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案

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案

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和分类》,详细内容为“动物运动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各种动物,学习按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按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按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卡片、动物运动会场景图、磁性板、白板笔。

2. 学具:每组一套动物卡片、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动物运动会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运动会中出现的各种动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按有翅膀的、四条腿的、生活在水里的等。

(3)讲解分类的方法,让幼儿掌握按特征分类的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动物卡片,让幼儿自己尝试进行分类。

(2)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分类结果。

(3)针对幼儿的分类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小组合作(1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并记录该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各小组汇报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其他有趣的动物分类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物运动会2. 板书内容:(1)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按特征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进行分类。

2. 答案:根据观察,完成作业。

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案

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案

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动物运动会》,该章节主要围绕动物运动会的主题,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比较动物快慢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五种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用“快”和“慢”来描述动物的运动速度。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五种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学会用“快”和“慢”来描述动物的运动速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参与运动会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五种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

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用“快”和“慢”来描述动物的运动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五种动物的图片、运动会场景图、计时器。

学具:幼儿操作卡片、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运动会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动物运动会的兴趣。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上的动物在做什么?”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五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运动的吗?谁来说说。

”教师通过PPT展示动物运动的速度,让幼儿观察和比较,引导幼儿用“快”和“慢”来描述动物的运动速度。

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动物跑得快?哪个动物跑得慢?”3.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幼儿操作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动物图片,用“快”和“慢”来描述动物的运动速度。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五种动物的名称、运动方式、快慢描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宠物或者熟悉的动物,用“快”和“慢”来描述它们的运动速度,并画一画。

答案: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描述,家长可以协助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观察活动,带领幼儿去动物园或者公园观察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篇一」关于动物运动会的数学教案关于动物运动会的数学教案活动目标: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尝试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课件,幼儿学具人手一份,幼儿的个人相片。

活动过程: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今天小动物们要到草地上来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跑步比赛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小动物们现在在哪个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2、猜猜谁会得第一。

“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3、点击课件第三幅,进行跑步比赛,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好吗?”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乘汽车回家。

“比赛结束了,我们乘汽车回家好吗?”出示课件第四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四、操作活动。

“一起乘坐汽车,并用序数词说出一句话,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篇二」活动目标:1、尝试根据课件列出7的加减算式题,并能说出所列试题的意思。

2、体验对数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1、前期经验。

(幼儿已有加减法的相关经验。

)2、材料准备:课件、幼儿人手一块插板、数字卡。

活动过程:(一)、动物运动员入场,引发兴趣。

出示ppt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个动物运动会,看看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运动会?出示ppt2:――请小朋友看看,它们是谁?猜猜它们参加什么项目的比赛?小结:本次运动会参加飞行比赛的是鸽子,参加跑步比赛的是猎豹,袋鼠参加跳远比赛。

(二)、动物运动会:尝试根据画面列算式,并说出数字所表达的意思1、飞行比赛。

中班数学精品教案动物运动会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精品教案动物运动会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精品教案动物运动会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有趣分类》,详细内容围绕“动物运动会”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讲述小动物们参加运动会情景,让学生掌握基本分类知识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类概念,能够根据不同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根据特征进行分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运动会图片、分类卡片、磁性黑板。

2. 学具:学生用分类卡片、画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动物运动会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图片中小动物们都在参加哪些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分类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小动物,让学生尝试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讲解分类方法,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3)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类过程,并分享自己分类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学生用分类卡片,让学生自己尝试分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类任务。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分类标准可以用来对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3)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分类方法整理自己学习用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物运动会2. 内容:(1)分类概念(2)分类方法:颜色、形状、大小等(3)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用分类方法整理自己玩具。

2. 答案:学生整理后玩具分类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掌握分类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分类方法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将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房间、购物等。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幼儿园中,数学教学早已不再是只局限于数的认识、数的计算这一方面了。

我们已经逐渐明确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探究、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因为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学校的地方,我们能够为幼儿塑造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十分关键的。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在于:1.学习认识不同的动物;2.学习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跑、跳、游泳等;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体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主题是“动物运动会”。

这里我们将以跑步、跳跃、游泳为例,让幼儿学习并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同时,通过这个主题引导幼儿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掌握时间的概念。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在介绍活动时,可以通过引领幼儿们猜想,让他们猜想今天我们要做什么游戏。

当引导幼儿到达“运动会”的词语时,再向他们介绍今天学习的主题:动物运动会。

第二步:学习认知动物老师为幼儿们带来5张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分别是狗、猫、小鸟、青蛙、老虎。

让幼儿能够分辨出这些动物的特征,并能够认真观察。

通过平时的游戏活动,也可以让幼儿轻松的学习到不同的动物。

第三步:学习认知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首先,老师与幼儿们一起讲解不同的运动方式,让幼儿了解到动物的跑、跳、游泳等运动方式。

之后,老师可以带着幼儿模拟各种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如老虎跳着跑、狗狗追求小球、青蛙爬游泳、小鸟飞……第四步:制定动物运动会活动计划根据幼儿的兴趣,老师可以和幼儿们一起制定一个运动会计划,让他们组成一个小组。

