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蒸汽温度调节
3、锅炉主、再热蒸汽调节解析

• 喷 嘴
二、烟道挡板
烟 道 挡 板 是 利 用改变流过尾部 烟道中的烟气量 来调节汽温,现 代锅炉上主要用 来调节再热蒸汽 温度。
二、烟道挡板 • 调节烟道挡板,可以改变流经两个烟道的烟气 流量,也就是改变 2 个并联烟道中的烟气分配 比率,从而调节再热汽温。 • 烟气流量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过热汽温,但可 调节减温器的喷水量来维持过热汽温稳定。 • 再热器进口的喷水减温器正常下是不运行的, 只是在再热器出口温度上升,并且不能被挡板 控制的情况下作为紧急减温器使用。
多管式喷水减温器 1-多孔管;2-混合管;3-减温器联箱 多孔喷管上开有若干喷水孔,喷孔一般在背向汽流方向 的一侧,以使喷水方向和汽流方向一致。喷孔直径通常 为5~7mm,喷水速度为3~5m/s。
再 热 器 微 量 及 事 故 喷 水
莫诺克喷头
• B a b c o c k 的 喷 水 减 温 器
过热器(或再热器)的温度特性
• 过热器(或再热器)出口汽温与锅炉负荷的变化规 律称为过热器(或再热器)的温度特性。 • 对流过热器: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大,燃料消耗量增 大,烟气流速和流量都增大,同时烟气温度升高, 对流传热量增加,相对于每千克蒸汽的对流吸热量 增加,因此对流过热器的出口汽温随锅炉负荷的增 大而增大。 • 辐射过热器:辐射过热器的出口汽温随锅炉负荷的 增大而降低。因为当锅炉负荷增加时,炉膛火焰的 平均温度增加有限,辐射传热量增加不多,跟不上 蒸汽流量的增加,使工质的焓增减少。 • 半辐射过热器:其汽温特性介于对流过热器和辐射 过热器之间,汽温特性较平稳。 • 采用适当比例的辐射和对流受热面是为了获得较平 稳的汽温特性。
•
•
火焰中心位置:火焰中心位置升高,炉内辐射吸热份额下降,布置在炉膛上的部和水平烟道内 的再热器会因为传热温压增加而多吸热,使其出口再热汽温升高。反之,火焰中心位置下移, 再热汽温将下降。
锅炉主蒸汽温度的控制、调节

化 由于某 种扰 动使 火焰 中心 位置 上移 时 , 炉内 热辐 射热 份额 减少 , 对流 受热 面的换热份 额增加 , 目前普遍 采用的 以高 温对流换 热方 式为主 的过 热器 吸热 使 量 增加 , 应每千 克蒸汽焓值 增大 , 热器出 口汽温升高 , 由: 对 过 反之 某种扰动 使 得 火 焰 中心位置 下 降时 . 过热 器出 口汽 温下 降。 外 燃料 的品 质如 发热量 、 此 水 分煤粉细 度等这些 因素的变 化最终 影响着炉 内燃烧工 况 , 从而导致 热负荷 及汽 温的相 应变 化 。 2 锅 炉负 荷 对 汽温 的影 响 、 当外界 负荷变化 时 , 炉需要一 系列的调节 产生与 之适应 的蒸汽量 以满 足 锅 外界 的需 要 。 负 荷增 加 时 , 须相 应地 增 加燃 料 量和 送 风量 来 强化炉 内燃 如 必 烧 , 流经 过热 器 的的烟 气温 度 、 使 流速 增加 , 而增 加 了对 流放 热系数和 传热 从 平均温差 , 二者对 强化传 热的 影响超 过 了过 热器 内蒸汽 量增 加的影 响 , 得过 使 热器 出口汽 温是升 高的 ; 锅炉 负荷降 低时 汽温是 下 降的( 流换 热为 主 反之 以对 要 方式 的过 热器 的汽 温特性 ) 。 3 汽 压变 化对 汽温 的影 响 、 汽压 、 温是 锅 炉运 行 中两 个重 要参 数 . 之 间存 在着 非 常密 切 的关 汽 它们 系。 热力学 中压 力 升高 对 应 的饱 和温 度也 要 升高 。 锅炉 燃 烧工 况 瞬间 没有 在 变化 的 情况下 , 的蒸汽量 要相对减 少 , 气侧换热量 不变 , 产生 而烟 故对 应于 过热 器 出 口每千 克蒸 汽焓 值增 大 , 汽温 升高 。 之 当汽压 下降 时 , 反 汽温 也要 随之 降
主汽温 再热气温的调节

气温调整原则蒸汽温度的调整应以烟气侧为主,蒸汽侧为辅。
烟气侧的调整主要是改变火焰中心的位置和流过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烟气量,蒸汽侧的调整,是根据蒸汽温度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相应减温器的减温水量,达到调整蒸汽温度的目的,再热汽温应以烟气侧进行调整,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再热器系统喷水减温只做辅助调整。
