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技术
食品分析与检验

绪论1、什么是食品分析?食品分析与检验是一门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卫生状况的学科,是运用感官的、物理的、化学的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食品的组成成分、感官特性、理化性质和卫生状况进行分析检测,研究检测原理、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应用性科学。
2、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任务是什么?(1)根据指定的技术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检测手段,对食品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及成品进行分析与检验,从而对食品的品质、营养、安全与卫生进行评定,保证食品质量符合食品标准的要求(2)对食品生产工艺参数、工艺流程进行监控,确定工艺参数、工艺要求,掌握生产情况,以确保食品质量,从而指导与控制生产工艺过程(3)为食品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基本数据(4)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高食品质量以及寻找食品的污染来源,使广大消费者获得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和经济卫生的食品,为食品生产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5)检验机构根据政府质量监督行政部门的要求,对生产企业的产品或上市的商品进行检验,为政府管理部门对食品品质进行宏观监控提供依据(6)当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时,第三方检验机构根据解决纠纷的有关机构的委托,对有争议产品做出仲裁检验,为有关机构解决产品质量纠纷提供技术依据(7)在进出口贸易中,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合同规定,对进出口食品进行检测,保证进出口食品的质量,维护国家出口信誉(8)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检验机构对残留食物做出仲裁检验,为时间的调查及解决提供技术依据3、食品分析与检验包含了哪些内容?食品的感官检验食品的理化检验: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功能性食品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食品包装材料和盛放容器分析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检验掺假食品的检测第二章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一般程序1、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取及制备→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采样的原则是什么?(1)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采样数量应能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及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检与备查用,每一份不少于0.5kg(2)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一切采样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在检验之前应防止一切有害物质或干扰物质带入样品(3)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食品分析知识点

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①物理法②化学法③色谱法
④酶法⑤发酵法⑥重量法
一般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采用物理法较为方便。
物理法:相对密度法
折光法
旋光法
发酵法——测不可发酵糖
重量法——测果胶、纤维素、膳食纤维素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耗糖量。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即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1、感官检验的特点:可靠、直接、快速、灵敏度高、直观准确,往往是食品各项检验内容的第一项,不能被其它方法代替
2、感官检验的种类: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听觉检验五种。
水分的测定方法
①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定水分: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化学方法。
②间接法——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系确定水分含量。
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干燥法的前提条件
①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的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
②水分的排除情况很完全,即含胶态物质、含结合水量少。因为常压很难把结合水除去,只好用真空干燥除去结合水。
8样品保留一个月;
9感官不合格不必进行理化检验
10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
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等。(食品回溯制度)
7、预处理的目的:
食品分析思考题.

食品分析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作为食品分析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2.要想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正确实施哪些步骤?3.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的关系与有效性。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采样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哪些类型?2.简述感官检验实验室应有哪些功能和要求?3.如何选择、培训和考核感官检验评价员?感官检验评价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4.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有哪几大类?各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5.举例说明各类感官检验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简述密度瓶法测定样液相对密度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密度瓶上的小帽起什么作用?2.密度计的表面如果有油污会给密度的测定带来怎样的影响?试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3.简述阿贝折光仪利用反射光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试用其光路图表示之。
4.简述旋光法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
5.测定水及样液色度的意义。
6.黏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7.食品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食品物性的量化与食品分析的关系。
第五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1. 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2.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测定水分含量?3.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制对流干燥法具有哪些优势。
4.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性成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品表面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硅胶已受潮。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适应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感觉的对比现象 在品尝每种食品前,都应彻底漱口;品尝
不同浓度的食品时应先淡后浓;刺激强度应从 弱到强。 感觉的协同效应及掩蔽现象
食品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
二、方法分类
1. 差别检验法 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
测定相对密度,可用以检查制 品的纯杂程度、浓度及判断其质 量。
(三)测定方法
密度瓶法 密度计法 相对密度天平法
1. 密度瓶法 (1) 仪器
密度瓶是测定液体相对密度的 专用精密仪器,它是容积固定的 玻璃称量瓶。
常用:带毛细管的普通密度瓶
带温度计的精密密度瓶
普通密度瓶
(2) 测定原理
密度瓶容积 一定,一定温度下 用同一密度瓶分别 称量等体积的样品 溶液和蒸馏水的质 量,两者之比即为 该样液的相对密度。
第二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感官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微生物检验法
第一节 感官检验法
食品感官检验概念 感官检验的类型
一、食品感官检验概念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 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 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用语言、 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统 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 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 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2) 锤度计
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
以蔗糖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刻度,, 以符号“°Bx”表示。
其标度方法以20℃为标准温度,在 蒸馏水中为0 °Bx ,在1%的蔗糖 溶液中为1 °Bx ,以此类推。
注意:
若样液温度不是20℃,所测得 数值需校正: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PPT课件

4、风味
香气:由口腔中的产品逸出的挥发性 成分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
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引起的通 过咀嚼获得的感受.
