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五糖类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糖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类的定义和分类;2.学习糖类的衍生物及其化学性质;3.掌握糖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糖类的分类和化学性质;2.化学反应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3.糖类的应用及与生活、工业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糖类的定义和分类;2.糖类的结构和衍生物;3.糖类的化学性质;4.糖类的应用和与生活、工业的联系。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糖类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引出糖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讲解糖类的定义和分类,结构和衍生物,化学性质等知识点。
3.实验:进行糖类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4.讨论: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原理和反应机制。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6.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糖类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相关讨论。
五、教学手段和工具:1.教学PPT;2.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3.教材和参考书籍;4.多媒体设备。
六、评价与作业: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活跃度;2.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步骤和结果;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糖类的定义和分类、化学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点,加深对糖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糖类》优秀教案

《糖类》优秀教案《糖类》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特点。
2、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3、通过从实验现象到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通过对糖类和蛋白质特征反应的探究过程,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难点】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食物,同学们知道食物中有哪些成分吗?【学生回答】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引出新课】这些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常吃的糖和蛋白质有什么样的奥秘。
环节二:新课讲授【PPT展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提出问题】根据表3—3,分析单糖、双糖、多糖在元素组成和分子式上各有什么特点?【分组回答】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完全相同,但分子内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但淀粉、纤维素由于组成分子n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提出问题】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却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
【教师过渡】根据结构不同,引起了不同的糖类有不同的性质,前人根据这些物质的不同性质找到了一些特征反应,通过现象的不同可以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因此特征反应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葡萄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最重要的一种糖类,它有怎样的特征反应呢?【学生实验】取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在溶解的葡萄糖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出现砖红色沉淀。
【视频展示】葡萄糖的银镜实验。
【教师总结】葡萄糖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还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这些方法可以检验葡萄糖。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糖类教案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糖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类的概念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适量摄入糖类的良好饮食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糖类含量,提高营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概念:糖类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2. 糖类的分类:单糖、双糖、多糖。
3. 糖类在人体中的作用: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维持生理功能。
4. 食物中的糖类含量:举例说明常见食物中的糖类含量。
5. 适量摄入糖类的重要性:摄入过多或过少糖类对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的概念、分类、作用及食物中的含量。
2. 教学难点:适量摄入糖类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糖类的概念、分类、作用及食物中的含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摄入过多或过少糖类对健康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适量摄入糖类的饮食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饮食中的糖类摄入。
2. 讲解糖类的概念、分类、作用及食物中的含量。
3. 分析摄入过多或过少糖类对健康的影响。
4. 讨论适量摄入糖类的饮食习惯。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列举日常生活中富含糖类的食物。
2. 分析自己日常饮食中糖类的摄入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3. 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了解家人对糖类的摄入情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对糖类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调查或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糖类的知识教材或科普读物。
2. 课件:展示糖类的概念、分类、作用及食物中的含量。
3. 案例素材:有关糖类摄入过多或过少的案例。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富含糖类的食物。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糖类教案新版

糖类教案引言糖类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糖类在食物中广泛存在,包括水果、蔬菜、谷物和甜食中。
了解糖类的不同类型和它们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教育培训过程中。
本教案旨在提供关于糖类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主题。
目标- 了解糖类的不同类型和它们对身体的影响- 理解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学习如何选择和控制糖的摄入量- 掌握糖类的适当储存和烹饪技巧教学内容一、糖类的基本知识1.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1.2 主要糖类的举例及其在食物中的来源1.3 糖类的营养价值和身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二、糖类的影响2.1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2.2 糖类的健康影响:- 过多摄入糖类对牙齿的影响- 过多摄入糖类对肥胖和慢性疾病的影响2.3 如何避免糖类的负面影响: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三、糖类的选择和控制3.1 了解食物标签上的糖含量信息3.2 如何选择和替代低糖食物3.3 控制糖的摄入量的实用技巧3.4 糖类的适当储存和烹饪技巧教学方法- 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糖类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可以使用幻灯片、图表和案例研究等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对糖类的理解,并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糖类的消化过程,以及过多糖类摄入对牙齿的影响。
-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选择和控制糖的摄入量的实际情境,加深学生对糖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 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对学生对糖类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评估。
-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例如撰写关于糖类健康影响的小论文或设计合理的糖类控制方案。
-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糖类的基本知识和其对身体的影响,掌握选择和控制糖的摄入量的策略,并学会适当储存和烹饪糖类食物。
糖类(教案)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1课时糖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认识糖类的组成、结构及其主要性质和应用。
2.能够设计实验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程度。
3.结合实例认识葡萄糖、蔗糖、淀粉等,认识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葡萄糖的微观结构出发,利用官能团解释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教材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葡萄糖的性质。
