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十法和破十法对比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讲解及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讲解及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讲解及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计算中,拆分法和凑十法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破十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见五数字拆分法。

例如,9+6可以拆分成
9+(1+5),然后再加起来得到15.还可以通过数字组合的方
式来记忆,比如6可以由一五、二四、三三、四二、五一组成,但要注意不要漏掉任何一种组合。

另外,凑十法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歌诀来记忆: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另外,还可以通过一加九、二加八、三加七、四加六、五加五的方式来进行凑十运算。

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可以先看大数,再分小数,凑
成十,最后加上剩下的数。

而在退位减法中,要从个位开始减起,如果不够就要向前退位,并且本位要加上十。

如果隔位退了1,可以记为变十。

最后,在连续退位的减法中,可以通过
向前看,找到哪一位上有数,然后借位往后走,上有点可以看
作9.例如,对于8+5这个加法,可以先想到8可以凑成1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3,得到13.。

凑十法-破十法口诀

凑十法-破十法口诀

凑十法-破十法口诀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在数学运算中常用到的技巧,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数字计算和整数的加减运算。

下面是凑十法和破十法的口诀:一、凑十法口诀1. 个位加法,凑十为上家。

个位数不够十时,我们可以通过凑整十的方法,将个位数加法运算转化为十位数加法运算。

例如,5+7=5+5+2=12。

2. 退位加法,去十留个位。

十位数加法运算时,若个位数相加超过十,我们可以将个位数退位,只保留十位上的数。

例如,23+17=2+(3+1)7=40。

3. 同位进位,十随千进。

当进行各位数加法运算时,若进位出现,我们要将进位的数(即十位上的数)加到更高位上的数中。

例如,38+47=3(3+1)+8(7+4)=85。

4. 退位加法,整十如拆散。

整十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将整十数分别拆解成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再将结果相加。

例如,60+40=6×(1+4)+(0+0)=100。

二、破十法口诀1. 个位相减,不退位。

个位数相减时,若被减数小于减数,我们直接将个位数相减,不退位。

例如,7-5=2。

2. 前位退位,借一当十。

十位数相减时,若被减数小于减数,我们从更高位上的数借一,并将借到的数加到被减数上。

例如,30-52=(2-1)9+(10-2)=78。

3. 同位退位,十随个变。

当进行各位数相减运算时,若退位出现,我们要将退位的数(即十位上的数)减去更高位上的数。

例如,85-47=8(5-4)-(7-4)=38。

4. 中位无退位,照写个十。

中间位数相减时,我们可以直接相减,并将结果写在中间位上。

例如,680-320=36(8-3)0=360。

通过凑十法和破十法的口诀,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数字运算中的各种情况。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将会提高我们的计算效率,帮助我们在数学问题中更加得心应手。

小学数学凑十法及破十法

小学数学凑十法及破十法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计算容主要包括:10以的加减法、20以的加减法、100以的加减法三部分容。

其中,10以的加减法和20以的进位加法在第一册出现,20以的退位减法和100以的加减法(只包括口算部分)在第二册出现。

执教过一年级数学的老师对于这部分容很熟悉,也一定了解“20以的减法”的基本算理——“破十法”。

在旧版教材中,“破十法”被摆在十分明显的位置,并通过例题的解法演示,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掌握。

在课标实验教材中,“20以的减法”从第1课“十几减几”开始,“十几减几”中出现的算式和例题都是个位够减的,并不涉及退位问题。

第2课“11减几”则涉及退位减,并在这一课出现“破十法”。

教材中出现情景“聪聪买皮球”,从11个皮球中取走3个,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具体操作方法是运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并展示书中主人公“红红”和“聪聪”的办法,红红直接从11中数出3个,还剩8个;聪聪则使用“破十法”,把11分成10和1,先从10中取走3个,剩下7个,再加上1个等于8个。

新教材中的这样的设计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体现了“数学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设计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思想。

