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口腔修复学: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藻酸盐印模材
琼酸盐形成的混合印模
四、固定修复的印模方法
(一)托盘的选择 (二)非橡胶类印模材料的印模制取方法 (三)橡胶类印模材料的印模制取方法
一步法硅橡胶印模制取法
油泥型加成型硅橡胶与高流动 型硅橡胶同期调拌混合
一次就位口内形成终印模
终印模局部
两步法硅橡胶印模制取法
6. 发育畸形
原因:天生形态,结构,颜色异常
表现:釉质发育不全症,斑釉牙,过小牙,四环
素牙等
不良充填体导致的继发龋
牙外伤
酸蚀症
发育畸形
第一节 概述
牙体缺损的影响
1. 牙本质敏感 2. 牙髓症状 3. 牙周症状 4. 咬合症状 5. 其他不良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
1. 嵌体(inlay) 2. 部分冠(partial crown) 3. 贴面(veneer) 4. 全冠(full crown) 5. 桩核冠(post-and-core crown)
排龈前
排龈中
排龈后
排龈技术
在取印模前,采用机械性和/或药物性的 手段,让龈缘收缩,龈缘液体得到控制, 使龈沟出现间隙并清晰暴露预备体边缘 的技术,目的是让牙颈部的印模更准确、 清晰。
排龈方法
机械法 机械化学联合法 高频电刀排龈等
使用排龈线的注意事项
排龈线的直径 操作轻柔 肾上腺素容易氧化,需密封保存 放入排龈线前,冲洗干净龈沟内的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一、正确地恢复形态和功能
1. 良好的轴面形态 2. 正常的邻接关系 3. 恰当地恢复外展隙和邻间隙 4. 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 5. 与修复体的美学要求相一致。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口腔修复学个人整理

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一)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A.轴面形态——有一定的凸度,便于洗刷,易于清除菌斑B.邻接关系——接触过紧可导致牙周膜损伤,过松可导致食物嵌塞C.外展隙和邻间隙——尽可能恢复到原状D.咬合关系——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非正中关系亦协调,咬合力接近牙长轴方向,咬合功能恢复的程度应与牙周条件相适应D.修复体的牙体预备应符合美学要求(二)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a、去除病变组织b、防止损伤邻牙c、保护软组织d、保护牙髓——锐利高效车针、轻压磨切、间断短时磨切、水冷却、垫底护髓e、适当磨除牙体组织——能用部分冠获得良好固位时尽量不选择全冠修复;轴面聚合度不宜过大;按牙体解剖外形均匀磨除;严重错位的牙必要时先进行正畸治疗;避免将修复体边缘向根端作不必要的延伸f、预防和减少继发龋——边缘线应尽可能短,表面尽可能光滑g、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h、暂时冠保护(三)修复体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龈上边缘——优点:医生容易操作、患者容易清洁、印模材料容易复制、修复体容易检查、磨除牙体量少、对牙龈无损伤刺激缺点:不利于固位、边缘易龋坏、不利于美观(建议尽量使用龈上边缘,特别是老年患者,牙龈萎缩,龈合距较高,牙冠轴面突度过大者)■龈下边缘——优点:增加修复体固位特别是老年患者、美观特别是前牙唇侧、龋坏机会小缺点:修复体边缘密合性检查困难、易对牙龈产生刺激(建议龈合距离短,牙颈部有充填体,牙根面敏感,对龋坏易感,个人口腔卫生差,对颌为天然牙且咬合力大,牙周支持组织差的患牙应设计龈下)(四)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抗力形——是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均能抵抗抵抗合力而不致被破坏或折裂(1)增加患牙抗力的措施A.避免牙体预备后形成薄壁弱尖。
牙体缺损修复_重点总结

第一节概述因龋病、外伤、严重磨耗、楔状缺损、酸蚀、发育畸形等而致牙体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缺损,称牙体缺损。
牙体缺损如不及时治疗和修复会引起牙髓病、根尖病、牙周病及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给咀嚼、发音和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法有两种:即充填法和用修复体修复法。
充填法适用于牙体缺损范围较小的病牙。
对于牙体缺损严重的病牙,用充填法不能获得治疗效果者,必须采用修复体修复的方法来恢复牙体的形态与功能。
第二节牙体缺损修复的原则:(-)正确的恢复形态与功能1.轴面形态:牙龈保护学说,肌作用学说,便于口腔清洁学说2.邻接关系:正常的邻接面接触紧密,可防止食物嵌塞,同时使邻牙相互支持,维持牙位、牙弓形状的稳定和分散咀嚼压力。
(前牙接触区靠近切缘部位,后牙靠近合缘部位)3.外展隙和邻间隙4.咬合关系: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非正中颌关系协调,咬合力方向近长轴方向,咬合功能恢复的程度应与牙周条件相适应。
