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

合集下载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 黑色幽默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海勒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出了 毛病》(1974)、《像戈尔德一样好》 (1979),库尔特· 冯尼古特的《猫的摇 篮》(1963)、《第五号屠场》 (1969)、《顶呱呱的早餐》(1973), 托马斯· 品钦的《V》(1963)、《万有 引力之虹》(1973),约翰· 巴思的《烟 草经纪人》(1960)、《牧羊童贾尔斯》 (1966),唐纳德·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 主》(1967)、《亡父》(1975)。
• 萨特是个无神论存在主义者。从凯戈尔的基督教存 在主义过渡到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有一个过程, 中间承前启后者是德国的另一位哲学家胡塞尔。第 二次世界大战前,萨特就学于胡塞尔门下,他直接 师承了胡塞尔在克尔凯戈尔存在主义基础上发展的 理论中的非理性主义等而摒弃克尔凯戈尔的基督教 神秘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发展和独创,便形 成了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从此,存在主义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影 响远远超出了它的先辈,以致人们忽略了基督教存 在主义。现在所谈及的存在主义,通常便是指以萨 特为领袖的存在主义。
詹姆斯· 乔伊斯及其代表作
• 《都柏林人》 •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 《尤利西斯》 • 《芬尼根的苏醒》
乔伊斯的意识流技巧
采用合乎理性的艺术技巧来表现非理性 的精神活动; 通过人物混乱无序的意识流动来揭示生 活的本质; 凭借独特的语言手段来反映人物各个层 次的心理现象;
对《尤利西斯》的评价
• 神秘现实主义在美国尤为普及,表现为 多样形式。除奥尔布赖特以外,迪金森 浪漫而精细的作品,彼得· 布卢姆离奇的 画面,都有它的痕迹。神秘现实主义与 超现实主义、精确现实主义之间,一般 难以划出绝对的界限,同一画家的不同 作品,也往往出现不同的倾向。 • ——《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表现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文学名词解释表现主义文学是指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文学流派,主要流行于1910年到1930年之间。

其主要特点是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批判和揭示,追求真实和直观的表现方式,倡导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激情的表达。

下面是对表现主义文学中几个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一个艺术潮流,起源于德国,始于20世纪初。

表现主义标志着一种追求表达个人内心真实情感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的艺术形式。

在表现主义文学中,作家通过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主观感受和内在体验,突出对社会问题和人类苦难的揭示。

2. 内心独白(Monologue intérieur):内心独白是一种表现主义文学中常见的叙事技巧,它通过直接揭示人物内心的想法、情感和感觉,展示人物思想活动的复杂和混乱。

内心独白通过独特的句法和语言形式,使读者更加贴近人物内心的真实体验。

3. 黑暗战士(Der schwarze Freitag):黑暗战士是表现主义文学中著名的一本小说,作者是奥斯卡·海涅曼。

该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失去内心的人物,暴露了现代社会的虚伪和冷漠,表达了对社会病态现象的强烈批判。

黑暗战士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4. 元素剧(Elementardrama):元素剧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一种形式,它追求舞台上表现主义的核心元素,即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声音和节奏等手段,以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痛苦。

元素剧注重意象和象征的运用,追求情感和心理的真实表达。

表现主义文学尽管在时间上相对较短,但对20世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的深入探索,为后来的文学流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表现主义文学的特点和手法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自由的表现方式。

第三节表现主义

第三节表现主义

三、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 • 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
(一)弗兰茨· 卡夫卡
1922年的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 1924),奥地利小说家,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 之父,表现主义文学的 代表人物。
卡夫卡的作品
• 1912—1914年,卡夫卡写成了第一部长篇 小说《美国》 • 卡夫卡在1918年写成的《审判》是他的第二 部长篇小说,体现了卡夫卡式的艺术风格。 • 他的第三部小说《城堡》(1922年)是一部 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 •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其代表作首推《变 形记》(1912年)
《变形记》书影
《变形记》 其他书影
(二)尤金· 奥尼尔
• (EugeneO'Neill,1888195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表 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 品有《琼斯皇》、《毛猿》、 《天边外》、《悲悼》等。尤 金· 奥尼尔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 基人。评论界曾指出:“在奥尼 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 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一生 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 1922,1928,1957),并于 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三节表现主义
一、表现主义:
•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 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 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表现主义一词 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 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 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二、表现主义的特征:
• 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 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 手法。 •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 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 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 场。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现代重要艺术流派
1
2
最优秀的第二组
3
最优秀的第二组
4
最优秀的第二组
5
最优秀的第二组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 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表现 主义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 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 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 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
6
最优秀的第二组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 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来与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区别。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 的先锋派作家。
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 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 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 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最优秀的第二组
表现主义作家每个人的创作个性不尽相同, 我们很难将之统一于一种或几种模式之中。表现 主义在艺术上实验色彩很强,在当时是不定型的。 但经过半个多世纪时间沉淀,它的许多艺术主张 和表现方法已经得到公认。表现主义文学在形式 和技巧上所进行的广泛的探索和革新是有成效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对现代文学 理论和文艺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最优秀的第二组
ABOUT:表现主义在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首先出现在德国,盛行于奥地利,进而在瑞典、波兰、英、法、美等国广为流传。

