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升格训练
作文升格训练教案 初中

作文升格训练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升作文质量。
2.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和润色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教学内容:1. 作文升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常见作文错误和如何避免。
3. 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写作课程,让学生分享自己写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2. 引入作文升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作文升格的重要性。
二、讲解作文升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5分钟)1. 讲解作文升格的基本原则:真实、准确、清晰、有力。
2. 讲解作文升格的方法:扩充内容、改进结构、优化语言、修正错误。
三、分析常见作文错误和如何避免(15分钟)1. 分析常见作文错误: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乏味、语法错误。
2. 讲解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注重语言表达、仔细检查。
四、讲解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15分钟)1. 讲解写作技巧:开头引入、中间展开、结尾总结。
2. 讲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五、实践训练(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讲解,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作文。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作文升格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2. 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修改和润色情况。
2. 学生对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
3. 学生对作文升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作文升格指导书籍。
2. 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学习资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作,多修改,多反思,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作文升格指导教案

作文升格指导教案【篇一:作文升格指导教案】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叙文写作升格指导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文发展等级中关于“内容充实”一项的要求。
2、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如何对情节进行合理、细致地描写,使作文内容充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记叙类文体中如何运用描写使作文内容丰富、充实。
三、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设想:针对学生作文中多叙述却不会描写的现象,做一点专题引导,让学生在考试作文中能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描写方法,使写作内容丰富,争取发展分。
理论依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四、课前准备印发一篇中考佳作,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成功之处(重点在内容充实、真情感人);制作幻灯片。
附一:常州市 2007 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作文题及佳作:作文(55 分)请以“你还会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4)不少于 550 字;(5)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你还会觉得孤单吗? 中考的第一天,清晨,风透过窗徐徐吹来,让我觉得有些冷。
我一个人吞着简单的早餐,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只有我的影子陪伴着我。
隔壁传来阿姨叮嘱儿子句句温暖关心的话语,传来了他爷爷奶奶充满希望的笑声。
我转身拉开门,迅速走了出去。
“女儿啊,爸爸有个工程得接,你自己用心考。
”昨日爸爸来了电话,撇下我挣他的钞票去了,重视他的工程去了。
我轻轻擦拭着泪……我怨,我恨,我孤单。
前面满载旧纸箱、啤酒瓶的三轮车正在上坡,满脸沧桑的大叔,弯着腰,吃力地拉着。
我小跑几步,帮他推着车子,他回头看了我一眼,脸上充满了感激之情,我勉强笑了笑。
