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类药物分析课件
精选生物药物分析讲义.(ppt)

(1)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2)生物活性的检查
(3)安全性的检查
(4)效价测定 (5)生化法确证结构
第四节 生物药物的科学管理 一、生物药物质量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二、生物药物的质量标准 1、国家药典 凡例 正文 附录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 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
2、生物药物的研制发展过程 3、生物药物分类
①按其来源和生产方法大致分为三类
a) 生化药物 b) 生物技术药物 c) 生物制品
②按生物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来分类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药物
(2)有机酸,醇酮类 (3)维生素 (4)酶及其
a) 消化酶类 b)消炎酶类 c)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酶类
d) 抗肿瘤类
(2)在药理上,生物药物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 合理性和特异诊疗有效性。
(3)在医疗上,生物药物具有药理活性高,针 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及营养 价值高等低, 杂质的含量相对比较高。
(5)生物药物常常是一些生物大分子,它们不仅 相对分子质量大,组成结构复杂,而且具有严格的 空间构象,以维持其特定的生理功能。 (6)生物药物对热,酸,碱,重金属及PH变化 都比较敏感,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易对生物活性 产生影响。
品 标准
标
局标准
准
临床研究用标准(临床研究) 暂行标准(试生产) 试行标准(正式生产初期) 地方标准整理提高后的品种
企业 使用非成熟(非法定)方法 标准 标准规格高于法定标准
国外 ①美国药典 ②英国药典 ③英国副药典 ④欧洲药典 ⑤美国国家处方集
⑥日本药局方 ⑦国际药典
四、药典与分析方法
核酸化学PPT课件

DNA与RNA结构特点
DNA结构特点
DNA是一种长链生物聚合物,组成单 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 核糖和磷酸构成。
RNA结构特点
RNA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缩合而 成长链状分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 碱基构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 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
多肽。
基因编辑技术
如CRISPR-Cas9等,可对基因组 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基因敲除、
敲入、突变等操作。
05
核酸药物设计与应用
抗病毒药物设 利用病毒基因序列中的特异性区域,设计与之互 补的核酸药物,通过阻断病毒基因复制或表达, 达到抗病毒效果。
靶向病毒关键蛋白的药物设计 针对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蛋白,设计能够与之 结合的核酸药物,从而阻止病毒的组装、释放等 过程。
RNA转录过程及调控
RNA转录的基本过程 转录起始、链延长、链终止与释放
RNA转录的酶学 RNA聚合酶、转录因子等
RNA转录的特点
模板链的选择性、转录的不对称性、 转录后加工等
RNA转录的调控
转录起始的调控、转录延伸的调控、 转录终止的调控
核酸酶作用及降解产物
核酸酶的种类与特性
01
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等
核酸的降解过程
02
核酸酶的切割作用、降解产物的生成与性质
核酸降解产物的应用
03
用于核酸序列分析、核酸检测等
03
核酸性质与功能
生化药物分析—生化药物分析的特点(药物分析课件)

药物分析技术
一、生化药物分析的特点 1、分子量不确定性 (1)只有氨基酸、核苷酸、辅酶、甾体激素等化 学结构明确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确定。 (2)大多分子量不确定,结构不确定 因此,生化药物常需进行纯度及分子量测定。
药物分析技术
2、分析项目的特殊性
组胺、类组胺或其他物质。 来源:用动物脏器/组织制备时,在正常组织
中存在。 方法:猫/狗血压法检药物中所含降压物质。
药物分析技术
(5)无菌检查 对药物及敷料是否染有活菌的检查。 由于许多生化药物不能高温灭菌,故检查此项。
药物分析技术
4、含量/效价测定 表示方法:
(1)含量百分比:适用于化学结构明 确小分子/经水解 后变成小分子药物。
药物分析技术
2、杂质检查 (1)一般杂质 (2)特殊杂质
3、安全性检查 (1)热原检查:由微生物所分泌的某一种代谢产物,
一般以为是内毒素,能使恒温动物体温升高。 方法:家兔法/鲎试剂
药物分析技术
(2)异常毒性试验 用一定剂量药物按指定的操作方法和给药
途径给规定体重的试验动物,观察其急毒反应 (是否死亡),是一个限度试验。
(2)生物效价/酶活力单位表示,适于酶类、蛋白质类。
异常毒性试验出现: 主要取决于供试品在生产中是否引入,可 发生异常毒性杂质。
药物分析技术
(3)过敏试验 检异性蛋白试验----引起多种过敏反应 轻:皮肤产生红斑/丘疹
过敏 重:窒息、发绀、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压降低、休克、死亡。
药物分析技术
(4)降压物质检查 指药物中含有能导致血压降低的杂质,包括
(1)除采用理化法分析外,尚需用生物检定法进行检定,以证实其 生物活性 (2)因易引入杂质,常需做热源、热敏、异常毒性、安全性试验 (3)多用含量测定表示主药含量,但酶类需进行效价/酶活力测 定,来表示有效成分含量。
抗病毒药物-分析解析

