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桥文化

合集下载

湖州有名的桥的简介

湖州有名的桥的简介

湖州有名的桥的简介
湖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桥梁。

其中比较有名的桥梁有以下几座:
1. 慈城十二橋:慈城位于湖州市区南部,是湖州古城保护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这里有十二座古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2. 八百里杭州灣跨海大橋:这座大桥横跨海湾,连接了湖州市和宁波市,是全国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也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3. 南浔古镇小蒋氏古桥:南浔位于湖州市区西北部,这里有一座叫做小蒋氏古桥的明清古桥,是南浔古镇的象征之一。

4. 织里古桥:织里古镇位于安吉县境内,有一座叫做织里桥的古桥,修建于元代,是中国汉族传统木结构桥梁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古桥之一。

这些桥梁各具特色,有些是古老而美丽,有些则是现代建筑的杰出代表,都是湖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湖州菱湖镇位于我国浙江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菱湖镇,有72座古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这座古镇的独特风景线。

这些古桥分布在全镇各个角落,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背景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72座古桥的概述。

这些古桥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宋代到民国时期,都有相应的古桥建筑。

它们分布在古镇的街头巷尾,连接着居民的生活,也承载着古镇的交通往来。

古桥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石桥、木桥、砖桥等,其中以石桥为主。

这些石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彰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这72座古桥。

每一座古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以下列举了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古桥:1.普宁桥:建于宋代,是菱湖镇最古老的石桥之一。

普宁桥原名“普贤桥”,后因桥畔建有普宁寺而得名。

普宁桥为三孔石桥,拱券采用纵联砌置法,造型优美。

2.长春桥:建于明代,为单孔石桥,拱券采用横联砌置法。

长春桥原名“长春渡”,是古代湖州至菱湖的交通要道。

3.关帝桥:建于清代,为双孔石桥,桥畔有关帝庙而得名。

关帝桥造型古朴,雕饰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介绍完这些古桥之后,我们来谈谈古桥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古桥的保护工作,对部分古桥进行了修缮和保护。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古桥文化传承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古桥文化。

总之,湖州菱湖镇的72座古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菱湖人民的记忆。

我们有责任加强古桥的保护和发展,让这些历史遗迹焕发新的生机。

跨湖桥博物馆介绍

跨湖桥博物馆介绍

跨湖桥博物馆介绍
跨湖桥博物馆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跨湖桥景区内,是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跨湖桥文化的博物馆。

跨湖桥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拱桥,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跨湖桥博物馆建筑气势宏伟,展示面积约1000平方米。

展览
分为跨湖桥的历史沿革、建筑构造,以及与跨湖桥相关的文化艺术等几个部分。

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跨湖桥的历史文物、宝贵的照片和文件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重现等手段,生动地展示了跨湖桥的魅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跨湖桥的设计创新、建筑技艺和工程奇迹。

同时,博物馆也会定期举办展览、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科普教育和社会教育,向公众普及跨湖桥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

跨湖桥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跨湖桥博物馆的建立,不仅是保护和展示跨湖桥文化的一座重要场所,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平台。

湖州古桥记水乡人家的江南意境

湖州古桥记水乡人家的江南意境

“一路无情水,两条禽兽桥”。其中,无情水是指穿 城而过的書溪,禽兽桥是指仪凤桥和骆驼桥,其历史 可追溯至唐代。尤其是骆驼桥,相传旧时有剌史颜真 卿所书"骆驼桥”桥额。当时,唐代刘禹锡送别即将 到湖州的好友时,写下诗句:“骆驼桥上蘋风急,鹦 鹉杯中薯下春。”后来,北宋苏轼也有"今日骆驼桥 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的诗句传世。
如果说水是湖州的命脉,那么,桥便是这座城 市的纽带。因苕、書双溪合流的特殊地形,湖州依水 而筑,人们也沿河而居,凭桥往来。明代弘治《湖州 府志》卷五的《桥梁》篇记载道:"吴兴北临具区、 南来苕書之水咸趋于此,其间散而为溪港者,不可胜 纪,所以郡之桥梁尤倍于他所也。”
湖州有1700多座保留至今的古桥,它们承载着浓 浓的水乡情节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据南宋嘉泰年间编 撰的《吴兴志》记载,当时的湖州城内有7座规模较大 的桥,分别是仪凤桥、甘棠桥、骆驼桥、望州桥、人 依桥(亦称"花楼桥”)、楚帝桥和眺谷桥,被人称 作是"罗列全如斗极星”。此外,人们常说湖州城是
湖州古桥富有色彩美,而色彩首先来自于石材。湖州古桥所使用的石材庞杂,故 而色彩丰富,其主要色调为紫、黄、青、白四种。紫色的是最古老的武康紫石;使用 最多、用量最大的是黄色花岗岩,但其黄色的深浅不一,有红黄、浅黄、深黄等;青 色的是青色石灰岩;白色的是太湖石。不同颜色的石材经过精心的搭配,极好地呈现 出古桥统一而又多样的美,比如安吉县杭垓镇的长丰桥,采用的是当地的黑色石材, 每逢雨后,长丰桥便显得沉郁、黝黑,富有沧桑感。古桥的色彩美,还表现在与环 境、季节的色彩搭配上。无论是桃花的粉红、菜花的明黄,还是夏天的苍翠、秋天的 金黄,或与古桥形成鲜明的对比,或与古桥和谐地融合。
可以说,湖州的古桥,一半属于历史,•半属于现代,这两种元素就这 样和谐并存于湖州的乡野之中,既守望着诗意,也展现着活力。