望着繁华的商业街,脑子里重复着大叔的话,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爸爸现在是否在某个酒席上不顾胃疼,喝着血一样的酒?是否陪着笑脸,为那些腰肥肚圆的陌生朋友敬烟递茶?他是否戴着黄色的安全帽,在刚刚开工的工程上转来转去,盘算着这项工程又能赚多少钱?他必是穿着唯一的那套西服……我的心阵阵抽痛,慢慢颤抖……是啊,爸爸辛辛苦苦地赚钱,似乎并不是为了他自己啊!爸爸,你是否也像那位大叔一样,完全为了您的孩子?短短一念之间,暖流流过了我的身体,我感到身边拥挤着满满的都是爱的气息。
写人叙事累考场作文升格训练专题讲座随笔

写人叙事累考场作文升格训练专题讲座随笔《写人叙事类考场作文升格训练专题讲座随笔》篇一《那堂难忘的讲座》那天,学校搞了个写人叙事类考场作文升格训练专题讲座。
我本以为是那种无聊到能把人催眠的讲座呢,可没想到,还挺有意思。
我走进讲座的教室,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
教室里闹哄哄的,同学们都在叽叽喳喳地聊天。
不一会儿,演讲的老师进来了,是个看起来很和蔼的中年人,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他一上来就讲了个自己学生的故事。
那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可逗了。
他写自己的奶奶,奶奶的形象倒是描述得挺细致,说奶奶脸上的皱纹像深沟一样,每次笑起来满口没几颗牙。
本来前面的描写挺好,可到后来啊,写奶奶为了救一只小猫爬上树,这事儿可就离谱了。
老师说当时看到这里就哭笑不得,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哪能像孙猴子一样轻松上树呀。
同学们听了这个例子,都哄堂大笑。
我也在笑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这么不靠谱。
老师接着就开始说作文要想写得好,描写人物就得尊重事实且细致入微。
比如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按照一定顺序。
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老师随手拿起一个本子举例,如果这样写,这个本子的颜色像是被阳光遗忘的角落,灰扑扑的,但仔细看又透着一股倔强的蓝,周边有着像是经历了无数战斗的卷边,好像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这么一描写,是不是就生动多了呢。
我心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呢。
这堂讲座就在这样有趣的故事和实在的讲解中一点点进行着。
我呢,从最开始的不抱希望到后面听得津津有味,还记了不少笔记。
这讲座,算是让我对写人叙事作文有了新的认识,真希望以后还能再有这样让人收获满满的讲座。
篇二《讲座中的意外收获》那个写人叙事类作文讲座还真是一场“奇遇”啊。
原本我就想着去凑个热闹,反正比在教室里上那枯燥的自习强多了。
讲座开始了一阵子后,老师让大家分组讨论自己作文里人物描写最失败的地方。
我们这一组可有意思了。
有个同学写他爸爸,说他爸爸力气特大,可以单手举起一辆汽车。
我们都笑他吹牛皮不打草稿。
记叙文训练之升格:细节描写、议论抒情

20因20/5/1为爱着,所以记得!直至永远!
42
课外作文训练:
以《微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 1、恰当进行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
并用红色波浪线标记。 2、不少于800字。
点夫已冻
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
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
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
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
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爱包裹着的孩子,你是
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
爱可以征服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
一个把观察变成习惯的人,才能对生活感受得细。 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的人,才能对生活感受得深。 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才能对生活感觉敏锐。 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才能对生活感受得奇特。
二、 深刻:恰倒好处的议论抒情。
抒情议论可用来表现人物、事件的 “闪光点”,即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事件的原因道理性质影响等,并表现作者 的情感观点态度。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 乱发议论。
2020/5/1
40
佳作欣赏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 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 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我所爱的 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 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 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在我的生活中,妈妈一直都 在。有你在,爱便在,整个世界,便都在。
