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2010 第06讲 均衡汇率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金融视角--《国际金融学》前言一、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和金融活动。
它研究的主要领域有:1、开放经济的基本概念、衡量指标和运行背景。
2、开放经济的运行规律。
3、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选择。
4、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
这四部分内容以“内外均衡”为主线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
国际金融的形成以宏观经济的一定开放程度为前提。
随着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发展,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加,外部均衡问题就会出现。
而在一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刺激经济增长时,防范本币贬值的措施可能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需要从全球视角进行考察,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成为经济学面临的崭新任务,而这其中的货币金融问题研究的专门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产生。
国际金融学不同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它研究的重点是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
国际金融学也不同于货币银行学,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的研究对象有交叉的地方,但它们的区别却是十分明显的:货币银行学关注的焦点是货币供求及国内价格问题,而国际金融学关注的焦点则是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在产出、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银行学研究的是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是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
国际金融学也不是专门以某一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货币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它的研究视角在于宏观问题。
国际金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国际金融曾长期依附于国际贸易学。
在早期,研究者一般在国际贸易教材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讨论一些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各国间的联系以商品贸易为主,国际间的货币流动是以商品流动的对应物出现并在量上相等,因而外部均衡问题体现为贸易收支问题。
奚君羊《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汇率理论与学说4.1复习笔记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
金本位条件下的两种货币的含金量比值称作铸币平价。
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有时会高于、而有时又低于铸币平价。
黄金输送点是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
二、国际借贷(收支)论和汇兑心理论1.国际借贷论(1)国际借贷论的内容①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
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付、旅游支出和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
②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
尚未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则只会影响未来的外汇供求。
③反映债权债务存量的国际投资状况并不影响外汇供求,反映债权债务流量的国际借贷状况才影响外汇供求。
a.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收入)大于流动债务(外汇支出)时,外汇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降;b.当一国的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应,因而外汇汇率上升;c.当一国的流动借贷平衡时,外汇收支相等,于是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
(2)国际借贷论的贡献及局限性①国际借贷论说明了汇率短期变动的原因,但不能解释在外汇供求均衡时汇率为何处于这一点位,也没有揭示长期汇率的决定因素。
②国际借贷论强调国际借贷关系对汇率的影响,但忽略了影响汇率变动的许多其他具体因素,没有说明借贷关系变化的成因,因而不能完整地描述汇率的决定过程。
2.国际收支论(1)国际收支论的内容国际收支论假定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汇率通过自身变动使国际收支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该理论认为,为研究汇率的决定因素,首先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国际收支。
①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经常项目的影响因素包括:本国和外国国民收入(Y,Y*)、汇率(S)、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P,P*),即CA=CA(Y,Y*,S,P,P*)。
资本项目的影响因素包括:本国及外国利率(i,i*)和预期的未来汇率水平(ES),即KA=KA(i,i*,ES)。
汇率理论——国际金融课件

◆计算各支出类别和总体的各种指数
三、市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原因 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
——持久性偏离 价格和汇率调整的时间不一致 ——暂时偏离 国际贸易中定货和发货的时滞 ——假象偏离
四、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合理性
(1)指出了纸币流通条件下以各国货币所代 表的购买力作为决定汇率的依据,在理论和实 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2)说明和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 系,可以据此预测汇率的长期走势。 (3)是分析实际汇率、比较国民收入的一种 重要分析工具。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三者之间 的相互关系见图1.2。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时间 t*以前,名义汇率低于购买力平价,表 明本币高估; 当时间大于 t* 时,名义汇率高于购买力平价, 表明本币低估。
(3)确定本币名义汇率贬值的幅度来抵消本 国通货膨胀带来的本币实际上的升值。 (4)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只要各国实行协 调的宏观经济政策,既使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也可以避免汇率波动。
1
如果用 分别表示从 t 0 至 t1 时间内本国和外 和* 国的通货膨胀率,则有:
P 1 P 0 1 来自P P 1 * 1 * 0
*
因此(3)式可改写为:
S1 1 * S0 1
将上式两边同时减1,可得:
(4)
S1 S 0 * S0 1 *
假设交易成本为C,则购买力平价可表达为:
P S= * P C
(1)
假设交易成本为价格的一部分则 C P * , 其中 为交易成本与商品外币价格的比率。将 此式 代入(1)式得:
P S * P (1 )
(2)
(2)式即为考虑交易成本之后的购买力平价。
陈雨露《国际金融》第4版课后习题及详解(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均衡)【圣才出品】

陈雨露《国际金融》第4版课后习题及详解第十一章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均衡一、重要概念1.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答: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包括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部分。
①内部均衡。
内部均衡包括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它可以定义为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②外部均衡。
