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取样法 (2)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一(一)简答题1、什么是实况详录法2、什么是时间取样法3、行为检核表的制作步骤4、简述实施观察的注意事项(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2、论述行为主义理论中与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较为相关的主要观点;并用具体例子说明其在观察中的适用范围及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1、什么是实况详录法实况详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内)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记录的内容包括被观察者本身,或被观察者与它人互动时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被观察者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

在实况详录法进行的过程中,观察者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录,以此进行客观的、毫无主观推测的记录。

2、什么是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

这种时间间隔有两种,一种是规律性间隔,另一种是随机性间隔。

时间取样法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段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3、行为检核表的制作步骤列出所要观察内容的重要项目;列出目标行为;依照逻辑组织目标行为;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记录表;完善观察记录表格。

4、简述实施观察的注意事项避免引起观察对象的注意;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动;根据观察情况及时调整观察计划;保证足够的观察次数或时间;客观的进行记录;及时整理观察记录。

模拟试卷二:(一)简答题1、什么是轶事记录法2、什么是事件取样法3、简述如何在儿童行为观察中维护孩子的个人隐私与安全。

4、简述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前的准备步骤。

(二)论述题1、论述观察学前儿童行为的原因和功能。

2、论述成熟势力学说中与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较为相关的主要观点;并用具体例子说明其在观察中的适用范围及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学前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 样的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的含义和优缺点。 2.能够熟练运用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1 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幼儿的行为表现复杂多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观察对象所有行为 都收集到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取样观察应运而生。取样观察是指选择 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观察,从而通过样本特征对整体做出推断。按照样 本类型不同,取样观察可分为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18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6岁幼儿的捣乱行为频数观察记录表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6.进行观察 首先,要仔细观察,使用精确的计时工具,注意观察的起止时间、
时距和时距间隔,严格按照操作性定义判断目标行为是否出现,相似 行为要注意区分。其次,填写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 整、清晰,以便对量化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操作性定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时间取样法的信度 和效度,便于不同的观察者使用同一行为标准进行观察,而且有助于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更迅速、直观地判断目标行为并及时记录。
15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3.选择观察对象 根据一定的抽取标准,确定被观察的幼儿,并为选取的幼儿编号,
以便记录。 例如,全班幼儿编号,从1号开始每隔10位抽取一次,选择的观察
对象为1号、11号、21号等。
16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4.设定观察时间 根据一定的抽取标准,确定被观察的幼儿,并为选取的幼儿编号,
以便记录。 例如,全班幼儿编号,从1号开始每隔10位抽取一次,选择的观察

事件取样法范文

事件取样法范文

事件取样法范文一、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园小朋友午睡期间的行为表现和互动情况。

二、观察对象阳光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们三、观察时间[具体日期],中午12:30 2:30四、观察地点中班午睡室五、观察记录# (一)12:30 12:40 入睡准备阶段刚走进午睡室,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的“战场”。

小调皮鬼小明一马当先,他可没打算乖乖听话睡觉。

老师在整理床铺的时候,他像个小猴子一样在床之间跳来跳去,嘴里还嘟囔着:“我是超级英雄,我不睡觉!”旁边的小红则是个小淑女,她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床边,小心翼翼地脱鞋子,还把鞋子整齐地摆放在床底下,那认真的模样就像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

这时候,老师开始发话了:“小朋友们,我们要睡觉觉喽,闭上眼睛,数小羊。

”大多数小朋友都听话地爬上了床,只有小明还在那里蹦跶。

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拉着他的手说:“小明,超级英雄也是需要休息的呀,休息好了才能更有力气去拯救世界呢。

”小明听了,歪着脑袋想了想,这才不情愿地爬上了床。

# (二)12:40 1:20 午睡初期灯一关,午睡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不过这种安静可没持续多久。

我就听到一阵轻微的“咯吱咯吱”声,仔细一看,原来是小胖在偷偷吃他藏在枕头底下的小饼干呢。

他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那小嘴巴嚼东西的声音在安静的午睡室里就像打雷一样。

旁边的小丽发现了,她皱着眉头,用小手指了指小胖,好像在说:“你这样是不对的。

”可是小胖根本不理会,还冲小丽做了个鬼脸。

再看另一边,小宇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他一会儿把被子踢开,一会儿又把脑袋蒙在被子里,就像一条在沙滩上挣扎的小鱼。

老师走过去,轻轻地帮他把被子盖好,还在他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小声说:“小宇乖,闭上眼睛,很快就能睡着啦。