(二)患牙预备中应尽量保存组织、保护牙髓1.牙体预备必须达到的要求:去除病变组织(包括软化牙本质),磨除轴面倒凹(将轴面得最大径降到人造冠所涉及的边缘区),为保证修复体的强度预备必要间隙(以保证修复体达到强度所需的厚度),具有良好的抗力形与固位形,防止继发龋2.牙体预备时应尽量避免对牙髓产生不良影响:使用高速高效切割,力量要轻,间断性磨切,冷水降温;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应尽量争取活髓,以刺激较小药物消毒,或经安抚治疗后作盖髓术;局麻下预备;术中保护;暂时冠保护(三)修复体应合乎保护组织健康的要求1.保护硬组织和牙髓的健康(1)边缘线应该尽量短,并扩展到自洁区,尽量与牙体组织密合(2)修复体应能保护牙髓,防止化学、物理、细菌和电流的侵袭(3)有牙髓病变的牙,必须进行根管治疗术2.保护龈组织的健康牙周生物学宽度=上皮附着+结缔组织附着=0.97+1.07=2.04mm边缘位置类型:龈上1.0mm、龈缘、龈下0.5-1.0mm边缘预备类型:羽状、刃状、肩台、凹面形、斜坡-肩台、斜坡-凹面(四)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和固位形要求1.抗力形:使患牙能抵抗咬合压力,修复体不因咬合压力而折断、破裂2.固位形:具有增强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第三节人造冠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1.约束和约束反力(刚性约束)。
(精)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

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口腔修复学开口度:3.7~4.5cm,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12mm松动牙: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Ⅲ度者拔除固定义齿基牙: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RPD基牙: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牙松动不超过Ⅱ度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缺牙部位剩余牙槽嵴情况Ⅰ型:高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足够Ⅱ型:刃状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吸收或轻度吸收,宽度中至重度吸收Ⅲ型:低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中度吸收Ⅳ型:地平状或凹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均呈重度吸收或吸收到基骨或基骨以下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原则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修复体龈边缘可设计龈下边缘: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牙周要求1mm)√龋坏、楔状缺损达到龈下。
√邻接区到达龈嵴处。
√修复体需要增加固位力。
√要求不显露修复体金属边缘。
√牙根部过敏不能用其他保守方法消除。
抗力形——咬不碎√牙咬不碎——没有薄壁弱尖无基釉√修复体咬不碎——材料、厚度、形状固位形——掉不下来√约束力——形状√摩擦力——密合、平行、点线角清楚、接触面积√粘接力——粘接面积、材料、厚度、稠度烤瓷合金氧化膜——化学结合金属热膨胀系数略高——压应力熔点显著高于陶瓷机械结合范德华力减轻(牙合)力减小(牙合)面面积——减少颊舌径边缘嵴内收,加大外展隙降低牙尖斜度——降低侧向力加深食物排溢沟,增加副沟减牙嵌体——银汞合金充填的替代禁忌症年轻恒牙和乳牙缺损过小或过大磨耗重根管治疗后的无髓牙√洞深应大于2mm;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外展2°~5°,与就位道一致。
√洞缘有斜面:45°,宽度约0.5~1mm。
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
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
牙体缺损的修复—牙体缺损修复固位原理(口腔修复学课件)

修复体的变形
• 合金的选择 • 牙体预备应充足 • 边缘设计
• 分子间结合键的键力 • 吸附力 • 分子引力 • 机械嵌合力
• 粘接力影响因素
• 粘结力与粘着面积成正比 • 粘结力与粘结剂的厚度成反比 • 粘着面适当粗糙可增强粘结力 • 粘着面保持清洁 • 粘结剂调拌的稠度应适当 • 粘结剂的理化性能
• 符合固位形要求的备牙要求
• 合适的聚合度 • 适当粗糙的表面 • • 避免应力集中:点、线、脚要圆钝 • 清晰边缘预备 • 固位形
• 洞固位形
• 又称箱状固位形,是陷入牙体表面外形规则的洞 • 常见患牙龋洞的嵌体修复
与充填治疗制 备的பைடு நூலகம்位形有
何异同?
