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寓言形象的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寓言是一种适用于教育和娱乐的文学类型,经常与道德或社会思想相关。

寓言通常包括人物或动物角色,有时还包括物体或自然动作,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道德和社交态度的机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寓言教学的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教学价值寓言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讲述或展示寓言的故事,他们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智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传递道德和社交价值观。

寓言可以帮助学生成长为一种积极和成熟的个体,而非成为社会的消极和无用的成员。

寓言是一种利于学习语言和语法知识的文学类型。

寓言对于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具体的自然语境,并且它们的语言既有社会价值,又有情感寓意,这些语言特征与课堂中的学习方式相一致。

教学策略1) 察觉概念:在讲述寓言故事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寻找故事中隐含的道德、价值观和理念,让他们进一步思考和理解。

例如,通过让学生想象故事中的角色可能会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不同方法,来支持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2) 制定问题:教师可以在讲述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制作关于隐含道德、价值观和理念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来,提高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水平。

3) 角色扮演:通过寓言故事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

例如,学生可扮演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与其他同样扮演角色的学生进行互动对话,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

总之,寓言故事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以便更好地理解道德、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寓言的教学策略变化可以丰富课程教学的多样性,以满足多种类型的学生的需求,最终促进教育的发展。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摘要】寓言是一种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常被用于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寓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同时还将分析寓言在培养学生思想觉悟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寓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结论部分将总结寓言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展望寓言在教学中的发展前景,并探讨寓言教学的启示。

寓言是一种传统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式,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通过深入探讨寓言,可以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寓言、教学价值、语言特色、教学策略、思想觉悟、教育意义、发展前景、启示1. 引言1.1 寓言的定义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的形式传达道德、品德或哲理教训的文学体裁。

在寓言中,通常使用动物或其他生物角色来表现人类的特征和行为,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寓言的目的不仅在娱乐,更重要的是在启迪读者的智慧和品德,让人们通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反思和感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1.2 寓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寓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寓言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归纳总结、推理论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寓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寓言,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寓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教师可以通过寓言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和学习,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品德的人才。

2. 正文2.1 寓言的教学价值寓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和理解寓言,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寓言中常常存在着巧妙的逻辑推理和悬念设置,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分析问题、做出合理推断。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寓言是一种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特色和富有审美的修辞风格展开为特色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体验。

在教学中,寓言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情感,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一、寓言的教学价值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引导学生的情感3.教育学生的思维寓言的教学往往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寓言中的隐喻与象征,了解其深层含义。

通过寓言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会以寓言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理解、分析和挖掘事物,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启蒙之旅。

二、寓言的语言特色1.形象生动寓言中的形象生动,描述细腻,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生动的形象,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富有寓意寓言的语言特色之一是富有寓意。

在寓言中,往往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隐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理,这种寓意不仅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问题。

3.语言简练寓言语言简练,富有情感,表达深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语言特色使得寓言成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手段。

1.以寓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寓言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去体验、理解和表达情感。

通过寓言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从而加深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3.以寓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寓言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用寓言来描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策略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寓言教学策略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教育意义:选择寓言故事:选择适合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为主角,通过动物之间的互动来传达一种道德或智慧的教育主题。

阅读寓言故事:首先,教师可以朗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动物角色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或挑战。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朗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探讨故事情节:与学生一起探讨故事中的情节,了解每个角色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这些特定的动物角色,并与学生分享一些背景信息。

深入分析寓意: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主题。

例如,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思考主题是什么,以及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或道德准则。

制作角色卡片或插图:鼓励学生通过制作角色卡片或绘制寓言故事的插图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学生可以在卡片上写下角色的特征和他们的寓意,并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作为主角,并通过故事来传达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

联系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教育主题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情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并将其应用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这些寓言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通过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深入了解道德观念和智慧的含义。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所以,寓言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一种教学方法。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呈现的文学作品,通过动物或虚构角色的形象,讲述了一个或多个寓意深远的故事。

寓言在教学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其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如下:语言特色:1. 符号化语言:寓言中的动物和虚构角色代表着人类的特点和行为,通过化身为动物,能够简化和抽象出人类的生活和行为,使故事更具有普遍性和可亲性。

2. 简洁性:寓言的篇幅较短,语言简洁明了,能够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复杂的思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比喻和隐喻:寓言通过比喻和隐喻手法,将抽象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让学生通过比喻情境理解抽象的概念,达到深入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1. 启发思考:寓言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角色形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推理出故事背后的教义和寓意。

2. 培养情感教育:寓言往往通过具体的情感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 提倡群体合作:寓言中的动物和虚构角色通常代表着不同的特点和行为,贯穿整个故事的主题往往是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视觉辅助教具: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动画或幻灯片等视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通过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

5.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亲身体会寓言中的教义和寓意。

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涵。

6.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优秀的寓言故事制作成动画、影片或音频等形式,以增加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注意力。

寓言教学策略设计方案

寓言教学策略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培养阅读寓言故事的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寓意深刻、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2. 寓言故事的作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引导道德观念。

3. 典型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寓言故事中的场景、角色,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设计趣味活动,如寓言故事竞赛、寓言故事创作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4.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2)结合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储备(1)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寓言故事书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2)组织学生参加阅读分享会,交流阅读心得,提高阅读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对寓意的把握能力。

3. 课外阅读: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相信寓言故事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素养。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常常以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的角色来表现人类社会中的道德故事。

寓言的教学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简单的故事和角色表现来传递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寓言的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寓言进行教育。

一、寓言的语言特色1. 简洁明了:寓言的故事情节通常比较简单,语言简练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适合孩子们的接受范围。

2. 善于比喻:寓言常常运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将人类的行为或品质转化为动物或其他非人类的形象来表现,使道德观念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

