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_原真性原则_的理论探讨(精)

合集下载

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探讨

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探讨

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探讨摘要:“建筑遗产”是国际上历史文化保护方面通用的概念,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对建筑遗产具体内涵的界定微有不同。

从以往城市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建设和建筑遗产保护在时空中相互重叠,两者存在突出的矛盾冲突但又相互支撑。

由矛盾冲突或相互支撑的原因,或造成了城市文脉中断的后果,或造就了鲜明的文化城市特征。

回顾历史、面对现实,能否有效协调城市经济发展和建筑遗产保护的关系是能否建成和保持有文化特色的世界城市的重要问题,不能回避。

文中指出并分析了其中部分冲突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原则。

关键词:建筑遗产;问题;措施一、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一般认为,建筑遗产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1.由于某种重要的历史原因而建造, 并真实地反映了这种历史实际;2.在其中发生过重要事件或有重要人物曾经在其中活动,并能真实地显示出这些事件和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3.体现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4.可以证实、订正、补充文献记载的史实;5.在现有的历史遗存中,其年代和类型独特珍稀,或在同一类型中具有代表性。

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是在其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所产生、积淀的主要价值,它对应于某个历史时期,只可以保护,而无法修复和创造,且一旦消失就将永远失去。

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传统和精神追求的国度,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仍然在发挥作用,而与此相关的建筑遗产在上述各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社会和人群。

突出的例子如曲阜孔庙、长城,以及众多的宗教建筑,它们今天依然是关于爱国、教育和宗教的文化,受到人们心理上或行为上的膜拜。

而在一般性的建筑遗产中,居住、游憩、集会、祭祀、膜拜等社会活动仍在进行。

重视建筑遗产所蓄积的思想、意蕴和社会意义的保存和延续是中国传统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研究和保护其社会或情感价值,通过宣传、展示,引导其健康的发展方向。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摘要:原真性与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我国对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遗产类型、遗产保护案例和旅游原真性四个方面。

总体而言,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关键词:原真性;完整性;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是世界遗产申报、遗产价值评估、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直接依据.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1国内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措施1.1国际文件中的“原真性”原则“原真性”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中,这一宪章主要针对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

自《威尼斯宪章》诞生和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发祥至今,原真性和完整性一直是文物古迹保护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基本内容。

2008年,《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宪章》肯定了原真性保护在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沟通历史构造与文化价值的意义,保护遗产地价值免受强行引入的解说,尊重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

”1.2国际文件中的“完整性”原则“完整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表示尚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初状态。

《操作指南》对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有如下的界定:应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关独立元素;应拥有足够的规模,并包含必要的成分,以展示其所具备的、对于长期保存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言十分重要的过程;应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并包括对维持景点美景至关重要的区域;应包括代表该生物地区最大限度的多样性特点的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态系统。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之一,指的是保护对象的原始状态、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不受损害。

在保护过程中,必须遵循历史证据和学术研究,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2.可持续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仅是保护一时,还需要确保其持续传承和使用。

这就涉及到保护对象的维护、管理和利用问题,不能因为保护而使其陷入荒废或无人问津的境地。

3.全面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

保护的目标是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仅是保存建筑,还要考虑其所处的环境和周边文化的保护。

4.可读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持其原始特征,还要使之能够传达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保护对象应当能够被观众和游客理解和欣赏,通过展馆、讲解员、标识等方式,提供有关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信息。

5.参与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一个参与的过程,社会各界、居民和相关利益方都应该有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工作需要与当地居民和当地文化相关方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6.灵活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当一刀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在保护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根据物质状况和文化价值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7.可持续发展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保护工作不应该只关注保护对象本身,还要考虑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保护工作应该支持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保护模式。

总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遵循多个原则,包括真实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可读性、参与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断发展进步。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_原真性原则_的理论探讨(精)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_原真性原则_的理论探讨(精)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_原真性原则_的理论探讨(精)⼀.关于“原真性”的含义原真性是英⽂“Authenticity”的译名,⼜译原⽣性、真实性。

“Authenticity”作为⼀个术语,包含了权威性“Authoritative”+本源“Original”双层含义,其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是有关⽂物建筑等历史遗产,更扩展到⾃然与⼈⼯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

对于⼀件艺术品、⽂物建筑或历史遗址,原真性可以被理解为那些⽤来判定⽂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真实的1。

