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选择一定数量和类型的事件,对其中的特定观察指标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和推论。
本文将深入探讨事件取样观察法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基本概念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适用于对某一类事件的特征和模式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这类事件可以是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或者人类行为。
通过对事件的观察,研究者可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机制和影响。
事件取样观察法的核心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样本。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明确事件的特征,然后从整体事件群体中抽取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记录、访谈、文档分析等。
应用场景事件取样观察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社会学研究:通过对具体社会事件进行观察,研究者可以了解社会现象的起因和影响。
例如,通过观察一系列抗议活动,可以揭示社会不满情绪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2. 教育学研究:事件取样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教育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对学习者的影响。
例如,通过观察学校内的校园欺凌事件,可以深入研究欺凌现象对受害者和整个学校氛围的影响。
3. 心理学研究:通过观察个体在特定事件下的行为和反应,研究者可以揭示心理过程和认知机制。
例如,通过观察和记录紧张考试中学生的行为和表情,可以研究测试焦虑的产生和应对策略。
优缺点事件取样观察法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 深入理解:通过对事件的细致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得关于事件特征、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发现事件的本质。
2. 真实性:观察法可以提供真实的研究材料,毫无疑问地反映了事件发生的现实情况,避免了受试者对实验的干预。
3. 灵活性: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一种灵活的方法,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进行调整,适合于不同的研究场景。
缺点:1. 代表性问题:由于事件取样是基于研究者自身的主观判断,样本的代表性可能存在问题。
【必备收藏】幼儿行为观察法 —事件取样法(文档)

取样的方法—事件取样法一、事件取样法的定义事件取样适用于有明确开始和结束、发生频率低的行为,如:进餐行为、争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
观察者在每一次事件自然发生时将事件记录下来,可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原因、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结果等信息。
事件取样只观察事先选定好的特定事件。
当事件发生时,观察者可以对事件作详细描述,也可以事先设计好观察项目,用代码或符号将事件记录下来。
二、事件取样法观察记录要点与步骤(1)明确要研究的具体事件或行为,确定其操作定义。
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为或事件的呈现频率应比较高。
例如,幼儿的争执行为、伙伴之间的友好行为、对成人的依赖性、幼儿的社交能力等。
(2)预备性观察,选择要研究的行为。
了解这类行为或事件发生的一般状况,便于在最有利和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观察。
例如,要考察有关幼儿的交往或游戏等行为,通常需要在非集体活动的时间里进行;研究幼儿的语言,通常选择有成人或其他幼儿在场的情境下进行观察。
(3)确定需要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
事件取样法的记录形式较灵活,可以采用提前编码记录,也可运用叙述性记录。
有时,观察者亦可编制简便适用的记录表格。
三、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事件取样法比较实用,可以用来研究各种行为和事件,不像时间取样法要严格受限制于行为发生的频率。
它可以使用高效率的编码系统,也可以详细描述行为。
事件取样法也有不足之处。
由于不论何时,只要行为事件发生了便可以记录,所以有可能这些观察到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运用事件取样法时,应特别注意记录与分析事件发生当时的情境或背景。
同时,事件取样在记录时可能会中断行为的自然连续性,这种方法只是记录了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一些与事件发生有关但时间上间隔较远的内容就无法记录,因此事件取样法无法保持行为的完整性。