化学感觉因素:通过刺激口腔和鼻腔 粘膜内的神经末段获得的感受〔涩、辣、 凉、麻、金属味道等〕.
◆食品风味化学
➢四种基本味:酸、甜、苦、咸 ➢非基本味:辣、鲜、涩、金属味、麻
〔一〕、差别检验法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进行选择性 比较,判断是否存在着感官差别.
常用的方法有:成对比较检验,三点 检验法,二~三点检验法,A-非A检验 法, 五中取二检验法.
1、成对比较检验法
◆应用——成对比较检验可用于: 确定两种样品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差别,判别的方 向如何. 确定是否偏爱两种样品中的某一种. 在比较一些味道很浓或延续时间较长的样品时. 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
◆触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触觉:皮肤的感觉称为触觉. 皮肤上冷点与温点 → 温度刺激感觉10~60℃
◆触觉的感官评价 触觉的感官评价是通过人的手、皮肤表面接触物 体时所产生的感觉来分辨、判断产品质量特性的 一种感官评价.
5、听觉检验
◆听觉的产生 声波 → 鼓膜 → 刺激耳蜗内感受器 → 听觉神经 → 听觉中枢
温度:室温保持在21℃左右; 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 换气速度:试验区内应有足够的换气,换 气速度以半分钟左右置换一次室内空气为 宜; 空气的纯净度:应安装空调以清除异味; 建筑材料和内部设施均应无味,不吸附和不
〔2〕光线和照明:照明应是可调控的、无 影的和均匀的,并且有足够的亮度以利于 评价.灯光与消费者家中的照明相似.
第四章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食品的感官因素
3
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方法

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方法食品感官检验方法是通过观察、嗅觉、味觉等感官来评价食品的品质和特性。
它是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从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为食品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章中,将介绍常见的食品感官检验方法和相关的评价指标。
一、外观检验食品的外观是指其色泽、质地、形状等方面的特性。
通过对食品的外观进行检验,可以了解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是否存在色泽不良、质地异常、形状不正等问题。
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对食品的外观进行检验:1.视觉检验:通过肉眼观察食品的色泽、透明度、颗粒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对于果蔬类食品,可以检查其色泽是否鲜艳、透明度是否正常;对于面制品等可以检查其表面是否有焦糊、裂纹等现象。
2.质地检验:通过手感来检验食品的质地。
例如,对于糕点类食品,可以用手指轻压表面,看是否有弹性、回弹性等;对于饼干类食品,可以用手掐碎后看是否有松散、脆硬等感觉。
3.形状检验:通过观察食品的形状来检验其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例如,对于肉类食品,可以检查其形状是否规整,有无裂缝;对于面制品等可以检查其形状是否完整,有无变形等。
二、气味检验食品的气味是指其散发出的味道和气味。
通过对食品的气味进行检验,可以了解其是否具有正常的气味特征,是否存在异味、变质等问题。
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对食品的气味进行检验:1.嗅觉检验:通过嗅觉来检验食品的气味。
例如,对于鲜肉类食品,可以用鼻子闻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腥味;对于奶制品,可以用鼻子闻其是否有酸味等。
2.熏蒸法:将食品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并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打开容器,用鼻子嗅判断食品的气味。
例如,对于调味品等可以通过熏蒸法来检验食品的香味是否纯正。
三、口感检验食品的口感是指其在口中的感受,包括脆、软、酥、糯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食品的口感进行检验,可以了解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口感特征,是否存在口感不佳、异物感等问题。
