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辖区内滇越铁路文化遗产盘点
滇越铁路历史文化旅游的新题材——殖民侵略与人民反抗

滇越铁路历史文化旅游的新题材——殖民侵略与人民反抗关键词:滇越铁路、殖民侵略与人民反抗、中共云南地方党史、红色旅游1.摘要滇越铁路建于1910年,是中国境内现存最长、保存程度较完好的米轨铁路。
滇越铁路滇段的建设,客观上促进了沿线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但同时,也与法殖民者对我国西南诸省的殖民企图密不可分,铁路的建设更是以牺牲国家主权与大量劳工的生命为代价的,使得滇越铁路烙下了难以抹去的"殖民烙印"。
当前,对滇越铁路历史遗存的保护性开发得到了社会重视,但针对其红色文化的旅游题材的开发却仍待完善。
以此为背景,本文着重阐释了:在法殖民者的控制下,滇越铁路沿线涌现出的各族人民团结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历程,并以近代殖民入侵和人民反抗为主题,探索其文化旅游开发的新题材。
1.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中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为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在全球展开殖民扩张。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云南的诸如铜、锡等储量可观的自然资源成了列强觊觎的目标。
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1]。
法殖民者获得了西南诸省通商和铁路修筑权,迈出了掠夺西南资源的第一步。
此时的法殖民者,已在越南将铁路由海防修至老街。
并以"平均势力"为由,提出"从越南修筑铁路至云南昆明",若不允则"必须派舰重办"。
1903年10月29日,中法两国正式签订由法国单方草拟的《滇越铁路章程》,"经驻扎北京法国署使臣吕班与总理衙门互相同文照会,所载中国国家允准法国国家或所指法国公司,自越南边界至云南省城修造铁路一道"[2]。
时有诗云,"残贼何心种祸胎,敢挥玉斧弃朱崖。
而今万里滇南道,汽笛呜呜伴鬼哀"。
1.选线勘址与河口起义个旧,坐落在滇东南有色金属成矿带上,锡、铜等有色金属产量丰富,至今尚有"中国锡都"的美誉,这也成为了法殖民者规划铁路掠夺资源的重点。
【开远解密洋人坟】 平洋地什么坟出官

【开远解密洋人坟】平洋地什么坟出官滇越铁路是一个符号,它是殖民主义者刻在落后中国脸上的一道耻辱线,它曾经是法国人掠夺云南资源的主要工具,这是一道我们无法回避的心灵创伤。
历史走到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在这条铁路上,掠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火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滇越铁路已经成为一座连接历史和当下的桥梁,怀着复杂和矛盾的心情,沿着铁路,走回过去。
行至开远,这是个在滇越铁路上不得不驻足的地方。
开远,它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滇越铁路全线共设有34个车站,分别为一、二、三等站,开远为全线唯一的一个二等站,重要地位仅次于昆明这个一等站,奠定了老开远“旱码头”和“滇南商埠”的地位。
开远曾经是修建滇越线时最大的补给和医疗中心,开远火车站附近的法式建筑群里,有几间正是当年的医务所和病房。
这些历史的遗迹正如一个沧桑的老人无言的站在那里,你只需轻轻走过,便能读出那股历史的厚重。
在开远寻找滇越铁路过去的痕迹,从法式铁路公司经理办公楼到机车库,都只留下冰冷的建筑;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最能书写滇越铁路的那些历史迹象的莫过于那些为修建滇越铁路而留下在铁路边那片二千七百九十平方米的墓地。
据法国铁路公司出版的《云南铁路》记载,在修筑滇越铁路的过程中,除一万余名劳工献身外,还有来自于希腊、意大利、法国的铁路管理者和家属,八十余名外国人。
他们死后分别葬在开远、芷村等地的铁路边上,在现在的开远解放军化肥厂内,有一块相对集中的墓地就是埋有六十余人的“洋人坟”。
“洋人坟”曾经有六十余座,占地约二千七百九十平方米。
但在“洋人坟”,现在仅仅只能看到十四个浅浅的西式坟堆,其中仅有三个坟堆有墓碑。
曾任开远工务段主任的蒋凤鸣介绍说,“洋人坟”应该是当时修筑滇越铁路时死亡的外国人的坟墓,这些人来自希腊、法国,也有来自越南等地方的人。
但是,在修建滇越铁路时曾经有数万劳工死亡,有的人说四万多,有的人说是七万有余,法国相关统计数据仅为一万七千余人,但是,可能受滇越铁路沿线高山峡谷,地质结构复杂,死者掩埋的地方有可能遭受山洪、泥石流冲击掩埋的影响。
他走了十九天滇越铁路,写了二十四封情书

他走了十九天滇越铁路,写了二十四封情书他走了十九天滇越铁路,写了二十四封情书文 | 程新皓今天,我想推荐艺术家程新皓的一组作品。
程新皓是云南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对当地进行一些探索。
一个北大化学博士转型成了摄影艺术家。
2014年,程新皓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沿着盘龙江源头顺流而下,拍摄100公里内的风景。
2016年,程新皓前往中国和越南边境的山上拍摄莽人。
我每次见他,他几乎都穿着户外的衣服,好像他随时都可以扎进山里日行数十里,像一个苦行僧。
这一次的项目是他在2019年末完成的。
他从居住的昆明出发,沿着滇越铁路一路走到越南。
19天的路程,他每天给一位名叫X的朋友写信。
