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概述
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情况。
本文总结了药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常见的不良反应
1.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处理方法是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意见。
2. 药物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
处理方法是停止或减少药物剂量,如症状严重可就医咨询。
3.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潜在的相互作用。
4. 超量使用药物:过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超量使用。
5. 不适当使用药物:如使用过期药物、错误的用药途径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应根据药物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就医寻求帮助。
2. 寻求专业意见:对于不确定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或药师,以便得到正确的处理建议。
3. 记录不良反应信息:及时记录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症状、时间和药物名称等信息,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医生或药师参考。
结论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常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其对患者的影响。
患者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案例

药品不良反应案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将介绍一些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以便大家更加重视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案例一,抗生素过敏反应。
小明因为感冒发烧去医院就诊,医生为他开了一种抗生素。
然而,用药后不久,小明出现了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经过诊断,确认是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
抗生素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后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案例二,非甾体抗炎药肠胃不适。
小红因为关节疼痛去药店购买了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后出现了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是因为非甾体抗炎药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部不适。
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医嘱服用,避免空腹用药,同时注意保护胃部健康。
案例三,心脏病患者不良反应。
老王因患有心脏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断剂。
然而,用药后出现了疲乏、心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这是因为β受体阻断剂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力和传导性,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因此,心脏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心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案例四,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
小李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同时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
然而,由于两种药物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导致血压和血糖波动较大,出现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医嘱服用,避免自行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以上案例仅代表了部分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个体差异、药物剂量、用药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或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同时,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希望大家能够在用药过程中保持警惕,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药物大全氯雷他定片(开瑞坦片)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头痛、嗜睡、口干、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胃炎以及皮疹等。
罕见不良反应有视觉模糊、血压降低或升高、晕厥、癫痫发作、乳房肿大、脱发、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心动过速、心悸、运动机能亢进、黄疸、肝炎、肿坏死、多形性红斑等。
云南白药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服用后会出现过敏性药疹,出现胸闷、心慌、腹痛、恶心呕吐、全身奇痒、荨麻疹。
铝碳酸镁片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可导致胃肠道不适,软糊状大便。
【禁忌】:严重心肾功能不全,高镁、高钙血症者慎用。
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
可见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或出现心悸反应。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不良反应】:偶见头晕、失眠、嗜睡、恶心、腹泻、便秘、皮疹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心律失常、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改变、粒细胞降低等。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头痛、水肿、疲劳、失眠、恶心、腹痛、面红、心悸和头晕。
少见的有瘙痒、皮疹、呼吸困难、无力、肌肉痉挛和消化道不良。
铝碳酸镁(胃达喜):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可能有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和软糊状便,肾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应定期监测血中的铝含量,可影响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吸收。
西咪替丁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轻度、暂时性腹泻,疲倦,眩晕。
也有皮疹的报告。
法莫替丁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有口干、头晕、失眠、便秘、腹泻、皮疹、面部潮红、白细胞减少。
偶有轻度转氨酶增高等。
