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合集下载

沙门菌检验技术和方法

沙门菌检验技术和方法

沙门菌的增菌液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含有胆盐,抑 制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部分大肠埃希氏菌的生 长,而伤寒与付伤寒沙门菌仍能生长。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可对伤寒及 其他沙门菌作选择性增菌,亚硒酸与蛋白胨 中的含硫氨基酸结合,形成亚硒酸和硫的复 合物,影响细菌硫代谢,从而抑制大肠埃希 氏菌、肠球菌和变形杆菌的增殖。
➢ 现修改为:在接种TSI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 养基的同时增加一项营养琼脂(NA),经TSI琼 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的选择后,可筛掉 大部分非沙门氏菌株,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同时 也满足了API 20E或 Vitek GNI鉴定的需要。
➢ 为保持与原标准的一致性,新标准也保留 了可以同时直接接种蛋白胨水 (供做靛基质 试验)、尿素琼脂 (pH7.2)、KCN 培养基的 内容。本部分还增加了对疑似菌落进行留 样确认的部分,以备必要时复查,这对生 化鉴定不确定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验证是非 常必要的。
沙门菌的菌落形态:产H2S的菌落为黑色 有金属光泽、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围培 养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不产H2S的菌 落,形成灰绿的菌落,周围培养基不变。
注:此培养基在制作过程中过分加热可使培 养基的选择性降低,与TTB或SC合用可获 得更高的检出率。
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基
HE琼脂:在保证细菌所需营养的基础上,加 入了一些抑制剂,如:胆盐、柠檬酸盐、去 氧胆酸钠等,可抑制某些肠道致病菌和革兰 氏阳性菌的生长,但对革兰氏阴性的肠道致 病菌则无抑制作用。
样品液增加调整pH值。 选择性增菌:使用“TTB、SC”,取消“MM”。
分离培养基:使用BS、XLD、HE、科 玛嘉显色培养基。取消DHL、SS。
生化鉴定: 1.采纳API 20E或Vitek GNI为传统生化鉴定方法 的选择性替代方法。 2.生化鉴定项目进行调整:

肠道门诊大便三线培养简述

肠道门诊大便三线培养简述
形态、培养、生化特征:
⑴ G-杆状或球杆菌,无芽胞,多有鞭毛,能运动,致病性菌株多数有菌毛,多 数具有F、R、COL等质粒,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和MAC培养基上生长 良好,在液体培养基内均匀混浊生长;
⑵ 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 性;多年来乳糖发酵试验是区分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依据;
⑶ 表面抗原:是包绕在O抗原外侧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由黏液或荚膜多糖的 结构决定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在不同的菌属中表面抗原有不同的专有名称, 如大肠埃希菌属的K抗原、沙门菌属的Vi抗原、志贺菌属的B抗原等;
变异性:主要有S-R变异、H-O变异
*沙门菌*
定义:是一群寄居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与抗原结构相关的革兰氏
卫生健康体检中大便三线培养:
与上面相比,检测范围比较小,属于预防性体检,一般主要针对: ⑴霍乱弧菌;⑵沙门菌;⑶志贺菌;⑷大肠埃希氏菌(o157血清型)
*肠杆菌科*
是一大群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无芽胞的短小杆菌, 其中4类常引起腹泻和肠道感染(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 属);8类常导致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 菌属、多源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志贺菌性痢疾的革兰氏阴性短小
杆菌。可分为4个群,痢疾志贺氏(A群),福氏志贺氏(B群),鲍氏志贺 氏(C群),宋内氏志贺氏(D群),我国以B群最多见,占70%以上,其次 为D群和A群。
形态和培养特性:
1、G-短小杆菌,无鞭毛,有菌毛,一般无荚膜,均无芽胞,胞质内有两种 质粒,与侵袭力和耐药性相关。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 原携带者)是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者治 愈前不得直接从事公共场所的服务工作。