它起于绘画,后来在音乐、戏剧、小说、电影等整个文艺领域中获得发展。

据1980年11月13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分析,表现主义打响了二十世纪反主流文化的第一炮。

它是那些中产阶级的浪子的不满和沮丧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的反叛形式。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的画展上,原是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标题。

1911年,德国画家沃林格尔在《狂火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借用了这个词来称呼析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这一术语被人们普遍承认和采用。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表现主义是一个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1905年末1906年初,在德累斯顿成立了第一个表现主义的集团"桥社";1911年,在慕尼黑成立了第二个表现主义的集团"蓝骑士"(或译"青铜士")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锋,表现主义风行德国。

从文艺理论上考察,德国的沃林格尔和康定斯基是表现主义的理论家。

沃林格尔的著作《抽象与移情》(1908)、《哥特艺术的形式形式问题》(1912)和康定斯基的著作《精神谐和的艺术》(1910),被公认为表现主义的理论文献。

1911年以后,表现主义从绘画界传文学界,到了二十年代获得巨大发展,在诗歌、小说,特别是戏剧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

到三十年代初,表现主义逐渐退潮,但始终没有在欧美文坛销声匿迹。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奥地利的小说家弗朗兹〃卡夫卡,美国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捷克作家卡莱尔〃恰佩克等。

作为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者是瑞典的剧作家斯特林堡,他的剧本《去大马士革》三部曲和《鬼魂奏鸣曲》,开创了表现主义戏剧的先河;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占据了二十到三十年代的美国剧坛,被称为美国表现主义的领袖。

表现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表现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表现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艺术潮流和文学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并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文学和艺术领域。

表现主义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来呈现社会现实中的冲突和困扰,强调个体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表现主义文学以对人性悲观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特点,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冲动和极端的形式表达方式。

表现主义的特点包括:1.冲突与痛苦:表现主义文学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混乱和冲突,特别是对人类存在的痛苦与失败的强烈关注。

2.个体情感的凸显:表现主义文学重视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在思想和情绪的深入描绘来传达情感。

3.夸张和变形:表现主义文学以夸张、变形、逼真和各种形式的变异为手段,以突出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4.社会批判:表现主义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来揭示社会的虚伪、不平等和缺点。

表现主义在外国文学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德语国家以外的地方。

比较著名的外国表现主义作家包括挪威的尤廷、瑞典的斯特雷姆伯格、捷克的卡雷尔·恰佩克等。

这些作家在各自国家的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他们的作品也充满了表现主义的特点和风格。

在中国,表现主义对文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0世纪初期,表现主义的思潮传入了中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表现主义文学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通过对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来呈现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痛苦。

代表作家包括鲁迅、郭沫若等。

总之,表现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体情感表达和社会现实批判的文学流派,其在外国文学中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也在各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

表现主义的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的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的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是重要的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它具有以下艺术特征:强烈的、不自然的、有时是野性的色彩;简化扭曲的形式;强调主观感受而非外部现实;夸张的情感效果,表达恐惧、焦虑、疏远、爱和灵性。

表现主义在20世界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艺术领域,表现主义的重要基地是德国,这取决于德国的社会现实,同时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

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团体代表“桥社”,希望通过反对19世纪后期绘画中的现实主义潮流来革新艺术,他们受到保罗•高更、文森特•梵高和爱德华•蒙克充满情感张力的艺术影响,并采用纯粹的色彩、充满力度的线条和戏剧化的笔触进行创作。

说到表现主义的先驱,之前在回答“为什么梵高被称作表现主义先驱”的问题中我已经进行了阐释,其实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同样深刻地影响了表现主义艺术,比如他创作于1893的绘画作品《呐喊》就是一幅表现主义绘画,该画曾在拍卖会上以高达1.199亿美元的价格卖出,在这幅画作中,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蒙克将画面中沉闷、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表现到了一种极致。

