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林业管理
【发文字号】甘林场函[2015]359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林业厅
【发布日期】2015.06.02
【实施日期】2015.06.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
(甘林场函[2015]359号)
庆阳市、张掖市、定西市、临夏州林业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
为切实搞好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省厅研究决定,2015-2017年先行在庆阳市、张掖市、定西市、临夏州,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试点市(州)和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要充分认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把调查工作作为
1 / 1。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资源鉴定与评价
形态特征鉴定
根据林木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包括树 形、叶片、花朵、果实等特征。
分子标记鉴定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DNA分子标记对林木 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分类。
抗逆性评价
对林木种质资源的抗逆性进行评估,包括抗寒性 、抗旱性、抗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评价。
资源保存与利用
01
02
03
种质资源库建设
利用方式与途径
直接利用
通过繁殖、栽培等方式直接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满足生产和生活 需求。
间接利用
通过林木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提高林木品质和产量,间接实现林 木种质资源的利用。
创新利用
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基因资源,开展基因编辑、基因转化等生物技 术手段,创造新的林木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
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分配
规定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管理的相关要求,包括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对种质资源的管理、收集、保存、交换、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了林木种质资源的合法权益。
地方政策与规定
各地林业部门发布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普查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资源监测与评估
资源监测
定期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掌握资源数 量、分布、质量和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 科学依据。
资源评估
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包括遗传多样性、生态价 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提供依据。
预警机制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资源流失、 破坏和濒危状况,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管理体制与机制

全县2024年森林督查工作方案

全县2024年森林督查工作方案

全县2024年森林督查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日益重要。

为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我们特制定2024年森林督查工作方案。

二、总体目标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确保全县森林资源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2.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3.建立健全森林督查长效机制,推动森林资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三、具体任务1.森林资源调查开展全县森林资源调查,摸清森林资源现状,为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内容包括森林面积、蓄积量、树种组成、林分结构等。

2.森林火灾防控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确保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落实火灾防控措施,提高森林防火能力。

3.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开展防治工作,确保森林病虫害不造成重大损失。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4.森林资源保护执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盗伐滥伐等案件。

5.森林生态修复加强森林生态修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开展退化林分修复、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

四、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森林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2.落实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3.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5.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新模式,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率。

五、工作进度安排1.2024年1-3月: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摸清森林资源现状。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主要收集保存对象是:①早期选择的优树;②优良种源,包括有益于森林健康种质资源;③材质较好的珍贵阔叶树种,如黑核桃等;④高海拔地区、干旱、火灾发生区等易丢失遗传资源的一些小群体资源;⑤特殊种质种质资源,即处于濒危、生态敏感树种遗传资源。

1、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专项资金。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属于基础性工作,是林木良种选育和实现良种化的前提,对国家经济和生态安全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国家和省应高度重视,增加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并保持相对稳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林木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和长期保存。

2、研究制定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总体方案。

目前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充分利用普查成果,有效保护种质资源,应尽快制定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总体方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和异地保存库,有条件的还要进行设施保存。

3、建立国家对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长期投资机制。

林木良种选育工作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经济效益不显著,但社会效益极大的一项工作,其性质决定了它既是一项科技型事业,又是一项公益型事业,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林木良种选育工作不是靠一两次投资就能解决问题的,国家应当制定林木种苗长期发展规划,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4、加强林木良种培育与推广,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

针对目前我省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较低的现实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良种基地建设,加快良种选育步伐,提高良种生产能力,逐步达到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

5、坚持“生产、科研、管理”相结合。

以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良种基地为载体和平台,组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生产管理单位,在良种选育技术和管理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攻关,共同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项目建设和经济效益双提高。

6、苗圃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实行集约经营,建立种子加工、育苗生产控制和起苗、包装、贮藏、运输等一整套操作流程和管理体制,积极采用新技术,逐渐推行机械化作业,实行微机化管理,促进苗木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林业调查工作方案

林业调查工作方案

林业调查工作方案一、调查目的及背景近年来,随着森林资源的日趋稀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们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以建立完整、可靠、科学的森林资源数据库。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目标区域森林资源的分布、结构、组成、动态等现状情况,从而为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地点为某省XX县,调查范围包括该县全域的森林资源,具体内容包括森林资源的现状、分布、组成和森林生态系统等方面。

三、调查内容1.地形地貌调查1.1 调查目的:了解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势等情况。

1.2 调查内容:•对目标区域进行基本地貌分类,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对区域内主要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描述,如江河、湖泊、丘陵、峰丛、洼地等。

•对目标区域内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高差等进行测量、记录并建立相应地图。

•对区域内重要的水源、土地利用等进行概括描述。

2.植被调查2.1 调查目的:了解该地区内的森林植被分布、结构、组成以及植被类型。

2.2 调查内容:•植被区划:根据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不同植被类型。

•植被调查:在划分的各类植被内进行详细的植被调查,包括植物种类及其面积分布情况、植物高度、胸径、枝条数量和树冠宽度等。

•森林更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森林进行调查和分类,计算出目标区域内各年龄段的林分面积及密度等。