茅盾先生说,一个好的场面描写, 既要有全景鸟瞰,也要有局部特写,以 面托点,以点衬面,面上不透的在点里 淋漓尽致的加以表现。这样才能做到场 面描写的重心突出,层次分明,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个场面,做到了点和 面的有机结合。众主人的笑是“点”,仆人的笑态则 是面。
中考记叙文的升格训练

中考记叙文的升格训练我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我的同学们正在备战中考。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在学校图书馆里苦读,为了争取一个好成绩,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就在离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模拟考试,我紧张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考试的开始。
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前面。
我拿起笔,开始紧张地答题,不知不觉中,我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考试结束后,我拿着试卷走出教室,看到了同学们满脸焦急的表情。
我们相互交流着答案,有的人信心满满,有的人却觉得自己可能会有所不及。
我看着他们一张张焦急的脸,心里也感到一丝丝的不安。
几天过去了,学校公布了模拟考试的成绩,我仔细地查看着自己的成绩单,发现自己的成绩还不错,但并不完美。
我心里一阵失落,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
于是,我又开始了努力学习的日子。
每天晚上,我都会独自一人呆在教室里,背单词,做习题。
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这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我必须要付出努力。
渐渐地,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我和同学们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每天都在加紧复习,准备迎接这场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
终于,中考的日子到来了。
清晨,我和家人一起来到考场门口,迎接着我们人生中的大考。
我看着那些焦急的家长,心里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考场上,我拿起笔,开始了答题。
我努力地写着,不敢有丝毫大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感觉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
我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但我知道,我一定要完成这场考试。
终于,考试结束了。
我松了一口气,但紧张的心情并没有放松下来。
我知道,还有漫长的等待,直到成绩出来之前。
几天之后,成绩公布了。
我拿着成绩单,心里满是期待和不安。
当我看到自己的成绩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考了一个让我感到骄傲的成绩,这是我努力的成果,也是对自己的肯定。
这次中考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明白了努力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我也明白了,人生中会有很多次考验,但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闯过去。
记叙文升格训练的核心要点——锤炼技艺,追求升华

记叙文升格训练的核心要点——锤炼技艺,追求升华
孙迁康
【期刊名称】《初中生写作(下半月)》
【年(卷),期】2024()1
【摘要】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是没有比较也很难进步。
智者阅人无数,教师阅文无数。
在初中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最多的不外乎是结构不合理、中心不明确、人物没有个性。
初中阶段所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虽然部分学生也写议论文,但所写的作文都是泛泛而谈,没有深意。
相对来说写记叙文容易拿高分,因为记叙文易与读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记叙文升格训练,锤炼技艺,追求升华。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中外名著,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借鉴名著的写作方法。
【总页数】3页(P0051-0053)
【作者】孙迁康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琢玉成器,升格出彩——谈记叙文升格训练
2.描写升格训练课堂实录--记叙文升格训练之描写
3.升格,琢玉成器的应然路径——初中记叙文升格训练的思考
4.记叙文升格训练之细节描写
5.记叙文升格训练之借鉴小说笔法写作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记叙文景物描写作文升格训练(优秀课例)

烘云托月,相得益彰——例谈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文题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人啊,我们用眼睛所看到的,无非是一团迷雾,往往遮住了我们应该用心来感受到的万物;我们用耳朵听到的,无非是些扰乱心灵的声响,往往歪曲了我们应该用心去把握的东西。
