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均衡汇率: 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
人民币中期汇率选择研究——兼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

江西财经大挚
硕士学位论文
实收益,使资金利润率法的应用产生误差。 ②累加法
盏;c中文】…..冬.氛.重..史搠。嫔.:!I!=.魁赢逸燕阚.攥熊囊……, 投资者 投资于收益不确定的资产时,必然带有风险的成分。累加法的理论依
……..:==::烹,糕掩禽焦竺.篱.王.赞.熏.延主棚秦………
EURO
exchange rate;reasonable exchange
rates锄ong U.S.doll甄JapaIlese Yen aIld
are出圮ided accotdin譬to their re印ective market trend and ecoIIomic simations of出eSe three regions;the quaIltitativc cOmposition of baSket cun℃ncies a11d the
沈国兵2003对现有的经济结构特征与汇率制度选择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如表11所表11经济结构特征与汇率制度选择类别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长期长期金融市场发育金融市场发展经济规模小经济规模大不完全完善经济开放程度高政策相似性高经济开放程度低政策相似性低人均gdp低进出口价格弹性低人均gdp高进出口价格弹性高中期中期贸易集中度高生产要素流动性高贸易分布分散化生产要素流动性低贸易产品多样化贸易产品多样化程度低通货膨胀率相近通货膨胀率差异大程度高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流动受限制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低程度高资本流动较为频繁外债货币错配本币国际借贷外债货币错配本币国际借贷程度高能力低程度低能力高短期短期低通胀国际储备充足高通胀国际储各少经济波动主耍经济波动主要来自来自国内低贸易条件变动高贸易条件变动国外货币冲击占主导实际冲击占主导高产出变动低产出变动地位地位信息信息政策信誉较差政治稳定政策信誉良好政治不稳定12汇率制度选择的案例分析121发展中国家偏好汇率水平相对稳定20世纪90年代频繁爆发的货币危机引发了经济学家们对中间汇率制度的质疑但是固定钉住和管理浮动制仍然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选择
均衡汇率与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均衡汇率与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汇率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对于各国的贸易、金融和宏观经济政策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各国货币的汇率常常存在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外汇市场的风险增大,影响国际贸易、投资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汇率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研究汇率问题时,均衡汇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均衡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在长期内能够保持稳定的水平,使得该国的贸易和投资能够保持平衡。
然而,在现实中,货币汇率往往存在偏离均衡水平的情况,导致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甚至波动,对该国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均衡汇率的确定和实现,对于优化国家经济结构、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针对中国的情况,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币作为一个新兴货币,其汇率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有所不同。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货币汇率的稳定性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因此,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和实现,对于稳定国内外汇市场、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合理布局,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均衡汇率与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均衡汇率的概念和测算方法:综述均衡汇率的相关理论和测算方法,包括PPP理论、资本流动理论、实证模型等。
比较各种方法的差异和适用性,以及对我国实际情况的适用性。
2.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包括政策措施、变化趋势、影响因素等。
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及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原因和影响。
3. 均衡汇率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分析均衡汇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包括人民币汇率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如何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和稳定等问题。
均衡汇率决定理论

均衡汇率决定理论【摘要】确定均衡汇率是汇率管理的关键。
本文从介绍国内外均衡汇率决定理论出发,结合BEER理论,选取1994年1季度到2008年4季度的相关季度数据来进行简要的实证研究,试图探究均衡汇率决定的内在机理,为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提供依据,并分析各解释变量对均衡汇率的实际影响情况。
【关键词】人民币均衡汇率BEER模型实证分析一、均衡汇率理论概述1、基本因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理论)FEER模型最先由Williamson(1994)提出,后来被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该学说认为所有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因素都会影响均衡汇率的变动。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是一种同时保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际有效汇率,衡量内部均衡的指标为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衡量外部均衡的指标为国际收支产生一个足以维持中期活动的头寸。
FEER方法不受短期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主要关注的是基本经济要素的长期变化。
但该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其可操作性差,由于测算过程涉及到大量与CA、KA相关参数的设定,使得结果的参数敏感性较高。
此外,一些对实际汇率行为有影响的经济变量并没有包括在FEER 的测算框架中,因而FEER方法计算的均衡实际汇率在实证意义上是否存在是不明确的。