回到德国“桥社”的创立者基希纳身上,在绘画上,基希纳熟知法国野兽派的作品,从表面上看,他对色彩的运用手法非常近似于马蒂斯,但基希纳的作品所传达的意味,却与马蒂斯艺术的悠闲舒适大异其趣。

他的艺术被灌注了一种混乱感而非和谐感,一种沉重而痛苦的精神性,充满蒙克式的悲观主义情绪。

《德累斯顿的街道》(1908)
《街道上的五个女子》(1913年)《柏林街景》。

第二章表现主义

第二章表现主义

2.2 科林伍德的表现理论
2.2.1 作为巫术和娱乐的艺术
《艺术原理》中科林伍德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艺 术即直觉即表现的命题,因而强调艺术的表现特征, 反对视艺术为对世界的模仿。在这一前提下,他将再 现艺术两分:一为巫术艺术,一为娱乐艺术。这两种 艺术,基本上也概括了表现主义文论对既往文学传统 的一个大致评价。
2.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一般指20世纪初叶发端于德国的一场文 学和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和思潮。但是在文学理论和 批评史上,表现主义一词还另有所指,那就是意大利 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为代表的以艺术 为表现的理论。
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理论,一方面是对 康德以来的艺术自主理论、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 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对19世纪后期诞生的崇 尚主观感情表现和艺术形式探索的现代派艺术实践的 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艺术作为想象性的创造,科林伍德着重谈了它与真实 世界的区别。为此科林伍德还提出了“总体想象性经验”
的概 念,它既包括感官经验,又超越感官经验。
小结
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文论在20世纪前期发生 过重大影响。它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和特性,反对艺术的 说教主义和道德主义,体现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的重视;同 时也强调了艺术与人类精神活动的联系,看到了直觉受心 灵其他活动的制约,这是比较辩证的。
Hale Waihona Puke 巫术艺术之名系科林伍德从研究原始文化的人类 学中借用而来,其特点是追求一种实用目的。
巫术艺术的类型:其一是流行乡村的民间艺术; 其二是为上层社会不屑一顾的“低俗艺术”;其三为
与上 类似的宗教艺术;其四为爱国主义艺术;最后体育活 动、社交仪典等等。
娱乐艺术的特点并非单纯是非功利性和享乐性, 相反科林伍德强调,通常所谓提供娱乐的艺术品,同 样是具有明确的功利性,只是这功利性引向某种外部 的目的,不是引向艺术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 不可分割 直觉的知识就是表现的知识。 直觉就是表现。 第二章“直觉与艺术” :一切纯粹的直觉表现都是艺术 ↓ 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区别只在量而不在质
2.12关于诗的新解 关于诗的新解
1933年在牛津大学《诗辨》 首先评述了雪莱和席勒的诗学主张 他指出诗和艺术的功用既要宽泛又要狭小 什么是诗 ? 诗 的真义是直觉和表现 是声音和意象的结合 即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 诉诸读者的想象和情感 获得美感 既稀有(固定习惯) 又普遍(自然心态)
第二高潮(1925-1937) 第二高潮(1925-1937)
话剧界对美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奥尼尔的评价比较集中而 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9年他来中国访问,胡逸云在 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9年他来中国访问,胡逸云在 1929年 24日 世界日报》发表《 1929年8月24日《世界日报》发表《奥尼尔介绍及其剧 作》。剧作家洪深在1916年和奥尼尔同在贝克教授的戏 。剧作家洪深在1916年和奥尼尔同在贝克教授的戏 剧写作班学习,他自己的剧本《赵阎王》 剧写作班学习,他自己的剧本《赵阎王》在许多方面显 示出了《琼斯皇》 示出了《琼斯皇》的影响。 曹禺是在大学期间接触到奥尼尔的作品,在曹禺的《 曹禺是在大学期间接触到奥尼尔的作品,在曹禺的《原 野》中出现了阎罗王、判官、牛头、马面也是借用了表 现主义的手法。
表现主义诗歌: 特点:采用强烈的语调,电报式的语言,夸张的 意象,甚至破坏语法来表达愤激的情绪。 代表人物:贝歇尔 代表作品:《绝望的岛屿》 代表作品:《绝望的岛屿》贝歇尔以礁石渴望沉 没与大海表达自己极愿离开这流血的大地,去和 深海生物互称兄弟的情怀。诗里的意象如“ 深海生物互称兄弟的情怀。诗里的意象如“肌肉 开花”“关节震响”“天空中青铜色的暴风雨” 开花”“关节震响”“天空中青铜色的暴风雨” 都是过去诗中罕见的。
三、理论影响