3. 具有启发性:寓言不仅是一种故事形式,更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文学作品。

它能够引导读者从故事中领悟到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发人深省。

二、寓言的教学策略1. 教学内容选择:在选择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确保故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适应。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通过生动的形式讲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启发式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中的道德意义,使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4.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来创设寓言故事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道德选择和决策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5. 作业布置: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作业,如写作、绘画等,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寓言的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解和细致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道德素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道德观念的力量,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寓言故事这种简单而生动的形式,将在教学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轻轻唤醒儿童理性——浅谈寓言教学的策略

轻轻唤醒儿童理性——浅谈寓言教学的策略

学 生 的 理 性精 神
从小 学 中高年级 学生 的思维 特点 看 . 他 们 情 感 丰 富 . 长 于形 象 思 维 , 理 性 思 擅 而
理 的 关 系 , 要 情 感 丰 富 . 须 缘 情 既 又
把 肉 吃 完 了 。 ” 有 的 说 : 乌 鸦 吃 还 “ 完 肉 后 . 故 意 气 狐 狸 说 : 狐 狸 大 ‘ 哥 , 真 香 啊 . 窝 里 还 有 , 爬 上 肉 我 你
来拿 吧 !’ 狸 气得 直吹胡 子 。” 狐 如此 种 种 . 示 了学 生 丰 富 的想 显
和 你 家 周 围 的环 境 ?又 如 开 展 问路 、
购 物 、 客等 课 外 实 践 活 动 , 导 他 做 引 们 把 自 己参 加活 动 的所 见 、 想 讲 给 所
阅历 等 限 制 . 学 习 口语 交 际 的 过 程 在 中一 定 会 出 现 不 少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问 题 . 就需 要 我 们 教 师 给 予 及 时 的 鼓 这 励 和 指 点 . 他 们 对 口语 交 际 自始 至 使

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 分 . 事本 身是身体 . 故
给 人 的 教 育 好 比 灵 魂 这 一 文 体 特 点决 定 了寓 言 教 学 应 在 引 导 学 生 感 知 形 象 、受 到 情 感 熏 陶 的 同 时 渗 透 理 性 教 育 .适 度 培 养

感 知 形 象 。 文 入 理 披
P. . S h o T a t 0R s a c i f  ̄ c o l e c ̄ e e r ma n h
小学 教学 揖宄
语 文/ 海 撷 英 教
维 处 于 萌 芽 时 期 ,正 期 待 着 教 育 的轻 轻 唤 醒 。课 改 以来 , 文教 学 中 的情 感 因 素得 到 语 凸 显 , 与 此 同 时 . 生 理 性 精 神 的培 养 并 而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寓言形象的教学策略
作者:青丽梅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第01期
[摘要]寓言和童话一样,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

教学寓言,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感悟寓意,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析形象,在形象中感悟寓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寓言的语言、情节,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寓言形象,掌握学习寓言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寓言形象;教学策略;语言;情节;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23-01
寓言是一种通过具体的形象来阐明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体。

它和童话一样,属于故事类文本,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因此把文本塑造的形象简单地理解为寓意的比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只获得一个枯燥的、抽象的道理,无法真正领会寓言的寓意,更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烦情绪,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寓言的形象分析,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通过语言感悟形象
谭达先生在《中国民间寓言研究》中指出:“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叙述和描写时,很少用烦冗松散之笔;语言非常准确、精练、生动,在一篇故事中有的语言还具有特殊的幽默感、风趣性和寓意性。

”因此,对寓言的教学,我们应当像教学其他记叙文一样,抓住文本中有特点的语言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感受寓言所塑造的形象特点。

寓言的语言一般具有形象性、精辟性的特点。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纪昌学射》一文有这样一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教学时,我们应通过想象、补充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纪昌是怎样“每天”“聚精会神”“盯”着虱子,在头脑中放电影,获得纪昌刻苦练习的画面感,体会纪昌专心、坚持的认真态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悟到寓言形象的特点。

在教学中,只有抓住形象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寓言形象的意义所在,才会对寓言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也才能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通过情节感悟形象
寓言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基本都有完整的情节。

在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人物的语言、思想、行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进行思考内化,从而与寓言形象产生思想的共鸣,深入体会形象的意义。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扁鹊治病》一文时,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故事发展的过程体会作者塑造的扁鹊形象。

首先,引导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天”“过了十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后”,理解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根据时间点来理清故事的发展过程,看看在这过程中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说些什么。

这里,既要让学生体会扁鹊的病理分析过程,更要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蔡桓公的心理变化:无所谓讽刺—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疼痛病死。

这样,使生体会到故事发展的两条线索——扁鹊是主线,蔡桓公是暗线,它们共同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把整个故事叙述清楚。

这样,学生就能对整个寓言故事形成完整而清晰的印象,对扁鹊精深的医理和蔡桓公讳疾忌医产生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抓住故事情节理解体会寓言形象是教学寓言类文本的重要方法。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寓言的思想含义,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通过对比感悟形象
翻开人教版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教材编者都把两则寓言放在一起,组成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二年级下册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三年级下册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四年级下册是《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

这些寓言故事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引领学生理解、内化、传承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

因此,教学时,我们不仅要认真解读教材,更要细心体会揣摩编者的意图,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寓言故事,体会故事形象,提高教学效益。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抓住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首先,情节对比。

两则寓言都按照看到现象—采取行动—结果事与愿违的过程来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其次,人物描写对比。

两则寓言都通过人物的心理、行动来表现思想。

教学时,如果能抓住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就能使学生深入认识两个农夫的思想,理解寓意的深刻内涵。

对比感悟形象,不仅使学生对形象特点的认识更深刻,而且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学会学习。

总之,在寓言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寓言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深刻内涵,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责编韦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