• 钉洞固位形
• 是深入牙体内的一种较好的固位形式,牙体磨除 少,固位力强,常与其他固位形合用
• 沟固位形
• 凹入牙体表面的半圆形固位形式,沟的一侧不被 牙体组织包围,常用于3/4冠,它有较强的抗水
•要求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要紧密贴合 •要求修复体与患牙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加大
• 与两接触物体材料的性质及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要求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的接触面 有一定的粗糙度
• 与牙外形以及洞形的几何形状有关
• 物体位移时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现象称为约束 • 约束力是通过约束与被约束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 • 与接触面的物理性能和约束的结构形式有关
• 机械力学原则
固位形
修复体的 变形
抗力形
摩擦力 粘结力 约束力
• 环抱固位形 • 钉洞固位形 • 沟固位形 • 洞固位形
• 环抱固位形
主要的固位形
• 最基本的固位形式,固位力强,牙体切磨表浅,对牙 髓影响小,提供的粘结面积大
第三章牙体缺损修复的概论

第三章牙体缺损修复的概论第三章牙体缺损修复的概论一、定义牙列缺失牙列缺损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或异常,它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颌面软硬组织缺损二、牙体缺损的病因1、龋2、牙外伤:因作用力的大小、方向、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
牙尖-切角-冠折-冠根折-根折隐裂:忽视。
3、磨损:4、楔形缺损:5、酸蚀症:6、发育畸形:形态异常、过小牙、锥形牙釉质钙化不全→牙体缺损四环素牙三、影响咀嚼发育面容牙髓、牙周组织全身健康心理四、治疗1、充填术国内多数技术、材料、药物的发展MI (Minimal Inference)2、修复术选用某种材料,在口外制作了一个与经过预备的患牙相吻合的修复体,用粘固剂固定在患牙上,以恢复失去的形态、功能。
五、修复体的种类(常用)1、嵌体:(inlay,onlay),部分或全部嵌入牙冠内的修复体。
2、部分冠:覆盖部分表面。
◆3/4冠◆开面冠=不良修复体◆半冠导线冠4、全冠(full crown)◆金属全冠(metal full crown)铸造锤造贵金属非贵金属◆非金属全冠(nonmetal full crown)塑料全冠(plastic full crown)“水晶瓷牙”、高强度冠桥树脂暂时冠瓷全冠(ceramic full crown)可铸玻璃陶瓷全冠CAD/CAM切削的全冠高强度铝瓷全冠◆混合全冠(compound full crown)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 fused to metal crown) 塑料金属混合冠(acrylic-metal……)5、桩冠(post crown)6、种植体牙冠(implant supported crown) 谢谢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一、生物力学原则保护牙体、牙髓、牙周组织健康1、修复类型的选择年龄、性别、主观要求患牙的位置牙体缺损的程度牙髓、牙周的状况咬合关系邻牙、对颌牙的状况2、保护牙体组织尽可能的保存牙体组织去除病变组织消除轴壁倒凹,获得就位道修复体所需的空间3、保护牙髓组织◆去除病变组织◆牙体制备过程一次完成冷却间歇避免刺激保护:暂时冠、丁香油4、保护牙周组织——龈组织◆龈边缘的位置●龈缘之上●平齐龈缘●龈缘之下◆龈缘的外形和密合性●间隙修复体与牙体组织间的间隙10~20um粘固剂的厚度<25~40um●悬突●要求:修复体的龈边缘与患牙衔接处形成一个连续、光滑一致的面◆修复体龈边缘的形式5、恢复正确的形态和功能——有利于整体牙列的健康◆轴面形态外展隙邻间隙◆邻接关系增龄性改变:点→面牙位:前牙→后牙靠近切缘→向下颊中1/3交界→中1/3拾龈径大于唇舌径→拾龈径小于颊舌径◆咬合面和咬合关系机械便利增龄变化个体差异二、机械力学原则1、抗力形(resistance form)牙体缺损的患牙,在修复完成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都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被破坏或折裂。
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

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教学内容】1.概述:发展概部、牙体缺损常见病因、种类、常用修复方法2.牙体缺损修复治疗原则3.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形态分类和材料分类)、固位及辅助固位形、临床应用4.牙体缺损修复的适应症、修复设计、修复前的准备5.牙体缺损修复与义齿修复的关系6.牙体缺损修复的美学、形态、颜色7.牙体缺损修复体各论(各类修复体的种类、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牙体预备的要求和步骤、修复体的制作要点)(1)嵌体:金属嵌体、硬质树脂嵌体、瓷嵌体(2)贴面:瓷贴面、树脂贴面(3)部分冠:前牙部分冠、后牙部分冠(4)全冠:前牙金属烤瓷全冠、全瓷冠、塑料全冠(5)桩冠:传统桩冠、核桩冠8.修复体的完成与粘固9.牙体缺损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10.CAD/CAM技术与修复体【学习要求】1.掌握内容(1)牙体缺损修复治疗原则(2)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和增强固位的方法(3)牙体缺损修复的适应症、修复设计、修复前的准备(4)嵌体的适应症及制作要求(5)金属烤瓷冠修复:特点、适应症、牙体预备的要求和步骤、制作步骤及要点、金属烤瓷结合的影响因素(6)全瓷修复技术与全瓷修复体的特点与发展概况(7)桩冠与核桩冠修复:适应症、修复前准备、牙体预备的要求与步骤、修复体的制作步骤及要点。
