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预测模型(一)

合集下载

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ECM模型建立与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ECM模型建立与分析
关键词: 消费; 收入; ECM 模型; 建议
“十五”期间,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 9.478%, 社会各项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充分看到成 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经济发展中还有一些深层次矛盾问 题尚未解决, 经济结构失衡依然存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 2005 年 第三季度, 全社会投资总额占 GDP 的比重持续增长到历史最高水平, 直 逼 55%, 而消费所占比重却得到 2005 年新低。消费的增长速度趋缓, 落后 于生产的增长速度, 居民储蓄年年攀高, 截止 2006 年 2 月, 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突破 15 万亿元, 而内需相对不足。如何扩大内需, 刺激消费, 促进经 济良性循环发展, 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 为例, 在建立 ECM 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 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 平提出一些建议。
活的担心与顾虑, 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 度 。 市 场 化 改 革 为 经 济 带 来
了繁荣, 增加了个人收入, 但却没有有效地刺激消费, 反而
因为改革给居民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 如失业风险带
来 预 期 收 入 的 不 确 定 性 , 而 教 育 、就 业 、医 疗 、养 老 的 预 期
假设。
由检验结果可知, 在 5%显著性水平下, 变量 ΔlnCSt 的 ADF 值=- 4.140601<- 3.7611(临界值), 说明 lnCSt 是一阶 单整的, 即 lnCSt~I( 1) 。 同 理 , 在 5%显 著 性 水 平 下 , lnISt~I ( 1) 。这就具备了进行协整的前提条件。
· 40 ·
城 镇 居 民 消 费收
与入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认识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考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物价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和恩格尔系数几个因素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为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出与原始变量的相关性很强,而他们相互之间相关性很低的新变量,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成正比,物价水平、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支出成反比。

【关键词】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藏旭恒(1994年)的研究,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5以上。

这是由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很显然储蓄动机是不足的。

本文研究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如何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成了政府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

然而只有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相应的刺激政策。

一、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1,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

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收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我们小组选取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序时数据来量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影响因素。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模拟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模拟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模拟徐依婷;穆月英【摘要】Based on the foo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income data of urban residents in 31 provinces from 2006 to 2012,the paper used ELES model to analyze the food consumption demand system.On this basis,the gray prediction model GM (1,1)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each food from 2013 to 2017.Results showed that seafood with high-grade foo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ng term was ver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income,both seafood and dairy products we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future food consumption growth,the basie.needs of meat and vegetables are increasing incrementally,and the elasticity of income has a tendency to converge.By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residents to the city,the consumption demand of grain,eggs and other low-priced food increases.Surviv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ccounts for about 30%,and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gradually changes to a balanced diet.%食品消费关系社会民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06-2012年全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和收入数据,运用ELE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拟2013-2017年各食品的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水产品长期具有高档食品特征,对收入变动十分敏感,其与奶制品是今后食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肉禽和蔬菜基本需求逐期递增,收入弹性具有收敛趋势;受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影响,粮食、蛋类等低价食品的消费需求增加;生存型消费支出约占30%,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向膳食均衡转变.【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7(023)007【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城镇居民;食品消费;ELES模型;GM(1,1)模型;收入弹性【作者】徐依婷;穆月英【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1,已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富裕标准。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一、研究的目的本案例分析根据1985年~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6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

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

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

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模型设定表1 1985—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为分析1985—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的关系,作下图所示的散点图。

图1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散点图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Y=β+βX+ui12i三、估计参数一.T检验Eviews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 回归结果① 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184.59590.780645i i Y X =+(41.10880)(0.004281) t =(4.490423) (182.3403)2R =0.999159 2R (修正值)=0.999129 F =33247.99 n=30② 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α=5% 2t α(n-2)=2.048 ]^^2222222ˆˆˆˆ[()()]1P t SE t SE ααβββββα-≤≤+=- =P (0.780645—2.048*0.004281 2β≤≤0.780645+2.048*0.004281)=P (0.7719 2β≤≤0.7894)=95%二异方差检验三序列相关性检验四、模型检验1、 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参数β1= 184.5959,β2=0.780645,说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可导致人均消费性支出提高0.780645元。

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因此,对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河南省城镇居民的历年收入和消费水平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全国居民的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2.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渐优化,人们更注重健康、文化等方面的消费;3.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生活品质和个性化需求成为主流。

二、预测方法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ARIMA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预测。

1.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针对自身数据较少、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

该方法以少量的数据作为依据,使用一些基本函数进行描述,进而得出未来趋势。

2.ARIMA时间序列模型ARIMA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用于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变量的趋势。

该模型可以解决自回归、滑动平均和差分等问题,从而更加精确的预测未来的趋势。

三、预测结果根据以上分析,使用灰色系统理论和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内,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具体预测结果如下:年份消费支出(元/人)2021年 21435.12四、结论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和ARIMA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可以得出未来5年内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一趋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政府和企业需要制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政策和商业策略。

同时,也需要加强消费者的消费教育和理性消费意识,促进消费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一、研究的目的本案例分析根据1985年~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6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

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

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

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模型设定20089636.2412380.40200910694.7913627.65201011809.8714769.94201112432.2216015.58201214336.8717699.30201315527.9719732.86201416857.5121574.72为分析1985—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的关系,作下图所示的散点图。