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对食品的口感进行检验:1.咀嚼法:将食品放入口中进行咀嚼,通过口腔中的感受来判断食品的口感。
食品通用检测技术:感官检验的种类

三、感官检验的种类
1、视觉检验
光线进入眼睛后产生的感官印象,由此辨别外部世界的差异。
视觉的评价:外形、光泽、色泽
食品视觉检验 通过被检验物作用于视觉器官所引起的反映对食品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视觉检验。 即用肉眼观察食品的形态特征。
Add the sub title
3、味觉检验
你觉检验
触觉:皮肤的感觉称为触觉。 皮肤上冷点与温点 → 温度刺激感觉10~60℃
触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触觉器官所引起的反映评价食品的方法称为触觉检验
触觉检验:
听觉的产生 声波 → 鼓膜 → 刺激耳蜗内感受器 → 听觉神经 → 听觉中枢 特征 声波是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种纵波。必须借助于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媒介才能传播
2、嗅觉检验
嗅觉的产生: 气味 → 嗅细胞 → 大脑 → 嗅觉神经
食品的嗅觉检验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嗅觉器官而引起的反映评价食品的方法称为嗅觉检验。
味觉: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味觉的产生:可溶性呈味物质 → 味蕾(味细胞)→ 大脑 → 味觉 基本的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其余都是混合的味觉。 食品的味觉检验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味觉器官所引起的反映评价食品的方法称为味觉检验。
进行感官检验时:
通常先进行视觉、再进行嗅觉、再味觉、及听觉和触觉。
食品感官检验

第一章1.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它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2.三类感官评价方法:区别检验法、描述分析法、情感实验3.人作为仪器的特点也为缺陷:1)不稳定性2)人容易受到干扰4.所以在感官检验当中感官评价人员需要做到的有针对3如何克服避免:1)实验要反复几次进行2)每次试验使用多个品评者,通常参评者的数量要在20~50之间3)要对参评人员进行筛选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5.执行一项感官检验,需要完成的任务有:1)项目目标的确定2)实验目标的确定3)样品的筛选4)实验设计5)实验的实施6)分析数据7)解释结果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2、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感受3、黏稠性黏度:黏度是指液体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比如重力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5、感觉阈值: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二、填空题:1、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分别是_视觉_、__听觉__、_嗅觉_、_味觉_、__触觉_;2、四种基本的味觉分别是___酸__、__甜___、__苦__、___咸_;3、声音的三种特性分别是:__音调___、__音量___、___持续性___;三、判断题:1、食品的声音特性与食品的硬度和脆性有关; T2、感觉是由适当的刺激所产生的,然而刺激强度不同,产生的感觉是不相同; T3、由于感觉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时,应由浓气味→淡气味;F4、人类基本的味觉就是酸、甜、苦、辣; F四、选择题:1、最容易产生疲劳的是 C ;A、视觉B、味觉C、嗅觉D、触觉2、食品的外观性状,如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等靠 A来评价;A、视觉B、味觉C、嗅觉D、触觉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由感觉的 B 