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小学三年级语文群文阅读《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群文阅读《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子都没有留下,变得毫无用处。
这就是寓言故事中的对比,通过对比来揭示故事的寓意。
三、课堂实践1.仿编寓言故事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仿编寓言故事。
请你们自行选择两个事物,写出一个寓言故事,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的优缺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
2.阅读寓言故事现在,我们来阅读一下蚂蚁与屎壳郎》和《芦苇与橡树》,感受一下寓言故事的乐趣,同时也加深对对比表现手法的理解。
四、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是否更加理解了寓言故事中的对比表现手法?是否能够自己尝试仿编寓言故事呢?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我们要一起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让我们一起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启发。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这两个故事,然后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合作完成阅读卡。
这样孩子们更有积极性,更愿意交流总结,能很大的激发他们的兴趣。
之后,让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则,再次细细品读,归纳动作和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通过读故事,我们找到了很多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也更明了了。
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创编故事,写在研究卡的反面。
老师给出了一个开头,让同学们继续创编故事。
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比较强壮。
风说:“当然是我。
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创编故事,并将故事写在研究卡的反面。
最后,让同学们展示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
通过从读到写的过程,让孩子们通过总结交流再延伸到自己写作,创编会更容易,更积极。
故事一:铁罐与陶罐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XXX的,一个是铁的。
《寓言故事中的“相比》”群文阅读教案

《寓言故事中的“相比》”群文阅读教案《寓言故事中的“相比》》群文阅读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来让学生理解和研究“相比”这一语言现象。
寓言故事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比”的用法。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相比”。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2. 帮助学生理解“相比”的含义和用法;3.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寓言故事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可以选择一两篇寓言短篇故事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第二步:讲解“相比”的含义和用法向学生详细讲解“相比”的含义和用法,包括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较级的用法等。
第三步:阅读寓言故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阅读,例如《老鼠嫁女》、《蚂蚁和蜘蛛》等。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研究其中运用了“相比”的语言表达。
第四步:讨论和解析让学生讨论和解析所阅读的寓言故事,鼓励他们提出关于“相比”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相比”的语言现象来分析故事的深层含义。
第五步:写作练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寓言故事,撰写一个短文,运用“相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鼓励学生创作具有寓言故事特点的作品。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比”的语言现象。
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相比”,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集体阅读教学设计《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集体阅读教学设计《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选择合适的、包含对比元素的寓言故事。
2. 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故事文本、问题和讨论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并解释对比手法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寓言故事进行阅读。
3. 讨论与分析:每个小组阅读完毕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并分析故事中的对比手法。
4. 集体讨论:各小组派出代表,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
5. 总结:教师总结各组的分析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对比手法在寓言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和集体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对故事的分析,评估他们对对比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延伸
1. 拓展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寓言故事进行阅读,继续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
2. 创作训练:让学生根据所学对比手法,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
*注意:本文档仅为教学设计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
*。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龟兔赛跑》《大轮船和小汽艇》《大轮船和小礁石》等【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互文阅读《大轮船和小汽艇》《大轮船和小礁石》,了解内容,粗知寓意;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个故事叫《狮子和鹿》。
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呢?(预设:不能骄傲自满,要学会谦虚。
)师:像这样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隐藏深奥的道理,并且通过这个道理来劝诫大家,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做——“寓言”。