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特性、重视艺术本身的规律 强调艺术与人类精神活动的联系 强调艺术表现情感 →人人皆是诗人、艺术家 主要缺陷: 1.主观主义倾向 2.倡导艺术的非理性
2.1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 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 2.1.1直觉与表现 直觉与表现
定义 指心灵赋形式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不依赖 于理智、感受、知觉、综合,是心灵的事实,是自 在自为的,不受制于机械的被动的事实。
我脱离了陆地,一只船似地向前划动, 我脱离了陆地,一只船似地向前划动, 穿过太空那青铜色的暴风雨……啊 穿过太空那青铜色的暴风雨……啊 越来越近! 越来越近! 我的肌肉开了花。关节响起来。 我的肌肉开了花。关节响起来。 星辰天使一样围着我旋转。 星辰天使一样围着我旋转。—— 我可以轻巧地转一个永恒之舞。 我可以轻巧地转一个永恒之舞。 口里的硫磺烟雾呈带状涌出, 口里的硫磺烟雾呈带状涌出, 铺展开来——多么甜 ——飘散 ——多么甜! 铺展开来——多么甜!——飘散 开去!!! 开去!!! 照壁闪闪发亮如光之阳台。 照壁闪闪发亮如光之阳台。 眼睛的陷坑是最纯净的故乡湖。 眼睛的陷坑是最纯净的故乡湖。 我被拖开了仁慈的河流, 我被拖开了仁慈的河流, 那里动物称赞着人。 那里动物称赞着人。而人在人身 上焚毁。 上焚毁。 在我的光华里生物沐浴着。 在我的光华里生物沐浴着。 它们互称兄弟……!!! 它们互称兄弟……!!!
二、疑问
1.如何理解克罗齐“直觉的知识就是表现的知识。 直觉就是表现而且只是表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2.如何理解科林伍德“艺术是在心而不在物“?
表现主义作品
表现主义戏剧: 特点:将人物内心冲突转化为观众可以感受到的视 觉或听觉形象,使戏剧成为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手段,因此其被称 为“主观戏剧”,为了强调描写永恒的品质,表 主观戏剧” 现主义人物常没有名字,即使有也是一种符号, 是某些共性的 抽象象征。 代表人物:斯特林堡 奥尼尔 代表作品:在斯特林堡的《走向大马士革》 代表作品:在斯特林堡的《走向大马士革》中,这 里的人物没有名字,只以陌生人,女人,乞丐, 母亲,忏悔师等类型为标志,表现抽象共性而非 具体个性,而且常常互相混同(如乞丐和陌生人 的前额都有疤,乞丐和忏悔师不过是服饰不同的 同一个人物;作者借此暗示,其他人物不过是主 角陌生人心中被压抑的思想感情的外化)。
第一高潮(1915-1924) 第一高潮(1915-1924)
1920年 月,谢六逸在《小说月报》 1920年5月,谢六逸在《小说月报》上刊出 《文学上的表现主义是什么?》1921年6-8 文学上的表现主义是什么?》1921年 月号的《小说月报》 月号的《小说月报》先后发表三篇从日文 移译的论德国表现主义的文章。 郭沫若与郁达夫等在1921年组成的创造社中 郭沫若与郁达夫等在1921年组成的创造社中 “创造”两字可能出自于德国表现主义者 创造” 关于新生、创造等观念的启发。郭沫若在 《自然与艺术》中他指出“创造”是他与 自然与艺术》中他指出“创造” 表现派“共感” 表现派“共感”的核心观念。五四后期出 现的狂飙社其得名更与德国表现主义的同 名刊物有直接的联系
2.2科林伍德的表现理论 2.2科林伍德的表现理论 2.21作为巫术和娱乐的艺术 作为巫术和娱乐的艺术
将再现艺术分为巫术艺术和娱乐艺术 真正的艺术
实用价值 实用目的 流行乡村的民间艺术 低俗艺术 与上类似的宗教艺术 爱国主义艺术 体育活动、社交仪典
为了自身 释放情感 表现情欲主题的艺术
2.2.2作为表现和想象的艺术 2.2.2作为表现和想象的艺术
蒙克《呐喊》 蒙克《呐喊》
文学: 戏剧 瑞典 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到大马士革去 》 德国 凯撒 《从清晨到午夜》 美国 奥尼尔 《琼斯皇 》 《毛猿 》 小说 奥地利 卡夫卡 《 变形记》 《 城堡》
2.在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指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 2.在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指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为代表以艺术为表现的理论.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为代表以艺术为表现的理论.
表现主义小说: 特点:以寓言的方式把现实变形,突出幻 想和象征的因素,但是保持细节真实性, 体现其内在的真实,展示永恒的品质。采 用内心独白,梦境,假面具,潜台词来表 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代表人物:卡夫卡 代表作品:《变形记》 代表作品:《变形记》
表现主义文学在中国