2、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理论)该理论由Jerome L. Stein(1994)提出,是指在不考虑周期性因素、投机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变动的情况下,由实际基本经济要素决定的并能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实际汇率。
NATREX均衡可以用下式描述:I-S+CA=0。
其中I表示投资,S是储蓄,CA是所需的经常项目差额。
由此可见,当存在过度需求时,实际汇率R将会上升,以实现新的均衡,即当这些反映存量的指标变动时,NATREX所确定的均衡汇率就变成了移动均衡。
虽然该方法综合流量—存量分析在中长期给出均衡汇率的调整过程,但仍具有一些缺陷。
其一,由于该方法是一般均衡方法,诸多的联立方程使得其相应的估计存在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不强。
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模型研究中的相关问题3

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模型研究中的相关问题3李正辉 范玲 内容提要: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研究不同学者其估计结果不相一致,至今没有统一观点。
本文以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为核心,对与之相关的均衡汇率的定义与内涵、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均衡汇率测算的主要模型进行了综述,由此得到研究我国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中还存在许多研究空间。
并得到均衡汇率测算研究结果不同主要是由于对均衡汇率的定义和确定的影响因素不同等方面所造成的,因而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的方法也各异。
关键词:均衡汇率;测算方法;购买力平价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2009)03-0017-07A Literature R evie w of Estimating RMB πs Equilibrium Exchange R ateLi Zhenghui &Fan LingAbstract :Recently RM B πs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level has attracted w orld 2wide concern ,and scholars didn πt reach a consensus yet.Around the problem of how to com pute RM B πs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this paper reviewed its definition ,im plication and in 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n summarized main m odels for estimating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through which we know that much w ork on estimating of RM B πs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is still waiting.Finally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ifferent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caused by different means of definition ,im plication and in fluential factors as well as by different estimating methods.K ey w ords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Estimating Methods ;PPP3感谢评审专家和编辑部编审人员对本文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基于Montiel理论模型的研…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 基于Montiel理论模型的研究引言外汇市场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是国际交易和投资的基础。
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Montiel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概念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是在考虑通胀因素后的汇率。
均衡实际汇率是指能够维持经济平衡的汇率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与其均衡实际汇率相差较大,可能会引发经济不平衡和外部失衡,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整汇率水平。
影响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因素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基本面、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和金融市场状况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1.经济基本面:包括国内产出、通胀水平、利率水平和竞争力等。
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强劲,通胀水平较低,利率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上升。
2.贸易差额:中国的贸易差额是影响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中国的贸易顺差增加,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上升。
3.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也具有影响。
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较高,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上升。
4.金融市场状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也可能对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金融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并且可能引发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下降。
Montiel理论模型与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Montiel理论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实际汇率均衡的经济模型。
该模型认为,实际汇率的均衡水平是由国内和国际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Montiel理论模型中的一些重要变量包括国内产出、资本流动、贸易差额和政府支出等。
这些变量的变动将导致实际汇率的变化,进而影响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