⼀般认为:判定⼀件艺术品应该考虑它的两个基本性质,即艺术品的创作和艺术品的历史。

艺术品的问世由创作思维过程和实物营造所组成;历史则包含了能够界定该作品时代性的那些重⼤历史事件及其变化、改动以⾄风⾬剥蚀的现实情况的全部内容2。

由此可见,创作和历史(信息共同构成了“原真”的基本价值。

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的检验世界⽂化遗产的⼀条重要原则,“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化遗产的⼀项基本因素,是⾃然与⽂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标准。

⾃60年代“原真性”引⼊遗产保护领域以来,有关原真性的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演化和对遗产的认识⽽发展,时⾄今⽇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正统含义。

⼆.关于原真性的历史争论原真性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如何定义“真实”的价值标准。

这场由来已久的争论始于东西⽅之间,以⾄于互扣“伪造”、“编纂”论和“效忠”、“愚忠”论的头衔。

西⽅原真性概念主要基于唯⼀性的观点,即艺术品和建筑物被理解为独⼀⽆⼆的作品,⽽不摘要“原真性”⼀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法。

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

关键词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ABSTRACT Authenticity has always been a key conceptual problem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 This paper furthers the discu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n briefly summarizes the protective concept and practice method. Raising the dispute and practical confusion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preservation for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s just the motivation propelling us to explore further into theory and practice at a deeper extent.KEY WORDS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uthenticity 中图分类号TU-87⽂献标识码 A⽂章编号 1000-0232(200802-0011-03作者简介东南⼤学建筑学院,博⼠研究⽣(南京,210096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理论探讨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Authenticity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邹青Zou Qing是重复性⽣产过程的产品。

《2024年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范文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篇一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一、引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的见证。

我国建筑遗产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殿庙宇到近现代的建筑风格,无一不反映了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生活的变迁,许多珍贵的建筑遗产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

因此,对于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还需要有效的保护方法。

二、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1. 保护理念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念也在不断演变。

从最初的单纯保护到现在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保护理念应注重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2. 保护原则的确立在保护理论中,应确立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等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保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信息;完整性原则强调保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原则则要求在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方法研究1.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建筑遗产保护的权责关系,规范保护行为。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 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建筑遗产的保护。

如三维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实现对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保存其历史信息。

此外,还有加固修复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的结构安全。

3. 社会力量的参与建筑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鼓励民间组织、企业等参与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古城为例,该城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资源。

在保护过程中,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保护目标和措施。

同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建筑进行数字化保护,保存其历史信息。

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保护历史建筑

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保护历史建筑

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历史建筑作为建筑遗产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现代化建筑的迅速崛起,历史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因此,建筑遗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历史建筑的有效方式。

一、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建筑遗产保护是对历史建筑的钦佩和尊重,也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历史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价值。

保护历史建筑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为了给未来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资源,让后代子孙能够从中了解并汲取历史的智慧与经验。

其次,建筑遗产保护对于促进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所呈现出的建筑风格都是城市和社区的重要景观资源,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此外,历史建筑也是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保护历史建筑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二、保护历史建筑的有效方式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

政府应当加大对历史建筑保护立法的力度,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监督与管理。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税收政策激励,鼓励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历史建筑保护事业。

2. 加强文物普查和研究工作文物普查是保护历史建筑的第一步,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逐一登记,建立起详实的档案资料,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准确基础。

此外,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研究工作,挖掘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历史建筑文化。

3. 引进科技手段,提升保护技术水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扫描技术、三维重建技术等,可以更加准确和高效地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工作。

同时,建立并普及历史建筑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摘要:原真性与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我国对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遗产类型、遗产保护案例和旅游原真性四个方面。

总体而言,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关键词:原真性;完整性;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是世界遗产申报、遗产价值评估、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直接依据.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1国内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措施1.1国际文件中的“原真性”原则“原真性”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中,这一宪章主要针对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

自《威尼斯宪章》诞生和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发祥至今,原真性和完整性一直是文物古迹保护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基本内容。

2008年,《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宪章》肯定了原真性保护在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沟通历史构造与文化价值的意义,保护遗产地价值免受强行引入的解说,尊重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

”1.2国际文件中的“完整性”原则“完整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表示尚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初状态。

《操作指南》对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有如下的界定:应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关独立元素;应拥有足够的规模,并包含必要的成分,以展示其所具备的、对于长期保存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言十分重要的过程;应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并包括对维持景点美景至关重要的区域;应包括代表该生物地区最大限度的多样性特点的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态系统。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林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阮仪三林林摘要: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