3.野生动物调查3.1 调查目的:了解目标区域内存在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及其数量。

3.2 调查内容:•野生动物分布调查:针对各类植被环境下的野生动物进行搜寻,记录各类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

•野生动物保护调查:对目标区域内具有保护价值、生态价值较高的野生动物及其种群进行调查,掌握保护管理情况并提出建议。

4.水土保持状况调查4.1 调查目的:了解目标区域内的水土保持情况,掌握区域可持续生产能力。

4.2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调查:对目标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分析,包括土地类型、土地性质、土层厚度、土壤类型等。

树木摸底普查方案

树木摸底普查方案

树木摸底普查方案引言树木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绿化环境的改善、空气质量的保护以及城市美观度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城市中的树木资源,进行树木摸底普查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树木摸底普查方案,旨在对城市中的树木进行全面的调查、记录和评估。

1. 目标本树木摸底普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关于城市中树木的基本信息,包括树种、数量、位置、健康状况等,并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全面了解城市树木资源的现状,可以为城市规划、绿化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 方法2.1 树木识别与分类在进行树木摸底普查之前,首先需要对树木进行识别和分类。

可以根据树木的叶片形状、树皮特征、树干形态等特征进行判断。

对于无法准确判断的树木,可以采集树叶、枝干等样本,送交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鉴定。

2.2 采集基本信息在进行树木摸底普查时,需要系统地采集树木的基本信息。

包括树种、树高、胸径、冠幅、树龄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记录树木的位置信息,可以使用GPS定位或者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确保位置信息的准确性。

2.3 现场调查和记录树木摸底普查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对每棵树进行详细记录。

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或者纸质记录表格进行记录。

记录时需要注意树木的细节特征、健康状况、生长状况等,并拍摄树木的照片作为补充资料。

2.4 数据分析和评估收集完树木的基本信息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可以根据树木的数量、分布情况、树种组成等指标,对城市的绿化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树木的健康状况、生长状况等指标,对城市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

3. 实施步骤3.1 制定计划在进行树木摸底普查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包括确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团队、制定调查表格和工具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调查时机,选择适合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以便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

3.2 分组调查和记录根据计划,将调查团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区域的调查和记录工作。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一、调查目的本次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是我省第一次系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按照省林业局的工作部署,查清我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资源)、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是为我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县现在和将来的林木遗传改良提供服务。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指在我县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长的树种,包括珍稀濒危树种。

调查的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单株或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

(二)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包括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等树种(品种)种质资源。

调查的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三)古树名木指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以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内树体胸径大于100cm的大树等。

调查的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

(四)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指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省外、国外)引进的本县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调查的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产地、引种时间、驯化方法、栽植立地条件、生长发育情况、用途、繁殖方法等。

三、组织领导(一)成立领导小组全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统一领导,调查以各镇办为单位进行。

县林业局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

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局财务室、营林站、果树站、林政站、国有林场苗圃管理办公室、森保护站相关人员组成。

各镇办要成立调查领导小组,负责本镇办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

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并确定林业站长靠上具体抓此项工作。

(二)建立调查队伍县调查队伍由县林业局熟悉林木种苗工作的人员组成,以能够识别树种、品种,熟悉种质资源调查业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相关站室配合。

主要做好全县种质资源调查的技术指导。

林木调查内容

林木调查内容

林木调查内容林木调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揭示出森林资源的状况和变化,对于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林木调查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林木调查的内容1.林地调查林地调查主要包括林地面积、林地类型、林地利用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其中,林地面积调查需要通过测量土地长度、宽度和面积等方式进行计算,以确保林地面积的准确性。

林地类型调查需要根据不同林地的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分类,例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原等。

林地利用状况调查需要了解林地的利用状况,例如造林、采伐、抚育等。

2.林木调查林木调查主要包括林木数量、林木生长状况、林木分布等方面的调查。

其中,林木数量调查需要通过测量树干高度、胸径、树冠面积等方式进行计算,以确保林木数量的准确性。

林木生长状况调查需要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例如生长速度、病虫害情况等。

林木分布调查需要了解林木的分布情况,例如林木的密度、分布均匀性等。

3.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调查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的调查。

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调查需要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状况,例如土壤、气候、水文等方面。

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需要了解森林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例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方面。

二、林木调查的标准和方法1.林木调查的标准林木调查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例如 GB/T 17917-2017《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林木调查的具体内容、方法、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方面。

2.林木调查的方法林木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例如目测调查、样方调查、GPS 定位调查等。

其中,目测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目测的方式调查出林木的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阳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既关系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我县林木资源丰富,树木引种历史悠久,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查清我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对提高我县林业生产水平,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搞好我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按照《山东省林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鲁林种质字【2011】156号)精神和《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
查清全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的种类、地理分布、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查清全县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的分布、数量、生长情况;查清全县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查清全县引进树种(品种)来源、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

提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的工作建议,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指在我县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长的树种,包括珍
稀、濒危树种。

调查的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单株或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

