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优质课)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等奖课件】

2.3亿
0.4亿
3.4亿
海防角力
国运之战
中日《马关条约》
1. 割 辽 东 半 岛 、 台 湾 全 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两。
3. 开 放 沙 市 、 重 庆 、 杭 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 商口岸开设工厂。
悲歌涅槃
海防角力
国运之战
中日《马关条约》
浪速 高千穗
千代田 严岛 松岛 吉野 桥立
秋津洲
1890年以后日本购买船舰的数量远多于
北洋海军,其中严岛、松岛、桥立三艘船舰 专为克制定远、镇远而造。
海防角力 1887年
慈禧太后: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开始斥 巨资修筑颐和园,为此不惜挪用海军军费, 共达2000万两,占了海军军费的一大半, 1890年后海军没有增添一艘战舰。
浪速 高千穗
邓 世 昌
1891 1892
1893
1894
海防角力
19世纪80年代
定远
致远
靖远
镇远
经远
济远
来远
1885 1886 1887
浪速 高千穗
北洋水师: 世界第八 亚洲第一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海防角力
19世纪80年代
定远
致远
靖远
镇远
经远
济远
来远
1885 1886 1887
1871年,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生合影
刘步蟾 14岁
林泰曾 15岁
林永升 13岁
邓世昌 17岁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日清战争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
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
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五、【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六、【教学过程设计】: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
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瓜分中国的狂潮(优秀版)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最主要特征是( B )
2
A 商品输出 B 资本输出 C 争当中国债主 D 抢夺路矿权
2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主要是为了
(A )
A 偿还对日赔款 B 发展民族工业 C 镇压人民起义 D 修筑铁路
3 最早在中国投资建筑铁路和强占“租借地”的国家分别是
(A )
4 A法 德
B法英
C 俄德
D英 俄
4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其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
指的是
C
()
A 武装侵略阶段
B 独霸中国阶段
C 独立侵华阶段
D 经济侵略阶段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二、资本输出
三1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的概念
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 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 的贷款和投资。
提问: 早期资本输出有哪些方式? 答案: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商品输出为主 甲午中日战争 资本输出为主
2 资本输出形式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两广和云南 长江பைடு நூலகம்域,云南和广
福建
材料:
一 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 何铁路让与权。
二 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 路让与权。
三
——摘自《中外条约》英俄换文
四 “门户开放”
1 政策提出的原因 2 “门户开放”的内容及实质 3 “门户开放”的作用
新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 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 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
迹; 3.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4.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新课讲授
一.甲午中日战争
经过 爆发 背景 日甲 战午 争中 结果 影响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课堂小结 甲 午 背景 中 日 战 争 经过 与 瓜 分 中 结果 国 狂 潮 影响
朝鲜东学党起义
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 国 干 涉 还 辽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 结果: 3000万两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肠, 代表德国;大青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 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 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 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 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 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 和阴谋的… …
战争爆发的背景
“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日本:
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中国: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朝鲜: 大 世 界 亚 洲 中 国
中国东 朝 北蒙古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陆 政 策
明 治 维 新 前 与 后
日本
增 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兵 (1894 -1895) 支 援 助 对 针
C A.《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能力目标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前后知识比较的能力;简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提高分析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分别是什么?英雄人物是谁?1894—1895年。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英雄人物:邓世昌。
2.《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
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契机是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二、合作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认识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 深入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分析清朝的衰落、日本的崛起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事件,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使学生掌握战争的基本经过。
3.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阐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4.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作用。
5.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6.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分析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利益分配等,让学生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7. 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阐述列强瓜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苦难历程。
8. 反抗列强瓜分的斗争:讲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
9.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优质推荐版)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剖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3)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其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分组讨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全班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2)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举措;(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珍爱和平;(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历史观树立: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甲午风云
※ 甲午风云
时间
自主学习
1894年7月——1895年4月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 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清政府:腐败无能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原因
过程
结果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
※ 甲午风云
时间
自主学习
1894年7月——1895年4月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 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清政府:腐败无能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武器装备的日益落后和弹药物质的缺乏
日本当时的主力舰-吉野舰(就是击沉“致远”舰,邓世 昌及252名官兵牺牲的那艘)本来是大清订购的,连定金都 交了,最后没钱了退货,英国后来打折卖给日本了。日本当 时多穷的国家,没有钱。天皇捐了30万,各级文武官吏、国 会议员都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捐出来,皇后把自己的首饰都 献出来了...... ——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割占和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强迫租借胶州湾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强迫租借广州湾 强迫租借“新界”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 甲午风云
内容 割地
《南京条约》 危
害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 香港岛 1、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
开埠 设厂
2亿两白银、3000万 2、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被迫借债 2100万银元 两赎辽费
广州、厦门、福州、 重庆、沙市、苏州、 3、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宁波、上海 杭州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4、经济侵略,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根本原因
※ 甲午风云
内容 割地
《南京条约》 危
害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 香港岛 1、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
开埠 设厂
2亿两白银、3000万 2、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被迫借债 2100万银元 两赎辽费
广州、厦门、福州、 重庆、沙市、苏州、 宁波、上海 杭州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 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列 强 瓜 分 中 国 的 狂 潮
※
在沉痛、愤恨和思索中,我们了解了 这一段屈辱的岁月。请问,此时此刻,大 家有着怎样的感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中国梦”
原因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 过程 ★甲午战争.flv 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视频)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风云 探究活动:多个角度析败因
北洋水师当年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可是还是战 败了。北洋水师自从1888年成军以来到甲午年间,6年时间 不但未添一舰,甚至未添一弹,每年四百万两的海军军费真 正划拨的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士气不振,战斗力不强
※甲午风云
探究活动:多个角度析败因
李鸿章身边聚集了一批完全不亚于日本的 西学人才。可是中国的西学人才,在十九世纪 末期决无可能影响决策,决无可能像日本的伊 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去研究制度、设计制度、 改革制度。而恰恰是那个难以改变的制度,决 定了中国的命运。
顽固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日本努力发展海军实力,积极添置新式武器装备。
※甲午风云 探究活动:多个角度析败因
日本是举国一致,君臣一体,上下同心,一定要把中国给 打败。你再看咱们这儿,老太后拿着海军经费,过一个生日, 铺张扬厉,用银700万两。700万两白银是一个什么概念?定 远、镇远一艘是625000两,老太后过一个生日,北洋水师远 东第一流铁甲舰能买11艘。老太太一个生日的花费再造一个北 洋舰队没有问题。 清政府的腐败 再看军队士气。据说日本有一个小兵出征,他妈这么跟他 说,这一仗打完了,我希望在靖国神社看见你。言下之意就是 没指望你活着回来。平壤之战,清军的统帅卫汝贵的老婆给他 写的家信,被日本人缴获,登在日本军中的报纸上。卫汝贵的 老婆给他写的家信是,老爷春秋58岁了,咱家有钱有地,上战 场千万别玩命,能跑就跑。 ——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