本文提出原真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用以剖析当前文物古迹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

关键词: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Authenticity in R ela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 eritageRuan Y isan ,Lin Lin(School of A rchitect ure and U rban Planning ,Tongji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092,ChinaAbstract :Authenticity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defining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cultural heritage.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authenticity about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The test and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are applied to the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China ,such as in relation to heritage sites and historic buildings.K ey Words :Authenticity ;Cultural Heritag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 ”的译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原真性”的含义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译名,又译原生性、真实性。

“Authenticity”作为一个术语,包含了权威性“Authoritative”+本源“Original”双层含义,其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是有关文物建筑等历史遗产,更扩展到自然与人工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

对于一件艺术品、文物建筑或历史遗址,原真性可以被理解为那些用来判定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真实的1。

一般认为:判定一件艺术品应该考虑它的两个基本性质,即艺术品的创作和艺术品的历史。

艺术品的问世由创作思维过程和实物营造所组成;历史则包含了能够界定该作品时代性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变化、改动以至风雨剥蚀的现实情况的全部内容2。

由此可见,创作和历史(信息共同构成了“原真”的基本价值。

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的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行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标准。

自60年代“原真性”引入遗产保护领域以来,有关原真性的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演化和对遗产的认识而发展,时至今日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正统含义。

二.关于原真性的历史争论原真性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如何定义“真实”的价值标准。

这场由来已久的争论始于东西方之间,以至于互扣“伪造”、“编纂”论和“效忠”、“愚忠”论的头衔。

西方原真性概念主要基于唯一性的观点,即艺术品和建筑物被理解为独一无二的作品,而不摘要“原真性”一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文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方法。

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力。

关键词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ABSTRACT Authenticity has always been a key conceptual problem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 This paper furthers the discu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n briefly summarizes the protective concept and practice method. Raising the dispute and practical confusion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preservation for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s just the motivation propelling us to explore further into theory and practice at a deeper extent.KEY WORDS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uthenticity 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232(200802-0011-03作者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6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理论探讨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Authenticity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邹青Zou Qing是重复性生产过程的产品。

即意味着每一物品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涉及各种变迁、发展、退化、剥蚀、现代装饰、扩建等等。

因此,任何一件“赝品”,无论它是复制品、仿制品或是复原的成果,也无论是否得到过分的修复,即便可以乱真,也不应被理解为原物(Original。

构筑物应该作为自己时代的产物被识别,其易于识别的最初的品质或特征不应被破坏。

那些未以历史性为基础的更改和恢复最初面貌的创作将被阻止,可能发生的消除或更改历史性材料或者与众不同的建筑外观特征的行为应该被避免。

1964年的《保护和修复纪念建筑和遗迹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明确强调历史遗迹的一切“原始”特征都应当予以妥善保护——严谨忠实的“效忠”论。

其实追朔“原状”的观念,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中“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法律原则(1982第12章15条就详细规定了不可改变文物的四种原状3。

东方对于“原真原件”的看法基于一种长期的传统观念,即不对原件和复制品进行本质的区别,常常会更换建筑物的构件和材料,甚至色彩4,以保持整体性和传统工艺的延续不断。

可以说,东方传统注重的是“无形价值”,而西方注重的是有形的物质特征。

单从结构技术角度上分析,西方古建筑作为刚性结构的石建构与东方建筑作为榫铆式柔性结构的木建构本身历久性就有很大区别。

东方传统有对木构建筑落架大修的做法。

如日本的伊势神宫,保持“式年造替”的传统祭祀惯例重建,新建的宫殿建筑完好地保持了奈良时代的传统式样和施工技法。

按照《威尼斯宪章》,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物,这一做法显然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登录标准,“原真性”的判定成了一个很大的问2008.2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Architectural Forum 建筑论坛11从以上几方面分析可见,原则中的“原真性”与历史和实际发展的“原状”是有界沟的。

