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

合集下载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课件

辨证论治
1.痰湿内盛 • 证候:形体肥胖,脘腹闷胀,肢体沉重
麻木,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 治法:祛痰利湿化蚀。 • 方药:茵陈降脂方。
• 2.肝郁脾虚
• 证候:头昏眩晕,胁胀嗳气,性情易躁, 舌红苔薄黄,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 方药:逍遥散。
• 3.痰浊血瘀
• 证候: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胸胁刺痛,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涩。
病因病机
1.湿热留滞:外感湿热,或内湿郁结(困脾、脾 肝肾失调、胆汁疏泄失司)
2.肝气郁结:肝郁累积脾胃 3.气滞血瘀: 4.肝肾阴虚:湿热久羁,耗伤阴血,郁久化热、
损伤精血、阴虚生内热(肝肾同源) 5.脾肾阳虚:湿热伤脾阳,脾阳亏乏,肾阳失充。
辨证论治
• 1.肝郁气滞 • 证候:胁肋胀痛,情绪抑郁,胸脘痞满,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抑郁或暴怒,疏泄失常 2.饮食不节:饮食无度,饥饱失常,嗜食
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痰浊或湿热 3.蛔虫上扰:蛔虫食甘肺而动,遇酸则伏
辨证论治
• 1.肝郁气滞 • 证候:右胁隐痛或胀闷窜痛,牵引肩背,
口苦咽干,食少腹胀,大便不调,舌苔 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 •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清热。 • 方药:柴胡疏肝散。
• 治法: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 方药:增液承气汤。
• 饮食宜忌: • 预防与护理:调节心理、注意饮食 • 小结: • 1.肠易激综合征如何确诊? • 2.病因病机如何?
慢性肝炎
肝脏发生炎症积肝细胞坏死持续六个月 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 起。 本篇以介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肝着”、 “肝积”、“黄疸”等范畴。
• 3.胃阴不足

功能性胃肠病_图文

功能性胃肠病_图文

脐周 量多,烂,臭 2~10次/天 无 常见
下腹部或左下腹部 量少,脓血,粘液 次数可以更多 可有 少见
二、腹泻分类
渗透性腹泻
按机制分类
渗出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
按病因分 按腹泻程度分
胃肠道疾病 肝,胆道,胰腺疾病
全身性疾病
轻度腹泻 重度腹泻
三、发病机制
(一)肠毒素作用
不耐热 (LT)
激活 腺苷酸 环化酶
ATP
水、钠、氯
CAMP 向肠腔转移
腹泻
小肠液总量增加
耐热 (ST)
激活 鸟苷酸 环化酶
概述
病程12个月内累计超过12周 临床特点: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下腹 部不适 伴排便习惯改变。
IBS
病因与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标准
这也是一个排它性诊断!
治疗
慢性腹泻
Chronic Diarrheal diseases
一、概述
腹泻的定义:
各种病原或因素引起的大便性质 改变,大便次数增加(>3次/天)的一 组常见疾病,如果病程超过4周,则 称为慢性腹泻。
功能性胃肠病_图文.ppt
【定义】
• IBD:是一组的胃肠道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综合征 ,无器质性病变,表现在胃肠道各种症状。 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ble bowel syndrome, IBS)
功能性消化不良
概述
是最常见的胃肠病 病程超过1个月或12个月内累计超过12周
消化功能 紊乱
渗透性腹泻
四、临床表现
少见
胃肠道症状
腹泻 呕吐 腹痛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S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以及伴随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常用的诊断工具有IBS诊断问卷和罗马标 准。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治疗IBS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药、止泻药和抗抑郁药等。
根据罗马IV标准,FGIDs可分为以下 几类:功能性食管病、功能性胃十二 指肠病、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腹痛综 合征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病因复杂,与心理因素、生活方 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都有 关。
02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 脑-肠轴功能紊乱、肠道免疫失调 、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等有关。 Nhomakorabea床表现与诊断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功能性胃肠病概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肠易激综合征 • 功能性便秘 • 功能性腹泻
01
功能性胃肠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是一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 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
治疗与预防
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泻药、促动力药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心理 治疗等。
预防
预防功能性便秘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 习惯,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保持良好 心态等。同时,对于有功能性便秘家族史的
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检查。
05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可分为 结肠型、直肠型和混合型。结肠型便秘主 要表现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直肠型便秘 主要表现为直肠感觉功能异常,混合型便 秘则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和直肠感觉功能异 常。