图1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散点图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Y=β+βX+ui12i三、估计参数一.T检验Eviews 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 回归结果① 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184.59590.780645i i Y X =+(41.10880)(0.004281) t =(4.490423) (182.3403)2R =0.999159 2R (修正值)=0.999129 F =33247.99 n=30 ② 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α=5% 2t α(n-2)=2.048 ]^^2222222ˆˆˆˆ[()()]1P t SE t SE ααβββββα-≤≤+=- =P (0.780645— 2.048*0.0042812β≤≤0.780645+2.048*0.004281)=P (0.7719 2β≤≤0.7894) =95%二异方差检验三序列相关性检验四、模型检验1、 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参数β1= 184.5959,β2=0.780645,说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可导致人均消费性支出提高0.780645元。

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性支出的预测分析毕业论文

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性支出的预测分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性支出的预测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数学建模我国居民人口收入与支出变化

数学建模我国居民人口收入与支出变化

数学建模我国居民人口收入与支出变化
一、数学建模做出解释
首先我们提出两个基本收入收入增长模型:收入指数增长模型和收入阻滞增长模型,他们在生物种群分析、社会研究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经过在原始模型中引入修正参数并运用非线性Q最小二乘法求解,它们对于中国收入增长的描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适用的为了进一步优化收入增长模型,我们依次考虑了年龄结构、收入城乡分布、生育模式对于收入增长的影响。

分别使用到的关键方法如下:
1、模仿概率论中概率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引入了
若干能够同时反映收入与时间、收入与年龄分布情况关系的二元函数,和表征了育龄女性生育模式的关于年龄的女性生育加权因子;
2、将影响收入变化的因素细分为城、镇乡的自然增长率、净迁
移率从而实现各区域收入分别估计。

关键词:非线性最小二乘法9,收入指数增长模型,收入阻滞增长模型,连续收入发展方程,生育模式。

二、通过数学建模对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为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局面,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措施,并通过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大力提高居民由其是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及消费意愿。

因此,研究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尤其是目前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影响,对于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预测模型(一)
摘要]本文根据2000年~2006年十堰市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基本数据,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几年十堰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预测,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其消费走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为制定新一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灰色模型线性回归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十堰市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也随着增加。

目前,消费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了解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情况及特点,掌握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变化趋势,采用适当方法,对未来几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收入进行预测,帮助有关部门和经营者制定经济政策进而实施宏观调控等,对刺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十堰市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年消费性支出的建模分析,讨论了其相互关系、发展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为制定新一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收入水平的预测
1.居民的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影响着消费水平。

收入水平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消费规模的预测,这里对收入水平的预测采用数学模型中的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模型(GreyModel)简称GM模型,是灰色
系统理论的基本模型,也是灰色控制理论的基础。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技术等系统的行为特征数据,找出因素本身或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发展趋势。

2.预测模型GM(1,1)
设,做1—AGO,得
,建立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设,按最小二乘法得到,
其中
易求得,微分方程的解为
3.模型的建立。

以2000年~2006年十堰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情况为观测值,建立GM(1,1)预测模型。

数据来源于《十堰统计年鉴(2007)》,见表1。

令表1提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为X(0)(i)(i=1,2∧,7,得到相应的累加生成序列:
构造累加矩阵常数项
在Mathematica4.0中求解得
得所以建立预测模型:
即(1)
4.模型的检验
(1)残差检验。

残差检验就是计算相对误差,对模型的回顾,以残差的大小来判断模型的好坏。

模型(1)预测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与相对误差,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0.6403%,平均精度为99.36%,说明此模型有很高的精度,故残差检验通过,该模型可用于预测。

(2)后残差检验。

后验差检验是对模型精度的等级标准作出合理的评价,按照精度检验C和P(小误差概率)两个指标进行评定,其等级标准如表3。

表中的C为方差比,即C=S1/S2,其中S1为原始数据的方差,S2为残差的方差,P为小误差概率。

由表2的数据可得残差的均值;残差的标准差
原始数据的均值标准差
所以后验差比
由此可见模型的精度为一级,故后残差检验通过。

(3)关联度检验。

关联度是用来定量描述各变化过程之间的差别。

关联系数越大,说明预测值和实际值越接近。

由表2可知根据公式(一般取=0.5)计算关联度系数
则关联度符合对模型的要求,表明该模型的相关性很好。

该模型通过所有的检验。

5.模型的应用
利用模型(1),对十堰市未来几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见表4。

二、消费性支出的预测模型
假设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单位:百元),人均年消费支出为因变量(单位:百元),从这两个变量的散点图(表5)可观测到两者之间
的大体趋势基本上呈现一种直线的统计关系,因此考虑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拟合。

利用表1的数据,由SPSS12.0软件(假定α=0.05输出结果为:
ModelSummary
aPredictors:(Constant),y
ANOVA(b)
aPredictors:(Constant),y
bDependentVariable:x
Coefficients(a)
aDependentVariable:x
得到回归方程:y=11.678+0.662χ(2)
相关系数R=0.967,给定显著水平α=0.05,在自由度n-2=5下查相关系数表知Rα=07545,显然R≥Rα,说明居民消费与收入高度正相关,收入水平确实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