(二)主要栽培树种林木种质资源
包括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等树种(品种)林木种质资源。

调查的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三)古树名木
指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以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内树体胸径大于100cm的大树等。

调查的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

(四)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
指在自然分布区以外(国外、省外)引进的本县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调查的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产地、引种时间、驯化方法、栽植立地条件、生长发育情况、用途、繁殖方法等。

三、调查方法与步骤
(一)调查方法
1、本次调查为面上调查,各乡镇(办事处)要抽调2-3名能够识别树种、品种,熟悉种质资源调查业务的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调查队,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2、县林业局成立种质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
主要负责全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及技术培训、专业指导。

(二)调查步骤
1、培训。

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专业调查队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能全面理解《山东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和《山东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细则》的理论知识,并到现场实地进行外业调查的操作,掌握外业的调查方法及各项表格的填写,解决调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收集资料。

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林业区划资料、果树花卉及古树名木等单项类种质资源调查资料、树木或有关植物的考察报告、林木引种情况、良种基地建设、地方志、树木志、植物志等方面的资料。

3、外业调查。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遍及全县山、滩、村庄的各个角落,要把这些资源准确查清,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细致工作。

要深入发动群众,忆查当地林木种质资源。

同时,要组织各种调研、座谈,深入了解各乡镇(办事处)林木种质资源概况。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线路,在做好资料准备、调查工具准备和安全防护准备后,科学安排,进入实地调查。

4、内业整理。

在外业调查的同时,调查队和各有关单位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整个外业结束后,按照规定格式进行统计汇总,并编制调查工作报告和报表,上报县调查办公室。

5、督导检查。

为了保证调查工作的准确性,督导检查工作贯穿于种质资源调查的全过程。

各乡镇(办事处)要开展阶段性自查,县局对各单位的调查工作进行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四、时间安排
本次调查历时三年(2011-2013年),主要分为5个阶段。

(一)2011年9月-10月
1、印发《宁阳县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制定《宁阳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2、召开全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动员及培训会议,做好部署发动工作,明确调查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学习种质资源调查方案、工作细则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统一调查标准和方法。

3、成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建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队伍。

(二)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主要开展外业调查工作。

雨季造林基本结束后,重点抓住秋季果期进行调查。

(三)2011年12月-2012年4月
1、进行内业整理。

对已开展的外业调查情况全面整理,做好继续调查和补充调查准备工作。

2、开展专业指导。

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面上工作进行巡查督导。

(四)2012年5月-2012年12月
1、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工作及必要的补充调查。

2、全面完成内业汇总整理。

(五)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接受上级检查验收。

所有工作结束后,编写调查成果报告之前,接受上级调查办对我县调查工作进行验收。

2、形成上报成果。

编制完成调查工作报告和报表,上报市调查办。

五、保障措施
本次调查是全省第一次系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专业性强、标准要求高,工作量大、任务艰巨。

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把调查工作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纳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林业局成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林业站、经济林站、场圃站等有关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站。

(二)建立调查队伍
县调查队伍由县林业局从事林木种苗工作的人员组成,以能够识别树种、品种,熟悉种质资源调查业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三)广泛宣传发动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是一项功在
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对实现林业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各级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宣传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注种质资源保护,全社会参与、支持种质资源调查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导检查
为及时发现解决调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调查的质量和进度,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调查工作启动后,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环环相扣,有序完成好不同物候期的调查内容,避免调查内容缺项漏项现象发生,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县调查领导小组按照进度要求进行阶段性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结果及时上报市调查办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五)经费保障
本次调查省林业局安排了专项经费,但是由于调查工作面广、任务量大,所需经费缺口仍然很大。

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调查经费作为必要的补充,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调查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调查工作创造条件,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各单位在资金使用上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宁阳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杜圣宝宁阳县林业局局长
副组长:戴伟宁阳县林业局副局长
张民宁阳县林业局工会主任、办公室主任
成员:刘海亮宁阳县林业局林业站站长
许兴华宁阳县林业局场圃站站长
王雷宁阳县林业局财务科科长
郭凤霞宁阳县林业局林业站副站长
李霞宁阳县林业局场圃站站长
魏俊鹏宁阳县林业局林业站副站长
张宁宁阳县林业局林业站副站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站,刘海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所需工具
1、器材
数码相机(1600万像素以上)、笔记本电脑、围尺、钢卷尺、皮尺(10米、50米)、土壤刀、测高器、罗盘仪、GPS、海拔仪、计算器、望远镜、生长锥等。

2、表格与文具
调查用表、调查用图、铅笔、粉笔或蜡笔、文具盒、工作包。

3、标本采集器械
采集箱(袋)、标本夹、高枝剪、枝剪、放大镜、草纸、台纸(38×27cm的白色厚纸)、透明纸、标本绳、折尺、采集记录卡、挂号标签、针线、胶水或双面胶、浸制试剂、甲醛、乙醇、硫酸铜、冰醋酸、甘油、氯化镁、变色硅胶、pH试纸、广口瓶、塑料盆、烘干机等。

4、其他
药品、防护服、安全用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