功能性胃肠病疾病研究报告

功能性胃肠病疾病研究报告

功能性胃肠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功能性胃肠病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外科,肝胆外科病症体征:焦虑,腹泻,腹胀疾病介绍: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怎么回事?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达到23.5%~74%,在胃肠门诊中,约42%~61%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惊恐和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低落和心境恶劣)和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疼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方可确诊便秘型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想便时,迟迟解不下,腹部肿胀疼痛,肠道痉挛,腹泻型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大便稀,一天排便三次以上,有时,自己控制不了症状体征:功能性胃肠病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功能性胃肠病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

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疼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方可确诊。

便秘型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想便时,迟迟解不下,腹部肿胀疼痛、肠道痉挛。

腹泻型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大便稀,一天排便三次以上,有时,自己控制不了。

化验检查:功能性胃肠病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关于功能性胃肠病检查的详细介绍:患者除有上腹不适、腹痛、嗳气、恶心、便秘或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外,且有植物神经不平衡的表现,如心悸、失眠等,特别是症状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暗示治疗而缓解,提示本症的可能性。

进一步胃肠道X线检查,显示整个胃肠道的运动加速,结肠袋加深,张力增强,有时因结肠痉挛,降结肠以下呈线样阴影。

临床诊断学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诊断学功能性胃肠病

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肛门功能锻炼和心理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诊断功能性肛门直肠病需要排除其他 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如 痔疮、肛裂等。
03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பைடு நூலகம்
01
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 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症 状与饮食、生活事件和情绪状态 的关系。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器质性疾病可能表现为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或特殊检查结 果阳性,而功能性胃肠病则通常没有明显的异常。
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鉴别诊断
症状表现
不同种类的功能性胃肠病症状表 现可能有所不同,如肠易激综合 征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泻,而功 能性便秘则主要表现为便秘症状。
病程和预后
不同种类的功能性胃肠病病程和 预后可能有所不同,如肠易激综 合征通常呈慢性病程,而功能性
便秘则可能呈间歇性病程。
特殊检查结果
某些功能性胃肠病可能表现为特 殊检查结果阳性,如胃食管反流 病可能表现为食管pH值异常。
与心理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症状表现
心理疾病的症状通常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而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
则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不适。
02
病史和体检
心理疾病可能有相应的心理病史或精神症状,而功能性胃肠病则通常没
诊断功能性肠病需要排除其他可 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治疗功能性肠病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饮食调整和心理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
定。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肛 门疼痛、排便困难、大便失禁等,这 些症状可能与肛门括约肌运动异常、 感觉过敏或心理因素有关。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选择教学资料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选择教学资料

便秘者酌情用:泻药,
不宜长期使用——麻仁丸、果导、开塞露 等。半纤维素或亲水胶体药物——欧车前 子制剂和天然高分子多糖。
2024/7/15
25
益生素制剂的选用
作为肠道菌群调节药物以含双歧杆菌、乳 酸杆菌、酪酸菌的制剂居多。目前常用 : ➢ 培菲康、丽珠肠乐(回春生)、双歧杆菌 活菌片、乳酶生、肠泰口服液、聚克通、 米雅BM。 ➢ 专性需氧菌类——整肠生、促菌生 ➢ 死菌制剂——乐托尔、乳酸菌素片
11
内脏感知异常
FD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降低,存在胃 感觉过敏。与感觉传入通道异常有关: 正常的内脏传入信号在脊髓、脑的水平 被放大,产生过强反应。FD的症状在胃 排空延迟者是通过机械感受器产生;在 胃排空正常者由中枢信号放大产生。
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 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回肠推进性蠕动 增加可使60%的IBS患者产生腹痛,而健 康对照组仅17%。
2024/7/15
1
分类(按1988年罗马标准)
A类:食管病 A1癔球 A2 反流 A3 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 A4 功能性烧心感 A5 功能性吞咽困难 A6 非特异性功能性食管病
2024/7/15
5
B类:胃、十二指肠病 B1功能性消化不良 B2吞气症
C类:肠病 C1 肠易激综合征(IBS) C2 功能性腹胀 C3 功能性便秘 C4 功能性腹泻 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2024/7/15
21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适用上腹痛为主的FD中的溃疡样型
选用药物: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西斯塔、
欧化达)丽珠胃三联;
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兰索拉唑等
2024/7/15
22
胃肠解痉药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主 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 痛、上腹灼热感、暧气、食欲不振、恶 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
一、症状
1.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 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感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不久即有饱感,食欲 消失。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 月来症状持续)。
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罗马III标准将本病
分为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② 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感。两型可以重叠。
(二)诊断程序
FD为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 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 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 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 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 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予 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 步检查。
2.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 律性,部分患者伴上腹灼热感。
3.精神症状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37-严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一般和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等情况相关,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因与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情持续加重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尤为关注,治疗方案也倾向于综合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着眼于中西医的角度,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下述科普。

西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或者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具有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所以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情况的人,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较大,且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化症状。