在现代中国,外国文学的介绍 始源于19世纪叶末,西方现代 始源于19世纪叶末,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是在20世纪初介绍入 主义文学是在20世纪初介绍入 中国的。表现主义对中国现代 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三 次高潮。即五四前后 30、 次高潮。即五四前后、30、40 五四前后、 年代、 80年代 年代。 年代、和80年代。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他所创 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又被称为弗洛伊德主 义。精神分析学关于潜意识的理论,改变 了人们以往所认为“ 了人们以往所认为“人是以理性为主的动 物”的传统观念。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理论为现代派文艺特别是表现 主义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哲学追求。他认为理性只 提供关于事物的特征(即符号)而直觉能提供对 事物的感受(即本质)。在他看来,真正的实在 既非物质也非理念,而是存在于时间之中不断变 化运动着的“ 化运动着的“流”,即“绵延”,它不是任何实 ,即“绵延” 质意义上的流,而是各种状态、各种因素不断渗 透、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是一种不间断的、不 可分割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心理的而非物质的, 是时间上的而非空间上的,是质的变化而非量的 积累,是自发的不可预见的而非被决定的、有规 律的。这和詹姆斯关于“意识流” 律的。这和詹姆斯关于“意识流”的界定以及伍 尔夫等小说家的真实论和描写方法是非常接近的。 柏格森认为,“绵延” 柏格森认为,“绵延”就是在时间中运行不息的 生命冲动,它创造一切,自然,宇宙的创造本身, 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与现当代文学的联系
小说:鲁迅《狂人日记》《白光》《示众》《高老夫子》 郭沫若《月蚀》《喀尔美萝姑娘》《残春》 郁达夫《青烟》《茑萝行》《沉沦》 高长虹《一个神秘的悲剧》 戏剧: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 高行健《绝对信号》 陶晶孙《黑衣人》 《车站》 洪深《赵阎王》 贾鸿远《屋外有热流》 田汉《古潭的声音》《颤栗》 曹禺《原野》 诗歌:郭沫若:《女神》《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真正的艺术是表现情感 首先指向表现者自己 强调具有鲜明的个性 能够普遍引起共鸣 只重构思不重传达 艺术在心而不在物
真正的艺术是想象的创造
求诸想象 总体想象性经验(艺术家、欣赏者)
现代主义与表现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现代主义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至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是西方社 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是西方社 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社会时期的产物, 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和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揭示出 一幅冷漠无情、自我中心、人与人无法沟通的可 怕图景。人的孤独感、失落感是现代派许多作品 的主题。斯特林堡的表现主义戏剧《鬼魂奏鸣曲》 的主题。斯特林堡的表现主义戏剧《鬼魂奏鸣曲》 就把资产阶级社会中相互倾轧的世相刻画的淋漓 尽致。
第三高潮(1980年-1990年) 第三高潮(1980年 1990年
表现主义主要体现在戏剧家创作方面,新 一代剧作家否定三一律缩短演员与群众距 离,努力探讨深层心理使内心活动形象化, 采用多声部结构,比如高行健《绝对信号》 采用多声部结构,比如高行健《绝对信号》 把车匪等人的心理活动体现为舞台上鲜明、 精确的动作。
表现主义作为现代主义的一个流派受到了现代 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叔本华的唯意志和悲观主 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 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柏 格森的直觉主义、 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是由不 自觉而盲目的意志支配的,人生永远受意志所驱使 追逐永远也无法 满足的欲望。
尼采提出了“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 尼采提出了“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 号。他的“权力意志论” 号。他的“权力意志论”以“权力意志”为中 权力意志” 心,认为超人哲学中的“超人”即强者是“ 心,认为超人哲学中的“超人”即强者是“权 力意志” 力意志”的化身,是世界的主宰。总之,尼采 认为“权力意志” 认为“权力意志”必须支配艺术,而艺术是其 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艺术必须摒弃理论, “梦与醉”的世界才是真正的艺术世界。 梦与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