在研究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汇率时,可以采用Montiel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及其均衡测算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及其均衡测算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及其均衡测算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二、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外汇率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央行推出了人民币汇率指数,以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动情况,并不断完善和更新该指数。
然而,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并没有考虑到其均衡水平,也没有深入研究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 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
研究人民币汇率指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重点考虑其对中国经济的反映情况,并根据国际经济情况适时调整和更新人民币汇率指数。
2. 人民币汇率均衡测算。
利用宏观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将其与实际汇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汇率偏离的原因和影响。
3. 汇率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汇率波动的传导效应,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四、研究意义、目的和预期结果研究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及其均衡测算和波动溢出效应,有以下意义:1. 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做出贡献。
2. 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3. 为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及其均衡测算和波动溢出效应,预期结果包括:1. 系统性地研究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和更新机制,并分析其与中国经济的关联情况。
2. 利用经济学方法求解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并比较其实际水平的偏离情况。
3. 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传导效应,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五、论文的结构和计划进度本论文将包括以下章节内容:绪论、文献综述、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人民币汇率均衡测算、汇率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和参考文献。
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

率水平。由于基期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初始均衡汇率,进而影响 后面各期均衡汇率 的计算结果, 因此 , 在相对购买力平价方法 中, 基期 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2 . 拓展的购买力平价法 G i 1 b e r t 和K r a v i s ( 1 9 5 4 ) 发现 ,一 国的实际汇率与其人均 G D P 之 间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 ,经济越发达的国家 ,价格水平越 高 ,这 一现 象被称 为 “ P E N N 效应 ” 。根 据B a l a s s a ( 1 9 6 4 ) 和 S a m u e l s o n ( 1 9 6 4 ) 的解释 ,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是造成不 同 国家价格差异 的原因。 考虑到 “ P E N N 效应 ”,拓展的P P P 理论研究实际汇率和 国民 收入之 间的关系。与原始 的P P P 方法相 比,扩展 的P P P 方法是可 以 实证检验 的经济规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而且可以根据各 国 的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修正 , 从而使研究更具针对 『 生 。 但是 , 扩 展 的P P P 方 法依 然存 在一 些无法 克服 的缺 陷 :首 先 ,C l i n e ¥ B W i l l i a m s o n ( 2 0 0 7 ) “ 认为,该方法使用 的数据都是与美 国的相对 水平,暗含着美国货币不会被高估或低估的假设 : 其次,杨长江 和钟 宁桦 ( 2 0 1 2 ) 指 出,使用拓展的P P P 方法得到的结论,不宜 作为均衡汇率的精确水平 , 其主要作用在于为我们识别严重低估 或高估提供依据 。 ( 二 )研究现状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实证分析及走势预测人民币均衡实...

本文主要讨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 发生改变即实际汇率发生变化的长期因素主要包括供给和需求 两个方面,现就这两个方面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方向做一总 结:
1.需求变化。国际上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上升,会引起对中国 产品的超额需求,为恢复市场平衡,国内产品价格上涨,Q¥|$下 降,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反之,国外产品相对中国产品需求上 升,则会导致人民币汇实际率贬值。
一、研究框架
2
在传统金(银)货币本位制下,因为存在世界上统一的货币 标度,国际金融问题的讨论也主要集中在导致金(银)发生国际 流动原因的讨论。二战结束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货币 钉住美元,美国承诺美元盯住黄金,虽然货币与黄金的直接联系 被切断,但仍存在间接的联系,汇率问题未成为经济学讨论的重 要题目。当时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 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及在这两种理论基础上的深入、 扩展和融合。
6
资本市场均衡的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问题进行更加广泛 的讨论。像金雪军(2008)的研究中,在综合考察产品市场和资 本市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均 衡值,认为人民币不存在严重的高估和低估,而是近期在产品市 场上出现低估并且程度在加深,但资本市场上人民币出现高估。 卜永祥(2008)通过 VAR(结构向量模型)系统的估计,认为 我国信贷、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 系,其中信贷增长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存在负向关系,而经济增长 和国内利率水平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存在正向关系。