(板书寓言)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啊?(乌鸦喝水、坐井观天、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等)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趣的寓言故事,看谁来了?看看这两个人物,大家还认识吗?(出示龟兔赛跑)二、比较阅读,发现对比手法凸显寓意师:《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吧?故事中的乌龟是慢慢爬,那兔子是怎么样的?回忆一下?师:那么故事的结果呢?谁记得?师:看看这些词语,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特点和结果是怎么样的?师:是相反的,作者把他们对比起来了。
从中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出示道理),一起来读。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让我们明白道理的。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
看,根据阅读这个要求,先默读这个寓言故事,读完以后再四人小组合作填写阅读单。
师:我们先来展示一下这个小组的研究,下面的同学就来看一下你们和他们填的是否一样,有没有地方需要补充。
寓言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3篇

寓言故事大全《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3篇一、站在屋顶的小山羊与狼小山羊站在屋顶上,看见狼从底下走过,便漫骂他,讥笑他。
狼说道:啊,伙计,骂我的不是你,而是你所处的地势。
这故事表明,天时与天机经常给人勇气回去与强者抗争。
二、善与恶力气弱小的善,被恶杀掉至了天上。
擅于就是反问宙斯,怎么才干返回人间回去。
宙斯知会他,大家不要一起回去,一个一个的回去造访世间吧。
恶人与人很相似,所以相继一直地去找他们。
仁义由于从天多寡去,所以就比起很慢很慢。
这就是说,人很不轻易碰到善,却逐日为恶所损害。
三、旧猎狗一条老猎狗手轻脚健时从未向森林中任何野兽屈从过,年老后,在一次狩猎中,遇到一头野猪,他大胆地扑上去咬住野猪的耳朵。
因为他的牙齿老化无力,不能紧紧地咬住,野猪逃跑了。
主人跑过来后大喜过望,大骂他一顿。
年迈的猎狗抬开端来说:主人啊!这不能怪我不行。
我的英勇精力和年青时是一样的,但我不能抗拒天然规律。
从前我的行动受到了你的夸奖,现在也不应受到你的斥责。
这就是说道,生老病去世就是不容畏惧的法则。
四、蚂蚁与屎壳郎夏天,别的动物都安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储藏存有冬季喝的'食物。
屎壳郎天下大乱地反问他为何这般刻苦。
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道。
冬天去了,大雨擦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跑至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道:喂食,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驳斥我,而是也回去唱工,当初就不能忍饥受饿了。
这是说,只管风波变更万千,防患未然的人都能防止灾害。
五、滚着肉的狗狗叼着肉度过一条河。
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认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
想到这里,他决议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
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
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原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于自我中心的人。
六、公牛与车轴几头公牛正几下扎着货车奔跑,车轴被挤出收到吱吱的响声,牛转过火,不冷静地对车轴说:喂食,朋友,我们无声无息累赘着全部重量,你喊叫什么?这故事是说,那些叫嚷得特殊响的人往往干活少,而那些不作声的人往往承当着全体分量。
《寓言故事中的“比较》”群文阅读教案

《寓言故事中的“比较》”群文阅读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和讨论寓言故事中的"比较"元素,帮助学生提升对比较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比较手法在不同寓言故事中的运用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和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理解比较手法在寓言故事中的重要性- 研究如何解读和分析比较手法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寓言故事文本(可根据教师偏好选择适当的故事)-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学生练题和讨论提问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比较手法在故事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分发寓言故事文本,并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故事。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以下问题:- 寓言故事中的比较手法有哪些?- 为什么作者在故事中使用了比较手法?- 这些比较手法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有何影响?3. 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与同组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分析。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故事中哪些地方使用了比较手法?- 这些比较手法有何作用?- 这些比较手法对故事主题和教育意义的理解有何帮助?3.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练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一份关于比较手法在寓言故事中的作用的练题。
2.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练题的答案,并总结比较手法在寓言故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则寓言故事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撰写一篇短文,讨论这个故事中比较手法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教学评估-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评估学生完成的练题和课后作业。
《寓言故事中的“相比》”群文阅读教案

《寓言故事中的“相比》”群文阅读教案寓言故事中的“相比”群文阅读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相比”现象,培养其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特定故事中的比较点,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讨论和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特点及作用- 分析故事中的“相比”现象,包括人物、事件、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比较- 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寓言故事是以动物、植物等非人类形象为主要角色,通过隐喻的方式传达道德、哲理或人生观的故事。