他每天也会选取很多地方,架上三脚架,拍下自己走过的路,那些被铁路连接的景象。
从出发到结束,程新皓一共写了24封信,一共三万多字。
这些信像是情书,写给知己,写给铁路,写给云南,写给植物的。
我问过程新皓,这个名叫X的朋友是谁?他说,X并不是具体某一个人,而是很多人。
每次他写完信,群发给几十个朋友。
他偶尔会收到回信。
我们从这些信件里摘取了很小的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和照片一起呈现给大家。
最后补充一下,程新皓走的这条铁路是1910年法国人修建的,现在仍然在使用。
这条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现代化的道路,被《英国日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朱墨出发前X:很久不见,最近还好吗? 收到这封邮件你也许会有些惊讶,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和人联系的人。
前几天还开玩笑说,我准备用一次出行解决自己的社交恐惧——准确地说,是解决掉自己的社交。
玩笑归玩笑,我的确是准备开始一次还算漫长的行程了:两天之后,我准备从居住的昆明出发,顺着铁路,一路走到越南去,接近五百公里,也许是二十五天,也许是一个月,看自己的体力,和沿路会碰到的事情。
这条路,我在想象中已经走过了无数遍。
我小时候就与这条铁路有着奇妙的联系。
那是我在七岁刚搬到昆明来的时候,我和爸妈住在民族大学(当时还叫民族学院)的一间十几平米小屋子里,而窗外就是这条铁路。
第三篇 走进四季人居——滇越铁路滇段旅游资源开发概论

米 。虽然采 用 10 0 米的转 弯半径 ,仍有 较 大 坡 度 。 此 外 还 有 隧 洞 28 , 桥 梁 5个 36处 ,涵 渠 3l座 ,三 者的 长度 占全 93 43
线 总长 的一 半 以上 ,建设 难度 极大 【。 l l
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是全世界唯一
一
条 仍 在 使 用 的 米 轨 铁 路 。一 百 多年
站 。车 站 是滇越 铁 路法 国文 化最 直接 的 体 现 ,法式 的建 筑 优美 而典雅 ,是滇越 铁 路沿 线最 重要 的旅 游 资源 。重 点车站 宜 良、碧色 寨 、鸡街 等保 存较 好 ,相关
部 门应 该加 大对 车站 及其 附近 建筑 的保
的见证者,具有车站旅游资源、工程技
时 ,就 改成 穿 山而不 是走 河谷 ;建 南 昆 线时 ,技 术更 为 进步 ,采 用 电力机 车牵 引 ,许 多路段 直 接走 山顶 。 以现在 的 眼
路对 其进 行开 发 。这 也一 定会 对 云南 的 旅 游 业发 展起 到 重大 的推 动作 用 。滇越 铁 路是 一 条具 有极 高旅 游价 值 的精 品线
路 。首 先 ,米 轨 、寸轨 、 小火车 、法 式 车 站 和 艰 巨 的 工 程 施 工 本 身 就 极 具 特 色 。这在 全 国乃 至全 世 界都 是独 一无 二 的 。其 次 ,铁路 沿河 谷选 线 ,对 自然 环 境 的破坏 较 小 ,景观 价值 较 为突 出, 同
分 。法 国为代 表 的西 方 文化 、东 南亚 文 化 、 云南本 土 文 化和 内地 文 化在 此地 相 互 交融 ,和 谐共 存 ,尤 其 是滇 越铁 路 带 来 的法 式文 化 ,在 当地 显 现 出极 强的 外
距 离不 到 30 里 , 而 海 拔 高 差达 10 0公 87
滇越铁路昆河铁路

滇越铁路—昆河铁路目录修建的历史基本概述铁路维护铁路机车铁路改建现状概况铁路申遗滇越铁路从中国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长854公里,分为越南段(即越段)和云南段(即滇段)。
今天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滇越铁路是指其滇段部分,1958年铁道部电令:滇段改称昆河铁路。
百年前修建这条铁路,是法国殖民主义侵略东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法国人修建的火车站,见证滇越铁路百年沧桑昆河铁路自云南省昆明至中越边境的河口瑶族自治县,全长468公里。
共有车站62个。
是中国连接越南的铁路干线。
现仍为米轨轨距,即窄轨铁路。
昆河铁路,史称滇越铁路滇段,于1903年10月开工修建,1910年1月正式通车。
全长仅469公里的这条铁路,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跨越了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带;穿越了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的线路上,平均3公里1个隧道、1公里1座桥涵。
它的开通运营,让云南人见到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促进了云南现代文明的进程。
百年间,这条铁路记载着法国殖民压迫与中国人民反压迫的历史,记载着革命先躯在走向共和之路上艰苦卓绝的斗争。
修建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法国进入中国。
1885年6月,法国通过中法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接着又争夺云南的铁路修筑权。
1898年3月,法国驻华公使吕班借口干涉还辽有功照会清总理衙门,在提出割让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于1899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租借地))的同时,要求“中国国家允许法国国家或法国公司,自越南边界至云南省城修筑铁路一道”,清廷答复:“可允照办”。