奥美拉唑:又称洛赛克不良反应:偶见头晕、失眠、嗜睡、恶心、腹泻和便秘、皮疹、肌肉疼痛等症状,初次用药者应注意,肝泮托拉唑不良反应较少,很少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埃索美拉唑(耐信)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头痛、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便秘阿托品:不良反应:口干、视物模糊、心率加快、瞳孔散大、皮肤潮红等。
山莨菪碱(654-Ⅱ)不良反应:但毒性较低。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
药品的不良反应主要如下:
(1)副作用指药物在常用量时所发生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
如麻黄碱用于止喘,但同时能兴奋中枢神经,引起失眠等副作用;阿托品用于解痉时,同时能引起口干、视觉模糊等副作用。
(2)过敏反应一些特殊体质的患者用药时出现的一些特殊反应,轻者出现皮疹、药物热等,重者则可出现休克,甚至引起死亡。
多见于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和生物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各种疫苗等)。
(3)毒性反应由于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在治疗时出现过强的药理作用,所造成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
如服用磺胺类药物引起的皮炎皮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水肿等。
(4)后遗效应如长期使用安定类镇静催眠药治疗失眠症,次日引起的昏睡感。
(5)成瘾性与依赖性长期服用吗啡、可待因等会使机体产生严重依赖性和耐受性,停药后可出现戒断症状。
(6)致畸作用主要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因用药不当造成的,因此很多药物特别注明孕妇慎用。
(7)致癌作用由于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诱发的机体组织癌变。
药物不良反应清单

药物不良反应清单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症状或反应。
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都很重要。
下面是一份药物不良反应的清单,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草药类
- 中药:中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
西药类
注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药物和反应。
请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抗生素
- 青霉素:过敏反应、肠胃不良、皮肤瘙痒等。
- 链霉素:肌肉损伤、肾功能障碍等。
镇静剂和安眠药
- 安定:肌肉僵硬、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
- 扑痫喷散:头晕、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止痛药
- 阿司匹林:胃溃疡、出血风险、过敏反应等。
- 吗啡:便秘、呼吸抑制、成瘾风险等。
抗抑郁药
- 布洛芬:头痛、肠胃不适、失眠等。
- 舍曲林:口干、性功能障碍、心律不齐等。
降压药
- 利尿剂:尿频、低血钾、口渴等。
- 衰老康:肌无力、心律不齐、血糖升高等。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份简单的药物不良反应清单,实际药物和不良反应可能会更多更复杂。
如果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同时,正确使用药物,并遵循医生和药剂师的建议非常重要。
药物不良反应

吗丁啉:轻度腹部痉挛、腹泻、口干、皮疹、倦怠、头痛、头晕、嗜睡等。
新络纳:在服药过程中偶见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症。
得每通:偶见消化道不适,如便秘。
吉诺通:极个别有胃肠道不适及原有的肾结石和胆结石的移动,偶有过敏反应。
格华止:用药初期尤其是空腹服用本品,能引起恶心,呕吐,粪便稀薄及腹泻等胃肠道不适,低血糖反应。
拜糖平:腹胀、腹痛、腹泻等,个别亦可出现低血糖反应。
地高辛:心律失常黄视绿视恶心呕吐康欣: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部胀痛和痉挛,易发生於服药初期。
乐托尔:无不良反应。
米雅:无不良反应。
达喜:大便次数增多,偶见便秘,口干和食欲不振,长期服用可导致血清电解质变化。
达美康: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头晕与皮疹。
并且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蒙诺:头痛、眩晕、疲乏、嗜睡、恶心、咳嗽。
可乐必妥: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搔痒、静脉炎等症状。
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速尿:轻微恶心、腹泻、药疹、瘙痒、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异乐定:由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眩晕、头晕、昏厥、面颊和颈部潮红。
雅思达:咳嗽,疲倦,虚弱,头痛,情绪紊乱,睡眠紊乱,味觉受损,上腹不适,恶心,腹痛,皮疹。
美百乐镇:皮疹、腹泻、胃部不适。
拜阿司匹林: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腹泻。
安内真:头痛头晕、水肿、疲劳失眠、恶心腹痛、面红心悸。
络活喜:头痛、水肿、疲劳、失眠、恶心、腹痛、面红、心悸和头晕。
瑞易宁:皮疹,恶心呕吐,低血糖。
捷赐瑞:眩晕、头痛、腹泻、恶心,直立效应(包括低血压)。
奥克:腹泻、头痛、恶心、腹痛、胃肠胀气及便秘。
螺内酯:高钾血症,胃肠道反应。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案例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案例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 阿司匹林致出血。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一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出血,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患者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抗生素致过敏。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症的常用药物,但有些患者对某些抗生素会产生过敏反应。
比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常常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此,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 镇痛药致呼吸抑制。
一些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会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因此,在使用镇痛药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以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4. 利尿药致电解质紊乱。
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常用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患者在使用利尿药时,需要定期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抗抑郁药致性功能障碍。
一些抗抑郁药物如SSRI类药物,会导致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性欲减退等。