正常运行时维持锅炉侧主再汽温为538±5℃之间,主再热汽温偏差≯14℃,最大≯28℃。
若锅炉主再热汽温≥550℃时,减温水调整无效时,必要时应立即停止上层磨机运行,以降低汽温当气温达到550°且仍有上升趋势时,应报机组长,值长,加大调整幅度,促使气温恢复至正常值。
当汽温达到547—557°范围内,运行不能超过15min。
主再热汽温达到565°运行15min仍不能恢复至正常值或仍上升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汽温降至530°时,应及时调整,机组满负荷时,降510°应减负荷运行,在减负荷过程中如有回升趋势应停止减负荷,汽温每降低1°减负荷5mw,450°负荷应减到0,降至430°仍不能恢复时应打闸停机。
正常运行时过热汽温,再热汽温调整应由自动装置完成,自动投入时加强监视。
发现异常,事故时及时解列自动,手动调节汽温。
过热器和再热器喷水管路中闭锁阀是用于喷水不流入汽轮机,以免损坏汽轮机的叶片,当锅炉主燃料切断MFT时,降闭锁阀关闭。
锅炉负荷小于20%B−MCR时,降闭锁阀关闭当喷水调整阀开度不大于5%时,才能将闭锁阀开启主再热汽温最高不允许超过546°,546—552°一年累计不超过400小时,主再热汽温不允许在15min内由额定汽温升至566°或下降至510°,否则停机,超过566°一年累计不超过80小时,15min内快速波动一年不超过80小时。
主再热主气门前温差达42°,最多可运行15min,否则应停机且4小时内部能发生两次。
锅炉运行调整(2)

锅炉运⾏调整(2)⼀.锅炉汽温调整(1)锅炉正常运⾏时,主蒸汽温度应控制在571±5℃以内,再热蒸汽温度应控制在569±5℃,两侧温差⼩于10℃。
同时各段⼯质温度、壁温不超过规定值。
(2)主蒸汽温度的调整是通过调节燃料与给⽔的⽐例,控制启动分离器出⼝⼯质温度为基本调节,并以减温⽔作为辅助调节来完成的,启动分离器出⼝⼯质温度是启动分离器压⼒的函数,启动分离器出⼝⼯质温度应保持微过热,当启动分离器出⼝⼯质温度过热度较⼩时,应适当调整煤⽔⽐例,控制主蒸汽温度正常。
(3)再热蒸汽温度的调节以燃烧器摆⾓调节为主,锅炉运⾏时,应通过CCS系统控制燃烧器喷嘴摆动调节再热汽温。
如果燃烧器摆⾓不能满⾜调温要求时,可以⽤再热减温⽔来辅助调节。
注意:为保证摆动机构能维持正常⼯作,摆动系统不允许长时间停在同⼀位置,尤其不允许长时间停在向下的同⼀⾓度,每班⾄少应⼈为地缓慢摆动⼀⾄⼆次,否则时间⼀长,喷嘴容易卡死,不能进⾏正常的摆动调温⼯作。
同时,摆动幅度应⼤于20°,否则摆动效果不理想。
(4)⼀级减温⽔⽤以控制屏式过热器的壁温,防⽌超限,并辅助调节主蒸汽温度的稳定,⼆级减温⽔是对蒸汽温度的最后调整。
正常运⾏时,⼆级减温⽔应保持有⼀定的调节余地,但减温⽔量不宜过⼤,以保证⽔冷壁运⾏⼯况正常,在汽温调节过程中,控制减温⽔两侧偏差不⼤于5t/h。
(5)调节减温⽔维持汽温,有⼀定的迟滞时间,调整时减温⽔不可猛增、猛减,应根据减温器后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减温⽔量的⼤⼩。
(6)低负荷运⾏时,减温⽔的调节尤须谨慎,为防⽌引起⽔塞,喷⽔减温后蒸汽温度应确保过热度20℃以上;投⽤再热器事故减温⽔时,应防⽌低温再热器内积⽔,减温后温度的过热亦应⼤于20℃,当减负荷或机组停⽤时,应及时关闭事故减温⽔隔绝门。
(7)锅炉运⾏中进⾏燃烧调整,增、减负荷,投、停燃烧器,启、停给⽔泵、风机、吹灰、打焦等操作,都将使主蒸汽温度和再热汽温发⽣变化,此时应特别加强监视并及时进⾏汽温的调整⼯作。
主蒸汽温度调节注意事项

一、主蒸汽温度调节注意事项1、根据现场减温器布置位置和减温形式确定如何正确使用,确保主蒸汽温度稳定。
2、一级减温器用汽温粗调,调整范围为减温后主汽温度不能低于该饱和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加上一个域度△D,△D至少为28℃。
3、二级减温器气用汽温微调,调节范围为14℃左右。
4、如一级减温器入口主汽温度过高,可通过锅炉燃烧来调整。
5、两台减温器不可同时调整以一级减温器为主,二级为辅。
6、在出现负荷变化时,要有提前预判性。
二、锅炉并列操作步骤1、在并列前检查第二道主蒸汽门前疏水,集汽集箱疏水门全开,生火管路门全开,锅炉第一道主汽门开。
2、达到并列条件后保持锅炉压力,温度不变,先并第二道主汽门旁路阀门打开时要缓慢小心。
3、通知邻炉注意汽压变化,通知汽机注意汽温变化。
4、手动开启并汽门5~6圈,然后电动打开。