- 寓言故事通常具有简短的篇幅、生动的情节和明确的寓意。
- 寓言故事适合用作道德教育和文学阅读的材料。
2. 分析故事中的“相比”现象- 选择一或多个寓言故事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比较点,如人物的优缺点、行为的得失、道德观念的对比等。
-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意义,如为何从比较中萃取智慧、认识自我等。
3. 讨论和写作- 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就所读故事中的比较点展开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 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故事,写一篇短文,比较故事中的两个或多个人物、事件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一些知名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提问:你们读过或听过哪些寓言故事,它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启发或思考?2. 导读(10分钟):简要介绍教学目标和内容,解释学生将要进行的分析和讨论。
3. 阅读与分析(30分钟):选择一篇寓言故事,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思考其中的“相比”现象。
学生可借助角色对比表格等工具进行分析。
4. 讨论与交流(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各自归纳的比较点和见解。
老师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例如:你觉得故事中的比较对你有何启示?5. 写作练(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故事,写一篇短文,比较故事中的两个或多个人物、事件等,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群众阅读教学设计《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群众阅读教学设计《寓言故事中的对比》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理解对比的概念及其在寓言故事中的运用;- 分析和比较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情节;-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通过分析比较故事中的对比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和讨论1. 列举几个寓言故事的名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他们所了解的寓言故事。
2. 引导学生讨论,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步骤二:对比概念的介绍1. 解释对比的概念,并以简单明了的语言给出几个例子,如黑白、大小、高矮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在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步骤三: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情节1. 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和《乌龟和兔子比赛》等。
2. 阅读这些寓言故事,并让学生找出故事中存在的对比情节。
3. 引导学生讨论对比情节的作用和寓意。
步骤四:小组活动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并分析故事中的对比情节。
2. 小组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步骤五:课堂讨论1. 学生展示的同时,老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
2. 学生互相提问,探讨对比情节的意义和故事的寓意。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对比在寓言故事中的重要性。
2. 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发言、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阅读理解题目,检测学生对于寓言故事和对比的理解水平。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情节,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的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需要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龟兔赛跑》《大轮船和小汽艇》《大轮船和小礁石》等
【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1.互文阅读《大轮船和小汽艇》《大轮船和小礁石》,了解内容,粗知寓意;
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
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个故事叫《狮子和鹿》。
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呢?(预设:不能骄傲自满,要学会谦虚。
)
师:像这样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隐藏深奥的道理,并且通过这个道理来劝诫大家,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做——“寓言”。
(板书寓言)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啊?(乌鸦喝水、坐井观天、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等)
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趣的寓言故事,看谁来了?
看看这两个人物,大家还认识吗?(出示龟兔赛跑)
二、比较阅读,发现对比手法凸显寓意
师:《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吧?故事中的乌龟是慢慢爬,那兔子是怎么样的?回忆一下?
师:那么故事的结果呢?谁记得?
师:看看这些词语,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特点和结果是怎么样的?
师:是相反的,作者把他们对比起来了。
从中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出示道理),一起来读。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让我们明白道理的。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
看,根据阅读这个要求,先默读这个寓言故事,读完以后再四人小组合作填写阅读单。
师:我们先来展示一下这个小组的研究,下面的同学就来看一下你们和他们填的是否一样,有没有地方需要补充。
师:结合前面说的《龟兔赛跑》,这两张表格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师:在寓言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常常是对立的。
比如说,强大对弱小、聪明对愚蠢、勤奋对懒惰。
正是运用了这样的对比手法,使寓言要讲的道理,我们一读就懂。
三、故事补白,体会寓意的丰富性和启发性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发现寓言的特点,现在请大家根据情节,来推测一下寓言的发展。
请注意,你的推测要合理、有依据。
小结:我们在推理中完善了故事情节,读完故事,我们收到了启发。
然后,我们又对比了作者的本意,使得我们对这则寓言的理解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