知识点一糖类的组成及分类葡萄糖1.基本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糖类的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符合C n(H2O)m的通式,因此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3.糖类的分类类别特点代表物代表物的分子式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葡萄糖、果糖C6H12O6是二糖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C12H22O11是多糖水解后能生成多分子单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否(1)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
(2)特征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1.组成符合C n(H2O)m通式的有机化合物是否一定属于糖类?提示:否;乙酸(CH3COOH)的分子式为C2H4O2,也符合C n(H2O)m的通式,但不属于糖类。
2.丧失体内自我调节血糖水平的人会得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怎样通过实验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提示:用NaOH溶液和CuSO4溶液配成新制的Cu(OH)2,再加入某病人的尿液,微热,若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该病人患有糖尿病。
1.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糖类都可以水解B.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C.糖类都含有C、H、O元素D.糖类都符合C n(H2O)m的通式解析:选C。
高中化学选修5糖类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糖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糖类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发酵性等;
3. 掌握糖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教学内容:
1. 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糖类的化学性质;
3.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教学重点:
1. 理解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糖类的化学性质;
3. 了解糖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教学步骤:
1. 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40分钟)
(1)介绍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2)讲解糖的结构特点,如卡群、醇群等。
2. 糖类的化学性质(40分钟)
(1)讲解糖的还原性;
(2)讲解糖的发酵性。
3.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40分钟)
(1)讲解糖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介绍糖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生动形象地介绍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实验演示,展示糖类的化学性质;
3. 讨论分组,探讨糖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对糖类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
3. 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的理解。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动手实验和思考问题;
3. 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教案
主题:糖类
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糖类的定义、分类和结构;
2. 掌握糖类的化学性质和特点;
3. 能够解释糖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2. 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3. 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糖类制品(如蜂蜜、砂糖、水果等),引导学生
探讨糖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 探究(15分钟):讲解糖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单糖、双糖、多糖等不同类型的糖类,并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糖类的结构特点。
3. 实验(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糖类化学性质实验,如糖类的溶解性、还原性
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糖类的化学性质。
4. 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糖类在食品加工、药品
制备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研究糖类对人体的影响。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糖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
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糖类化学知识。
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糖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和辅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教学评估: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作为评估依据,全面考察学生对糖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高中生物糖类的教案

高中生物糖类的教案
目标:学习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重点:
1. 理解糖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了解不同类型的糖类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3. 掌握糖类在食物中的来源和消化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糖类的认识,引发学生对糖类的兴趣与好奇。
二、讲解糖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5分钟)
1. 介绍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及区别。
三、探讨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15分钟)
1. 讲解糖类在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过程。
2. 探讨糖类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如提供能量、维持血糖平衡等。
四、分组活动:研究糖类在食物中的来源和消化(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不同食物中的糖类成分。
2. 让学生讨论糖类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并制作小报告。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糖类更深入的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糖类的作用和消化过程的小论文,以检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消化程度。
【教学评估】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糖类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到10mol的单糖的称为低聚糖,1mol糖水解后能生成很多摩尔单糖的称为多糖。
接下来我们就以单糖中的葡萄糖为例,来共同研究糖类的结构和性质特征。
回忆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回答。
【糖类】教学设计
课题
糖类
课型
基本概念课
授课人
杨忠宇
授课年级
高二
教材分析
《糖类》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二节。最新版的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和【学业要求】中对本节内容作了如下规定:“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淀粉和纤维素及其与葡萄糖的关系,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和应用。知道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能列举典型糖类物质,能说明单糖、二糖及多糖的区别与联系,能探究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淀粉、纤维素的典型性质。”
化学性质:与钠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发酵反应
用途:制镜业,糖果制造业,医药工业
布置作业
作业业2:查找资料,了解糖尿病的相关情况和糖尿病人的饮食特点。
附注:实验过程
银镜反应
(1)银氨溶液的制备: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1.1mol葡萄糖能与5mol醋酸酐反应。
2.葡萄糖被氢气还原后得到的产物是己六醇。
3.两个及以上的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结构不稳定。
根据实验事实1,我们可以推断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根据实验事实2和3,我们可以知道葡萄糖分子是直链结构,而且没有两个羟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所以可以确定葡萄糖分子的结构为CH2OH(CHOH)4CHO
通过对糖类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分子结构上给糖类下一个定义:糖类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跟随老师的思路,根据提供的实验事实,完成葡萄糖分子结构的准确推断。
加深学生对于性质反映结构的认识,锻炼学生基于实验事实进行推断的能力。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板块五: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任务5.1
1.是不是糖类都有甜味呢?有甜味的就一定是糖么?
2.是不是糖类都符合Cm(H2O)n的通式呢?符合的就一定是糖类么?