各小组需要选择一个代表动物并制定跑步、跳远等不同的赛事,最后为胜出的队伍颁奖。

第五步:反思教学结束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入反思环节。

让幼儿回忆整个活动,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让幼儿自我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反思1. 教学优点•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引导学生猜想引入,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幼儿能够参与其中,增加了互动性,让幼儿们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和想法,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拓展;•教学过程末反思环节的开展,可以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和进展,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老师是如何评价他们的表现的。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内容涉及《动物运动会》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认识和比较不同动物的大小、高矮和长短,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大小、高矮和长短;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大小、高矮和长短;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比较,判断动物的大小、高矮和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动物图片、记录卡;学具: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PPT,呈现各种动物参加运动会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观察比较:教师发放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动物的大小、高矮和长短,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动手操作:教师发放记录卡和彩笔,让幼儿将观察到的动物按照大小、高矮和长短进行排序,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几组动物图片,示范讲解如何比较和排序动物的大小、高矮和长短。

5. 随堂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幼儿相互比较和排序手中的动物图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动物运动会1. 动物名称2. 比较项目(大小、高矮、长短)3. 排序结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比较和排序物品的大小、高矮和长短,并将结果画下来,明天分享给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动物的大小、高矮和长短。

在动手操作环节,幼儿能够按照要求将动物图片进行排序。

但在例题讲解环节,部分幼儿对比较大小的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动物运动会”。

通过教材中动物参加不同比赛项目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排序动物的大小、高矮、长短等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和排序。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和排序。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卡片、动物运动会图片、磁性黑板、磁性动物贴纸。

2. 学具:动物卡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动物运动会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动物们参加比赛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磁性动物贴纸,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

(2)教师示范如何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和排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操作磁性动物贴纸,进行观察、比较和排序。

(2)幼儿两人一组,相互交流讨论,完成动物分类和排序任务。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2)小组讨论,将所选动物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和排序。

(1)请各小组分享观察和分类排序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动物运动会2. 内容:(1)动物外形特征(2)比较与排序方法(3)动物分类与排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其外形特征,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物运动会这一实践情景,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排序过程中,掌握了动物的外形特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提高表达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分类》中的第二节《动物运动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描述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让幼儿能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对动物进行简单分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描述动物的特点,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卡片、动物运动会场景图、磁性黑板、数字卡片。

学具:每组一套动物卡片、彩色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动物运动会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场景?都有哪些动物参加运动会?”(2)请幼儿大胆猜测各种动物可能会参加的运动项目,激发幼儿对运动会的兴趣。

2. 教学活动(10分钟)(1)基本技能训练:观察动物特点教师分发动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长耳朵”、“短尾巴”等。

(2)例题讲解:动物分类教师以一组动物为例,讲解如何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如将长耳朵的动物放在一起,短尾巴的动物放在一起。

(3)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动物分类每组幼儿根据教师给出的分类标准,将动物卡片进行分类,并用彩色笔、剪刀、胶棒等学具进行记录。

(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分类结果,并分享分类过程中的发现。

(2)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引导幼儿发现不同分类方法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黑板上贴上动物卡片,用数字卡片标明分类结果。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各种动物按照分类结果进行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学设计
Middle class mathematics: teaching design of animal games
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课件列出7的加减算式题,并能说出所列试题的意思。

2、体验对数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已有加减法的相关经验。


2、材料准备:课件、幼儿人手一块插板、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动物运动员入场,引发兴趣
出示ppt1: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个动物运动会,看看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运动会?
——请小朋友看看,它们是谁?猜猜它们参加什么项目的比赛?
小结:本次运动会参加飞行比赛的是鸽子,参加跑步比赛的是猎豹,袋鼠参加跳远比赛。

(二)、动物运动会:尝试根据画面列算式,并说出数字所表达的意思
1、飞行比赛。

出示ppt3:
——飞行比赛开始了,1只鸽子飞在前面,6只鸽子飞在后面,现在天空中一共有几只鸽子?(7只鸽子)
——这道题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这道加法题的算式可以怎样列?(1+6=7)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小结:“1"表示1只飞在前面的鸽子,“6”表示6只飞在后面的鸽子,“7”表示现在天空中一共有7只鸽子,将数字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可以用加法来列式。

——看了这张图,除了用刚才的方法列出的一道加法题,你还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这三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跑步比赛。

——现在进行的是跑步比赛,看看参加比赛的有几只猎豹?(7只猎豹)
——7只猎豹参加跑步比赛,3只猎豹冲过了终点,还剩下几只猎豹没有到达终点?(4只猎豹)
——这道题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这道减法题的算式可以怎样列?(7-3=4)这三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7”表示有7只猎豹参加跑步比赛,“3”表示3只冲过终点的猎豹,“4”表示还剩下的4只猎豹没有冲过终点。

数量减少剩下的我们可以用减法来算。

——根据图片,你还能再列出一道减法题吗?并说说这道题中三个数子分别表示的意思?
3、跳远比赛。

出示ppt5:
——跳远比赛开始了,看看有几只袋鼠参加比赛?(7只)——7只袋鼠参加跳远比赛,两只袋鼠跳过了沙坑,还剩下几只袋鼠没有跳过去?(7-2=5)
——这道题用加法还是减法?说说题目里数字表达的意思。

小结:“7”表示7只参加跳远比赛的袋鼠,“2”表示跳过沙坑的2只袋鼠,“5”表示还剩下5只袋鼠没有跳过去。

数量减少剩下的我们可以用减法来算。

(三)、幼儿操作:巩固对看图列式的理解
1、观察图意
出示ppt6:
——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来了几个小动物,它们这次没有赶上报名,只能给大家助兴表演爬树,看看它们是谁?(猴子和松鼠)
出示ppt7:
——请你们根据这幅画排一道减法题,并要说出题目中三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2、幼儿列式,教师巡回指导。

3、验证。

(1)幼儿分组相互检查列式是否正确。

(2)集体纠正错误的列式。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