外部均衡可以定义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
简单来说,是指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项目余额。
外部均衡的标准是:经济理性、可维持性。
2.IS-LM-BP模型答:IS-LM-BP模型是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经济均衡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模型。
该模型表示,由于外贸余额是收入的函数,资本项目是国内利率的函数,假定国民收入上升,则会引起消费增加,接着进口也会增加。
如果出口保持不变,就会产生贸易赤字。
为了消除赤字,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必须减少资本输出,增加资本输入,而资本的输入必须以高利率来吸引。
因此,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利率必须同国民收入同升降,于是在IS一LM曲线上增加了一条正斜率的国际收支曲线BP。
该曲线表明:收入上升,利率也上升,从而使资本流入,由此弥补贸易赤字。
3.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答:价格—现金流动机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大卫·休谟1752年提出的,被视为第一个系统分析国际收支运动规律的理论学说。
休谟认为,进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
于是,就实现了由以下四个环节相互衔接而成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①物价水平与进出口数量;②国际收支与黄金数量;③黄金准备与货币供给量;④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
该机制的作用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国际收支逆差→黄金输出→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黄金输出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黄金停止输出,货币达到新的均衡。
国际收支顺差→黄金输入→货币供给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黄金输入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黄金停止输入,货币达到新的均衡。
国际金融复习提纲2010

国际⾦融复习提纲2010第⼀章国际收⽀1.国际收⽀的概念国际收⽀(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定时期内⼀国居民与⾮居民之间所发⽣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2. 试述国际收⽀平衡表的概念、主要内容(构成、业务、差额分析)。
国际收⽀平衡表是⼀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和帐户,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经常帐户(Current Account)经常账户是国际收⽀平衡表中最基本的账户,它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为进⾏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和经常转移四个项⽬。
l.货物货物包括⼀般商品、⽤于加⼯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具、在港⼝购买的货物和⾮货币黄⾦。
2.服务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费和特许费、咨询、⼴告与宣传、个⼈⽂化和娱乐服务、其它商业服务、政府服务等内容。
3.收⼊主要是指⽣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报酬收⼊,包括职⼯报酬和投资收⼊两项内容。
4. 经常性转移转移是指发⽣在居民与⾮居民之间⽆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融项⽬所有权的变更。
(⼆)资本与⾦融帐户资本和⾦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为进⾏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融账户两个部分。
l.资本账户:(1)资本转移(2)⾮⽣产、⾮⾦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产、⾮⾦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各种⽆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2. ⾦融帐户⾦融账户记录⼀国居民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个部分:(1)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
(2)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后者⼜可以进⼀步细分为期限在⼀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具和其他派⽣⾦融⼯具。
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溯源与汇率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溯源与汇率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陈雨露摘要:汇率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国际金融体制息息相关,自金本位时期以来出现过多种汇率理论。
尽管汇率理论的发展五彩纷呈,但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
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计算方法,至今也没有那一个学者或机构能提出压倒性结论。
从外汇管理局、IMF等机构的计算方法看,基本没有涉及现代汇率理论,而是在平价思想的指导下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权威机构的研究思路同样也是大相径庭,由此人民币均衡汇率便成了世纪之谜。
在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不同于封闭条件下的经济变量,汇率是国家间竞争的主要工具之一,使用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可能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虽然这超越了现有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但必定是汇率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一、引 言汇率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汇率理论也一直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
不论是独立发行货币的国家还是货币同盟,都有一个货币价格——汇率,因而汇率相关研究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作为开放经济中的核心经济变量,汇率不仅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直接相关,也是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汇率起伏不仅仅体现为外汇交易机构的盈亏,更重要的是影响一国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物价水平以及就业水平。
在这个意义上,说汇率是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命脉,一点都不为过。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及中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性日渐增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呼声未泯,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接踵而来;2005年7.21人民币汇改言犹在耳,目前就有人提出了人民币需要贬值的观点。
究竟什么才是合适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起伏跌宕到底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产生什么影响,人民币均衡点位究竟在何处,这些都是亟需回答的问题。
顺着汇率理论研究的脉络及人民币汇率改革实践,我们剖析了上述问题。
文章后面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我们剖析了汇率理论研究脉络,追溯古典汇率理论、介绍现代汇率理论。
1.标题: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的测算