二、文献综述 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热门研究课题,汇率问题历来受到经济学 家的重视,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原 因、真实均衡汇率等更是我国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 根据笔者所参考的资料,研究人民币长期汇率问题并进行一 定估值计算,较早的文献有易纲(1997)、张晓朴(1999)、林伯 强(2002)、张斌(2003)、Tao Wang(2004)、施建淮(2005)。 在研究的问题集中在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值、影响人民币真实 汇率的主要因素等。 近期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则在综合考虑产品市场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张 斌3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了均衡汇率模型的各种计算方法和相关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建立了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并估计了相应的单方程模型。
本文的特色在于:(1)基于中国经济现实建立了理论模型,为选取模型中决定实际均衡汇率的基本面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2)紧扣均衡汇率的中长期概念,模型中全部采用真实变量;(3)利用季度数据估计方程,估计参数更加贴近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基本面因素和均衡汇率的关系。
分析显示,90年代以来中国实际均衡汇率面临升值趋势,1994-2001年期间平均每年升值2.6%,推动均衡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贸易品部门相对较快的生产率进步和国外直接投资的持续流入。
关键词 均衡汇率 单方程模型 人民币升值 3张斌: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电子信箱:nonflesh @ 。
①均衡汇率又可分为短期均衡汇率和中长期均衡汇率,正如M ontiel (1999)所指出的,短期均衡汇率的形成包含了诸多泡沫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影响。
利率差异、短期国内外有效需求的影响,甚至是官员讲话都可能会影响到短期均衡汇率水平,准确估计短期均衡汇率不现实也没有太多政策含义。
我们这里所关注的是中长期均衡汇率水平,它主要受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一个国家中长期内的均衡汇率运动趋势。
一 简要说明将名义汇率调整到与均衡汇率运动趋势相一致的水平,是开放型经济体宏观经济决策的一项核心任务。
它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外部收支可持续性,也是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M on tiel and H ink le ,1999),同时也是获取市场信心、防御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最根本的保障。
如何找到开放型经济体的均衡汇率水平是汇率宏观问题研究的一项核心任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本文中,我们利用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分析框架测算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①。
这套分析框架是均衡汇率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们广泛使用。
为了能够更合理地利用这套研究框架,我们结合中国国情对单方程分析框架的理论模型做了修改,并在方程中使用90年代以来的相关季度数据。
模型测算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指数在90年代保持了持续的升值趋势。
促成人民币在中长期升值的原因主要来自供给方面,相对生产率快速增长和FD I 的持续流入是促成人民币均衡汇率指数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当然,如果归结到制度层面,中国成功的市场制度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最终促成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升值。
本文以下共分为四部分:第二部分比较各种・3・ 期11第年3002 3济经界世 均衡汇率模型,并回顾相关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第三部分确立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第五部分总结并讨论这个模型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含义。
二 文献回顾目前均衡汇率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四类: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模型,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和简约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单方程协整模型。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模型是最早使用的均衡汇率模型,它的基本思路是:如果实际汇率为平稳时间序列,长期均衡汇率可以通过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
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基期水平,基期水平上的实际汇率被认为保持在均衡汇率水平上;然后,通过相对价格变化对基期实际汇率的调整,可以得到以后的实际汇率,将以后各期的实际汇率和基期实际汇率相比较,可以判断实际汇率是否还维持在均衡汇率水平上①。
利用相对购买力平价测算均衡汇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假定均衡汇率固定不变,如果均衡汇率不是平稳时间序列,或者说基本面因素会带来均衡汇率持久性的变化②,用这种方法估算出的实际汇率和基期实际汇率的偏离就不足以作为判断汇率失调的依据。
但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模型计算简单,对数据的要求也非常有限,因而可以作为分析研究的初步判断。
易纲(1997)曾估计过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但是没有涉及到均衡汇率问题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的Chou 和Sh ih (1997)利用购买力平价计算过人民币均衡汇率,他们使用的是年度数据,并且是1997年以前的数据。
由于基于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因而这种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主要是指那些基于进出口贸易方程的均衡汇率估算方法。
它是早期计算均衡汇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至今仍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经济研究所等诸多国际组织广泛应用。
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计算经常账户潜在趋势;然后估计贸易方程;随后再计算需要多少实际汇率变化才足以满足经常项目余额保持在潜在水平上。
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在确定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数量关系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框架:针对发达国家的往往采取需求导向的蒙代尔2弗莱明模型,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往往采取供给导向的三产品模型③。
表面上看,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实际均衡汇率水平取决于目标经常项目余额和贸易方程,它主要关注实际均衡汇率当中的外部均衡。
