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 制备方法

软膏剂制备方法
软膏剂是一种半固体制剂,常用于外用,具有较好的稠度和附着性,可以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基质:常用的基质有软膏基、水合软膏基和水合液体软膏基等。
根据药物性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基质。
2. 加热基质:将基质加热至熔化状态,通常温度在70-80之间。
3. 溶解药物:将需要使用的活性成分(药物)加入到熔化的基质中,搅拌均匀溶解,通常温度控制在溶解点以下。
4. 加入辅助剂: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辅助剂,如稳定剂、凝胶剂、增稠剂、润湿剂等,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5. 混合均匀:将药物和辅助剂混合均匀搅拌,保持温度不低于基质的凝固温度,防止分层或凝聚。
6. 冷却凝固:将混合好的软膏剂放置在室温下冷却凝固,形成软膏。
7. 检查质量:对制备好的软膏剂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颜色、干燥时间、粘度等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可能会有所变化,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调整。
因此,以上步骤仅供参考。
在实际制备软膏剂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和药物特性进行调整和优化。
药品生物技术《软膏剂制备》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掌握软膏剂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内容】(一)实验原理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它可在应用部位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基质是软膏剂的赋形剂,它使软膏剂具有一定的剂型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基质本身又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
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三类:油脂性、乳剂型和水溶性基质。
用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亦称乳膏剂,O/W型又称霜剂。
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用研合法、熔合法和乳化法制备。
固体药物可用基质中的适当组分溶解,或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2021年版二部凡例标准)与少量基质或液体组分研成糊状,再与其他基质研匀。
所制得的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
软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二)器材与试剂器材:恒温水浴箱、研钵、软膏板、软膏刀、烧杯、玻棒、显微镜、等。
试剂:水杨酸、液体石蜡、凡士林、白凡士林、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羟苯乙酯、石蜡、司盘40、乳化剂O1g20g1.0g2.4g1.6g0.4g0.2g1.4g0.04g20g80℃80℃20g80℃1.0g2.0g2.0g1.0g10.0g0.1g0.1g0.02g80℃20g10g1.0g1.2g2.0g0.1g20gC-Na等高分子物质制备溶液时,可先撒在水面上,放置数小时,切忌搅动,使慢慢吸水充分膨胀后,再加热即溶解。
否则因搅动而成团,使水分子难以进入而导致很难溶解制得溶液。
若先用甘油研磨而分散开后,再加水时则不结成团块,会很快溶解。
(四)实验结果将制备得到的四种水杨酸软膏涂在自己的皮肤上,评价是否均匀细腻,记录皮肤的感觉,比较四种软膏的粘稠性与涂布性。
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

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配料准备:根据所需的中药配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包括草药、植物油、蜂蜡等。
2. 熬制中药浸膏:将所需的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植物油中,在慢火下熬制,直至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溶于植物油中,得到中药浸膏。
3. 调制药膏基料:将蜂蜡加入熬制好的中药浸膏中,搅拌均匀,使蜂蜡完全溶解于中药浸膏中。
4. 灌装药膏:将调制好的药膏基料灌装至合适的容器中,如铝管或塑料瓶中,注意保持无菌环境。
5. 封口保存:将装有药膏的容器进行密封,确保药膏的保存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软膏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会因具体的草药配方和治疗目的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制备时需要严格按照具体的草药方剂和制剂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较为复杂的中药软膏制备可以选择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等技术,以提高中药软膏剂的制备效果。
软膏剂的制备

其卫生状况。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测
02
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软膏剂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
致病菌检测
03
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等方法,检测软膏剂中是否含有金黄
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
04 软膏剂的应用与市场
常见用途与适应症
皮肤炎症
如湿疹、皮炎、银屑病等,软膏剂可以作为局部药物, 缓解皮肤炎症和瘙痒症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新型药物释放技术
智能药物释放系统
研究能够根据病情或环境变化智能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的系统,提 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靶向药物释放技术
开发能够将药物定向输送到病变部位的释放技术,提高药物的利 用率和安全性。
多药物联合释放技术
研究能够同时释放多种药物的释放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 副作用。
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考量
制备软膏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减少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软膏剂的定义和分类
01
软膏剂是由药物、基质和包装材料组成的用于皮肤涂抹的半 固体剂型。
02
根据药物释放速度和作用时间,软膏剂可分为暂时性、半永 久性和永久性三种类型。
03
根据基质的不同,软膏剂可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三 种类型。
02 软膏剂的制备工艺
制备流程
1. 准备基质
根据配方要求,将各种 基质按比例混合,搅拌
均匀。
2. 添加药物
将药物研磨成细粉,加 入到基质中,充分搅拌
均匀。Βιβλιοθήκη 3. 灌装将混合好的软膏剂灌装 到消毒好的容器中。
4. 灭菌
将灌装好的软膏剂进行 高温或紫外线灭菌,确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一、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1.配料:将所需剂量的药物、凝胶剂和辅料(水、乳化剂、稀释剂、