古桥遗韵:湖州篇双林三姐妹

古桥遗韵:湖州篇双林三姐妹

古桥遗韵:湖州篇——双林三姐妹江南为水乡泽国,有水必有桥以济之,桥就成了江南一道亮丽的风景。

湖州自古多桥,据《永乐大典》记载,湖州一府有711座桥,至清同治《湖州府志》记已达1417座。

在湖州双林镇有句民谚“走过三十六个码头,难过双林塘桥头”。

过桥有何难的?难在识它的桥文化塘桥指的是双林塘上的万元、化成、万魁,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

桥长皆50米左右,且空间水平相距不到360米,为江南仅有。

万元桥源远流长,永固虹梁成利济;地灵人杰,高鸾凤尾焕文明。

甲地(第)云联,双水千秋资重镇;台星鼎峙,三桥一气接长天。

苕水西来,山排万笏;奎光东映,星耿元精。

积厚流光,万家余庆;钟灵毓秀,元气常充。

化成桥联双水之晴虹,中流自在;起三桥之彩凤,夹道行空。

盘石沐恩波,水接双桥成鼎峙;舆梁仍古制,化垂千载拟棠阴。

万魁桥桥卧为虹,五色云霞开晓霁;波平如镜,万年甲第耀奎文。

双林三桥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见载于茅以升《中国古代桥技术》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权威专著,并配以图文说明。

三桥造型壮观挺拔,并列鼎峙,气势雄伟,近视依依相望,远眺层层相叠,有姐妹之称,又有凤凰尾之说。

三桥结构巧妙,工艺精湛。

桥上构件实用而美观,具有较高艺术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万元桥在明嘉靖年间曾遭倭寇破坏,清代康熙、雍正两代都曾整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

桥高7米,长51米,宽3.5米。

在三桥中,此桥最为挺拔秀丽。

三桥雄峙双林镇北,景色无比壮美。

三桥高长相匹,鱼贯而列,蕴含着吞吐沉浮的气势。

乘船时在远处看去,随着船身的波动,就会看见三桥层叠上下,仿佛彩凤摆尾。

咫尺之距何故连跨三桥?地道湖州人都会跟你讲下面这个有趣的传说↓据当地百姓说,这三座桥也被称作“姐妹桥”,传说当年河水南岸有户商人家中有一对聪明伶俐的孪生姐妹,她俩看到百姓行路难,姐姐抢先建造了万魁桥,桥建成后立即吩咐家人在桥上收“过桥费”,每人一次十个铜钱。