但是,局部均衡的实际均衡汇率计算框架并不是没有考虑内部均衡的因素,它所计算的中长期潜在产出水平其实也反映了内部中长期均衡的理念。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W illiam son (1994)利用六个多国模型④计算的基本面均衡汇率水平(FEER 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ayoum i 等(1994)利用M u lti m od 模型计算的意愿均衡汇率(D EER )都属于这类模型。
这些均衡汇率模型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它们也是继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之后在国际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实际均衡汇率模型。
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的主要缺陷在于准确估计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的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目标(或均衡)贸易余额、找到适合的贸易余额基期水平都非常困难。
但是,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的优点也显而易见,它不再・4・ 期11第年3002 3济经界世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①②③④⑤FEER 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种计算框架,其中,局部均衡计算框架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FEER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参见W ren 2L ew is 和R ebecca (1998)的文章。
这六个多国模型分别是EGA (克莱茵)、GE M (国家经济社会研究所)、Interlink (经合组织)、Intermo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M i m soa (法国,M i m soa 集团)、M SG (麦克基宾斯2萨克斯)。
A h lers 和H ink le (1999)对具体的测算方法做了专门论述。
W illiam son (1994)曾指出,除了相对价格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外,至少还有巴拉萨2萨缪尔森效应(反映相对技术变化)、净国外债权(债务)余额变化和霍撒克2麦基效应(反映进出口需求收入弹性差异)会影响到中长期均衡汇率的变动。
这类模型更详细的测算方法参见A h lers 和H ink le(1999)的论文。
保持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中均衡汇率保持不变的假定,同时还可以从模型中得到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的数量关系。
由于以上提到的诸多困难,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关局部均衡框架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研究文献。
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也被国际组织普遍采用。
其步骤是首先建立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定义均衡汇率水平的决定因素和决定机制,然后从一般均衡的框架中计算相应的均衡汇率。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DL R模型,一种是基于结构性的大型经济计量模型。
DL R模型相对简单,由8个方程组成,关键在于计算两个弹性:需求替代弹性和供给转移弹性①。
B u和T yers(2001)曾利用DL R模型做过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H aque 和M on tiel(1999)针对发展中国家设计了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一般均衡模型(HLM模型)。
目前还没有利用大型结构模型测算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利用大型结构模型测算均衡汇率的主要缺陷在于模型往往涉及太多方程,而这些方程的设定和准确估计都有相当难度,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另外,在结构性模型中把动态过程剔除非常困难,但是如果不能剔除短期动态过程,会和均衡汇率中长期的理念有所背离。
基于非常大的宏观模型计算得到的实际均衡汇率往往不够明确。
如果方程很少,会很容易判别实际均衡汇率变动的原因,但是大部分宏观经济模型的方程很多,因此,计算得到的实际均衡汇率也就不够明确,模糊的实际均衡汇率背后的解释因素最终也会降低对实际均衡汇率的信心。
简约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单方程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均衡汇率模型的最新成果,它得益于经济计量学中协整技术的推广,自诞生以来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支持和采用,并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利用单方程模型测算均衡汇率的早期研究有Edw ards(1994)和E lbadaw i(1994)。
B affes等(1999)则对简约一般均衡单方程协整模型做了类似教科书式的操作指南。
简约一般均衡单方程协整模型延续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思路,将均衡汇率定义为国内产品市场和外部收支同时达到均衡的汇率水平,但是,它不再将一般均衡以一系列方程组的形式表达。
简约一般均衡的单方程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中长期内均衡汇率和经济中的一系列基本面因素保持稳定关系。
利用协整方程可以发掘基本面因素和均衡汇率的数量关系,运用协整方程对系数的估计,再加上估算的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均衡值,可以判断中长期的均衡汇率水平,或者是汇率失调的程度。
利用单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估算均衡汇率的主要步骤是:首先,确立适合国情的均衡汇率模型并明确相应的模型;然后,估计相应的模型,包括检验数据平稳性、确定协整阶数,估计协整方程系数等;最后,估计一系列基本面因素的长期均衡值,并根据协整方程中得到的系数计算均衡汇率值。
单方程协整汇率模型不再保持均衡汇率一成不变的假定,认为均衡汇率内生于经济当中,在中长期内被一系列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这是它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均衡汇率相对优越的地方。
与局部均衡的均衡汇率模型比较,它在一般均衡框架内讨论均衡汇率决定,同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
与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比较,它涉及方程较少,这不仅减少了工作量,同时还提高了估计的可靠性。
许多研究表明,利用单方程模型计算得出的均衡汇率往往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单方程协整汇率模型尽管具有以上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超越了其他均衡汇率模型。
由于是单方程估计,研究者往往无法判别汇率失调的原因,其政策含义与结构性的均衡汇率模型相比大大降低。
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中,张晓朴(1999)利用单方程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Zhang (2001)以及林伯强(2002)随后也都利用单方程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