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是否已趋近均衡
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与失调分析

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作为衡量值,就可以充分体现贸 单位根检验,采用 ADF 方法对其经济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易摩擦的强弱。
表 1 整理如下:
表1:变量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类型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商品市场主要体现为通胀水平上升,最 后传导至本国货币的均衡汇率水平抬升。
衡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会弱化消费需求对国内的商品
各变量都是通过 wind 数据库来获取,样本区间为 1994 年
价格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出口关税率对均衡汇率的影响 至 2019 年的月度数据,并对各经济指标取自然对数进行回归
ERER 理论的模型分析可以归纳出,我国人民币汇率均衡的重 要解释变量有:国民收入统计中的政府税收余额、人民币即期 汇率、跨境资本顺差额、进口关税率、出口关税率、政府对内 部商品的消费、政府总支出、贸易商品的国际进出口价格、我 国的货币供给变动、国内 GDP 总值。由上述解释变量能够建 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模型为:
经济理论与实践
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与失调分析
郑鹏程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摘 要: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人民币汇率作为国际经济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越来越凸显,人民币汇率是否稳定 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和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通过改进建立适合我国现状的ERER均衡汇率模型,描述出 均衡汇率与重要影响经济因素的动态关系。采用1994年到2019年的月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作为样本,进行均衡与失调情况的实 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15年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汇率波动幅度较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单边升值走势 下失调程度较高;而“8.11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汇率波动幅度显著收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双向 波动走势下失调程度明显下降。
人民币汇率的微妙均衡——浅析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及其影响

更加灵活汇率制度 的国家和地 区 占了绝大多 数 ,这表 明
定的汇 率浮 动范 围,并通过 调控市场 保持人 民币汇率
稳定 。实践证 明 ,这 一汇率制度 基本符 合 中国国情 ,为 中国经 济 的持 续 快速 发 展 做 出 了积 极贡 献 。19 97年 以 前 ,人 民币汇率稳 中有升 ,海 内外对人 民币的信 心不断
收稿 日 :2o . 期 06
・ - — —
买力平 价。这一方 法的基 本思路是 同一商 品的 不同货 币 标 价经过 汇率换算后 应该是等值 的。例 如 ,在 中国 1元 O
人 民币能买 一个 麦 当劳 汉堡 ,在美 国买 同样 一个麦 当 劳 汉堡按 1 :8的汇率 应该 花 12 元左 右 。如果在 美 国 . 5美
改革不断深化 ,金 融领域 改革取 得新 的进展 ,外汇 管制 进一步放宽 ,外汇市场 建设 的深 度和广度 不断拓 展 ,从 而建立起新的人 民币汇率形 成机制——有弹 性的管理 浮 动汇率制。人 民币汇率改 革的最 终 目标是人 民币完全 自 由兑换 。人 民币汇率有弹性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的内容是 : 人民 币汇率不再盯住 单一美元 ,而是按照我 国对外经 济 发展的实际情况 ,选择 若干种 主要货币 ,赋 予相应 的权
2 0
1 6 ・— 3 - —
维普资讯
第 2卷 5
期 26 第月 0年 9 0 9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为低廉 ,更加方便 。
V.. o 总2 N. 05 9 1 第
15 5 期
同样一个麦当劳汉堡卖 2美元 的话 ,那 么按 1 :8的汇率 就折合成 1 6元人 民币 ,依据购 买力 平价的原理 来计算 , 显然人 民币 的汇 率 被严重 低估 ,人 民币的购 买力 较高 , 人 民币应该升值 。 然而 ,由于具体商 品或商 品篮 子的选取 以及具 体测 算方法 的不 同,依据 购买力平价 理论测算 出来 的人 民币
浅议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英 国著名 经济学 家米 德在 国际 对外投资额度 。 收支》一 书中将开放经济下政府宏观
经济政 策需要达到的 目标概括为 内部 发布了关于境 内机构 自行保留经常项 述 了浮动汇率制下和固定汇率制下财 均衡和外部均衡两个方 面。内部均衡 目外汇收入 的通知 ,境 内机构可根据 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的效果 ,为开放经 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外部均衡 经营需要 自行保 留其经常项 目外汇收 济下宏观经济和政策搭配提供 了一个 则反映为 国际收支平衡 。 入, 这标志着我国 自 19 9 4年沿袭至今 可以普遍使用的基本研究框架 。 自 20 年 7月 2 05 1日起 ,我国开 始 实行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 我国 目前正面临着 内外均衡 的失 的强制结售汇制度被意愿结售汇制度 调。外部均衡方面 , 2 0 年至 2 0 所取代。 从 01 06 年 ,我国连续保持经常项 目和资本项 目双顺差 的格局 ,总顺差 不断扩大 。
达 16 34 0 6 .4亿 美 元 ,0 7年 , 汇 储 营保 留外汇的 “ 20 外 选择权” ,但从短期来 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 币对人 民币
备规模继续扩大 。
看, 企业未必会使用这种权利。我国外 的交易价在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 完备 , 企业相关的外汇专业人才仍然匮 浮动 , 20 自 0 7年 5月 2 1日起 , 银行间
外 固定 收益 类产 品及 货 币市 场 工具 , 购 创 出 自 20 年 以来新高 ,前 7个 月 01 汇 额按 保 险 机 构 总 资产 的一 定 比例 控 2 7 亿 元 的 人 民 币 贷 款 新 增 量 也 .7万