5、并列完成后,关闭至启动凝疏母管门,联系邻炉降低锅炉负荷,汽机加负荷。
三、锅炉解列操作步骤:须在锅炉班长指挥下,统一进行操作1、所有并列锅炉压力、温度、燃烧稳定。
2、准备解列的锅炉汽包水位比正常水位低50毫米到100毫米。
3、解列锅炉要逐渐减煤、减风、缓慢降低锅炉负荷。
4、正常运行的锅炉要加煤、加风、缓慢加负荷运行。
将解列的锅炉负荷完全移到其他几台运行锅炉上。
5、打开过热器疏水,关闭并汽门,打开生火管路排汽即可解列锅炉运行。
四、锅炉所水位的调整1、正常运行时,汽包水位应控制在正常水位(汽包中心线下150毫米)±50毫米范围内波动。
2、水位保护值(以正常水位为基准)高位报警:+125毫米高位跳闸:+220毫米低位报警:-125毫米低位跳闸:-250毫米3、锅炉运行期间,给水应处于自动状态,如发现给水自动失灵,应立即切换至手动控制,维持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围,并通知电仪尽快处理。
4、根据汽包水位的变化,保持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一致,保持水位稳定。
5、机组运行时若负荷发生大幅度变化,或开启锅炉对空排气及安全门动作时,要注意虚假水位的现象必要时可将给水自动控制切换至手动,调整控制给水流量,防止锅炉汽包满水或缺水现象发生。
锅炉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

锅炉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锅炉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陈超德中电国华北京分公司发电部(100025)内容摘要:本文对锅炉运行中影响汽温的因素、汽温在规定范围外的波动对锅炉的危害性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
关键词:过量空气系数、烟气侧、蒸汽侧、喷燃器、过热汽温、过热器维持稳定的汽温是保证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所必需的。
汽温过高会使金属许用应力下降,将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汽温降低则会影响机组的循环热效率。
因此,汽温调节是锅炉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运行中影响汽温的因素影响汽温的运行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常常还可能同时发生影响。
下面分别论述各个因素对汽温的影响。
1、锅炉负荷过热器一般具有对流汽温特性,即锅炉负荷升高(或下降)汽温也随之上升(或降低)。
2、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增大时,燃烧生成的烟气量增多,烟气流速增大,对流传热加强,导致过热汽温升高。
3、给水温度给水温度升高,产生一定蒸汽量所需的燃料量减少,燃烧产物的容积也随之减少,同时炉膛出口烟温降低。
在电厂运行中,高压加热器的投停会使给水温度有很大变化,因而会使过热汽温发生显着变化。
4、受热面的污染情况炉膛受热面的结渣或积灰,会使炉内辐射传热量减少,过热器区域的烟气温度提高,因而使过热气温上升。
反之,过热器本身的结渣或积灰将导致汽温下降。
5、饱和蒸汽用汽量当锅炉采用饱和蒸汽作为吹灰等用途时,用汽量增多将使过热汽温上升。
锅炉的排污量对汽温也有影响,但因排污水的焓值低,故影响不大。
6、燃烧器的运行方式摆动燃烧器喷嘴向上倾斜,会因火焰中心提高而使过热汽温升高。
但是,对流受热面距炉膛越远,喷嘴倾角对其吸热量和出口温度的影响就越小。
二、汽温在规定范围外的波动对锅炉的危害性汽温偏离额定数值过大时,会影响锅炉和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汽温过高对设备的安全有很大的威胁:1)汽温过高会加快金属材料的蠕变速度,还会使过热器、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部件等产生额外的热应力,因而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2)严重超温时,会造成过热器管子金属过热而爆管。
火电厂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汽温的主要调整方法