抗病毒药的分类
1. 2.
按病毒种类分类:广谱抗病毒药、抗RNA病毒药和抗DNA病毒药。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抗疱疹病毒药、抗艾滋病病毒药、抗流感病 毒药、抗肝炎病毒药等。
3.
4.
按药物来源和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剂。
按作用机制或靶点分类:阻止吸附穿透药(抗体)、干扰脱壳药 (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
又名无环鸟苷,是人工合成的无环鸟苷类似物
O N HN N H2N N CH2OCH2CH2OH
阿昔洛韦 药理作用
1. 2.
抗病毒谱较窄,为抗DNA病毒药,对RNA病毒无效。 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有 抑制作用。
阿昔洛韦 作用机制
1.
2. 3.
经过三步磷酸化形成三磷酸无环鸟苷。
3.
在老年人,抗组胺药、向神经药物或抗胆碱药可增强amandadine引起神经 毒性的可能性。
4.
有研究表明,amandadine对大鼠有胎毒作用和致畸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妇 女慎用。
扎那米韦 Zanamivir
OH H O HO OH HN NHC(NH)NH2 O OH O
扎那米韦 抗病毒作用
也可通过影响血凝素而干扰病毒组装。
此两药仅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amantadine抗病毒浓度 约为0.03~1.0μg/mL,rimantadine的抗病毒作用强度比 amantadine约强4~10倍。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此两药口服均易吸收,体内分布广泛。
①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胸苷掺入病毒DNA链;
②终止DNA链延长。因此ZDV抑制HIV逆转录过程,使病毒复制受阻 而产生抗病毒作用。
小核酸药物行业分析报告

小核酸药物行业分析报告小核酸药物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小核酸药物指的是一类由较少的生物分子组成的药物,相对于传统的蛋白质药物而言,小核酸药物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挥药效,并且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和可控性。
小核酸药物是一种新型生物医药,比较突破传统药物的限制,能够治疗从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疾病。
二、分类特点小核酸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siRNA、miRNA和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其中,siRNA主要作用是针对外来的RNA信息,防止信息转化成蛋白质而产生有害的物质;miRNA则是干扰内源的miRNA信息,使肿瘤细胞死亡;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则主要用于拦截基因表达,并且可以指导基因矫正。
小核酸药物具有靶向性、低毒副作用、可调控性、针对多种疾病等特点。
三、产业链小核酸药物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基因合成、包装、药物制剂、临床研究等方面。
其中,基因合成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小核酸药物基因序列构成和合成问题,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基础条件;包装环节是保证药物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部分;药物制剂则体现了新型药物在治疗上的特色;临床研究作为小核酸药物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体现了小核酸药物治疗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四、发展历程小核酸药物自20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合成技术不断完善、药物应用领域拓宽以及临床测试等多个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小核酸药物的规模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癌症的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走向产业化阶段。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我国对小核酸药物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加快小核酸药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文件包括了小核酸药物发展的政策导向、投资引导、税收支持、研发资助等多个方面,为小核酸药物行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六、经济环境小核酸药物行业受到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小核酸药物也逐渐崭露头角。
核酸类药物ppt课件

主要用于病毒性角膜炎、单纯疱疹、慢性病
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
18
-
19
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的急变期。
-
12
【不良反应】 ①骨髓抑制:较常见; ②肝脏损害:可致胆汁郁积出现黄疸; ③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
泻和口腔炎,但较少发生; ④高尿酸血症:多见于白血病治疗初期,
严重的可发生尿酸性肾病。
核酸药物中另一类为裸DNA基因疫苗 与基因药物,它们是将具有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功能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重 组,将此重组DNA导入人体细胞,使 其表达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产生免 疫或治疗作用。
-
10
第二节 核酸类药物各论
-
11
一、碱基及其衍生物 巯嘌呤(6-巯基嘌呤)
【作用与用途】
属于抑制嘌呤合成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化学 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 的转变过程,在抗肿瘤方面拥有较大市场。
(一)碱基及其衍生物
多数是经过人工化学修饰的碱基衍生 物,主要有巯嘌呤、氟尿嘧啶等。
-
4
(二)核苷及其衍生物
1.腺苷类:阿糖腺苷等。 2.尿苷类:碘苷等。 3.胞苷类:阿糖胞苷等。 4.肌苷类:肌苷等。 5.脱氧核苷类:氮杂脱氧胞苷等。
-
5
(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1.单核苷酸类:有腺苷酸(AMP)、尿苷酸(UMP)、肌苷酸 (IMP)、环腺苷酸(cAMP)、双腺苷酸、辅酶A等。
第十一章 核酸类药物-1第一节 核 Nhomakorabea类药物概述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 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三部分
组成; 戊糖与碱基组成的单元叫核苷。
核酸类药物ppt精选课件