也有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慢性头痛、肌痛等症状,这些精神方面的疾患会对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很大的折磨。

通常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动力低下的情况,或者愤怒、厌恶等情绪会引起高动力反应,比如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因为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致使腹泻或者便秘加重。

日常饮食因素。

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制的问题,或者患者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对肠道动力学、分泌以及吸收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有喝咖啡、喝浓茶的习惯,但是没有注意胃肠的保护,比如多数患者长时间空腹喝咖啡减肥等,导致咖啡因对胃肠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或者引起神经中枢紊乱,睡眠不正常,致使患者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中医论证将功能性胃肠病归为“胃脘痛”“胃痞”“腹泻”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外感六淫邪气和七情过激、脏腑失和等情况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诊断的标准: 1. 上腹部胀气或餐后恶心或过度打嗝。 2. 可能同时存在上腹疼痛综合征。
上腹疼痛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中等程度以上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每周至少1次。 2. 间断性疼痛。 3. 不是全腹痛,不位于腹部其他部位或胸部。 4. 排便或排气后不能缓解。 5. 不符合胆囊或Oddi括约肌疾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 征”:
• 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
状;
• 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
咽困难、
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
• 腹部肿块、黄疸彻等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
• 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45岁以下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 者
• 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 • 亦可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 • 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
PDS):
–餐后饱胀和(或)早饱。
两型可有重叠。
a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①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 早饱症状之一种或多种,
– 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Ⅲ标 准规定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月来症状持 续);
②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
– (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
③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支持诊断的标准: 1. 疼痛可能为烧灼样但不包括胸骨后疼痛。 2. 疼痛通常由进食诱发或缓解,但也可能在禁食时发生。 3. 可能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
FD为排除性诊断
– 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 – 又不应对每例患者进行全
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 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 查
– 精神社会因素?
– 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约半数FD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由此而引 起的慢性胃炎
– 十二指肠对胃酸的敏感性增加 ?
– 酸灌注十二指肠可引起症状
病理生理学改变:
①动力障碍: ②内脏感觉过敏: ③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
功能下降: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
– 上腹痛、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必须包括
1. 以下1条或多条:
a.餐后饱胀不适 b.早饱感 c.上腹痛 d.上腹烧灼感
2. 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
上标准。
餐后不适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2条: 1. 进食正常食量后的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感,每周至 少发生数次。 2. 早饱感,抑制了正常进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功能性胃肠病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 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 征,
• 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 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因症 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
• 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其 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
– 上腹灼热感、 精神症状:
– 餐后饱胀和早饱
可同时存在
– 上腹胀、
失眠、 焦虑、 抑郁、 头痛、
–呕吐等。
罗马Ⅲ标准分为两个临床亚型
①上腹痛综合征 (eplgastric para syndrome,EPS):
–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
②餐后不适综合征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
• 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 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
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 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
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C. 功能性肠道疾病 C1. 肠易激综合征* C2. 功能性腹胀* C3. 功能性便秘* C4. 功能性腹泻* 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D.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E.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E1.胆囊功能障碍 E2.功能性胆道Oddi括约肌疾病 E3.胰腺Oddi括约功能障碍
F. 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 F1.功能性大便失禁* F2.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F2a. 慢性肛门痛* F2a1. 肛提肌综合征 F2a2. 非特异性肛门直肠痛 F2b.痉挛性肛门痛* F3.功能性排便障碍 F3a. 不协调性排便 F3b. 排便推进力不足
G. 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 G1.新生儿反胃 G2.新生儿反刍综合征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G4.新生儿肠绞痛 G5.功能性腹泻 G6.新生儿排便困难 G7.功能性便秘
H.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H1.呕吐和吞气症 H1a.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H1b.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H1c.吞气症* H2.腹痛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 H2a.功能性消化不良* H2b.肠易激综合征* H2c.腹型偏头痛* H2d.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 H3.便秘和大便失禁 H3a.功能性便秘* H3b.非潴留性大便失禁*
选择进一步检查。
鉴别诊断:
• 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 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 各种肝胆胰疾病; • 由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
• 需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方可确诊。
A. 功能性食管疾病 A1. 功能性烧心* A2. 推测源自食管的功能性胸痛* A3. 功能性吞咽困难* A4. 癔球症*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B1a.餐后不适综合征* B1b.上腹疼痛综合征* B2. 嗳气症 B2a.吞气症* B2b.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B3. 恶心呕吐 B3a.慢性特发性恶心* B3b.功能性呕吐* B3c.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B4.反刍综合征*
•胃和十二指肠 •功能紊乱症状 •排除器质性疾病
流行病学
•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 欧美的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
良症状者占19%~41%, • 我国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 • FD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
健问题。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