增稠剂、抗菌剂、香料等)按比例混合放入研磨机内。
2.均质化:将混合物转入研磨机中,采用转轴研磨的方法,连续研磨
数小时,达到凝胶的均质化。
3.温度控制:在连续研磨的过程中,应保持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太高
的温度会导致药物分解,太低的温度会使胶体无法均质化。
4.贮存:混合物研磨达到需要的要求后,应尽快装入低温环境中,以
防止药物的失效。
二、软膏剂的适用范围
1.针对炎症性皮肤病:软膏剂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皮肤病,包括痤疮、湿疹、瘙痒、皮炎、皮肤脓肿等。
这些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红、瘙痒、酸痛、侵犯、红斑等,软膏剂的药效可以有效抑制这类症状。
2.针对感染性皮肤病:软膏剂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如疥疮、葡萄球菌尿道感染、肺炎球菌感染等。
这类疾病症状表现,主要有癣、潮红、变色、皮肤发硬、瘙痒等,软膏剂中的抗感染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这些
症状。
3.针对外伤性皮肤病:软膏剂也可用于治疗各种外伤性皮肤病。
《药剂学》软膏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软膏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等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并能根据基质类型及处方组成合理地选择制备方法。
2.掌握药物加入基质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了解糊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5.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概念软膏剂是指原料药、药材、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剂型。
配制环境要求:无菌软膏剂的配制、灌装(或灌封)需在C级环境下进行软膏基质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型剂,可使软膏具有一定的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基质本身还具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有以下三类:油脂性基质、乳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可根据主要的性质及临床治疗要求选用适宜的基质制成软膏剂。
软膏类型: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质量标准(1)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粗糙感。
(2)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于皮肤或黏膜,涂布后能软化而不熔化。
(3)性质稳定,无酸败、异嗅、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4)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它不良反应。
(5)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
(6)必要时可向软膏剂中加入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等附加剂。
(7)所用包装材料,特别是直接与软膏接触的内包装材料不应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8)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应置避光容器中密闭保存。
糊剂(Pastes)概念糊剂系指用适宜基质与大量粉状药物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其含粉量通常为25%~50%,多为具有吸湿、收敛性亲水性药物,如淀粉、氧化锌、碳酸钙、白陶土、碳酸镁等。
糊剂类型(1)油脂性糊剂用油脂性基质和多量粉末药物制成。
(2)水溶性凝胶糊剂以蒸馏水加甘油,淀粉或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为基质,所含固体粉末长较油脂性糊剂为少。
质量要求全质均匀、细腻,有较高的硬度、较低的油腻性和较强的吸收水分能力,适用于分泌液较多的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干燥、收敛和保护作用。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软膏剂主要是液体软膏类、膏剂类和复合型软膏类。
下面就详细介绍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一、液体软膏类1、配方:根据不同的配方,需加入所需的药物、抗菌剂和稀释剂。
2、调制:将药剂加入string介质中,搅拌均匀,调节到满足要求的浓度;然后置于50℃-60℃温热水浴中,用移液泵将药液抽取出来。
3、收缩:将收到的药液放入流变仪中进行收缩实验,即不等时液体变稠试验,夹具温度在20-28℃,搅拌速应在250秒-1至400秒-1之间;4、处理:在罐中按照规定的温度--80℃--搅拌进行处理,处理时间8-12小时,完成调制的反应;5、装瓶:制好的软膏用清水冲洗后装瓶,鉴于膏剂应用范围广,最好用金属瓶和透明的塑料瓶来装;二、膏剂类1、配方:根据不同的配方,准备并调配药材、抗菌剂等,满足药物的要求。
2、分散:将药材和抗菌剂分散在原料中,这需要用乙醇对药材进行研磨,直到达到有效的粉碎度要求,经过萃取、抽滤,获得药物浆体;3、预沉淀:将药物浆体置入石英槽中外加热,控制25℃-65℃,持续加热,直至药剂被分解;4、贴片:待贴片剂凝结完全后,用糊板将其贴在烘箱罩上,烘箱内温度设定在50℃-60℃;5、箱包及包装:已烘熟后的膏剂再用纸张包装,再用纸盒或塑料盒包装,成完整的装备。
三、复合型软膏类1、配方:根据不同的配方,准备药物、抗菌剂及固体浆料等,按照规定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使比重稳定,控制其流变行为;2、调温:将搅拌好的配方加入罐中,放入温控箱,温控箱温度在50℃-60℃,配方可以被熔化,提高均匀性;3、滴加:将高熔温的配方加入管中,用移液针管搅拌均匀,保证比重的恒定;4、冷却:将搅拌好的配方加入模具、模型内,再将其放入恒温冷却水池中,冷却到40℃左右;5、裁切:待冷却完毕后,用切边机将模型内膏剂裁切成若干块,并将裁切好的膏剂根据规格进行分装,即可完成复合型软膏剂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课件

硬块
软膏剂在贮存过程中出现硬结现 象。解决方案:控制贮存温度和 湿度,避免与空气接触,选择合 适的包装材料。
04
软膏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型软膏剂的研究进展
新型软膏剂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软膏剂的研发不 断取得突破,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 在软膏剂制备中的应用,提高了软膏剂 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面临的挑战
虽然新型软膏剂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如何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此外,新型软膏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行业政策与法规
行业政策
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新 型软膏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提出了 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鼓励创新和研发新型软膏剂。
《软膏剂的制备》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软膏剂概述 • 软膏剂的制备工艺 • 软膏剂的质量控制 • 软膏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软膏剂制备实例分析