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时,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性功能状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希望大家在使用药物时能够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希望大家能够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保障自己的健康。
常见人体各个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一般来说,所有药品都会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
部位
名称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肝药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等
用药部位
静脉炎、水肿、注射部位疼痛等皮肤黏膜Fra bibliotek统泌尿系统
血尿酸增高、肌酐升高等
五官系统
眼干、畏光、视觉异常、双眼发红、视物黑影、飞蚊症等
皮疹、瘙痒、皮肤潮红、荨麻疹等
全身系统
高热、寒战、浮肿、过敏反应等
心血管系统
心慌、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或升高、心律不齐等
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耳鸣、幻听下肢震颤、四肢发麻、口唇发绀、乏力
倦怠、烦躁、精神亢奋、失眠等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气促、咳嗽等
肌肉骨骼系统
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循环系统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1、常见副作用:口干、舌燥、鼻堵、乏力、思睡、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
罕见副作用:阻塞性黄疸、粒细胞缺乏、视网膜色素沉着。
其中以急性黄疸、粒细胞缺乏症、癫痫样发作、剥脱性皮炎、肝损害及低血压性休克最为严重,应高度重视!2、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
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不良反应具体划为几个方面1、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1)过度镇静:无力、思睡,尤以氯丙嗪、氯氮平常见。
(2)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如意识障碍、消极忧郁、幻觉、躯体性妄想、缄默、紧张样状态、兴奋躁动等。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焦虑不安、激动、凶狠、敌意、极度兴奋和冲动、攻击行为,常为一过性,多见于治疗初期。
不需特殊处理。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出现的程度不同,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
表现:定向力障碍、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刻板动作或冲动行为、生活不能自理。
可伴脉速、出汗、震颤、构音不清、扩瞳等躯体症状。
多见于:用药早期;大剂量用药或在剧增、骤停或更换药物时;联合用药;老年人、有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者。
处理主要为减药或停药。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药源性抑郁状态发生率依次为利血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
处理:及时减药、停药或加服抗抑郁药,严密观察以防意外。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紧张综合征症状:缄默、木僵、违拗、蜡样屈曲,重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膝踝痉挛、震颤等。
处理:酌情减药、停药或加用抗帕金森药。
(3)惊厥:任一种酚噻嗪衍生物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以高剂量、低效价的氯丙嗪、氯氮平为多。
处理方法:加药宜慢,可加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必要时减药、停药或换药,排除器质性疾患。
10/ 1常见药物不良反应(4)锥体外系反应(EPS):有五种表现形式1)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四个特征:运动不能、肌肉强劲、震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静坐不能。
3)急性肌张力障碍。
以上三种锥体外系反应均可减药、停药、合用对抗药。
4)迟障(TD):处理:减、停、换药。
停抗胆碱能药;对症治疗选用多巴胺耗竭剂,多巴胺阻滞剂;抗组胺药非那根;促大脑代谢药;抗焦虑药安定。
说明:TD重在预防。
5)兔唇综合征:停药可消失,抗震颤麻痹药可能有效。
(5)植物神经系统:轻的不必处理,如症状持续发展并渐趋严重,则可能出现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或抗胆碱能危象。
此时应停药,可用毒扁豆碱1-2mg肌注。
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伴高热、意识障碍,可能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和体温调节障碍有关,死亡率高达20%,多死于肺部感染。
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停药、补液、纠正酸碱平衡、降温、预防感染。
2、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副作用肥胖、心血管神经性水肿、月经周期改变、闭经、乳溢、性欲改变。
处理:减药或换药,儿童不宜长期用抗精神病药。
3、肝脏的副作用4、造血系统的副作用5、心血管系统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T波改变。
预防措施:尽可能定期检查心电图;避免急剧增药和长期大剂量用药;高龄或原有心血管病者用药应慎重,剂量应小,加药要慢,或采用对心脏影响较小的药物;尽可能避免联用;如有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或病人主诉胸闷、心悸、眩晕等不适,则减药、停药或换药并密切观察、监测。
6、呼吸系统副作用中毒剂量可引起呼吸抑制,或与其它中枢抑制剂同用时也可引起呼吸抑制。
7、抗胆碱能或植物神经副作用便秘、排尿困难。
便秘用通便药,排尿困难较难处理,常须停药。
抗胆碱能危象:急性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青光眼加剧、药源性中毒性精神障碍,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剂+抗帕金森药三者合用时易引起。
8、皮肤和眼的副作用9、猝死预防猝死:合理选药,剂量不宜过大,加药不宜过快,尽量不联用药,密切的临床观察,。
心脏监测,各项必要的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并应注意饮食、营养、护理10/ 2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氯丙嗪:(50mg)【适应症】1、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2、止吐,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1、常见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
2、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或心电图改变。
3、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4、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5、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6、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或阻塞性黄疸。
(7)少见骨髓抑制。
(8)偶可引起癫痫、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及恶性综合征。
治疗剂量:一日8—12片(400—600mg)氯氮平(25mg)【适应症】1、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