”小宇这才慢慢安静下来,开始尝试入睡。

# (三)1:20 2:00 午睡中期这个时候,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午睡室里响起了轻轻的呼噜声。

突然,一阵哭声打破了平静。

原来是小美做噩梦了,她坐在床上,眼泪汪汪的,嘴里喊着:“妈妈,妈妈。

第八章 事件取样法

第八章  事件取样法

第八章事件取樣法壹、概論事件(event)是事件取樣法的重點。

˙事件取樣法是一種正式的觀察法,是利用事件的發生,以定義感興趣的特定事件並在觀察的情境中等待期出現。

˙在觀察幼兒的脈絡中,事件是指可能歸屬於特定類別中的行為。

˙例如爭吵這個事件是由一些可觀察的特定行為,像是大聲說話、各種臉部表情或為了爭奪玩具的所有權而爭論所構成。

˙事件取樣法只選擇一種取樣,也就是特定的行為或事件。

˙可以選擇任何一種事件,如吵架、社會互動,或依賴行為來作觀察。

你先針對此事件用你可以接受的例子來定義這個事件的行為,然後找個能觀察到幼兒的位置,然後等待事件的發生並記錄。

˙應該盡可能詳細的從頭到尾記下行為的整個過程,才能做為日後推論的詳實資料。

可選擇下列任何一種方法來記錄:(1)編碼設計(coding scheme)(2)敘事描述法(narrative descriptions)(3)前兩種方法合併用˙事件取樣法式非常類似敘事描述法,只是事件取樣法是不考慮不符合特定事件定義中的行為。

˙事件取樣法並不在意行為發生的時間,它也不會被必須只記錄在預定的時段內發生的行為所受限。

一、開放性對閉鎖性˙事件取樣法是屬於閉鎖性的方法。

但是,如果能詳細的敘述並保存原始資料的話,那就可以符合開放性的條件。

二、選擇性程度˙因為事件取樣法中所要觀察紀錄的特定事件,是事先就經過選擇的,所以其選擇性程度極高。

三、推論的必要性˙事件取樣法在一開始的推論是必要的。

推論是指對某一行為或一連串的行為,是否屬於某事件的特定類別所作的任何判斷。

四、優點˙對行為及行為的脈絡有豐富及詳細敘述的可能性。

˙事件取樣法也具實用性,尤其適用於紀錄那些經常發生的行為。

˙事件取樣法是「由行為和脈絡的自然單位,構成觀察的範圍」。

這些「自然行為」(natural units),可讓你研究行為及其脈絡間的關係。

˙事件取樣法的最後一項優點是能結合敘述描述法和編碼設計,因此,它具備編碼設計的立即功效性,以及敘事描述法的完整性。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2版)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2版)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
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 – 观察结果
道经过三个多月、58.75个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了争执事件200例,发现:
①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生于室内; ②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 ③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 ④平均争持持续时间不到24秒; ⑤室内争持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持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 ⑥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 ⑦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 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 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
下午3:15
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方式2 – 计数
计数表示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的行为出现了几次。在这样的研究中,每次该类行为出 现都需要进行记录。以下将检核和计数两种记录方式进行一下比较。
方式3 – 计时
计时表示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行为持续的时间。 另外,在很多研究中,不仅需要记录行为发生的次数,还需要记录行为持续的时间,即观察者既 要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还要记录在某一时距内,该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
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三)选择记录方式
时间取样法中大部分的行为记录方式:检核和计数 检核:表示所观察的特定行为是否出现,只要行为出现,就要做一个记录的标记 计数: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的行为出现了几次 计时: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行为持续的时间
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方式1 - 检核
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2.不足
l 观察准备工作耗费为发生的整个过程 l 只能观察到目标儿童的外显行为,无法了解其
行为发生的背后原因及因果关系 l 不适于观察发生频率低的行为
二、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l 准备阶段 l 观察过程 l 资料整理分析
【实践练习】
❖ 同学们学完本章后,每人选取4—5名 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以其在游戏中的合 作行为作为观察内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时 间取样法或事件取样法作为观察方法,对其 进行观察记录。所形成的记录下次在课堂上 分享,讨论。
1.优点
l 结合了符号系统与叙事描述两种记录方式,可 得到定量和定性的两类观察资料
l 可保留被观察的事件或目标行为的完整性 l 可同时用来观察多次发生的行为和偶然的行为 l 具有经济效益,在搜集资料上非常省时
2.不足
l 只观察和记录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容易忽略之 外的其它资料
l 若以叙事描述方式记录观察的特殊事件,不便 于分类和得出推论
孙诚第一章幼儿行为观察概述第二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法第三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第四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第五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第六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第七章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指导第八章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第九章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第十章幼儿园对个别儿童的观察与指导一概述一涵义什么是时间取样法
(一)准备阶段
1.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 2.给出相关操作性定义 3.选择观察对象 4.设定观察时间:观察时距、时距间隔、观察次
数以及观察的期程 5.制作观察量表
(二)观察过程
1.认真观察 2.客观记录
(三)记录方式和资料呈现
1.检核 2.计数
第二节 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