这样法国取得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
1899年9月,以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为首的几家机构成立了滇越铁路公司,承包了滇越铁路的集资修建业务。
越南境内的海防至老街段1901年动工。
1903年10月,法国与清政府签订了《滇越铁路章程》34款,1904年,云南境内开始兴建。
开远市_精品文档

开远市开远市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座城市。
作为该自治州的县级市,开远市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开远市地处滇中高原腹地,地势起伏,山地和丘陵密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开远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是滇南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
经过多次的历史变迁,开远市逐渐成为中亚和东南亚之间的重要商贸中转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今天,开远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索。
开远市的自然环境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地势起伏,山峦连绵,景色壮丽。
市区周边的群山环绕,形成了壮丽的自然屏障,为开远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
这种地理特点也为开远市的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在开远市的市区内,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其中最著名的是开远市古城,它始建于明代,是该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步入这座古城,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能够感受到古代的氛围和传统的文化。
古城内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展示了古代建筑技艺的辉煌。
除了古城,开远市还有许多寺庙和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是开远市大观音寺,这是一座悠久的佛教圣地。
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部供奉着巨大的观音菩萨巨像,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开远市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在开远市,可以欣赏到哈尼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
这些民族文化传统丰富而饶有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除了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开远市还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山脉、河流、湖泊和森林,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
市区附近的自然景点包括腾冲火山、龙潭溶洞和火山湖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生态系统吸引了众多自然爱好者和摄影师。
在经济发展方面,开远市以农业、林业和旅游业为主导。
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业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开远市以种植水稻、小麦、烟草和油菜等农作物而闻名,这些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影响近代滇南历史的窄轨铁路及其遗产

影响近代滇南历史的窄轨铁路及其遗产作者:白月廷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7期摘要: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是我国云南南部两条重要的窄轨铁路。
虽然,修建这两条铁路的目的和投资方式不同,但它们的建成毕竟对滇南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滇越和个碧石铁路沿线至今保留着许多历史遗存,尤以桥梁和车站最具特色,它们形成了滇南窄轨铁路独特的文化遗产景观,也凝固了窄轨铁路的历史印迹。
本文就两路的缘起和沿线三处铁路文化遗产,从其形成、作用、特点及价值做了分析评述。
关键词:窄轨铁路;桥梁车站;铁路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U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3一、综述中国云南(简称滇,下同),是目前中国国家铁路(国铁)中唯一拥有窄轨线路的省份。