请以“迷雾”或“喧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自定立意;⑵全文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型。
审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材料的内涵。
理解这段话,可从“如何破除迷雾用心去发现和感受事物的本质”与“如何不受扰乱心灵的声响的蛊惑,去用心把握真、善、美”这两个角度去衍生出写作的具体立意。
“迷雾”与“喧声”是隐喻性的词语,它们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存在对我们又怎样影响?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该如何摆脱“迷雾”的遮蔽,超越“喧声”的干扰,回归本真的清醒的理智,该如何以我们的智慧与德性去迎应各种历史与现实的“迷雾”“喧声”的困扰乃至侵蚀?这些都可生发、提炼出有深度的立意来。
参考立意如下:1.走出历史因循的迷雾;2.在俗世喧嚣中,拥有一双澄澈的眼睛与清明的耳朵;3.廓清现实利欲迷雾,用心守候一份宁静与本真;等等。
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
记叙文要求以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构思时,应该围绕“迷雾”或“喧声”这两个语词内涵来选材与谋篇。
为使记叙文意境丰富,不妨以“迷雾”与“喧声”为核心意象,在文中设置一定的景物描写的片段,以之来渲染场景气氛,暗示人物心理,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旨。
比如,以“雾”的来去、浓淡来映衬人的心理波澜,象征某种意蕴;又如,以自然界或社会的某种喧嚣的声响,作为拉动故事情节的引擎,表现人置身于“喧声”中的种种反应,写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原文呈现】迷雾连续几天绵绵雨,茶园绿油油的。
今天,总算放了晴。
老姜起了大早摸到茶园去。
这不,明前茶,金贵着呢,不及时采摘,就得掉价。
雾还蒙着,空气潮润润的。
姜小星也跟着起个早,去山上帮忙。
高中作文 高考高分记叙文写作升格训练:升格角度 画面组合

2021高考高分记叙文写作升格训练:升格角度--画面组合画面组合式记叙文是记叙文的写作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就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巧妙地连接起来,所有片段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的一种写作方法。
这种写作模式的优点是在一个个生动画面的展示过程中,让读者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并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内容“形散神聚”。
◎病例一缕阳光贲忠芸①千百年来,始终记得,有个雪莲般的女子,在阳光下尽情舞动,她便是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贵妃——杨玉环。
②那时的我,是耀眼红日众多阳光中的一缕。
也许是上天的刻意安排,竟让我歇息于她花园的桂枝上。
微风过处,撩起她单薄的裙裾,阳光下,她显得如此娇艳妖媚,甚至让人怀疑看到的是天上下凡的瑶池仙子。
③不久,她与玄宗相遇了,所有的嘈杂都消失于那个美丽的时刻。
寂静如绝美的画卷,仿佛被时间遗忘,周遭的一切不再重要。
他只是目不转晴地看着,一袭白衣如雪,似九天玄女般翩跹起舞的她。
而她嘴角漾起一抹醉人的笑。
④作为女人,她够幸福的:有倾国倾城的天生丽质,有“善歌舞,通音律”的上乘修养,更有智算过人的聪慧;只是“回眸一笑”,便使“六宫粉黛无颜色”,当然更令玄宗如痴如醉。
⑤因为他的专宠,她免去与其他妃嫔之间的钩心斗角,安心享用着爱情的幸福;因为他的偏爱,在酷热的夏天,劳师动众,八百里加急运来鲜美的荔枝。
位于楼台之上的她,看着滚滚红尘,和次第开放的大门,一抹嫣红留在面颊,甜美的笑容向世人宣示她的幸福。
⑥多年来云游在外,日子过得自由而惬意。
只是心中,总有一份对她的惦念。
⑦当我重回长安,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望着国破家亡的满目苍凉,心如刀绞。
经过四处寻觅,终于在马嵬坡,看见一身素衣的她,独自立于寒风中,瑟瑟发抖。
⑧“为什么,为什么……”她口中喃喃地自语,面对剑拔弩张的军士,玄宗已无能为力,她从容地将帛带系于佛堂前的梨树上,香消玉殒。
⑨我默默地将自己织成一件霓裳,披于她的遗体上。
⑩在那个黄昏,一缕阳光仿佛定格一般,浸润着杨玉环的遗体,久久不肯逝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升格训练(之一)教学目标:1.让平淡的作文溢彩2.使三、四类作文成为一、二类作文教学重点:记叙文、抒情散文出彩方法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比较阅读下面的两篇作文[话题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
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
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一]我的人生之跑那年高考,发挥失常,落榜了。
我是一个要强的人,不信就跑不到终点,相信,此处不留人,必有留人处,我坚决地拒绝了复读,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踏上了火车。
父亲一脸的沉重,母亲两眼泪花。
在两位老人不停的叮嘱中,我懂得那份对游子的牵挂。