(8)塑料临时冠的制作方法和要求(9)修复体的完成与粘固(10)牙体缺损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3.熟悉了解内容:(1)牙体缺损常见病因、种类、常用修复方法(2)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固位及辅助固位形、临床应用(3)牙体缺损修复与义齿修复的关系(4)牙体缺损修复的美学、形态、颜色(5)各类全瓷修复体的特点及技术要求(6)CAD/CAM技术与修复体。
(精)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

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口腔修复学开口度:3.7~4.5cm,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12mm松动牙: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Ⅲ度者拔除固定义齿基牙: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RPD基牙: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牙松动不超过Ⅱ度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缺牙部位剩余牙槽嵴情况Ⅰ型:高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足够Ⅱ型:刃状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吸收或轻度吸收,宽度中至重度吸收Ⅲ型:低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中度吸收Ⅳ型:地平状或凹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均呈重度吸收或吸收到基骨或基骨以下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原则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修复体龈边缘可设计龈下边缘: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牙周要求1mm)√龋坏、楔状缺损达到龈下。
√邻接区到达龈嵴处。
√修复体需要增加固位力。
√要求不显露修复体金属边缘。
√牙根部过敏不能用其他保守方法消除。
抗力形——咬不碎√牙咬不碎——没有薄壁弱尖无基釉√修复体咬不碎——材料、厚度、形状固位形——掉不下来√约束力——形状√摩擦力——密合、平行、点线角清楚、接触面积√粘接力——粘接面积、材料、厚度、稠度烤瓷合金氧化膜——化学结合金属热膨胀系数略高——压应力熔点显著高于陶瓷机械结合范德华力减轻(牙合)力减小(牙合)面面积——减少颊舌径边缘嵴内收,加大外展隙降低牙尖斜度——降低侧向力加深食物排溢沟,增加副沟减牙嵌体——银汞合金充填的替代禁忌症年轻恒牙和乳牙缺损过小或过大磨耗重根管治疗后的无髓牙√洞深应大于2mm;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外展2°~5°,与就位道一致。
√洞缘有斜面:45°,宽度约0.5~1mm。
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
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复体和患牙须抵抗咬合力而不致被破坏或折裂。
牙:避免薄壁弱尖 降低高尖陡坡
修复体:体积,厚度 应力 材料 质量 合面形态
2. 固位形 (retention form)
修复体固定于患牙上,不因咀嚼外力而致移位、 脱落,这种抵御脱落的力称为固位力。
排龈前
排龈中
排龈后
排龈技术
在取印模前,采用机械性和/或药物性的 手段,让龈缘收缩,龈缘液体得到控制, 使龈沟出现间隙并清晰暴露预备体边缘 的技术,目的是让牙颈部的印模更准确、 清晰。
刃状边缘、斜面边缘、凹槽边缘、肩台边缘和带斜 坡肩台边缘。
齐龈边缘(左)和龈下边缘(右) 龈上边缘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各种边缘设计优缺点比较
羽状肩台
Feather edge (Knife edg)
斜面肩台
modified chamfer
凹槽肩台
chamfer
肩台边缘
Shoulder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6. 发育畸形
原因:天生形态,结构,颜色异常
表现:釉质发育不全症,斑釉牙,过小牙,四环
素牙等
不良充填体导致的继发龋
牙外伤
酸蚀症
发育畸形
第一节 概述
牙体缺损的影响
1. 牙本质敏感 2. 牙髓症状 3. 牙周症状 4. 咬合症状 5. 其他不良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