四、举例说明案例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观察表案例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表案例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记录表- 全文完 -。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的含义和优缺点。 2.能够熟练运用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1 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幼儿的行为表现复杂多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观察对象所有行为 都收集到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取样观察应运而生。取样观察是指选择 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观察,从而通过样本特征对整体做出推断。按照样 本类型不同,取样观察可分为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18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6岁幼儿的捣乱行为频数观察记录表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6.进行观察 首先,要仔细观察,使用精确的计时工具,注意观察的起止时间、
时距和时距间隔,严格按照操作性定义判断目标行为是否出现,相似 行为要注意区分。其次,填写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 整、清晰,以便对量化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操作性定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时间取样法的信度 和效度,便于不同的观察者使用同一行为标准进行观察,而且有助于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更迅速、直观地判断目标行为并及时记录。
15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3.选择观察对象 根据一定的抽取标准,确定被观察的幼儿,并为选取的幼儿编号,
以便记录。 例如,全班幼儿编号,从1号开始每隔10位抽取一次,选择的观察
对象为1号、11号、21号等。
16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4.设定观察时间 根据一定的抽取标准,确定被观察的幼儿,并为选取的幼儿编号,
以便记录。 例如,全班幼儿编号,从1号开始每隔10位抽取一次,选择的观察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2.不足
l 观察准备工作耗费为发生的整个过程 l 只能观察到目标儿童的外显行为,无法了解其
行为发生的背后原因及因果关系 l 不适于观察发生频率低的行为
二、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l 准备阶段 l 观察过程 l 资料整理分析
【实践练习】
❖ 同学们学完本章后,每人选取4—5名 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以其在游戏中的合 作行为作为观察内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时 间取样法或事件取样法作为观察方法,对其 进行观察记录。所形成的记录下次在课堂上 分享,讨论。
1.优点
l 结合了符号系统与叙事描述两种记录方式,可 得到定量和定性的两类观察资料
l 可保留被观察的事件或目标行为的完整性 l 可同时用来观察多次发生的行为和偶然的行为 l 具有经济效益,在搜集资料上非常省时
2.不足
l 只观察和记录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容易忽略之 外的其它资料
l 若以叙事描述方式记录观察的特殊事件,不便 于分类和得出推论
孙诚第一章幼儿行为观察概述第二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法第三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第四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第五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第六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第七章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指导第八章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第九章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第十章幼儿园对个别儿童的观察与指导一概述一涵义什么是时间取样法
(一)准备阶段
1.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 2.给出相关操作性定义 3.选择观察对象 4.设定观察时间:观察时距、时距间隔、观察次
数以及观察的期程 5.制作观察量表
(二)观察过程
1.认真观察 2.客观记录
(三)记录方式和资料呈现
1.检核 2.计数
第二节 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

动规则开始
下吗?)
去寻求老师 的帮助
男
18s
JJ(我在用)
继续做自己 的事情
男
20s
JS(嗯,可 加快自己的
以,加油!)
速度
男
20s
按轮廓剪好圣 壮壮拿起给玮
诞树后
玮看
BZ(你看我 这样剪可以
吗?)
面带微笑
男
25s
JS(点头,说 自己手里的 “可以的) 还没有剪完
女
25s
菲菲自己也在 剪自己的圣诞
树
哭起来
别哭有事告
诉我。)
28s
菲菲在剪,已
经剪断几次
HS(还是不 理玮玮的话,
继续嚎啕大 哭)
老师过来帮 忙解决
19s
玮玮在剪圣诞 树
但总将圣诞树 转折处剪断
BZ(询问壮壮 我能看看你 的吗?)
去寻求老师 的帮助
19s
HS(没有理 睬玮玮,在
忙着涂色)
JY(你写上
18s
你的名字或
者标记)
18s
壮壮将自己的 圣诞树涂好颜
女孩D站在图书角号观望.尽尽没有主动与其说话.30秒后D说:“咱们 一起玩可以吗?”晨晨微笑着说:“可以啊.咱们一起看书吧。D脱了 鞋 子进了图书角.拿起了一本书看。晨晨仍是独自一人在玩墙上的 布 偶.D放下书和晨晨一起玩布偶。晨晨说:“她俩是朋友”在D记:“ 换女孩个E布进偶入吧图。书”角展。展E把说墙:“上好贴吧的。布你偶换都一撕个下大来布了偶。吧D用。阻”止其行为并 说:“你让开。不要再撕”了但是晨晨只是把撕下来的布偶重新贴上 。 没有与E进行语言交流.