【讲述】
我们说糖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大多数糖类符合Cm(H2O)n的通式。从组成元素和通式上我们可以对糖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生活的经验以及对于糖类的了解说说什么是糖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葡萄糖的结构。
(2)运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通过分析糖类的官能团,来学习多官能团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生活常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和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体验化学和生活生命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3)进一步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葡萄糖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
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媒体
实验、板书、PPT。
教学实验用具
药品:硝酸银溶液(2%),氨水(2%),氢氧化钠溶液(10%),硫酸铜溶液(5%),葡萄糖溶液(10%)。
仪器:洁净的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演示实验1】
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想。
进行银镜反应的实验。
【讲述】
我们看到试管壁上附着一层光亮的银镜。而银镜反应是醛基的特征反应。说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我们可以通过葡萄糖与斐林试剂的反应加以验证。
【演示实验2】
葡萄糖和斐林试剂的反应。
我们看到在未加热之前,葡萄糖遇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时溶液变为绛蓝色。这说明葡萄糖中含有多个羟基。而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再次证明了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而葡萄糖的不饱和度为1,如果醛基存在,就排除了其它不饱和键存在的可能性。
在认知方面,学生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化学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葡萄糖的结构,再由葡萄糖的结构推断它的其它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2)初步掌握葡萄糖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3)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上的开发利用。
结合葡萄糖的性质分析葡萄糖可能存在的用途。
加深对于性质决定用途这一观念的理解并加以应用。
板书设计
4.2糖类
一.糖类
定义: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
二.葡萄糖
分子式:C6H12O6
结构式:CH2OH(CHOH)4CHO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熔点146℃,有甜味,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10%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后放在热水中加热3~5min,观察现象。
与斐林试剂的反应
(1)Cu(OH)2的制备: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5%CuSO4溶液5滴,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
(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根据葡萄糖的官能团以及提供的信息,分析了解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加深学生对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观念的理解,巩固醇类,醛类的相关化学性质。
板块六: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任务6.1
归纳葡萄糖的用途
【讲述】
性质决定用途,正是由于葡萄糖具有上述的这些性质,使得葡萄糖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如葡萄糖可以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医药工业。
根据葡萄糖的分子式和葡萄糖的不饱和度进行猜想,并观察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醛基,羰基,酯基,羧基,碳碳双键等)
巩固有机物结构推断的方法。
任务4.2
确定葡萄糖中羟基的数量和位置及有无支链
【提问】
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我们能推断出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么?如果不能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讲述】
对于葡萄糖进一步研究后,有如下的实验事实。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提高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化学”。
学生分析
在知识方面,高二的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的知识,并且在对于醛的学习中了解了醛类的化学性质。在生物课的学习中,也学习了有关糖的分类以及还原性糖检验的知识。所以从知识层面来看,本节课的内容难度较小。
《糖类》的教学主要包括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这些糖类中典型代表物质的讲解。对于葡萄糖,主要学习葡萄糖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用途。
《糖类》在中学化学学习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高中必修二中糖类知识的衔接、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延续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
1.纤维素没有甜味,但它是糖类,糖精有甜味,但它不是糖类。
2.乙酸,甲醛等符合通式,却不是糖类,脱氧核糖不符合通式但却是糖类。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板块二:糖的分类
任务2.1
进一步掌握糖的分类及分类依据
【引导】
在生物课上,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糖的分类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糖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
教学策略
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演示。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糖类的定义
任务1.1
明确糖类的定义
【导入新课】
说起糖类,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使用的物品里就有很多糖类物质。
【提问】
请大家举出一些含有糖类的物质,并根据你的了解说一说什么是糖类?
总结葡萄糖具备的化学性质
【讲述】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现在我们已经推断出了葡萄糖的结构式,那么请大家分析葡萄糖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我们看到葡萄糖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羟基和醛基,因而它既具备醇的特征反应又具备醛的特征反应。
1.与钠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4.酯化反应
我们知道,糖在人体内在酶的作用下被氧化而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葡萄糖经发酵还可以得到乙醇。
仔细观察葡萄糖的样品并结合日常经验从颜色,状态,味道,以及溶解性等方面归纳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板块四:葡萄糖的结构
任务4.1
确定葡萄糖所含有的官能团
【讲述】
我们知道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那么葡萄糖的结构式是怎样的呢?通过分子式,我们知道葡萄糖有1个不饱和度,据此请同学们猜想葡萄糖中可能含有哪些官能团?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完成糖的分类知识的教学。
板块三: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任务3.1
观察描述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提问】
这是老师从实验室取来的葡萄糖的样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样品,结合自己生活中对于葡萄糖的了解,总结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讲述】
葡萄糖是无色晶体,熔点146℃,有甜味,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