动规则开始
下吗?)
去寻求老师 的帮助

18s
JJ(我在用)
继续做自己 的事情

20s
JS(嗯,可 加快自己的
以,加油!)
速度

20s
按轮廓剪好圣 壮壮拿起给玮
诞树后
玮看
BZ(你看我 这样剪可以
吗?)
面带微笑

25s
JS(点头,说 自己手里的 “可以的) 还没有剪完

25s
菲菲自己也在 剪自己的圣诞

哭起来
别哭有事告
诉我。)
28s
菲菲在剪,已
经剪断几次
HS(还是不 理玮玮的话,
继续嚎啕大 哭)
老师过来帮 忙解决
19s
玮玮在剪圣诞 树
但总将圣诞树 转折处剪断
BZ(询问壮壮 我能看看你 的吗?)
去寻求老师 的帮助
19s
HS(没有理 睬玮玮,在
忙着涂色)
JY(你写上
18s
你的名字或
者标记)
18s
壮壮将自己的 圣诞树涂好颜
女孩D站在图书角号观望.尽尽没有主动与其说话.30秒后D说:“咱们 一起玩可以吗?”晨晨微笑着说:“可以啊.咱们一起看书吧。D脱了 鞋 子进了图书角.拿起了一本书看。晨晨仍是独自一人在玩墙上的 布 偶.D放下书和晨晨一起玩布偶。晨晨说:“她俩是朋友”在D记:“ 换女孩个E布进偶入吧图。书”角展。展E把说墙:“上好贴吧的。布你偶换都一撕个下大来布了偶。吧D用。阻”止其行为并 说:“你让开。不要再撕”了但是晨晨只是把撕下来的布偶重新贴上 。 没有与E进行语言交流.
9:50
9:53
Y
ZT+YL

事件取样法的操作方法

事件取样法的操作方法

事件取样法的操作方法
事件取样法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定义总体:确定要研究的总体(如人口、产品等)。

2. 确定抽样框架:建立一个包含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列表或档案,作为抽样的基础。

3. 确定样本大小:确定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通常根据研究目的、总体大小和可用资源进行确定。

4.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总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5. 实施抽样:根据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确保抽样过程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

6. 数据收集:对所选样本进行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

7.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8. 结果推断:将样本结果推断到总体中,以得出总体的特征和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事件取样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个体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

抽样过程需要具备随机性和代表性,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抽样方法的选择与研究目的和总体特点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抽样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取样法就是指观察者期待某种预选行为的出现,尔后对其进行观察记录,以期了解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条件与过程。

优点:
(1)对事件发生的过程记录完整,便于以后分析;
(2)事先对观察要点有设计,故记录比较客观;
(3)比较适合探究事件的状态
(4)需要长期观察,比较适合做系统研究
缺点:
(1)封闭式观察,只限定某些特定行为,不就是每次观察都有收获
(2)只观察当下,对事件发生的背景无法关注。

事件取样法举例:
幼儿助人行为观察
课题名称:幼儿生活自理独立性观察研究
目的:当今幼儿缺乏独立能力,依赖性强,通过对幼儿生活自理方面吃饭行为的独立性观察,帮助幼儿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其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象:从某幼儿园抽取大、中、小各一班,每班抽取20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方法:事件取样观察法
观察内容:对儿童生活自理方面的吃饭行为进行观察,儿童就是否需要老师的督促,就是否能够自己独立完成
观察地点:幼儿园各班级中。

观察时间:每周一、四从吃饭前5分钟开始观察至幼儿吃饭结束。

共持续两周
观察记录表:
备注: 能独立地把饭吃完,不需要老师的督促 (4)
需要老师在三督促才能自己把饭吃完 (3)
自己吃一点,需要老师喂一点 (2)
自己不吃,需要老师喂 (1)
评价:通过对儿童生活自理方面吃饭行为的独立性观察,发现儿童在吃饭方面的独立性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帮助儿童培养独立性,减少依赖,利于儿童今后的发展。

整个过程注重儿童的吃饭独立性行为,观察行为确定,节省观察时间
但就是观察结果不宜进行定量研究,只就是在特定的时间与场所内进行观察,对儿童独立性的其她方面了解不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