我在心中也暗暗下定决心,这次出外闯荡,一定要混个像模像样的才回来,以此证明自己,回报父母。
长大了的少年都有离开父母的冲动。
想过没有唠叨的自由日子,所以离开了父母,一开始的日子是惬意的。
尤其像我这种经历的人,出外还有种好处,就是别人不了解我的过去,没有当面的白眼和背后的指责,这种用逃避换来的自信时时伴随着我。
可是谁知,也有没有料到的心酸事。
高中毕业生打工,找个粗重活不成问题,可是要找个好点的公司好点的工作,那就难了。
每次应聘,我都表现特佳,可是一看我的文凭,他们就对我似乎不屑一顾了。
我记不清是第几次落榜了,我闷坐在小屋里,顿时觉得四周一片漆黑,前路茫茫,我将要跑向何方?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家乡,想起了父母,想起了老师……在家的日子,也有不顺心的事,但每当那时,总有老师的鼓励、母亲的宽慰、父亲的指点……可今天,我形只影单,无人理睬。
我跟母亲挂了电话,我想家了,我决定要回去,往回跑吧。
我回到了我曾经努力奔跑过的家乡,开始了我曾经拒绝过的复读。
我觉得这不是回头路,这是人生路上“跑”的一个新起点,如果把我的打工生涯作参照的话,我这是在向新的目标奔跑。
有了打工的经历,我觉得我“跑”的动力更足了。
“三点一线”的枯燥,挑灯夜战的辛苦,我都觉得平常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相信这次一定能“跑”出个令人满意的成绩的。
[简评](1)本文叙述较为平淡,显得文采不足。
(2)内容上突出“体验”还差笔墨,或者说立意还可挖掘。
从结尾看,作者的“体验”是“知跑之苦才能知甜”,“知跑之苦才更有重新跑的动力”。
但让文中思乡的一段没有了着落。
(本段相应的“体验”应是离不开亲友的呵护关怀。
)[例文二]那鱼·那鹰·那人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题记起跑那年高考,发挥失常,落榜了。
我坚决地拒绝复读,执意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隔着玻璃窗,我看见母亲在哭泣,父亲在叹气,鼻头有点发酸,转过脸,说好不哭的。
“呜——”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母亲也随即跟着火车跑,一遍一遍地挥手,一遍一遍地嘱咐。
我抬头看着天空,灰蒙蒙的,它也是如此寂寞。
跑程离开了母亲的日子是惬意的。
至少我可以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而不用担心有人穿着围裙在门口喋喋不休;至少可以不用理会邻居们鄙视的目光,不用直视老师们失望的眼神,不会听见父母心碎的声音。
但同进也伴随着心酸。
每个公司去应聘,我的表现总会令人满意的,可一看到我的学历,笑脸马上变成了疑问,话语也变成了“回去等消息吧!”那一刻,我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我。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瘫在沙发上,突然一阵闪电划过深蓝色的苍穹,几声雷鸣似乎要将一切生灵唤醒。
想起了父母做的香喷喷的红烧鱼,想起了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想起了家门前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树,想起了院里那张缺角的乒乓球台,想起了高三那年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看着金鱼缸里的金鱼,我想,鱼终究离不开水。
第二天,天放晴了,我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串最熟悉的号码。
“喂,请问找哪位?”“……”“喂,怎么不说话?”“妈,是我!”“小丹,是你吗?真的是你吗?”“妈,我累了!”“孩子,累了就回家,知道吗?”“哎,妈,我要回家。
”城市的夜晚依然灯火阑珊,路上的行人仍然神采奕奕。
只是,我将与这一切告别,回到给予我生命之源的那片净土上去。
终点我终究还是回来了,回到这个有着无数熟悉的气息的地方。
一切都没有改变,我决定复读,我也不是不跑了,只是希望有一个更高的起跑点。
后记:鱼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二、合作探究:比较两篇文章在构思、表达方面有哪些优缺点:学生评析,教师引导。
教师总结:本文与上篇比,感人的魅力既表现在生活经历、认识的细节上,也表现在构思行文的章法上。
另外最大的亮点是将跑的体验借助“鱼”和“鹰”这两个形象表现出来,使文章更具形象性。
当然也有一些缺憾。
如,文中没有内容与“鹰”呼应等。
三、精讲点拨:升格作文方法指导除在整体结构上进行大手术之外,如果你对自己的作文框架还满意,就要在小处着笔,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细节显真,至微见情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艺术起源于“至微”。
这“至微”就是指最能显示人情美、人性美的细节。
例1:外婆去世前,我静静地陪着她度过最后一个漫漫长夜,泪水静静地顺着脸颊滴入泥土。
我告诉自己,这不叫哭,这是思念。
某晚回家晚了,坐在公交车上,我远远望见车站昏黄的灯光下,两个熟悉的背影在静静地期待,泪水悄悄地爬满了我的脸庞,但我告诉自己,这不是哭,这叫感动。
这是一篇高考作文《我不哭》中的两个细节。
这篇文章通篇是细节描写,构思新颖别致——全文处处是眼泪,但每次都高喊“我不哭”的心声,使不向困难屈服、不向脆弱屈服的情感蕴涵其中,耐人寻味。
例2:2007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其中一个细节不止一次出现,“母亲单薄的身体依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对家、对“我”那厚重无言的爱。