可见 , 币供 应高 货 制。 这标志着我国合格境 内机构投资者 创 出历 史同期新高 ,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例,它的变化对于国际贸易、外汇市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汇率变化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再到逐渐实行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
本文将对中国汇率的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剖析,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回顾中国的汇率制度演变史。
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长期维持在1:2.46的水平。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对外储备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开放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固定汇率制度逐渐面临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放开了外汇管制,并开始了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双轨制汇率制度,即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开设一个外汇交易市场,行使市场调节作用。
这一措施的出台旨在解决外汇供求不平衡、黑市交易盛行等问题。
然而,双轨制并未能有效解决中国汇率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出了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托管币篮机制改为单一美元汇率,即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一改革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逐步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再直接干预汇率水平。
自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升值,尤其是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75升值至6.0504,升值幅度接近30%。
然而,2014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了贬值压力。
中国政府为了稳定汇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外汇干预、限制资本流出等。
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保持平稳,但在2015年8月中国央行突然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发了汇率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超过2%。
之后人民币汇率仍然保持在贬值的趋势,一度对美元贬值超过6.9元。
对于中国汇率变化趋势的原因,首先是由中国经济的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基于货币分析模型的实证测算

人民币汇率已非 常接近均衡 水平 。因此 , 在人 民币 保持 渐进 升值 、 弹性 区间不 断扩 大 、 国外舆 论 持续施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3—1 9
作者简介 : 赵先立( 1 9 8 5 一) , 山东烟 台人, 中央财经大学金 融学院博士研 究生, 人 民银行 兰州中心 支行科 员, 研 究方向: 国际金 融。
且 目前 已突破 1美元兑 换 6 . 3人 民币 的关 口。2 0 1 1 年第 4季 度开 始香 港市 场无 本金 远期 交割 ( N D F ) 出 现双 向波动 , 另外 , 2 0 1 1年 中 国 经 常 账 户 余 额 占 G D P的 比重 已经低 至 2 . 8 %, 这 些 事 实 可 能 意 味 着
2 0 1 3年 5月 第 3期 ( 总第 1 6 3期总第 2 9卷 )
山 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 o u n r a l o f S h a n d o n g Y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l i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称, I MF的 2 4位 执行 董事 达成 一致 , 就 中期 而 言 , 强
国外指责人 民币 “ 汇率操纵或低估 ” 的依据主
要来 自于一些 研究 者关 于人 民币均衡 汇率水 平 和失 调 的研 究 。多 数 国外研究 认 为人 民 币汇率存 在 大幅 低估 ,S u b r a m a n i a n ( 2 0 1 0 ) 选取 了 WD I 原 始数 据 、 依 据城 乡偏 差对 中国 G D P调 整后 的数 据 和 P WT 的数 据, 运 用扩 展 的 P P P方 法 ( 即 B— S模 型 ) 检验 发 现 , 人 民币在 2 0 0 5年低 估 约 3 0 %, 并 且 人 民币 2 0 0 5年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分析

中允许代表长期均衡的约束条件 ,使得P P P 的 实证分析更贴近国别间汇率的实际。但P P P 理 论在我国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张晓朴 (9 9 19 )
础的购买力平价框架下两 国间货币 的汇率应
维普资讯
指 出…: 由于 平价 理论 的假 设 条件 较 为严 格 . 在
8 年代主流的实证研究方法 。 O 并且随着计量经 济学的发展 . 许多实证方法也不断融入购买力 评价理论 , 如单位根检验 、 协整检验 、 方差 比例 检验等等 。 nl r gr18 ) E g 和Ga e(9 7提出协整理论 e n 及 其 两 步 检 验 法 :oasn 19 ) 出 了 协 整 Jhne (9 1 提 步完 全 信息 的极 大似 然 估 计 法 , 破 了两 步 突 检 验 法 只适 用 于 两 变量 的 限制 , 以检 验 多变 可 量 多 重 协整 关 系 ; ovt和Watn 19 ) 一 H rah s (9 3进 o 步 拓 展 了Jhne 的方法 ,提 出 了在 协 整 检验 oasn
维普资讯
渤 海 大学
錾
学 版
人 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分析
刘 晓 星 吴 凤 霞 ( 广东商学院 金融系 , 广东 广州 5 02 130)
摘
要 : 用E E 模 型 , 汇 改 为 分 界 点 分 两 个 区 间段 对 我 国1 9 年 ~ 0 6 间 的人 民 币均 利 R R 以 97 20 年
管理 研 究。