火电厂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汽温的主要调整方法以火电厂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汽温的主要调整方法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电厂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汽温的调整方法。
一、主蒸汽汽温的调整方法主蒸汽汽温是指从锅炉中出来的蒸汽温度,也是火电厂发电的重要参数之一。
主蒸汽汽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电效率和设备寿命,因此需要对主蒸汽汽温进行调整。
1. 调整给水温度给水温度是指进入锅炉的水温度,它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主蒸汽汽温。
当主蒸汽汽温过高时,可以适当提高给水温度来降低主蒸汽汽温;当主蒸汽汽温过低时,可以适当降低给水温度来提高主蒸汽汽温。
2. 调整燃烧控制燃烧控制是指调整燃烧器的燃烧状态,控制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蒸汽量。
通过调整燃烧器的燃烧状态,可以控制主蒸汽汽温的升高和降低。
3. 调整送风量送风量是指送进锅炉的空气量,它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燃烧的强弱和蒸汽的产生量。
适当增加送风量可以提高燃烧强度,从而升高主蒸汽汽温;适当减小送风量可以降低燃烧强度,从而降低主蒸汽汽温。
4. 调整水位水位是指锅炉内水面的高度,它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蒸汽产生量和蒸汽质量。
当水位过低时,会导致蒸汽产生不足,从而降低主蒸汽汽温;当水位过高时,会导致蒸汽含水量过高,从而降低主蒸汽汽温。
因此,需要适时调整水位来保持合适的蒸汽产生量和质量。
二、再热蒸汽汽温的调整方法再热蒸汽汽温是指蒸汽在再热器中再次加热后的温度,也是影响火电厂发电效率和设备寿命的重要参数之一。
再热蒸汽汽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电效率和设备寿命,因此需要对再热蒸汽汽温进行调整。
1. 调整再热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是指再热器的加热温度,它会直接影响到再热蒸汽汽温的高低。
当再热蒸汽汽温过高时,可以适当降低再热蒸汽温度来降低再热蒸汽汽温;当再热蒸汽汽温过低时,可以适当提高再热蒸汽温度来提高再热蒸汽汽温。
2. 调整再热器的水流量再热器的水流量是指水在再热器内的流量,它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再热蒸汽汽温。
适当增加再热器的水流量可以提高再热蒸汽汽温;适当减小再热器的水流量可以降低再热蒸汽汽温。
主、再热蒸汽调节

① 来自高压加热器
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
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 高温过热器 二次汽系统汽水流程:
②
来自高压缸
①省煤器
②炉膛
③低温过热器 ④屏式过热器 ⑤末级过热器 ⑥低温再热器 ⑨储水罐 ⑩顶棚过热器 ⑾包墙过热器
⑦高温再热器
⑧汽水分离器
低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
2 过热器系统
去中压缸 去高压缸
⑾ ⑩ ② ① ⑨
超临界直流炉的控制策略
• 压力控制是直流锅炉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压力 的变化对机组的外特性来说将影响机组的负荷, 对内特性来说将影响锅炉的温度。因为直流炉蓄 热较小,调门变化时引起的负荷变化较小,而且 压力变化较大,对机组的负面影响较大 ,所以国 外的资料中更推荐在超临界机组中采用机跟炉为 基础的协调方式,协调锅炉与汽机的控制。但是 在该方案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利用锅炉的储能 加快机组对负荷的响应。
分5级: 1. 2.