01
软膏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软膏剂是一种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 成的外用药剂,可直接应用于皮肤表 面。
特点
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也 可透过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
法规要求
为了确保新型软膏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国 家对新型软膏剂的注册、生产和销售等方面 制定了严格的法规要求。企业需要遵守相关 法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05
软膏剂制备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品牌乳膏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结词:工艺流程优化 总结词:质量控制 总结词:产品性能评价
详细描述:该实例主要研究了某品牌乳膏的制备工艺, 通过实验对比,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提高了乳膏的 质量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膏剂的制备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22)
摘要:目的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的方法。
[1]了解软膏剂质量评定方法。
方法采用研和法,融和法和乳化法制备软膏剂。
结果软膏主要对皮肤,粘膜或创面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如消炎、杀菌、防腐、收敛等作用。
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可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
设备条件等适当选用。
结论 [3]油脂性基质软膏为白色,表面细腻光滑;O/W型
乳化剂基质软膏为白色,表面细腻光滑;水溶性基质软膏为淡粉色半透明,表面细腻
光滑。
关键词:软膏剂研和法融和法乳化法基质
Preparation of ointment
Huang Huan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atrix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ointments. [1] understand ointments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Methods research and method, integration method and emulsifying ointment prepared.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ointment on the skin, mucous membranes or wounds from protection, lubrication and topical treatment,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bactericidal, antiseptic, astringent effects. After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certain drugs, can also produce systemic therapeutic effect.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drug and the matrix,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preparation and equipment conditions. Conclusion [3] oleaginous base ointment is white, fine and smooth surface;
O / W emulsifier matrix ointment is white, fine and smooth surface; soluble matrix ointment is pale pink translucent surface smooth and delicate. Keywords: research and legal integration method ointment emulsion method matrix
1.材料和方法
仪器
电磁炉,研磨,软膏板等。
材料
水杨酸,白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吐温80,甘油,羟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蒸馏水。
2 实验内容
处方
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
水杨酸
液体石蜡适量
凡士林加至
O/W型乳化剂基质软膏的制备
水杨酸
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脂
白凡士林
羊毛脂
液体石蜡
吐温80
蒸馏水加至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液体石蜡研成糊状,分次加入凡士林,研匀即得。
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白凡士林和液体石蜡置小烧杯中,于水浴上加热至80摄氏度左右,搅拌使熔化.另取吐温80和计算量蒸馏水置另一个小烧杯,于水浴上加热至约80摄氏度,搅拌均匀.在同温下,将水相以细流加到油相中,并于水浴上不断顺方向搅拌成乳白色半固体状,再在室温下搅拌至近冷凝.取水杨酸置于软膏板上和研钵中,分次加入制得的O/W型乳化剂基质,研匀即得。
3 实验结果
油脂性基质软膏为白色,表面细腻光滑
O/W型乳化剂基质软膏为白色,表面细腻光滑
4 讨论分析
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加入方法有哪些
药物不溶于基质或基质的任何组分中时,必须将药物粉碎至细粉;药物可溶于基质某组分时,一般油溶性药物溶于油相或少量有机溶剂,水溶性药物溶于水或水相,再吸收混合成乳化混合;药物可溶于基质中时,则油溶性药物溶于少量液体油中,再与油脂性基质混匀成油脂性溶液型软膏,水溶性药物溶于少量水后,与水溶性基质混合成水溶性溶液型软膏;半固体粘稠性药物,可直接与基质混合,若药物有共熔性组分时,可先共熔再与基质混合;重要浸出物为液体时,先浓缩至稠膏状再加入基质中。
影响软膏剂中药透皮吸收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皮肤厚薄、毛孔多少;皮肤病态:病态,破损皮肤能加快吸收;皮肤温度和湿度;皮肤清洁。
药物性质:脂溶性药物易于经皮吸收,具有脂溶性又具有水溶性的药物易穿透皮肤而被吸收。
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质,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的蒸发,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小,一般乳剂
型基质特别是O/W型基质软膏中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较快;水溶性基质:此类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不易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软膏,对季铵盐类,山梨糖醇及羟苯酯类等有配伍变化。
参考文献
【1】玉铃,贺祝英,张建玲,张永萍. 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27(2).
【2】
Øie, Signe HoltaFystro, Doris. Efficacy of the Inactivation of Ba cterial Spores in White Petrolatum and a Hydrophilic Ointment by Gamma Irradiation[J]. OA
【3】游燕.中药软膏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