随着我国经济2 多年 的高速增长 。 O 经济基 本 面 已经发 生 了革 命 性 的变 化 . 民币 面 临前 人 所未有 的升值压力。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 反映 , 民币的升值 已是必然 . 人 但升值 幅度 和 升值频率如何把握 , 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经 济 分析准确测算实际的均衡汇率水平 , 使人民币 的升值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 当前 我 国国际 金融研 究领 域 的热点 问题 。
十年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与分析

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测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基本稳定,小幅升值,波劢有所加大 在过去6年持续大幅升值幵已经进入均衡汇率区间的 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的空间已经很小,但也丌存 在大幅贬值的空间。由于现实中的汇率波劢往往出现超调 现象,在欧债危机没有有效解决、人民币继续以美元为主 要盯住目标的环境下,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基本 稳定、小幅升值的趋势,但波劢会有所加大。人民币对美 元汇率波劢幅度的扩大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 步完善,有利于改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单边升值预期,也 有利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这对于降低国际投机 资本套利冲击,增强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少对中国对 外贸易的冲击都是有利的。
总体趋势是人民币升值。从2005年至2012年期间,人民币 兑美元汇率走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2005年7月~2008年6月,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人民币升 值。 2.2008年6月~2010年3月,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
3.2010年3月~2012年1月,人民币汇率继续下跌,人民币持 续升值。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第一,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収布公告 决定,即日起美元对人 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 1 美元兑 8.11 元人民币,人民币小幅升值2%,开始实行以市 场 供求为基础、参考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劢汇率制度。 就是我国政府 根据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冴,结合我国国情 而制定的汇率制度。 此后的三年中,到全球次贷危机乊 前,我国经济収展良好,人民币汇率上升。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影响汇率波劢的最基本的 因素。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 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 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 的需求,推劢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 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 生产的収展,提高产品的国际 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 经 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
央行重启人民币汇改

鳃 ’。 。
罡 爨
二五” 的专题 规划, 正在积极
研 究推进 。工信部表 示, 十
-:” i f 期间 , 物联网在产业体
系将初步形成从传感器 、芯
央行 重 启 人 民币 汇 改
6月 1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决 定 进 一 步 推 进 人 民 币 汇 率 形 成 机 制 改 革 , 9日
增 强人 民币汇率弹性 。 当前 全 球 经 济 逐 步 复 苏 , 济 回 升 向 好 的 基 础 进 一 步 巩 固 , 济 运 行 经 经
片、 件、终端、整机 、阿络 软
到 业 务 应 用 的完 整 产 业链 ,
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 力- 一
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据
介绍 ,物联网将成 为全球信
一
企业也正积极致 力于推动物 ? 联网 由 “ 念”向 i 概 - 产业 转 ;
化 ,并在 多地 区建 立物联 网
基地。 ’
步下 降 , 际收支 向均衡 状态 进一步 趋近 , 国 当前 人 民 币 汇 率 不 存 在 大 幅 波 动 和 变 化 的 基 础 。 民 银 行 将 进 一 步 发 挥 市 场 在 资 源 配 置 中 的基 础 性 作 人 用 , 进 国 际 收 支 基 本 平 衡 , 持 人 民 币 汇 率 在 合 理 均 衡 水 平 上 的 基 本 稳 促 保
I
I I
[ 1 资讯
I I
_
目
_
F l
f
{
≈ 曩
棚嘲 鼍 - I
菇
圈
. 目 __ 目 一 _ _ _
_~一 1 啊- ’
f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是否已趋近均衡【摘要】本文根据中国实际,通过非抛补套利模型和泰勒规则模型构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汇改后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间83个月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了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作用机理及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与中美两国通胀率关系最紧密,两国产出缺口和中国国内利率的变化并不显著地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另外美国国内利率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有反向作用。
基于此,我们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已不具备继续升值的潜力,人民币汇率正趋近于均衡水平。
【关键词】泰勒规则;均衡汇率;利率平价一、引言从2011年第4季度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预期明显减弱甚至逆转。
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h)显著低于内地在岸人民币汇率(cny),香港ndf市场上的人民币远期汇率也出现了贬值预期。