③
顶棚过热器 包墙过热器
⑤
⑥
⑧
3.
4. 5.
低温过热器
屏式过热器 高温过热器
④
⑦
来自高压加热器
调温方式:
来自高压缸
1. 2. 3.
水煤比(燃料/给水比) 两级四点喷水减温; 左右侧喷水点可分别调节。
①汽水分离器 ⑥末级过热器
②顶棚过热器 ⑦低温再热器
③包墙过热器 ⑧高温再热器
④低温过热器
• 汽机扰动对锅炉的耦合特性:汽机调门开度变化 不仅影响了锅炉出口压力,还影响了汽水流程的 加热段,导致了温度的变化; • 锅炉燃料扰动对压力、温度、功率的影响:燃料 率增加,缩短了加热段和蒸发段,使压力、温度、 功率均增加; • 给水扰动对压力、温度、功率的影响:给水量增 加,加热段和蒸发段延长,推出一部分蒸汽,因 此压力和功率开始是增加的,但由于过热段的缩 短使汽温下降,导致功率和压力下降,汽温一段 时间延迟后单调下降稳定在一个较低温度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蒸汽温度调节
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向可分为四级:顶棚及包墙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及末级过热器,其中主受热面为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
分隔屏和后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的上部,主要吸收炉膛内的辐射热量;末级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炉膛后墙水冷壁垂帘管之后,受热面呈逆流布置,靠对流传热吸收热量。
过热器系统的汽温调节,采用水煤比粗调,两级四点喷水减温细调,并将后屏出口集箱的两根引出管进行左右交叉后连接到末过进口集箱上,以减少左右侧汽温偏差。
由于影响汽温的因素多,影响过程复杂多变,调节过程惯性也大,这就要求汽温调节应勤分析、多观察,树立起超前调节的思想。
在机组负荷发生变化时,应加强对汽温的监视与调整,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变化的关系,摸索出汽温调节的一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调整操作。
主汽温度的调节分为烟气侧的调节和蒸汽侧的调节。
烟气侧的调节主要通过控制烟气温度和流量的方法来对汽温进行调节,对以对流换热为主的末级过热器影响较大,但烟气侧的调节惯性大、延迟大;蒸汽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水煤比、减温水量来调节,对主蒸汽温度的调节相对比较灵敏。
下面是对一些典型工况进行分析:
一、正常运行中的汽温调节
正常运行时,主要是通过两级减温器来调节主蒸汽温度。
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设在分隔屏出口,用以保护后屏不超温,作为过热器温的粗调;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设在后屏出口,作为细调,一级和二级喷
水减温控制系统均系串级控制系统。
一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调节的主参数为后屏出口温度,副参数为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作为前馈信号)。
二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为末过出口温度,副参数为二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作为前馈信号)。