产生的;A、对比现象B、疲劳现象C、掩蔽现象D、拮抗现象4、评价食品的质地要靠 D 来完成;A、视觉B、味觉C、嗅觉D、触觉5、味觉感受器就是 B ;A、舌尖B、味蕾C、舌面D、舌根6、靠嗅觉评价的物质必需具有 B ;A、一定的温度B、挥发性及可溶性C、旋光性和异构性D、脆性和弹性7、当食盐水浓度高于%时就能被准确地品尝出咸味,则%称为食盐水的 B ;A、察觉阈B、识别阈C、极限阈D、差别阈五、简答题:1、简述食品的感官因素分别有哪些外观;气味;均匀性和质地;风味;声音a)均匀性和质地:➢黏稠性:黏度是指液体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比如重力;如纯净水与蜂蜜➢均匀性:指液体或半固体的混合状况;如果汁➢质地:是对压力的反应,通过手、指、舌、唇上的肌肉的动感感应来测定,比如硬度、黏着性、聚合性、弹性、黏性等;如面包b)风味香气:由口腔中的产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感受;化学感觉因素:通过刺激口腔和鼻腔粘膜内的神经末端获得的感受涩、辣、凉、麻、金属味道等;c)食品断裂发出的声音可以和硬度、紧密性、脆性相联系;声音的持续时间也和产品的特性有关,如强度、新鲜度、韧度、黏性等;d)感觉def: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e)感觉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征:1.一种感觉器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2.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3.感官会产生疲劳或称适应现象;4.感觉识别刺激时会受心理作用的影响;5.不同感觉器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f)感觉是由适当的刺激所产生的,然而刺激强度不同,产生的感觉也不同;这个强度范围即称为感觉阈;它是指从刚好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感觉阈值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值可分为下列几种:1察觉阈值: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2识别阈值: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量;3极限阈值:对刚好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4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值,又叫最小可觉差;g)感觉的基本规律:①感觉的适应现象;②感觉的后像现象;③感觉的对比现象;④感觉的掩蔽现象;⑤感觉的协同效应;⑥感觉的拮抗效应;h)舌根--苦味舌尖--甜味舌尖两侧--咸味舌体两侧--酸味i)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j)影响嗅觉的因素:①人的个体差异;②人的身体状况;第三章一、选择题:1、盛样品的容器不可用的材质为 D ;A、玻璃制品B、陶瓷制品C、不锈钢制品D、塑料制品2、感官检验宜在饭后 C 小时内进行;A、 B、1 C、2-3 D、83、感官检验中,理想的食物温度,应以体温为中心,一般在B ℃的范围内;A、1-15B、15-20C、25-30D、35-404、当品评员品尝两种以上溶液样品时,两个样品问需要用清水漱口,等待分钟后再进行品尝;A、1B、2C、3D、4二、判断题:1、呈样品的容器可以用任何材质; F2、感官检验的样品准备室可与检验室放在一起使用; F三、简答题:1、感官检验要做好哪三方面的控制品评室的控制;产品的控制—对样品的要求;品评小组的控制品评人员●品评室的控制:1、最好有固定的品评室:1规格: 见p21 图3-12内部设计:a.必须有用来传递样品的小窗口b.一杯清水、一次性纸杯、餐巾纸、记录笔、电源开关,插头、电脑等c.白色墙壁d.两种灯光:无色的白炽灯;有色的白炽灯;●品评室的环境:1品评室的微气候——指试验区的气象条件温度与湿度:一般恒定在21℃左右,湿度保持65%左右空气流通与洁净:保持空气新鲜、空气流通,避免室内用具产生气味;2品评室的位置:①便利地区,较低楼层;②不经过办公区和准备区;③远离噪声和气味源,比如加工车间、厨房等;●样品的编号:数字、字母或数字加字母均可;原则:数字编号一般采用三位随机数可查随机数表同次试验编号位数一致同一个样品应编多个不同的号码同一个品评员拿到的样品不能有相同的编号●人员要求:1兴趣:认识意义,理解重要性,具有浓厚兴趣;2健康:身体健康,感觉正常,无过敏症;年龄20-50岁;3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4准时出席:保证测试的时间性和试验的完整性;5态度客观:自我意识太强、个人好恶和偏见明显者不宜参加品评;6没有不良嗜好:烟、酒、浓茶咖啡依赖,强烈喜好化妆品等人员不宜参加品评;●感官检验宜在饭后2~3h内进行,避免过饱或饥饿状态;●要求评价员在检验前内不得吸烟,不得吃刺激性强的食物;第4章、第5章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食品一般不适宜直接进行感官检验而需要使用中性载体的 