1. 嵌体(inlay) 2. 部分冠(partial crown) 3. 贴面(veneer) 4. 全冠(full crown) 5. 桩核冠(post-and-core crown)
自凝树脂堆塑
暂时冠完成(唇面)
暂时冠完成(舌面)
间接法完成暂时修复体(一种方法示例)
五、试戴与粘固
试戴 调改 抛光 暂时粘结水门汀粘固
暂时水门汀两组份 两组份混合调匀 上颌一、固定修复印模的基本要求
精细 准确
二、排龈
目标 保持预备体边缘的干燥 使塌陷的牙龈与预备体边缘分开形成 间隙
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Treatment of tooth defects)
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概述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暂时修复体 固定修复印模方法 比色 铸造金属全冠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二、暂时修复体的功能和作用
(一)保护作用 (二)维持与稳定作用 (三)恢复功能作用 (四)自洁作用 (五)诊断信息作用
三、暂时修复体的种类
直接法和间接法 金属暂时修复体和非金属暂时修复体
四、制作方法
(一)直接法 (二)间接法
口内直接法全过程(一种方法示例)
模型上选择 成品牙面
成品牙面在模 型上试戴合适
证修复体强度,厚度和美观 4.正确的形态以获得良好的
固位形和抗力形
充分去除病变组织
上龈线,减少牙龈损伤
适当磨除牙体组织
暂时冠保护
临时冠保护基牙 临时冠戴用一周后牙龈情况(镜面照)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三、修复体龈缘设计
1. 三种边缘设计 龈上边缘、齐龈边缘和龈下边缘。 2. 五种常用的边缘外形设计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一、正确地恢复形态和功能
1. 良好的轴面形态 2. 正常的邻接关系 3. 恰当地恢复外展隙和邻间隙 4. 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 5. 与修复体的美学要求相一致。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二、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
1. 充分去除病变组织。 2. 防止损伤邻牙。
第三节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用的固位形
1. 环抱固位形 2. 钉洞固位形 3. 沟固位形 4. 洞固位形
第四节 暂时修复体
一、暂时修复体的定义
暂时修复体(temporary restorations)是在固定 修复的牙体预备后至最终固定修复体完成前患者 不能自由取戴的临时性修复体,以暂时冠最为常 见。
贵金属嵌体 普通烤瓷全冠、烤瓷桥
全瓷贴面 桩核冠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符合生物学原则
---生理修复体
解除造成牙体缺损的病因,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预防新的病变的发生
恢复患牙的形态及功能,保护口腔组织,修复体 与患者的口颌系统及个体情况协调
否则------不良修复体 符合机械力学原则
---固位及抗力性
原则:在牙体预备达到应有要 求的前提下,力求保存健康的
3. 保护软组织。 4. 保护牙髓。 5. 适当磨除牙体组织。
牙体硬组织,避免过多的磨除 要求:
1.去除病变组织,防止病变 发展
6. 预防和减少继发龋。
2.消除轴壁倒凹,获得良好 的就位道
7. 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 3.开辟修复体所占空间,保
8. 暂时冠保护。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全瓷冠 嵌体与部分冠 桩核冠 贴面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粘结、粘固与完成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临床应用选择 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破坏、 缺损或发育畸形 --伴随牙体生理外形的破坏,出现咬合及邻接 关系的破坏
第三节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修复体获得固位的主要固位力包括
1.约束力和约束反力 物体位移时受到的限制称为约束。
2.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和约静束摩加擦给力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 固位因素:正压或力约、束材反料力的。性质和表面粗糙度、
3.粘结力
牙外形(聚合度)
粘结力的大小跟粘结剂和修复体的种类、表面粗糙 度、粘结面积、粘结剂厚度、粘着面状况、粘结剂 调拌的稠度关系密切。
影响: --牙髓牙周组织健康 --影响咀嚼功能、发音、美观、进而心理及自 信等
第一节 概述
牙体缺损的病因
1. 龋病 最常见
2. 牙外伤 轻重不同
3. 磨损/磨耗
磨耗:行使正常咀嚼功能产生的生理性结构丧失;
4 .楔状缺损 5. 酸蚀症
磨损:不良习惯、夜磨牙造成的病理性结构丧失 原表因现::横过形敏刷—牙牙用髓力—过牙大周、(酸磨、耗应)力 表现:过敏垂-直--牙距龈离退—缩关-节--露(髓磨-损--牙)折 原因:酸雾作用造成牙外形损伤/碳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