行粉红塔的工作,先来继续上次进行的工作‘垂直积塔’,请你和我一起做。
”(取放材料遵循小取大放原则)2、叠高后欣赏:美吗?象什么?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欣赏整体的感觉)3、错误控制:“爬楼梯”游戏。
第 2 页共 7 页4、游戏:哪个不见了?(从积高的粉红塔中取掉一块,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三)第二次感官操作:感受大小、三阶段命名。
1、认识字卡“大”、“小”。
2、比较大小,进行三阶段命名:师取出三块,有什么不一样?给它送上名字:一起来说说它们的名字,每个名字说三遍,如“这是最大的、最大的、最大的”。
3、请幼儿用双手分别取最大的、最小的和比较大的。
4、闭上眼睛,老师放在你手里的是最大的、最小的、还是较大的?5、游戏:看谁指得快。
师:现在我们要来玩个游戏,看谁指得快?如:“最大的在哪里?”(四)第三次感官操作:序列造型。
1、欣赏认识各种不同的形式卡。
2、幼儿排序、配对工作:自愿选择不同难度的粉红塔形式卡片,然后找出和卡片大小对应的方块进行对比排序。
延伸活动:欣赏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等工作。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 1. 认识红、蓝、黄三种颜色。
2. 从红、蓝、黄三种颜色中区分出相同的一种颜色。
3. 把相同颜色的积木搭成粉红色的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颜色的认知和区分;相同颜色积木的分类。
•难点:整理、归纳相同颜色积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粉红色积木6块,红色积木3块,蓝色积木3块,黄色积木3块。
学生准备: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结构简单的塔(如木块堆叠、积木搭建等)。
四、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教师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放置6块粉红色积木,让学生感知粉红色积木的数量。
2. 引入新知教师拿出3块红色积木,3块蓝色积木,3块黄色积木,分别向学生展示三种不同的颜色。
3. 指导实践教师示范把其中一种颜色的积木全部拿出,再让学生复制跟自己手中相同的颜色,示范过程中强调颜色的区分和积木的分类。
4. 课堂实践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实践把同色积木分在一起。
5. 思考提高让学生思考如何把同色积木整理好,把相同颜色积木搭成相同形状的粉红塔。
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6. 模仿展示每组学生结合自己手上的积木,模仿教师示范的方法把同色积木分开,并呈现成形状相同的粉红塔。
7. 整理教师和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颜色认知和积木分类、整理能力对学习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1.实际操作情况:学生是否能够区分出相同颜色的积木,并把它们整理成粉红塔。
2.学生反应:是否积极参与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是否对颜色、形状及分类等概念有更深入理解。
3.个别评估:针对一些操作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帮助或重点辅导。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化、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与记忆所学的知识。
在课前,学生通过情境营造初步感知到了后续实践操作的目标,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在反复操作中建立对颜色、形状、分类等多个概念的认知,并从过程中得到对整理、归纳等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形成特色的综合能力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
【活动目标】
1、充分通过视觉和触觉,分辨正方体的大小,感知其特点。
2、通过手指抓、捏、摸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3、增强专注力,建立秩序感。
【活动准备】
1、粉红塔、粉红塔形式卡片若干。
2、字卡:大、小。
3、音乐准备:班得瑞钢琴曲。
4、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
【活动过程】
(一)走蒙氏线。
1、念儿歌走蒙氏线。
听音乐走线,边走边念儿歌“积木长积木宽,我用积木盖楼房,一块一块叠上去,看看楼房有多高?”
2、线上游戏“积木叠叠高”。
(二)第一次感官操作:垂直积塔。
1、师幼一起工作:“今天我们要进行粉红塔的工作,先来继续上次进行的工作‘垂直积塔’,请你和我一起做。
”(取放材料遵循小取大放原则)
2、叠高后欣赏:美吗?象什么?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欣赏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