湖州桥文化ppt调查报告

湖州桥文化ppt调查报告
• 去江南水乡,随处可见桥,并不希奇,但 你走进湖州,你肯定会精神一振的:你见 过古代的立交桥吗?这里有;你见过南北 跨河、一撇一捺呈“八”字型的桥吗?这 里有;你见过3座结构相同、建在300多米 之内,又同跨一水湖帅更是典型代表。著名文学家徐迟在描写他的故 乡南浔的散文中,竟一口气不间断用了66个“水晶晶”。因为水晶晶,桥梁 也自然如蛛网密布,素有“十步一桥”之说。据1993年编纂的《湖州市志》 记载,1990年湖州有各种桥梁8200余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 43座,比 世界水城威尼斯多一倍以上。有人曾写散文描述南浔这种“小桥流水人家” 的画面:“河水将市镇分割成碎片。桥又将碎片连缀起来。”河流纵横密布, 造就了江南浓浓的桥文化。但是,要论及桥文化的深厚,江南当数湖州,其 桥文化之浓。已经浓得滴下来,滴进清清的河水之中了。 在江南,没有哪座 城市有像湖州这样数量多、品类多的古桥。目前,仅湖州市区范围内登记在 册的古桥就有248座,有11座被列入文保单位,年代跨越南宋至解放前。据 了解,过去湖州的桥远不止这么多,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当时乌程、 归安(湖州旧称)二县的桥共有1417座。在这些古桥中,有竹桥、木桥、平桥、 高桥、短桥、长桥、斜桥、拱桥等,拱桥又有单孔、三孔、五孔之分。 在江 南,没有哪座城市的古桥能像湖州这样千姿百态、奇巧绝伦。湖州的古桥中, 有气势磅礴的大作。如双林三桥、湖州潘公桥、菱湖安澜桥、南浔通津桥、 永丰塘桥、洪济桥等;也有轻盈灵巧的小品,如菱湖五圣桥、双林金锁桥、 履泰桥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几座匠心独运、个性鲜明的古桥,勘称天下古桥 绝品:先说潮音桥,它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一座三孔石拱桥,石 桥当中更有木桥,桥上行人,桥下堤岸也能行人,具有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再说双林。三姐妹桥”,三姐妹指的是万魁、化成、万元三座三孔拱桥,她 们相距很近,总间距350米,同跨双林塘上,雄伟壮丽,可谓天下奇观。更让 人感叹的是“三姐妹桥”的建桥过程。三桥在800年间曾屡建屡毁,又屡毁屡 建,展现了湖州先民的执著和顽强;此外,湖州新市还有座寺前桥,它与千 年古刹觉海寺相连,从选材造型都渗透着佛教文化风格,又如湖州东南的 “八字桥”,它说的是两座桥,桥长50米的石梁桥南北跨河,平石桥则东西 跨河,两桥相距数米,一长一短,构成“八”字形,相映成趣。 我在云南大 理西南百多公里的深山里曾找见了大象踩出来的70多个脚印,至今尚存。在 中缅边境,我还拜访了当年的乘象国。

湖州繁华市区内一座90余年老桥要不要了解一下?

湖州繁华市区内一座90余年老桥要不要了解一下?

湖州繁华市区内一座90余年老桥要不要了解一下?湖州,一座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泊众多,桥梁自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南小城,有桥有水,风景宜人。

苕梁桥,它连接着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金婆弄、洗帚弄、甘棠桥等湖城众多老小区。

桥北堍的吴兴客栈,现作为湖城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宾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各乡秀才来湖州府治参加科举乡试时的住宿客栈,被莘莘学子视为求取功名、踏上仕途的起点。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现今湖州金婆弄、洗帚弄一带通往衣裳街中段,除绕道仪凤桥、骆驼桥外,现在的苕梁桥址是一个摆渡口,名为“三摆渡”。

这里是湖州东西苕溪汇流之处,河面宽阔,其名叫“江渚汇”。

摆渡的人靠一条船往三处摆渡。

渡船从馆驿河头往金婆弄一带上岸,又可往红门馆埠头上岸;同样,红门馆埠的行人也可摆渡到金婆弄埠上岸,或到馆驿河头埠口上岸,可是摆渡的速度比较慢,但来往摆渡的行人却不少。

约在1924年左右,湖州首富温家大少爷温选臣到渡口摆渡,等了很长时间。

上渡船后,他对摆渡人说:“太气闷了”(太慢)。

那个摇船的艄公知道他是富家少爷,就对他说:“你要快的话,在这里造一条桥。

”温选臣一听有点道理,就下了决心要在这里造桥。

他请人设计了一座当时很时尚的桥,用水泥为墩脚、栏杆,桥面直接用从美国进口成坯的洋松木,像火车轨道那样横铺在上面。

当时在湖州成为造型独一无二的桥梁,轰动整个城市。

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因桥像梁一样架在苕溪上,起名为“苕梁”,而老百姓都习惯叫“苕梁桥”。

因用的原料是美国洋松木和水泥,造型又别致,人们又俗称“洋桥”了。

十多年后,日寇侵占湖州。

因苕梁是平桥,成为日本兵来往的主道,几乎成为日本人的军用桥。

八年抗战胜利以后,苕梁桥被日本鬼子糟蹋得满目疮痍,成了一座危桥,湖州百姓呼吁急需修复苕梁桥。

但当时湖州经济被日寇破坏得太严重了,地方缺钱修桥。

时任吴兴县参议会参议长的凌以安,对重修苕梁桥成为他上任的第一件处理的提案。

为了筹到一笔修桥款,他想到章荣初先生在上海“租界”办企业,生意好,没损失,就赴沪找章荣初商量。

浙江湖州的古橋(三)【圖文】

浙江湖州的古橋(三)【圖文】

浙江湖州的古橋(三)【圖文】胥仓桥胥仓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胥仓村胥仓港与西苕溪交汇处,西连安吉县、东连湖州。

作为一座地跨不同城市的古桥,桥梁东西向横跨胥仓港,为2墩3孔花岗岩石梁桥。

桥长12.8米,宽2.3米,径跨12.3米,中孔净跨4.78米;桥面侧立面微呈八字形,中孔平直,3孔桥面均由4块石梁并铺而成,桥堍分别用3块石柱并筑;桥栏现存望柱2根,并雕刻狮头;桥额刻楷体“重建胥仓桥”,年款不清。