脱氧硫鸟苷、三氟胸苷
.
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单核苷酸类:有腺苷酸(AMP)、尿苷酸(UMP)、肌苷
酸(IMP)、环腺苷酸(cAMP)、双丁酰环腺苷酸(DBC)、 辅酶A(CoA)等; 核苷二磷酸类:有尿二磷葡萄糖(UDPG)、胞二磷胆碱 (CDP-Choline)等; 核苷三磷酸类:有腺三磷(ATP)、胞三磷(CTP)、尿三 磷(UTP)、鸟三磷(GTP)等; 核苷酸类混合物:有5’-核苷酸、2’,3’-核苷酸、脱氧 核苷酸、核酪等。
质会使机体代谢失调,发生病态,提供这类物质, 有助于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加速受 损组织的修复.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放射病、血小板减少症、白 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心血管疾病等。 属于这一类的核酸药物有ATP、辅酶A、脱氧核 苷酸、CTP、UTP、腺苷、混合核苷酸、辅酶I等。
.
第二类为天然碱基、核苷、核苷酸结构类似物或聚 合物,这一类核酸类药物是当今人类治疗病毒、肿 瘤、艾滋病等的重要手段,也是产生干扰素、免疫 抑制的临床药物。
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核苷酸类药物有以下一 些品种:氮杂鸟嘌呤、巯嘌呤、6一氯嘌呤、氟胞 嘧啶、氟尿嘧啶、呋喃氟尿嘧啶、氟苷、阿糖胞苷、 环胞苷、肌苷二醛、异丙基苷、脱氧巯鸟苷、环腺 苷酸、聚肌胞等。
.
反义核酸技术(简称反义技术)
利用这一技术研制的药物称为反义药物,根据核酸 杂交原理,反义药物能与特定基因杂交,在基因水 平干扰致病蛋白的产生过程,及干扰遗传信息从核 酸向蛋白质的传递。
第五章 核酸类药物
.
1868年瑞士青年生化学家米歇尔(Miescher),在用 胃蛋白酶分解细胞蛋白质的时候,发现酶不能分 解细胞核。经过化学分析,细胞核主要是由含磷 的物质构成的,它的性质又不同于蛋白质,起名 叫核素,20年以后,人们发现这种物质是强酸, 改称为核酸。
核酸类药物课件

三、核苷的制备 本节叙述核苷的化学法和发酵法生产。 (-)RNA化学水解法制备核苷 1. 核苷生产工艺流程 RNA经甲酰胺化学水解制备核苷
(-)RNA化学水解法制备核苷 1. 核苷生产工艺流程(图14·8)
(二)发酵法生产核苷
发酵法生产核苷是近代发酵工程领域中的杰出成果, 产率高,周期短,控制容易,产量大。用发酵法生产各种 核苷的菌株有着许多共同特点:
①它们都使用磷酸单酯酶活力很强的枯草芽孢杆菌或短小 芽抱杆菌为诱变出发菌株;
②它们都是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诱变方法选育出在遗传性 状上具有特定标记的诱变菌;
4.菌体自溶法生产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在合适的条件下降解细胞内的RNA 可产生5′-核苷酸。在国内用谷氨酸产生菌体自溶法 生产5‘-核苷酸。
(1)菌体自溶法生产核苷酸工艺流程:
5. 碱水解法生产2',3'-混合核苷酸
RNA结构中的磷酸二酯键对于碱性条件不稳定, 很容易生成2′,3-环状磷酸酯,此环状磷酸酯对碱更 不稳定,很易加水分解生成2',3'-混合核苷酸。 取RNA配成3%~3.5%的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达 0.3mol/L浓度,升温至38℃,保温16~20小时,用 6mol/L盐酸中和至pH7.0,从RNA水解成2′,3'核苷酸的降解率达95%以上,将2′,3'-混合核苷酸 制成每片含50~100mg的片剂,经临床使用,对非特 异性血小板减少症、对白血球减少症、癌肿的化疗 和放疗后的升白血球均有较好疗效。
(二)生产工艺 1.以5'-CMP为原料的合成法 (1)工艺路线:
2.工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