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


普通变形杆菌 K/A + + + F + + - -/+ +

+-


奇异变形杆菌 K/A + + + F - + +/- +/- +

+-


志贺菌
K/A - - - F -/+ + - - +

--


沙门菌
K/A + + + F - + - + +

-+
+ +/-
注:A:产酸;K:产碱;+:90%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 (50-90)%菌株阳性;-/+:(50-90)%菌株阴性;沙门菌与志贺菌除鉴定到种以 外,还应进行和特异性血清凝集实验鉴定血清型。
大肠埃希菌生化鉴定反应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K. Peumoniae)
革兰染色为阴性杆菌,大小为(0.3-1.5) μm×(0.66)μm。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可见透明环状荚膜。
革兰阴性杆菌荚膜
肺炎克雷伯菌(K. Peumoniae)
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8-24h,形成较大、粘、圆形、凸 起、灰白不溶血的大菌落。
沙雷菌属(Serratia)
血平板上形成光滑、湿润、圆形、中心呈颗粒状的菌落。 大多不透明,可呈现白色、粉色、红色菌落。
血平板上黏质沙雷 菌落形态
巧克力平板上黏质 沙雷菌落形态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反应选择:氧化酶、触酶、克氏双 糖铁、半固体、甲基红、V-P、枸橼酸盐、苯丙氨酸脱氨 酶、硝酸盐、尿素、赖氨酸脱羧酶(LYS)、鸟氨酸脱氨酶 (ORN)、精氨酸脱氨酶(ARG)。

肠杆菌科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1、标本要求:1.1 尽量用药前采集标本。

1.2 痰液:病人清晨咳痰于无菌、防漏小塑料盒内,切勿唾液送检。

1.3 尿液:病人留取12h尿液,送检。

1.4 粪便:病人留取粪便5 10g,送检。

1.5 脑脊液及其它无菌体液:用无菌瓶直接送检。

血标本不要冷冻。

1.6 不可接受的标本:干的拭子、蜡盒、未消毒容器、留取24h后的尿或痰、破裂的瓶子、标本泄漏、标本无标签。

2、仪器35℃孵箱、普通光学显微镜3、试剂羊血平皿、麦康凯平皿、硝酸盐培养管、葡萄糖蛋白胨水、葡萄糖酸盐培养管、苯丙氨酸脱氨培养管、氨基酸脱羧培养管、拘橼酸盐培养管、尿素培养管、糖醇发酵管、湖南长沙天地人肠杆菌鉴定板。

4、试验方法及原理:4.1 硝酸盐还原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硝酸盐培养基中,孵育过夜,加入等量A、B液1~3滴,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即还原硝酸盐。

注意点:(1).培养基不应含亚硝酸盐,以避免假阳性。

(2).某些肠杆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很强,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后,进一步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氨、氮、氧化氮,造成假阴性。

所以,观察结果时,如无红色出现,应加少量锌粉,仍无色,说明亚硝酸盐进一步分解,硝酸盐反应为阳性。

若加锌粉后出现红色,说明锌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待检菌无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即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4.2 甲基红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过夜,加甲基红试剂1~2滴,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阳性,桔黄色为阴性。

4.3 尿素培养基方法:将待检菌穿刺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中,孵育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变红为尿素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4.4 拘橼酸盐试验(Simmons法)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拘橼酸盐培养基中,孵育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有细菌生长培养基变蓝色为阳性,无颜色改变为阴性。

4.5 氨基酸脱羧试验方法:取待检菌接种于氨基酸脱羧培养基和对照管中,封石腊油,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变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最新整理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教学文案

最新整理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教学文案

以呈现2+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一般认为,伤寒沙门菌O抗体凝集价在1:80以上,H抗体在1:160以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凝集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注意事项
1.加入诊断菌液时,由对照管开始往前,每管各加O.5ml。

2. 结果观察时不要振荡试管,先观察,必要时再轻摇试管使凝块从管底升起,最后按液体的清浊,凝块的大小进行记录,对照管(不凝集)与试验管同时对着光线往暗处看液体透明度和凝集块。

3.“H”凝集呈絮状,以疏松之大团铺于管底,轻摇试管即能荡起,而且极易散开。

4.“O”凝集呈颗粒状,以坚实凝片沉于管底,轻摇试管不易荡起,且不易散开。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沙门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沙门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沙门菌属标准操作规程1.概述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其血清型别繁多、抗原复杂的肠道病原菌,分为6个亚属、2200种以上的血清型。

伤寒沙门菌属亚属I,多价O抗血清D群,是临床上最为重要的沙门菌。

2.标本类型粪便、血液等额标本。

3.鉴定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细长,大小为(0.7~1.5um)×(2~5um)。

有周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3.2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透明的菌落;SS琼脂平板上呈无色、透明,但大部分菌落中央呈黑色(产H2S);在XLD琼脂平板上也产生中央黑色的菌落(产H2S);HE琼脂平板上菌落呈蓝绿色。