由于两级减温器调门的开度与正参数不是成比例关系,因此正常运行时应保持减温器具有一定的开度。
对
#6炉来说,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分隔屏出口的温度存在偏差,A侧的温度明显比B侧要高,所以A侧的一级减温水调门更应该有一定的开度,以防止煤量发生变化时,主蒸汽温度上升的较快,而导致减温水调门跟踪不上.当然,这里所说的开度是相对的,对B侧来说由于温度较低,调门就可以跟得上温度的变化。
在机组正常运行时,应加强对各级减温器后温度的监视,并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汽温异常时作为调整的参考,避免汽温大幅度波动。
二、变工况时汽温的调节。
机组变工况时气温波动大,影响因素众多,应在操作过程中分清主次因素,对症下药,及早动手,提前预防,必要时采取过调手段处理,不可贻误时机,酿成汽温事故。
变工况时汽温的变化主要是锅炉的燃烧负荷与汽轮机的机械负荷不匹配所造成的。
一般情况下,当锅炉的热负荷大于汽轮机的机械负荷时,汽温为上升趋势,两者的差值越大,汽温的上升速度越快。
因此在变工况时,应尽量的保持锅炉的热负荷与汽机的机械负荷相匹配。
下面对几种常见情况分析如下:
1、正常加减负荷时的汽温调节
机组的协调方式是CCS(BF+CCS)方式,正常加负荷时,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都会加强,由于锅炉有一定的蓄热延迟滞后,煤量往往过调,此时一般都采用降低过热度、保持水煤比、减小一级减温水的偏置等超前调节的方法来调节汽温。
若调门开度保持不变,当燃烧加强后,蒸汽侧的蒸发量要滞后于燃烧侧的热负荷的加强,对于过热器来说,由于蒸发量的逐渐增加,对汽温来说还有一定的补偿能力,而对于再热器则没有这种补偿能力,因此在加负荷过程中再热汽温的上升速度要比过热汽温的上升速度快。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开启减温水的办法或调整上层二次风挡板开度来调节汽温。
减负荷过程与此相反。
2、快速减负荷过程中的汽温调节
快速减负荷是指机侧由于某种原因使汽轮机调门迅速关小,此时汽机侧迅速减负荷。
由于给水量比燃料量来得快、锅炉有一定的惯性延迟,短时间造成水煤比失调,使得过热汽温的上升迅速。
因此,我们在开大减温水的同时,应根据负荷减少情况,打掉1~2台磨煤机(正常次序应该是在决定快减负荷时首先打磨)。
此时,心中一定要清楚目标负荷下对应的煤量,同时及时调整过热度偏置,保持水煤比波动不大。
汽温变化太大而影响设备安全运行时,可考虑用高旁或开启电磁释放阀。
在旁路投运正常情况下,应注意旁路减温水情况,防止对再热汽温造成冲击
,切不可大幅度,防止管道振动。
用开启电磁释放阀的办法来控制汽温时应注意电磁释放阀及时回座,防止汽压太低时机组可能转态,此时还要注意分离器水位有无变化。
3、启、停磨煤机时对汽温的影响及调整
磨煤机启动后,在给煤量投自动的情况下,总煤量保持不变,但炉膛火焰中心的位置会上移,烟气的温度和流量也会增加,相当于燃烧侧负荷突然加强,因此过热汽温一般为上升趋势,并有可能超温。
故在启动磨煤机以前可以先适当的降低汽温,通常可以采用开大减温水的方法:如减温水投自动,可改变定值,超前调节。
另外启磨时,应注意磨煤机入口风量的调整,因为在开启磨煤机出口风门时,如果磨煤机入口风量大,就会使磨煤机内残留的煤粉涌入炉膛,使得炉膛的燃料量突增,螺旋管圈的壁温可能突增,另外一次风机的出口风压与密封风机的出口风压也会降低。
因此,在开磨煤机出口风门之前要使磨煤机的入口风量小些。
如果磨煤机内残留的煤粉较多,可先排渣几次,然后再给煤,磨煤机停运时的情况与此相反。
4、高加投切时对汽温的影响
高加在随机组滑投、滑停时,主汽温度还没有达到额定值,此时给水温度的变化不会引起主汽温度的太大变化。