2、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
3、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
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10/ 3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镇静作用强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较多,、常有头晕、无力、嗜睡、多汗、流涎、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常见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
3、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
可引起脑电图改变或癫痫发作。
4、也可引起血糖增高。
5、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及继发性感染。
治疗头3个月内应坚持每周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
利培酮片(1mg)【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
2、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3、偶尔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
4、可出血体重增加。
舒必利(0.1g)【适应症】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
对抑郁症有一定疗效。
其它作用有止吐。
【不良反应】1、常见有失眠、早醒、头痛、烦躁、乏力、食欲不振10/ 4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等。
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排尿困难与便秘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2、剂量大于一日600mg时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3、较多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体重增加。
4、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和肝功能损害。
5、少数患者可发生兴奋、激动睡眠障碍或血压升高。
6、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奋乃静片2mg【适应症】1、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及焦虑激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因镇静作用较弱,对血压的影响较小。
适用于器质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及儿童攻击性行为障碍。
2、止吐,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1、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等。
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2、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乏力、头晕、心动过速、便秘、出汗等。
3、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症与中毒性肝损害。
10/ 5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偶见过敏性皮炎及恶性综合症。
氯米帕明(氯丙咪嗪)25mg【适应症】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状态。
也常用于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
【不良反应】1、治疗初期可能出现抗胆碱能反应,如多汗、口干、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
2、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嗜睡、震颤、眩晕。
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偶见癫痫发作、心电图异常、骨髓抑制或中毒性肝损伤等。
氟哌啶醇2mg【适应症】用于急慢性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抽动秽语综合症。
控制兴奋躁动、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的效果较好。
因本品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较少,也可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老年性精神障碍。
【不良反应】1、锥体外系反应较重且常见,急性肌张力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更易发生,出现明显的扭转痉挛,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及类帕金森病。
2、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3、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乏力、便秘、出汗等。
4、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5、偶见过敏性皮疹、粒细胞减少及恶性综合征。
丙戊酸钠0.2g【适应症】主要用于单纯或复杂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大发作的单药或合并用药治疗,有时复杂部分性发作也有一定疗效。
10/ 6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可引起月经周期改变。
2、较少见短暂的脱发、便秘、倦睡、疲乏、共济失调、不安和烦躁。
3、长期服用偶见胰腺炎及急性肝坏死。
4、可使血小板减少引起紫癜、出血和出血时间延长,应定期检查血相。
5、对肝有损害服药2个月要检查肝功。
苯巴比妥30mg【适应症】1.镇静:2.催眠。
3.抗惊厥。
4.抗癫痫:用于癫痫大发作的防治,作用出现快,也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5.麻醉前给药。
6.与解热镇痛药配伍应用,以增强其作用。
7.治疗新生儿核黄疸。
【不良反应】1.用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
多次连用应警惕蓄积中毒。
2.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3.长期用于治疗癫痫时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苯妥英钠100mg【适应症】适用于治疗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和癫癎持续状态。
也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不良反应】1、常见齿龈增生(儿童发生率高)。
应加强口腔卫生和按摩齿龈。
2、长期服用后或血药浓度达30μg/ml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胃炎,饭后服用可减轻。
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常见眩晕、头痛,严重时可引起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语言不清和意识模糊,调整10/ 7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剂量或停药可消失;阿普唑仑0.4mg【适应症】主要用于焦虑、紧张、激动,也可用于催眠或焦虑的辅助用药,也可作为抗惊恐药,并能缓解急性酒精戒断症状,对有精神抑郁的病人慎用。
【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乏力等,大剂量偶见共济失调、震颤、尿潴留、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