1.标题: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的测算作者:《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影响评估》课题组时间:2011/4/27 0:00:00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报告》2011年第95期正文:一、引言汇率是一国商品、劳务和资产对外的“总价格”。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汇率水平的确定和汇率失调程度的判断是制定汇率政策、调整汇率水平以及经济政策国际间协调的基础依据。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汇率水平的确定还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逐渐提高,合理确定实际均衡汇率水平不仅对我国争取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虽然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窄幅波动,实际有效汇率先升后跌,但从2005年7月汇改到2010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3%,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19%。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有:在汇率改革的五年时间里,人民币的汇率水平是否合理?有没有失衡?失衡的程度如何?以及2010—2015年的均衡汇率水平设在哪个区间较合理?这是本报告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对近期有关人民币实际均衡有效汇率文献以及测算实际均衡有效汇率方法的讨论;第三部分,我们采用基本均衡汇率方法测算人民币实际均衡有效汇率,并对2010—2015年的均衡有效汇率及人民币兑美元、人民币兑欧元等名义双边汇率的目标提出了合理的方案;第四部分,我们则采用行为均衡有效汇率方法测算人民币实际均衡有效汇率;第五部分,我们利用了扩展购买力平价方法测算人民币实际均衡有效汇率;最后一部分,我们评估了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水平并对汇率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二、近期有关人民币实际均衡有效汇率的文献的回顾近期国内外文献测算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扩展的购买力平价(EPPP)法,如王泽填和姚洋(2008)用购买力平价法估计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均衡汇率,通过对184个国家及地区1974—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发现人民币自1985年以后一直低估,2005—2007年人民币被低估的程度分别为23%、20%和16%。
《国际金融》的习题及答案

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国际收支本章重要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
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发生逆差或顺差,需要用补偿性交易来弥补。
它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
复习思考题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
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答: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
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一,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它认为国际收支的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
它注重强调期末时点上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均衡汇率的决定于估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黄益平
12/4/2010
1
均衡真实汇率(RER)
• 什么是均衡真实汇率? – 能够维持国际收支相对平衡或者可持续水平的真实汇率水平 • 但均衡汇率是观察不到的。研究均衡汇率,是因为偏离均衡汇率可能 造成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 如果真实汇率被持续高估,其货币很有可能受到投机者的攻击, 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甚至金融危机 – 如果真实汇率被持续低估,其国内经济可能出现过热,导致通货 膨胀的风险及资源在可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次优配置 • 一般来说,估计均衡真实汇率有三种方法: – 购买力平价汇率(PPP RER)(有几种变异方法) – 行为均衡汇率(Behavioral RER) – 基本面均衡汇率(Fundamental RER)
BEER估计法的问题
• 均衡真实汇率是观察不到得,因此要先用数据估计RER和解释变量即 经济基本面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以观察到得基本面变量代入求得 “均衡汇率”水平 • 这个方法的最大问题是假设样本时期的平均是处于均衡水平上的,因 为所有的估计其实都是与样本期间的平均相比,得出高估还是低估的 结论 – 但如果央行在整个样本期间一直是单向干预市场,不让货币升值 或贬值,结果会如何呢? • 有些研究将不同国家合在一起,用面板数据估算。
Balassa-Samuelson效应
• 假设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 – 可贸易品价格决定均衡汇率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生产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 – 不同产业之间的工资相等,但国家之间的工资不等 – 可贸易品生产的生产率: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 不可贸易品生产的生产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基本类似 • 如果以同一个货币衡量,两国可贸易品价格相同,但发展中国家不可 贸易品价格要低于发达国家(但名义汇率是可贸易品价格决定的) • 那么,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品加权,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便宜 – 因此发达国家的名义汇率要比真实汇率弱(真实汇率相对升值) – 而发展中国家的名义汇率要比真实汇率强(真实汇率相对贬值) • 一个国家的真实汇率与生产率呈负相关
RER* =
S ∑ α i P *i
n
∑α P
i i =0
i =0 n
=1
i
相对购买力平价
• 但是在真实生活中,前面的等式一般是不成立的,因为 – 货物同时包括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 –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存在交易费用的,即运费和关税 – 两国价格指数的权重也必定是有差别的 • 这个时候就需要相对购买力平价 – RER* = SP*/P = θ – 就是说SP*和P应该是同步变化的 – 如果我们对SP* = P两边取对数就得到:lnS = lnP – lnP* – 这就是说:Δs = Δp* - Δp(其中Δx为比例变化)
• CPI还是PPI? • CPI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价格指数,对于评估购买力平价非常有意 义,但它包含相当大的非贸易品成分 – 在发达国家,CPI中所包含的非贸易品可能达到一半甚至更多。比 如住房计算的房租,就占美国CPI的30%以上 • PPI跟多地是贸易品价格的指数 • 有时候用CPI/PPI反映非贸易品与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化。 • 再有,是有效汇率还是对美元的名义汇率?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
•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教义: – 我们应该能用同样数量的货币买到同一批货物 – 或者说可以买到同一批货物的不同数额的美元和人民币应该是等 值的 – 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价格同一法则”(Law of one price), 在这里我们忽略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交易成本 – 价格决定汇率,而不是汇率决定价格
PPP估计法:数据的重要性
2006年数据 2008年数据
Yiin-Yong Cheung, Menzie Chinn and Eiji Fuijii, 2008, “Pitfalls in Measuring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The yuan and other currencies”.
• 参考资料: • Balassa, B. 1964,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ctrine: A Reapprais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2, 584-596.