AA、油脂B、面包C、饼干D、橙汁2、让评价员品评样品后,对产品作出打分,这是使用了哪种感官检验度量方法;BA、分类法B、打分法C、排序法D、标度法3、五中取二检验法,可识别 A 种类型的样品间的细微感官差别;A、2B、3C、4D、54、α-风险与置信度互补,即当α为5%时,置信度为 B;A、90%B、95%C、80%D、50%5、使用三角检验的方法时,品评员会收到 C 个样品;A、1B、2C、3D、46、成对比较检验包括两种,一种是差别成对比较,另一种是 D ;A、三角检验B、2-3检验C、5选2检验D、定向成对比较7、使用定向成对比较检验的方法时,品评员会收到 B个样品;A、1B、2C、3D、48、进行三角检验时,正确的概率为 A ;A、1/3B、1/2C、1/4D、1/109、进行5选2检验时,正确的概率为D ;A、1/3B、1/2C、1/4D、1/10二、判断题:1、从3个样品中挑出单个不同的样品,这种方法叫2-3检验; F2、进行三角检验时,需要有1个参照样; F3、进行2-3检验时,不需要参照样; F4、进行5选2检验时,不需要参照样; T三、填空题:1、感官体验常用的度量方法有:_分类法_、_打分法_、_排序法_和_ 标度法_;2、感官体验中常用的标度法有三种,即:__类项标度_、_线性标度__和__量值估计标度法_;3、成对比较检验法又叫_______;三角检验法又叫_______;对感官检验的程度进行量化的方法:数字化处理●感官检验进行度量的方法:会区别,用了哪种方法1)分类法2)打分法3)排序法4)标度法:1、类项标度2、线性标度3、量值估计标度●什么是差别检验:让受试者回答两种样品之间是否存在不同;●α-风险:错误的估计两者之间差别存在的可能性;α越小,差异程度越显著;β-风险:错误的估计两者之间差别不存在的可能性;●三角检验法是同时提供三个样品,其中两个是相同的,要求评价员区别出有差别的那个样品;●2-3检验:在检验中,每个评定人员也是得到3个样品,其中一个标明是“参照样”,要求评定者从另外两个样品中选出一个与参照样品相同的那一个;●5选2检验:在检验中,每个受试者得到5个样品,其中2个是相同的,另外3个是相同的;要求受试者在品尝之后,将2个相同的产品挑出来;●成对比较检验:1、差别成对比较:试验者每次得到2个1对样品,被要求回答它们是相同还是不同;2、定向成对比较:将两个样品同时呈送给评价人员,要求其识别在指定的感官属性上程度较高的样品;●A-非A检验:首先让感官评定人员先熟悉样品A及“非A”;然后将样品呈送给这些检验人员,样品中有的是样品A,有的是样品“非A”,参评人员要对每个样品做出判断,是A还是“非A”;●与参照的差异检验:也叫差异程度检验法;在这种方法中,呈送给品评人员一个参照样和一个或几个待测样,并告知参评者,待测样中的某些样品可能和参照样是一样的,要求品评人员定量地给出每个样品与参照样差异的大小;●连续检验:连续地进行实验,直到得出相应结论;第六章如何判断是单边检验还是双边检验方法:看试验目的;1双边:试验目的是关心两个样品是否不同;2单边:试验目的是想知道样品的特性哪个更好,或者哪个更受欢迎;第7章一、选择题:1、选择品评员最基本的要求是 B ;A、年龄一致B、自愿参加C、做过培训D、感官正常二、判断题:1、区别检验品评员与描述分析试验品评员的选拔与筛选程序完全一样; F2、感官检验的参评人员回答问题正确时会得到奖励;F3、不是所有的人都符合做感官品评员的要求; T4、品评人员连续参加4周试验之后,应该休息至少1周; T三、简答题:1、区别检验品评人员的筛选目的是为了确定该品评员的什么能力①区别不同产品之间性质差异的能力;②区别相同产品某项性质程度大小、强弱的能力2、进行描述分析试验的感官品评人员需要具备哪三种能力1对感官性质及其强度进行区别的能力;2对感官性质进行描述的能力,包括用语言来描述性质和用标尺描述强度;3描述归纳的能力;●要为一次感官试验进行品评人员的招募,必须首先具备哪些条件1 人力(2)物力(3)财力(4)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招募完成后就要进行人员筛选工作,在筛选品评人员之前,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大致了解 P75-76●参加感官检验的人员一般要求每周最多参加多少次试验 