2012年2月,中国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单月贸易逆差(315亿美元),2011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为2.8%,小于3%的国际公认标准,意味着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处于可持续的水平,基本实现了外部平衡。
2012年3月的“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由于产业结构改进、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目前人民币汇率距离均衡水平比较近,并逐步具备了加大汇率浮动的条件。
温家宝总理在会后的答中外记者问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种种迹象似乎预示着,始自2005年7月汇改之后的人民币单边升值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人民币汇率正趋近于均衡水平。
那么,人民币汇率已经到均衡水平了吗?本文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理论和经验均表明,汇率作为宏观经济变量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存在着密切联系。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泰勒规则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并预测宏观基本面和汇率之间的关系(陈平、李凯,2010)。
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模型并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后续走势。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简要回顾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计算方法和失衡程度;第三部分结合中国自身制度安排和已有研究,改进汇率的非抛补套利模型和泰勒规则模型在中国的设定;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
二、文献综述目前关于均衡汇率的估算方法主要包括基本面均衡汇率(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feer)、行为均衡汇率(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beer)、持久性均衡汇率(permanent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peer)与均衡实际汇率(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erer)等。
这些方法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以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为基础,即均衡汇率最终由两国的物价水平决定;第二类则试图通过建立以经济基本面因素为基础的结构式计量经济模型来估算均衡汇率。
基于均衡汇率不同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算结果千差万别。
一些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依然显著低于均衡汇率水平(williamson r. cline and john williamson,2010),而另一些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并甚至略高于均衡汇率水平(秦朵、何新华,2010)。
在对人民币是否已达均衡汇率莫衷一是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让市场来决定——通过观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方向及幅度来推测其均衡汇率。
诚如周小川行长所言,由于欧债危机恶化导致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出现分化,当前恰好是中国政府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最佳时间窗口。
在央行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的情形下,我们通过构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模型,模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利于观察人民币是否已达均衡汇率。
三、理论模型传统的宏观汇率模型建立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资本项目还存在一定管制,我们结合实际对汇率理论做了必要的修正。
(一)非抛补套利模型中短期内对汇率起主要作用的是利率平价(王爱俭、林楠,2007)。
中国较高的基准利率是引发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入中国进行套利,从而造成市场上人民币供不应求的重要因素,这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短期基础。
然而,有两个问题会阻碍利率平价发挥作用:一是目前中国国内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特别是针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还有严格管制;二是中国政府依然实施着比较严格的资本账户管制。
在利率与资本账户都存在管制前提下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并非均衡汇率,因此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低于均衡汇率。
然而反过来想,第一,如果国内利率实现市场化,基准利率上升的可能性要比下降大得多,这意味着中美利差只会拉大而非缩小;第二,尽管存在资本管制,但近年来短期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证明,中国的资本管制只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套利资本的流动,而不能完全地阻断后者。
这意味着利率平价依然会起作用。
鉴于此,我们对传统的非抛补套利模型做必要的修正,使其更加符合中国实际。
假定为资本管制程度,且0≤泰勒规则基本含义是:一国中央银行主要是根据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来调节短期利率。
如果两国中央银行都采用泰勒规则制定短期利率,即(2)式右边项就可以用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组合来代替,左边汇率的变化也因此被决定。
我们假定taylor规则在中国和美国均适用,则中国泰勒规则可以用下面的一般形式表示:其中是央行所需调节的短期目标利率,是通货膨胀率,是事先设定的目标通胀率,是产出缺口,是长期均衡利率。