9:50
9:53
Y
ZT+YL
简述事件取样法的记录要点

简述事件取样法的记录要点事件取样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适用于对特定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和记录个体的经历、感受和观点,来揭示事件的本质和内在意义。
在使用事件取样法进行研究时,有一些重要的记录要点需要注意。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根据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事件进行取样。
事件可以是个人的经历、组织的活动、社会的事件等,选择适当的事件对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至关重要。
研究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和资料收集,以便对事件进行充分了解。
这包括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和资料,以及与相关人士进行访谈和交流。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相关的因素。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确定合适的记录方法和工具。
记录方法可以是文字记录、音频记录或视频记录等,具体选择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事件的特点。
研究者需要确保记录方法和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保证收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记录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
其次,要尽可能详细和全面地记录事件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心理等。
同时,要注意记录事件的背景和环境因素,以便对事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研究者还需要注意保护被研究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在记录过程中,要尊重被研究者的意愿,并获得他们的同意和授权。
同时,要注意对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困扰。
研究者需要对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记录的文本进行分类、编码和归纳,以便提取和总结出事件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和灵活的方法,以便发现事件的多个维度和意义。
事件取样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分析特定事件或现象。
在使用事件取样法进行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上提到的记录要点,以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事件取样观察法特点

事件取样观察法特点1.微观观察:事件取样观察法注重观察具体事件的细节和过程,从而能够进行深入的微观观察。
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捕捉到一些在宏观层面上不易察觉的细节,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见解。
2.精确性:事件取样观察法要求研究者对所观察的事件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记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通过准确的记录,研究者可以对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揭示事件中的一些重要特点和规律。
3.灵活性:事件取样观察法在观察的选取和分析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事件进行观察,以揭示所关注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5.学科交叉:事件取样观察法常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
在研究具体事件时,研究者不仅需要运用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以便能够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事件和揭示事件中的规律。
6.个体化:事件取样观察法强调对个别事件的观察和分析,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个体内部的变化。
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注意到事件中的个别特点和差异,从而对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个体化的描述和解释。
7.原始性:事件取样观察法注重对原始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尽量避免研究者主观意识的干扰。
通过观察原始数据,研究者可以获得一些最直接和真实的信息,从而避免了对数据的二次解释和过滤,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总之,事件取样观察法具有微观、精确、灵活、深度理解、学科交叉、个体化和原始性等特点。
这种观察方法可以使研究者对具体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揭示事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事件取样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事件取样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概述事件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市场调研、用户调研、社会调研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事件取样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运用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步骤一: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事件取样法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和目的。
确定调查目标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设计和取样方法的选择。
例如,调查目标可能是了解某个特定市场的潜在消费者行为特征,或者评估某个产品的用户满意度等。
步骤二:制定研究设计确定了调查目标后,接下来需要制定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研究方法、样本数量和选取方式等。
在事件取样法中,研究方法通常是基于事件的观察和记录,因此需要考虑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
同时,根据具体调查的目标,确定样本数量和选取方式,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步骤三:制定调查指标在进行事件取样法调查时,需要制定相应的调查指标。
调查指标是用来度量和描述调查对象的特征和变量的工具。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调查指标可能包括购买行为、购买意愿、用户需求、消费能力等。
根据具体的调查目标,选取适当的调查指标并进行量化,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步骤四:制定调查问卷或观察表为了收集事件数据,需要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或观察表。
调查问卷可以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用于收集被调查者的看法、意见和行为特征等。
观察表则用于记录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需要具体描述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者、行为等信息。
步骤五:实施调查在完成调查问卷或观察表的制定后,可以开始实施调查。
根据前面制定的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调查,向被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或进行事件观察。
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对被调查对象的隐私和权益的尊重,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步骤六:数据整理和分析完成调查之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根据调查指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比例、标准差等。
对观察记录的事件进行整理和分类,并进行事件频次统计和行为模式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取样法
1
第一部分
事件取样法
2
事件取样法
练习3-1
1、观看视频,讨论确定视频中幼儿最引人注目的行为。 2、再次观看视频,记录上述行为发生次数。
3
一 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
• 事件取样法。是以选定的行为或时间的发生为 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
4
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
• 事件取样法是省时和简便的一种方法。 • 收集到的资料比较全面,能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 • 综合运用叙述性描述的记录方法。
13
THANKS
14
观察什么
清楚明确认识两个问题
9
二、观察记录形式
1.表格符号记录法
(1)频数记录法 (2)符号记录法
2.叙述描述记录法
10
三、记录注意事项
确定要观察的行为, 并进行操作性定义
(一)
对所要观察的行为有 充分的了解
(二)
决定需要记录 哪些资料
(三)
11
第三部分
行为分析
12
行为分析
练习3-3
1、阅读观察记录。 2、如何调整保教策略,使这些幼儿不挑食。
5
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
• 可能会缺乏测量的稳定性。 • 记录时会中断行为的连续性。 • 很偶尔发生的事件不适合使用事件取样法。
6
第练习3-2
1、写下什么是“欺负他人”。 2、讨论哪些算是欺负他人的行为。 3、展示并归纳“欺负他人”的行为。
8
一、根据观察目的使用事件取样法 为什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