3-4次;●描述分析检验的品评人员需要符合的条件:①自愿;②能参加80%以上的品评工作,不能因某些原因经常不参加;③身体健康;●培训一般有以下5个步骤:1词汇的介绍与演示2描述标度的介绍3初步实践4较小差异的训练5最后实践●鼓励措施的建议:①奖励是为了参加了试验,而非回答正确;②公司内部人员的鼓励应是货币以外方式;③每次试验结束后准备些食物和饮料以表感谢,并且每次食物和饮料应有所不同;④连续4周试验之后至少休息1周;⑤试验中不要暗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第八章●描述分析感官分析:由合格的感官评价人员对产品提供定性、定量描述的感官检验方法;●定性:外观、气味、风味、质地定量:用标尺描述强度或程度●描述分析试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取决于:1恰当选择词汇2全面培训评品员3合理使用参照词汇表,保证试验一致性●风味剖析法是一种定性描述分析;14~6名受过培训的品评人员组成2对气味、风味感官评价定性和定量3风味出现的顺序、余味进行描述4讨论并形成书面报告优点:方便快捷、不需统计分析●食品质地:通过机械、触觉、视觉和听觉感受器所感受到的产品的所有流变学和结构上的特性;●质地剖析法:对食品质地、结构体系从其机械、几何、脂肪、水分等方面的感官分析,分析从开始咬食品到完全咀嚼食品所感受到的以上方面的存在程度和出现的顺序;五个阶段:咀嚼之前→咬第一口→第一次咀嚼→咀嚼→剩余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几种呈味物质的阈值
物质
味
砂糖
甜
醋酸
酸
硫酸奎宁
苦
食盐
咸
谷氨酸钠
鲜
最低呈味浓度%
0.531 0.0012 0.0003 0.081 0.03
第二章 感官检验的类型
感官检验的类型
❖ 感官检验中,根据作用不同分为两大类型: 分析型感官检验(1型或A型) 偏爱型感官检验(Ⅱ型或B型)
❖ 通常根据试验目的,明确选定其中一种类型,防止 混用。
两种感官检验类型比较
1.分析型感官检验 ❖ 将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一种测量、分析仪器 ❖ 分析型感官检验是评价员对物品的客观评价
❖ 偏爱型感官检验与分析型感官检验正好相反,它是以样品为 工具,来了解人的感官反应及倾向。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 对试制品的评价;在市场调查中使用的感官检查都属于此类 型的感官检验。
❖ 偏爱型感官检验不像分析型感官检验那样需要统一的评价标 准及条件,而依赖于人们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综合感觉,即人 的感觉程度和主观判断起着决定性作用,检验的结果受到生 活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观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其 结果往往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食
品 触觉(硬、粘、热等)
风 味
运动感觉(滑、干等)
物理感觉
视觉(色、形状等) 听觉(声音等)
心理感觉
二、感觉阈
❖ 感觉的产生需要有适当的刺激,而刺激强度太大或 太小都产生不了感觉。也就是说,必须有适当的刺 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这个强度范围称为感觉阈。
❖ 感觉阈值就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 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 觉的灵敏程度。依照测量技术和目的的不同,可以 将感觉阈的概念分为下列几种:
第三章 食品感官检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第一节 感觉基础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大脑中 产生的反应。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痛觉与疲劳感觉等。 感觉的敏感性: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 分辨能力。
刺激物
感官反应
分类
味觉(甜、苦、酸、咸等) 化学感觉
嗅觉(香、臭等)
三、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的适应现象
适应现象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感觉的对比现象 当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把一个 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现象。 在品尝每种食品前,都应彻底漱口;品尝不同浓度的食品时应 先淡后浓;刺激强度应从弱到强。
2.偏爱型感官检验 ❖ 以食品为工具,来测定人的感官特性。 ❖ 偏爱型感官检验是人的主观判断。
分析型感官检验