相对价格与相对PPP人均收入
Virginie Coudert and Cecile Couharde, 2005, “Re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in China”, CEPII.
一、PPP估计法(续)
• 这样生产率就变成了决定真实汇率的最主要的因素(Balassa效应) • 经济学家的观察:收入水平的变化就可能导致非贸易品价格(相对于 贸易品价格)发生变化 • 这就是Frenkel估计的收入、汇率方程的来源 • q = α + βy + ε • 其中q为相对汇率,y为相对收入水平
FEER估计法的问题
• FEER是规范研究方法,其实我们不知道究竟多少是均衡汇率水平 • 设定的可持续的经常项目偏差水平是主观判断,有的说0%,有的说 3%,结果就大不一样 • 弹性系数的来源不一样,数值也有很大差别。但这对计算均衡汇率又 是决定性的 • 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是完全由汇率引起的吗?
数据选择:以价格指数为例
二、BEER估计法
•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 Et (et+1) - et = it - i*t – 其中Et (et+1)为t期预期t+1期的名义汇率,i和i*为本国与外国的利 率 • 真实汇率与真实利率的关系: – Et (RERt+1) - RERt = rt - r*t •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 RERt = Et (RERt+1) – (rt - r*t) • 假设真实汇率的预期是一系列长期基本面因素的函数 – 比如生产率之差、海外净资产、经济开放度、政府支出、人口结 构等等
检验绝对与相对购买力平价假设
• 假设:β = 1,β* = -1 – 绝对购买力平价:lns = α + βlnp + β*lnp* – 相对购买力平价:lnΔs = βln Δ p + β*ln Δ p* • Frenkel(1978)检验美元-英镑、美元-法郎和法郎-英镑的关系 – 1921-1925年数据,基本假设不能拒绝,即绝对和相对PPP基本 成立 • Frenkel(1981)检验美元、法郎和马克的关系 – 浮动汇率阶段的数据不支持PPP假设 – Krugman(1978)也得出类似结论,即汇率偏离PPP的程度相当 大而且持续性很强,尤其在货币政策不稳定的国家
一、PPP估计法
• • • • • • • • • 绝对PPP:真实汇率与收入间的关系 “一个价格”法则给出(以对数表示):pt = st + p*t 其中:pt = αpN,t + (1-α)pT,t 因此真实汇率就是 qt = st – pt + p*t = (st – pT,t + p*T,t) - α(pN,t – pT,t) + α(p*N,t - p*T,t) 假定:qT,t = (st – pT,t + p*T,t), 同时:ωt = (pN,t – pT,t) - (p*N,t - p*T,t) 因此: qt = qT,t - αω t 上式表明,当相对于外国的可贸易价格上升,或者当相对于外国的非 贸易品上升,都会导致真实汇率升值。 • 但如果假定是小国经济,那么真实汇率就是(pN – pT)
扩展的PPP估计法
• 在汇率-收入方程中引入其他一些可能决定汇率水平的重要变量 • 比如,Cheung,Chinn和Fuijii(2008)考虑了: – 人口结构 – 政策 – 金融发展 – 资本市场开放 – 其他制度
PPP估计法的问题
• 如果用相对PPP法估计,那么所做的一个隐性的假设,就是美国的货 币永远也没有被高估或低估。 • 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近几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曾经高达7%以 上。 • 数据往往表明,PPP汇率/市场汇率之比偏离国际平均水平,也不见得 就与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由什么清晰的关系 • 况且,经常项目平衡是否就是均衡状态呢? • 用在中国,还有一个价格数据质量的问题。中国的价格水平与国际比 较往往是明显偏低。 • 如果看价格或相对汇率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关系,好像也与理论预测不 一致
部分亚洲货币汇率偏差估计
实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一些研究
人民币究竟被低估了少?(%)
研究 Benassy-Quere et al (2006) Cheung, Chinn & Fuji (2007) Cline (2007) Coudert & Couharde (2005) Frankel (2006) Goldstein & Lardy (2007) MacDonald & Dias (2007) Wang (2004) Wren-Lewis (2004) 年份 2006 2007 2007 2003 2000 2007 2007 2003 2003 35-60 8-42 5 19-22 11-18 真实有效汇率 16 对美元汇率 41-44 100 34-39 41-50 56 方法 BEER PPP FEER PPP PPP FEER BEER BEER FEER
经济学人的巨无霸指数
• 英国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所做的Big Mac Index,其实就是 最简单的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 • 美国买一个巨无霸需要花$3.57 • 在中国买一个同样的巨无霸需要花¥12.5 • 这相当于$1.83 • 意味着PPP汇率为¥3.50/$1 • 目前的市场汇率为¥6.83/$1 • 如果假定美国和中国的Big Mac真的是完全相等的,那么中国当前的 汇率可能被低估了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