云南南部(简称滇南,下同)的窄轨铁路也是中国最具特点的铁路之一。
滇南地区窄轨铁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的意义重大,因此,滇南地区窄轨铁路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滇南地区,历史上修建过两条窄轨铁路,一条是至今仍在使用的1000毫米轨距(简称米轨)的滇越铁路(中国云南—越南海防),另一条是已废弃并大部分拆除的600毫米轨距(简称寸轨)的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也称个碧临屏铁路(个旧—碧色寨—临安—石屏)。
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各自有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并共同构成了滇南地区窄轨铁路的骨架,滇南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繁荣,与这两条窄轨铁路的修筑是密不可分的。
在铁路修建前,当年迤南线(从昆明府经开远至蒙自、蛮耗等地)约有数千匹驮马,运输各类物资需由迤南马帮从昆明驮运到蒙自、蛮耗后,改乘木船沿南溪河运至越南老街,再换船只运往海防出口,全程耗时约一个月。
随着滇越和个碧石两条窄轨铁路的建成,一方面,铁路运输取代了马帮驮运,并在铁路沿线兴起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和商业城市,使滇南这个原本封闭、落后的内陆高原地区,逐渐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云南工业遗产案例

云南工业遗产案例
云南省共有6项国家工业遗产。
具体如下:
1. 石龙坝水电站:中国最早的水力发电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技术价值。
2. 昆明钢铁厂:代表了新中国初期的重工业发展水平,对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临沧凤庆茶厂:反映了云南地区传统的茶叶生产加工方式及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
4. 昆明市西山区国营第二九八厂旧址:中国光学工业的摇篮,曾创造出多个“第一”,对中国光电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5. 易门铜矿: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铜矿区之一,其开采技术和矿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技术价值。
6. 昆明电波观测站110雷达:对于研究中国早期雷达技术和无线电波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
此外,滇越铁路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遗产,虽然未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但它被收录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
这条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交通线,与寸轨铁路、法式建筑等一起构成了独特的交通运输和建筑遗产。
综上所述,这些工业遗产不仅承载了云南乃至中国的工业历史和文化,还体现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发展状态。
它们是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时代发展的标志,因此加强其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挖掘和认定更多的工业遗产,不仅能为后人提供学习和
研究的宝贵资源,也能进一步推动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远辖区内滇越铁路文化遗产盘点
滇越铁路建于1903—1910年,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之一,也是中国最长的一条窄轨铁路。
线路自昆明北站向东引出,过水晶波站折向正南,经宜良、开远、蚂蝗堡到河口入越南。
滇越铁路全线分南北两大段。
南段在越南境内,称越段,长389公里;北段在中国境内,自老街(越南老街省省会)跨越红河进入河口,经碧色寨到昆明,称滇段,长469公里。
经开远的滇越铁路,北起小龙潭灯笼山,南至羊街与蒙自草坝接壤处,全长59公里。
滇越铁路开远段于1909年开通营运,从此承载着客货两运的运输任务,也正因滇越铁路开远段的运输吞吐量繁重,开远历史上一度成为繁荣的交通枢纽地。
在全条约59公里的沿线上,开远地段有仁者三孔桥、木花果大花桥、洋人坟、开远火车站法式建筑(包括巴都署旧址、226号楼、机车库旧址)、法国医院旧址、小龙潭法国铁路桥、玉林山七孔桥等处建筑。
其中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即开远火车站法式建筑(包括巴都署旧址、226号楼、机车库旧址)、法国医院旧址、小龙潭法国铁路桥,其保护管理机构分别为昆明铁路局开远土地房产管理分所、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昆明铁路局开远工务段。