CHROMagar显色培养基上呈紫色菌落。

半固体琼脂中均匀混浊生长,无穿刺线。

3.3 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TSI为K/A;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IMViC-+--或-+-+,H2S试验阳性或阴性,动力、赖氨酸脱羧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尿素酶试验阴性,氰化钾(KCN)培养基不生长。

3.4 鉴别要点:3.4.1 本菌特征:鉴别平板上无色透胆或半透明的菌落,TSI为K/A,H2S阳性或阴性,有动力,IMViC-+--或-+-+,尿素酶试验阴性。

符合上述特性者,可通过血清凝集试验)作出诊断。

3.4.2 与志贺菌属的鉴别:少数伤寒沙门菌在TSI上H2S阴性,动力不明显,易与志贺菌属混淆,可用血清凝集反应相鉴别。

3.5 操作步骤3.5.1 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做TSI试验。

参见细菌鉴定标准操作构规程。

3.5.2 血清学鉴定参见沙门菌血清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3.5.3 鉴定从SS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法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5. 质量控制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 考点概述概念;命名与分类原则;共同特点;自然与人体内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内容讲解】一、概述(共性)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G-杆菌,生物学性状相似。

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部分为致病性细菌。

(一)分类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繁多。

主要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性质以及核酸相关性进行分类。

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年)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20个属即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耶尔森菌属等。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杆菌,大小为(1.0~6.0)μm×(0.3~1.0)μm。

多数有周鞭毛(除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芽胞,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膜。

2.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普皿和麦康凯培养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乳糖发酵试验:非致病菌 +,致病菌 -(除外变形杆菌)。

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4.抗原构造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包绕在O抗原外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破坏其阻断作用。

5.变异菌落S~R变异鞭毛H~O变异耐药性变异生化反应性质的改变6.抵抗力不强。

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

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

7.肠杆菌科的初步分类(三)致病性1.致病性肠道杆菌:以肠内感染为主,腹泻为共显症状,引起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游者腹泻及肠热症等。

2.条件致病菌: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出现移位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于载玻片一端,再取少许待测菌与之混合,同时在玻片另一端取待测菌与生理盐水混合对照。

结果:对照呈均匀混浊,待检菌与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混合后,数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凝集物即为阳性。

继之用A、B、C、D群最常见的单价血清凝集定种。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见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志贺菌属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到志贺菌属细菌”。

②经分离鉴定后符合鉴定依据者,可报告“分离出××志贺菌”,若进一步做多种生化反应及因子血清分型后,可报告:“分离出××志贺菌×型”。

(2)沙门菌属的分型鉴定:如果生化反应及形态学检查疑为沙门菌,可选用沙门菌的多价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

首先选用A~F组多价“O”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

在试验时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

血清凝集试验在5~10min内不出现凝集者可确定为阴性。

但若生化反应比较典型,应考虑选用Vi凝集试验。

若凝集,则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洗下,制成浓厚的悬液,加热100℃、30min,再与A~F组多价“O”诊断血清做凝集试验。

若与A~F组多价“O”血清发生凝集,应再与沙门菌单价因子血清分别做玻片凝集试验,以确定该菌株属于哪一组。

一般先选用本地区检出率最高菌型的相应血清做玻片凝集反应。

若已确定哪一沙门菌种后,再分别先用H因子血清检查第I相抗原,然后检查第Ⅱ相抗原,最后确定该菌种属于哪一型沙门菌。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发现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沙门菌属细菌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出沙门菌”。

②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阳性,可初步报告为:“分离到××沙门菌”,或“×群沙门菌”。

5.肥达试验
(1)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PA、PB)与肠热症患者血清做定量试管凝集试验,以出现“2+”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效价,测定相应抗体含量,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2)试验方法:为单管稀释法。

准备4排小试管,每排7支并标记,另取中号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3.8ml及被检血清O.2ml,混匀,即为1:20稀释,总量为4ml。

然后取出2ml按每管分别放人各排小试管中的第1支试管中。

再于上述中号试管内加生理盐水2ml混匀,此种血清即为1:40稀释,吸取此稀释度血清2ml,按每管分别加到各排小试管中的第2支试管中。

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到各排小试管第6支试管为止,第7支小试管只加入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

然后按表2-5操作。

表2-5血清学试验(肥达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