❖ 分析型感官检验是把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一种检 验测量的工具,来评定样品的质量特性或鉴别 多个样品之间的差异等。例如质量检查、产品 评优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 分析型感官检验是通过感觉器官的感觉来进行 检测的,因此,为了降低个人感觉之间差异的 影响,提高检测的重现性,以获得高精度的测 定结果,必须注意评价基准的标准化、试验条 件的规范化和评价员的素质选定。
2.实验条件的规范化
感官检验中,分析结果很容易受环境及实验条件 的影响,故实验条件应规范化,如必须有合适的感 官实验室、有适宜的光照等。以防实验结果受环境、 条件的影响而出现大的波动。
3.评价员的素质
从事感官检验的评价员,必须有良好的生理及心 理条件,并经过适当的训练,感官感觉敏锐。
偏爱型感官检验
❖ 饱和度: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即彩度
❖ 3.感觉的协同效应及掩蔽现象 ❖ 当两种或多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感觉水
平超过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称为协 同效应或相乘效应。
❖ 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 时,往往只能感觉出其中的一种刺激,这种现象称 为掩蔽现象。
第二节 感觉疲劳和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
✓ 对比增强现象。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 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 吃过糖后再吃山楂,感觉山楂特酸
味精和核苷酸
✓ 阻碍作用。某种刺激的存在导致另一种刺激消失 食用神秘果后,再食用带酸味的物质,感觉不出酸味的存在。 吃过螃蟹再吃蒸鱼,就会觉得鱼不鲜
启示
调味及安排菜单时一定要注意搭配
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第三节 感觉生理学及食品的感官识别
视觉生理学 味觉生理学 嗅觉生理学
听觉生理学 触觉生理学 其它感觉
一、视觉
一般食品工厂中所谓的检验大多数为视觉检验。 因为视觉受环境、习惯、心理的影响而有很大 的差异,故完全依赖视觉检验通常是不大可靠 的,目视检验经常受人的分析能力、背景对比 与光线明暗的影响。
色泽鉴别的指标
❖ 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
❖
光泽好,就是明度高
❖ 色调:红、橙、黄、绿等颜色;黄绿、蓝 绿等中间色
❖ 1.评价基准的标准化
❖ 在感官测定食品的质量特性时,对每一测定 项目,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评价尺度及评价 基准物,亦即评价基准应统一、标准化,以防 评价员采用各自的评价基准和尺度,使结果难 以统一和比较。对同一类食品进行感官检验时, 其基准及评价尺度,必须具有连贯性及稳定性。 因此制作标准样品是评价基准标准化的最有效 的方法。
✓ 对比减弱现象。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的现象 吃过山楂后吃糖,觉得糖不够甜
✓ 变调现象。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 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 尝过NaCl后,再饮用无味的清水也觉得甜
✓ 相乘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 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
❖ (1)绝对感觉阈 指以使人的感官产生一种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 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 刺激强度范围值。
❖ (2)察觉阈值 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之 为察觉 阈值或感觉阈值下限。
❖ (3)识别阈值 对能引起明确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之为识别 阈值。
❖ (4)极限阈值 对刚好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之为感觉 阈值上限,又称为极限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