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即玉林山七孔桥、洋人坟。
——开远火车站建筑。
开远火车站建筑清一色法式风格,功能类别较全,沿一条南北向街道布列,俗称“洋正街”(今彩云路)。
街西侧,排列法国藉管理人员住宿的二层小楼,及供休闲娱乐的俱乐部和接待往来达官贵人的洋酒店。
街东侧,布列车站、站长室、机车库、转盘车等营运管理功能的建筑。
北端为总经理办公室、法国医院等后勤管理区,南端设有安南小学。
一年四季浓荫蔽地,黄墙红顶掩映其间,别具西洋风情,成为邑人茶余饭后文化休闲去处。
随着现代化建设开展,开远火车站法式建筑多已被毁,现仅余“巴杜署”、“机车库”及二层小楼四栋。
——巴都署旧址。
巴都署旧址位于开远市彩云路北端,原为滇越铁路滇段开远火车站法国经理巴杜的办公室,俗称“巴杜署”。
曾作过“开远铁路实业公司”,“昆明铁路局开远办事处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现作“昆明铁路局离退休管理处”。
——机车库旧址。
机车库旧址位于彩云路北段铁路编号二区27幢与28幢之间,因地处开远火车站北机口处,故俗以“北机口”代称之。
1909年建,车库内并列铁路三轨,能同时停放机车六台。
内附设修理厂,置锅砣机一台、车床三台、刨床一台,对机车进行日常检修。
机车库为开远时限最早、间架最大、跨距最大的钢架工业建筑。
1915年12月,原云南都督蔡锷逃离袁世凯的软禁,绕道越南乘滇越铁路火车回滇发动护国起义。
途经开远,袁世凯爪牙欲加暗算,蔡锷避险于机车库内得以幸免。
1985年蒸汽机车停用,改为开远铁路分局抢险处,后改机关小车库至今。
——226号楼。
226号楼位于开远火车站彩云路北端,铁路编号226号。
原为法国机务段主任的住宿楼。
开远铁路分局后用于职工住宅,阳台被封砌作厨房,楼下东西山墙各开门一道。
——法国医院旧址。
随着滇越铁路开通运营,法国人在开远火车站配置了医院,社会通称法国医院。
以铁路职员和地方显贵人物为主要服务对象。
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铁路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铁路诊所,1958年成立开远铁路医院,逐步发展为一所分科综合医院。
——水塔。
现存法国医院旧址内,建于1910年,高20米。
混凝土浇铸,顶为圆形储水池,直径7米,储水量60立方米,1991年,开远铁路分局新建高32米的倒锥形高水位塔,老
水塔停止使用,原塔下深井泵房被填埋。
现保存基本完好。
——院长办公室旧址。
院长办公室旧址为法国医院旧址之一,铁路编号208幢,位于彩云路北端。
法国医院建于1910年,专供滇越铁路员工诊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开远铁路医院,2006年医疗体制改革,改称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门诊部旧址。
门诊部旧址为法国医院旧址之一,铁路编号205幢。
建筑坐北向南,二层楼房;现建筑及门窗保存基本完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远铁路医院将其用作家属、青工住宅。
——住院部旧址。
住院部旧址是法国医院旧址之一,铁路编号207幢。
开远铁路医院成立后,将其作家属住宅,20世纪90年代后,用作设备科用房至今。
——小龙潭法国铁路桥。
小龙潭法国铁路桥为下承式多腹杆钢桁架桥梁,法国巴底纽勒(BatIgnoller)公司设计建造。
全长110.40米,1909年4月15日建成。
主桥体金属栅架,长52.4米,宽4.5米,高5.12米。
两端续建有引桥,南引桥长42米,为三孔石拱桥;北引桥长17米,为单孔石拱桥。
为滇越铁路咽喉要道之一,极具军事、经济战略地位。
——七孔桥。
七孔桥位于昆河线249公里+715米处的玉林山,是高架石拱桥的代表。
1908年法国巴底纽勒(BatIgnoller )公司设计建造,全长95.8米,宽4.4米,坡度千分之二十一,每孔孔距10米,桥墩最高21米,最低14米,造型挺拔俊秀。
——洋人坟。
洋人坟位于开远解化集团有限公司塑料厂旁。
为滇越铁路通车后,安葬滇越铁路滇段法国籍管理人员和越南籍员工的陵园,南北长62米,东西宽45米,占地面积2790平方米。
墓葬坐向头西脚东,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墓顶呈弧形,长179厘米,宽56厘米,中部凸起一扇形墓志,简记亡者姓名、下葬时间。
墓葬南北向行排,两墓间距约73——93厘米;东西向列排,列距约140厘米。
南部多葬法国人,北部多葬越南人。
陵园周围高约1米余围墙,围墙东部开出入陵园大门,门口设置法式陵墓看守屋,围墙西部建置一个安息亡灵的穹窿石建筑。
1958年建解化厂后,工厂从陵园中部开挖进厂道路,破坏了陵园完整性。
文革中,工人以帝国主义侵略罪证,进行挖掘,致墓葬大批毁坏;解化塑料厂建厂后,以陵园为杂土堆积场,再将陵园作为空地出让给私人种植开发,致陵墓更进一步遭到破坏。
——仁者三孔桥。
位于昆河线248公里+418米处的仁者三孔桥,是低位石拱桥的代表,1909年法国人设计建造。
桥南北向跨于家兴寨箐冲上,块石砌置,全长48米,宽3.65米,高5.44米。
每孔孔距各9.95米,高4米;桥墩锥形,展长1.63米,宽3.08米,高1.3米,愈增桥体敦实稳健。
——木花果大花桥。
位于昆河线246公里+666米处的“木花果大花桥”,为下承式多腹杆钢桁架桥的代表,南北向横架于泸江河上。
1909年3月8日,法国巴底纽勒(BatIgnoller )公司设计建造。
全长52.4米,一孔,属于轨道穿过式“管状桥”。
其大梁梁桁架高5.12米,其上部和下部横向联杆都是由一座四格网状桁架连接,使桥体呈栅格状几何纹造型,故民间俗称大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