2002年,胥仓桥被列为县级文保点。

湖州德清县高桥镇天皇殿村永寿高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二都村寿昌桥(上渚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高桥镇天皇殿村过福桥湖州德清高桥镇天皇殿村步高桥湖州德清雷甸镇雷甸村青云桥德清古桥群之一,建于宋元时期。

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湖州德清洛舍镇东衡村千秋桥,清末(1903年)重建。

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洛舍镇章家桥村杨家兜武德桥,明末(1633年)重建。

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乾元镇茧站旁新民桥湖州德清乾元镇明星村南埭圩四仙桥,三孔石梁桥,清末重建。

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乾元镇务前街北端清河桥(孩儿桥)德清古桥群之一,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湖州德清乾元镇幸福村德武桥,俗称太堡塘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二都村寿昌桥(上渚桥)湖州德清三合乡和睦村和睦桥湖州德清三合乡和睦村张家角崇善桥湖州德清三合乡塘泾村对凤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塘泾村太平桥,俗名观音桥(师姑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亭子头村望仙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下杨村环桥头永安桥德清古桥群之一,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湖州德清武康镇龙山村前埠咸宁桥(回笼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武康镇龙山村洋口社桥德清古桥群之一,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湖州德清武康镇三桥村阜贰桥(新桥)德清县文物保护点湖州德清武康镇三桥村上市桥德清县文物保护点湖州德清武康镇三桥村太平桥德清县文物保护点湖州德清武康镇三桥村追远桥德清古桥群之一,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桥文化:
庙里庙、塔里塔、桥里桥――潮音桥
潮音桥――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是一座三孔石拱桥,石桥当中更有木桥,桥上行人,桥下堤岸也能行人,具有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又称“哑子桥”传说有聋哑渡船人曾为抗争潮音桥被毁而殉命,后人为纪念他,无论行船或步行,只要经过潮音桥,都默默无声。

骆驼桥――唐垂拱元年(685)建。

原桥名乃颜真卿所书。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录一)(唐)刘禹锡
骆驼桥上蘋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
“三年京国厌藜篱,长羡淮鱼压楚糟。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苏东坡
骆驼桥边原有一个集市,叫骆驼桥市,据说赵孟頫曾经在此卖字。

杜牧与湖州水戏:杜牧为何刺湖州的传说,碧澜堂为其所建,所题。

清代改为馆驿“接官厅”马军巷――南宋大将军韩世忠的马军营驻扎过的地方
碧澜堂――“一夜碧澜堂上坐,只疑身在水晶宫。

”――张逸
宋代梅尧臣《游霅溪诗》:“共爱霅溪风物美,,春来清可鉴须眉。

蘋生楚客将归日,花暖吴蚕始浴时。

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

画船载酒期君醉,已是无谋任翦夷。


唐湖州刺史杜牧的碧澜堂而得名的馆驿巷,
甘塘桥――
赵孟頫故居、江子汇――鸥波亭(赵孟頫游息之所)
“武功坊”――湖州历史上众多石牌楼中仅存的一座;建于明代中期。

去思碑:纪念张士元功德。

红门馆――原名弘文馆,右文馆,为明清两朝科举考场与考生的膳宿之所。

桥梁的各种构件
护栏石、望柱头、合龙板、龙门石、间壁石、长柱石
龙、狮、荷莲、云纹、飞叶、蝙蝠、乌龟、菊花、蔓草、八卦、太极、如
意、宝幡、暗八仙、风火轮
湖州石桥雕刻以“龙”为主――镇桥压水
桥楹,是湖州桥文化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有:桥梁历史、地理位置、桥梁坚固、山水风光、神话典故、弘扬宗教、凭吊先人等。

名人与古桥关系密切。

晋朝车骑将军沈充在武康千秋桥畔弹唱吴哥不休;唐朝诗僧皎然与和孚塔影桥的传说;苦吟诗人孟郊与家乡武康清河桥的情缘,著名书法家、湖州刺史颜真卿在长兴许公桥步云赋诗、晏饮是桥的史话;晚唐诗人陆龟盟营造长兴鼎甲桥的美传;北宋文学家、湖州知州事苏轼手书刻石东林回仙桥的轶事;南宋右丞相吴潜与故乡新市状元桥的纪事;南宋丞相兼枢密使游似寓居雷甸库桥头的故事;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寓居下昂镇时为听月、望辉、众安三桥题字的美传佳话,明代水利学家潘季驯独资修建湖州潘公桥的家乡情愫;清代汉学家、训诂学家俞樾在德清四仙桥题联的趣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