机组带高负荷时高加投运时,给水温度会升高,要保持蒸发量不变,就必须减少燃料量,但由于高加投运后Ⅰ、Ⅱ、Ⅲ级抽汽量增加,进入汽轮机做功的蒸汽量就少了,汽机的调门就会开大,主汽压力会降低,故此时不应减煤量,相反还应适量加燃料量,待负荷和压力上升后再减少燃料量。
给水温度逐渐升高,对锅炉而言,加热段相对减
少,过热段相对增加,应加强对过热汽温的调整,以防超温,投入高加时应缓慢投入,以防产生较大的扰动,高加解列时与此情况相反。
高加解列后对再热汽温的影响与过热汽温有所不同:由于抽汽量减少,使再汽压力升高流量增大,在燃烧还未变化时,再热汽温暂时下降,但随着机组工况趋于稳定,再热汽温随即会迅速上升,监盘人员要做好预想工作,及时进行调整,超前调节。
6、关于电磁释放阀在汽温异常时使用的注意事项
所要注意的是开启电磁释放阀来降低主蒸汽温度的方法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以防止电磁释放阀回座不了,使事故扩大。
在汽温过高或接近跳闸值598度时,开启电磁释放阀,此时主蒸汽压力会下降,给水量上升,相当于增大蒸汽流量来降低汽温的非常措施(也可以用适当增加负荷的方法来降低汽温).汽温过高时应果断开启。
但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电磁释放阀关闭不了的预想。
2)加强对再热器壁温的监视以防管壁超温。
3)注意给水流量的变化,以防超
7、异常工况燃烧不稳,紧急投油助燃时汽温调节流量。
大致分两个方面:给煤机跳闸和磨煤机跳闸。
对于给煤机跳闸,如果发现较早,因为磨内有煤,磨辊未被抬起,此时燃料量变化不会太大,可以很从容地一只一只投等离子,然后再进行其他处理,但如发现较迟,燃料量已变化时,紧急投油一定要注意燃料量的波动,此时的水煤比不可靠,要专人严密监视汽温的变化趋势及过热度的走势,来调节燃料量和减温水量
;对于磨煤机跳闸,应该同发现较迟的给煤机跳闸处理。
三、启动过程中的汽温调节及注意事项
1、对于上过水的锅炉,过热器及再热器的管道中可能存在积水,此时点火后存在汽温上升速度慢的状况,为了使汽温与汽压相匹配,在点火前全开主、再汽管道及汽轮机本体的所有疏水门,进行充分疏水;点火后及时开启高旁、低旁阀,增加蒸汽通流量,使过、再热器中的积水及时排走。
建议投油枪时,可先投CD层或EF层油枪,以提高火焰中心高度,使过、再热器中的积水尽快蒸发掉,保证过、再热汽温与压力的匹配关系。
2、对于极热态机组,汽机的冲转参数要求主蒸汽温度高于调节级金属温度50-100度并至少有56的过热度,但不大于额定主汽温度。
当汽机跳闸,锅炉灭火后,应立即关闭所有减温水调门及总门,减少过、再热汽温的下降,为短时间恢复作好准备。
锅炉在点火前尽量开大旁路门降压,吹扫完毕后应立即投油枪点火,以减小炉膛热损失,建议投油时可先投CD层或EF层油枪,保持较高的火焰中心高度,并保持较高的氧量值,以使汽温尽快达到冲转参数.
3、机组启动初期低负荷投入减温水时,应注意一级减温器后的温度以及事故喷水后的温度应高于对应的过、再热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幅度不可太大,尽量用逐渐递增燃料量方法控制,以防过、再热器积水振动。
四、机组滑停过程汽温调节的注意事项
1、机组滑停以前必须对锅炉进行一次全面吹灰,可以使汽温在下滑过程中较好控制,使滑停过程顺利进行。
2、滑停过程中应尽量依靠减弱燃烧来使汽温下滑,不宜采取开大减温水的方法来下滑汽温,如汽温下降速度较慢或居高不下时,可以加大下层磨的出力减小上层磨的出力,或者停运上层磨,减少磨煤机的运行台数;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的关小上排二次风档板,开大下层二次风档板的方法使汽温下滑。
3、滑停过程中应保证减温器后蒸汽温度有50度的过热度,主、再热蒸汽温差不大于28度,在退油枪的时候应一支一支的退出,防止
汽温下降的过快。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