学生例文:爱在灯火阑珊处刘丽华(高三、22班)瑟瑟秋风带走了泛黄的树叶,枝头只有几片孤独的绿意犹存的叶子在跳着忧伤的舞.他们渴望,渴望随风飘落,因为那样就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感受她那无言而温暖的爱.我的视线模糊了,任思绪如暮春樱花般地飞,然而记忆就像留在了那个雨夜,那个有烛光的雨夜.空气是那样的沉闷,望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听着钟声刺耳的嘀答声,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是烦躁的.我停下笔,看了看那些我折皱了扔掉的纸团,走到窗前,刚要深吸一口气,这时电停了.黑暗瞬间便将我吞噬了.这时门被轻轻地推开,母亲小心翼翼地用手护住烛苗,将烛台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慢慢地出去了.这盏烛台让这个小小的空间重新明朗起来.我回到桌边,重新提起了笔,然而跳跃的火苗让我的心更加波澜起伏,我几乎无法投入到学习之中.这烛火也似乎在和我怄气,竟然跳动地越来越厉害了.我不停地写着,然而我的内心却在一刻不停地躁动着.门又开了,一阵风从门缝里挤进来,烛光猛烈地摇曳起来,我积压在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干什么呢?还让不让人学习了?"我朝着母亲大喊了起来.泪水也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滴落下来.我听到了不安的踱步声和母亲的叹息声.然而这一切平静下来时,我的内心却遭到了谴责.我看到桌子上多了一根蜡烛,而原来的那根已经用完了.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迁怒于母亲.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知道那蜡烛快要燃尽的,但我却知道她是会不时地看钟表的,她知道蜡烛熄灭会影响我的学习,所以提前进来为我点燃新的蜡烛.然而,我没能领会到她的爱.她总是那样默默地给予我无限关怀,我却错怪了她。
顿时,悔意涌上了心头.我调整了情绪,加紧地投入学习之中,而此时这些作业已不再是包袱,而是我报答母亲那一份无言爱的最好选择.窗外的雨依然淅沥地下着,钟表也似乎为我理解了母爱而奏起了快乐的交响曲.烛光再次跳跃起来,摇曳出世间最美的舞姿……一片落叶顺着我的发梢滑落下来,将我从记忆之中唤回,而母亲的爱却仍在那灯火阑珊处,默默无言。
[简评]这世上有一种东西,它永远不会改变,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褪色,那就是母爱。
母爱是前人歌咏过千遍万遍的主题,可本文作者却独具匠心,抓住一个最不起眼的一个细节工笔刻画,又借景物加以点染,让那烛光永远留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指导教师李艳玲)(二)修辞生色,描写出彩修辞格是我们在一些优秀例文中常见的,我们写文章时为什么不学着用一用呢?许多高考作文就是借助它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2007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贝壳·划痕·记忆》开头:时间如海,记忆如沙滩,海水将一枚枚贝壳送到沙滩上,又收回她那浩渺的胸怀。
时间如风,记忆如巨岩,风将巨岩刻划得千疮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迹抚平。
然而,总有几枚贝壳,在亘古的海滩上鸣响着历史的悲风,总有几笔划痕,在诉说着记忆的不朽。
形象的比喻,巧妙的扣题、点题,让阅卷老师读后想不给高分都难。
当然可用的修辞格很多,如排比、拟人、对偶、夸张、拈连等等。
以叙述代替描写是一般同学在写作文时的常见毛病,殊不知以叙述代替描写,故事缺少了情节,人物缺少了血肉,干巴巴的叙述只能使文章缺乏生气,缺乏活力,形象也就自然丰满不起来了。
在表述同一件事情、介绍同一事物时,描写同叙述相比,描写的效果要好得多,请比较下面的句子:一片树叶从树枝上掉下来了。
(这是叙述)一片树叶告别树枝,绕树三匝,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飘向大地。
静悄悄地,它又在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安身处。
(这是描写)我们知道塑造人物形象常见的方法就是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如果你写记人为主的文章,怎么能少了描写呢?再来看看2007年北京卷满分作文《沉默的父爱》,作者写自己6岁学骑车摔倒、16岁获奖时父亲是怎样投我以“空洞”“冷漠”的眼神(当然,作者在写时,没忘记加了一个细节描写“手却在颤抖”,来显现父亲并非真的无情)。
写到“昨天”父亲送自己应考时的神态动作是这样描写的: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
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
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
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
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
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
(三)虚实相生,点染升华我们写作常会有这样的苦恼:有些话题看起来太虚,如“成熟”“时间”无法表现,难以抒情;也有些话题看起来太实,如“桥”“路”,难以写得深刻,表达含蓄的情感。
其实另有蹊径可走,那就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虚实相生”的写法。
例1:看那点点的茶叶在滚烫的水中舒展嫩蕊,上下浮沉,自有一种从容而不急趋、审慎而不狂躁、安静却不沉沧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