历史从来不会轻易的显露它的真实面貌。

物质性真实的实践困惑。

已经谈论多年的古建筑“修旧如旧,以存其新”究竟以何种程度为标准呢? 依然缺少量化的尺度。

是“化石”的思路,还是“蒙太奇”的拼贴、“历时情景性”地展现?对此,手法和计划的困惑依旧。

历史信息的真实如何认知?这也是本文试图探究诸多问题的核心:在背景错综复杂的保护对象面前,如何以辨证的建筑史观和特定的设计方法来化解矛盾,从而更好地在保护原则、历史情节和各方的实际利益诉求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生活的真实性如何依附?真实性到底是生活内容还是物质环境呢?能否这样理解,真实性必然存在于合理性之中,变化又是生活的特征,那么合理性本身就必然“随时随地”随着生活而变化的,所以生活乃是真实性的最终注解。

那么,“真实”的标准岂不是变化的,又由谁来作公证的评判?由此,现实实践的立足点该何以为据呢?我们所谓的修复工作(restoration该如何开展?如何干预?如何所为?又如何所不为?困惑由此而生。

四.关于原真性的实践方法目前欧美国家进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8:(1修护与复原(Restoration(2内部改建(Conversion(3重塑核心(Stoning(4重建(Reconstruction(5增建(New-Construction以上五种方式在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中交互运用,体现在物态到信息的二个层面:一是物态景象层面上的原真。

对于历史建筑物保持物态的原真,首当提及威尼斯宪章所倡导的“最小干预原则”。

最少干预原则要求尽可能保持外观原样和构建形式,同时尽量采用当时的加工方法和传统工艺等。

这皆为物态层面上的原状对保护的要求,在我国保护实践中也经常被提及。

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修旧如旧,以存其真”。

从历史遗产保护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意义上看,无论是“随旧”还是“修新”的处理手法,至少应尊重以下二条基本原则9:(1尊重原物(The Original是一项保护要求需要①最低限度的干预,②使用原材料,③替代材料与原材料相同,④新材料不致于造成破坏,⑤所有的干预活动都是“可逆的(Revenlble”,或基于“可撤消性(Reteatability”上的,⑥能用肉眼题。

为此1994年专门在日本古都奈良召开了国际性“关于原真性的奈良会议(Nara Conference on Authenticity”,讨论形成了与《世界遗产公约》相关的《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Nara Documenton Authenticity》(简称《奈良文件》。

文件指出:原真性不应被理解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本身,而是我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确凿有效,原真性的原则性就在于此5。

所有的文化和社会均扎根于由各种历史遗产所构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固有表现形式和手法之中,对此应给予充分的尊重6。

《奈良文件》中肯定并强调了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从会议的结果看,日本人取得了胜利。

反复强调原真性的多样标准,是在为“伪造”、“编纂”论开脱吗?其实从关注于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上看,西方早已有之的干预修复的做法,难道不是另一种物态层面上的“效忠”吗? 追溯1962年法国《马尔罗法》(历史街区保护法,恰恰纵容了伪造建筑“原型”的出现。

关于原真性的历史争论正是一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

三.关于原真性的标准、依据及其困惑现代国际检验原真性的标准主要参照美国的历史性场所的国家登录(National Register标准和操作办法执行。

美国国家登录的标准为7:在历史、建筑、考古、工程技术、及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在场所(Location、设计(Design、周边环境(Setting、建筑材料(Materials、工艺技术(Workmanship、情感(Feeling、关联性(Association方面具有完整性的历史地段、古迹、建筑物、构筑物、环境构件(Objects。

检验历史遗产的原真性着眼于以上各因素的综合评价。

有关真实性的判断,必然是与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形态和设计、材料和物质实体、使用和功能、传统和技术、位置和布置、精神和感观,以及其他内外部因素,包括多样化的文化及其信仰体系的各方面都应该得到尊重以纳入考察。

尽管关于原真性的价值标准有着不同的解释,但至少存在这么一条共识:关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价值, 文化情感价值和功用价值”,还是一条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核心原则。

由此对于原真性的依据,我们可以从涵盖物态到信息的四个价值标准来考察:(1 设计实体(原物、材料的原真性设计的真实性包含了构成建筑文化遗产诸种因素的综合,包括建筑形式、平面、空间、风格等。

这里的真实,需要体现当时有意识的决策过程,包括总体构思、空间组织、比例尺度、技术、装饰等方面。

建筑材料标识了在某一特定的时代以特定的范例和范式构成的文化遗产的物质因素。

威尼斯宪章要求历史不同部分的信息必须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可识别性与原真性是一对不能分离的概念。

实物的原真性主要体现在建造物建造的明显不同阶段及建筑在建成后由于使用和自然过程所留下的印记上,保护就是将其上所承载的历史沧桑的印记一并保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