,即通胀高于预期或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时,央行将上调利率。
令(3)式中,,因此有:但是现实中,央行目标利率调整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往往要考虑上一期的利率,因此实际公布的利率应该是目标利率和上期利率的一个加权,假定实际观察到的利率为,有:四、实证研究(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人民币汇改始于2005年7月21日,本文选取的数据范围为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共计83个月度数据。
本文一共涉及四个变量:人民币/美元的汇率、中美两国的利率、通货膨胀率、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
汇率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并通过简单平均数的方法得到月度数据,具体详见(http:///model_safe/index.html)。
由于国民收入的数据仅有季度数据,我们选用月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作为国民收入的代理变量,它反映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产出缺口的衡量即建立在这个指标之上,我们采用hp滤波法得到产出缺口。
中国月度制造业pmi数据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http:///);美国月度制造业pmi数据取自网站(http:///indicators/purchasing_managers_index)。
美国的短期月利率是federal funds rate,取自联邦储备银行纽约分行网站(http:///markets/omo/dmm/fedfundsdata.cfm)。
中国的月利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网站(http:///)的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30天到期加权平均利率,它是按照月度每天的交易量加权得到。
月度通货膨胀率通过月度cpi计算获得,中国的月度cpi数据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美国月度cpi数据取自网站(http:///)。
实证检验之前,我们对(9)式各自变量前面的系数符号进行预测。
根据之前的假设及推导有,,,,,,。
但仅仅知道这些还不能确定各系数的符号,我们需要比较和1的大小。
观察(2)式的左右两边,因为人民币对美元总体保持升值态势,故有;考虑到中国国内利率总体高于美国,因此有。
算得,所以(9)式各自变量前的系数符号预测如下:,,,,,。
(二)检验结果本文实证检验由eviews6.0软件完成,通过最小二乘估计(ols)得:其中,=0.5167,调整后的=0.4475。
f统计量值为13.1853,d-w 统计值为1.8399,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良好。
回归结果第一行括号内是标准差,第二行括号内是t检验统计值。
各自变量前的系数与预测符号基本一致,仅美国滞后一期利率变量前的系数符号与预测相反,即前一期美国国内利率上升将导致未来一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美国资本账户高度开放,资本项目自由流动使得价格粘性减弱,套利周期缩短,非抛补利率评价(uip)能够更快更好的发挥作用。
中国和美国通货膨胀率前的系数符号与预测一致,且各自t检验统计值显著,这表明通胀对汇率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传导机制也与模型推导的一致,即一国国内通胀率上升将促使本国央行提高利率,当期利率的提高使得国外资本流入国内进行套利,推动本国货币升值。
中国和美国产出缺口前的系数符号与预测一致,这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产出缺口是影响国内利率调整进而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与模型推导一致。
但各自t检验统计量并不显著,尤其是美国的产出缺口,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更加微弱,这可能是由于变量数据选取方面出现了问题。
由于没有月度的国民收入数据,我们选取月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作为替代,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产出缺口,加之两国pmi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这使得产出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
最后,中国滞后一期利率变量前的系数符号与预测一致,但t检验统计量不显著,似乎表明央行目标利率调整受上一期的影响并不明显。
五、结论近十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就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国内外经济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话题甚至一度成为两国领导人会晤时重点探讨的议题之一。
伴随着经济学家们你来我往的交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30%,升值的过程也是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汇率逐渐靠近的过程。
在央行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停止升值甚至双向波动很可能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已接近于均衡汇率。
基于此,本文通过利用汇改后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间83个月度数据建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
我们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受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最为明显,中国通胀率的上升将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国通胀率的上升将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后者变化幅度小于前者。
两国产出缺口对汇率的影响虽然和通胀率情况类似,但效果并不明显。
同样,中国滞后一期的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也不显著。
但美国滞后一期的利率变化对汇率有明显的反向作用。
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对人民币后续走势做一个简单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