可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让孩子动手实践,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算时,教材中重要的“破十法”备受冷落,几乎没有学生选择这种思路解题。

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红红的办法——直接从11中数出3个,得到剩下的8个。

情争之下,老师只好亲自出马,在投影下演示了聪聪的“巧妙算法”,教材中的重点容——破十法。

然而,问题并未由此解决,当老师再次尊重学生感受,让孩子评价两种算法的优劣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红红的办法”更好,没人愿意主动接受教材中的“破十法”。

笔者认为,课堂中出现的这一现象颇有代表性,反映了课改实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忽视。

数学凑十法破十法口诀详解

数学凑十法破十法口诀详解

数学凑十法破十法口诀详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数学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在学习数学运算时经常用到的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口诀和应用技巧。

凑十法口诀:一位凑九,十个结;已知数据加几亮,凑成的数就在右边。

凑十法是在加法运算中常用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进行计算,尤其适用于两位数相加。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详细的凑十法口诀的应用过程。

例子:23 + 47首先,我们将47分解成一个个位数和一个十位数,即将47拆分为40和7。

然后,我们用凑九法,将7凑成9,即7加2等于9。

接着,我们将9和23的个位数相加,即9加3等于12。

最后,我们将40和12相加,得到52。

因此,23加47等于52。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凑十法口诀的应用过程。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结果,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快速思维和观察力。

破十法口诀:大个位,小个位,从小个位上借十位;借来的数要实实在在放到借位上,然后借位的数小个位借进去。

破十法是在减法运算中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借位的方式,帮助我们简化减法计算,尤其适用于两位数相减。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详细的破十法口诀的应用过程。

例子:75 - 38首先,我们将75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即将75拆分为70和5。

然后,我们发现个位数5比减数38小,就需要向十位借位。

我们从十位数7中借出1,变成6,同时将这个借来的1放到个位上。

现在,个位数5变成了15。

接下来,我们将15减去减数38,得到17。

因此,75减去38等于37。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破十法口诀的应用过程。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简化减法计算,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借位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在数学运算中常用的两种技巧。

通过凑十法,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通过破十法,我们可以简化减法运算过程。

掌握这两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凑十法和破十法算式题20以内

凑十法和破十法算式题20以内

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学习20以内算式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快速地学习和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应用技巧。

一、凑十法1. 凑十法是指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将数字凑成10的倍数进行计算,以简化运算过程。

对于算式8+6,可以将8凑成10,然后再加上6,即8+2+4=10+4=14。

2. 对于减法运算,同样可以利用凑十法进行简化。

对于算式13-8,可以将13减8看作是10减8再加上3,即10-8+3=5。

3. 在具体运用凑十法时,可以通过画图、使用计数棒或其他教具来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

逐步引导孩子独立进行凑十运算,培养其灵活运用数学技巧的能力。

二、破十法1. 破十法是指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将数字破成10的倍数进行计算,同样可以帮助简化运算。

对于算式7+9,可以将9破成7和2,然后与7相加,即7+7+2=14。

2. 对于减法运算,同样可以利用破十法进行简化。

对于算式12-6,可以将12破成10和2,然后再减去6,即10-6+2=6。

3. 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孩子可以通过绘制拆分图、使用计数器或其他教学工具来帮助掌握破十法的运算思路。

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和实践,帮助孩子灵活地应用破十法进行运算。

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学习20以内算式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孩子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灵活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练习,帮助孩子掌握这两种方法,提高其数学计算能力。

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引导孩子掌握凑十法和破十法,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和快乐的体验。

通过凑十法和破十法的学习,孩子可以更灵活地处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这对于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然而,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两种方法,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它们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让我们来看看凑十法在2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应用。

凑十法与破十法

凑十法与破十法

有趣的凑十法与破十法计算是宝贝们在学习数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打好计算的基础非常重要,如何快速、正确的计算,是我们非常非常想做到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现阶段孩子做加减法时用到的巧算方法吧~1、好朋友数想要巧算,首先我们要知道好朋友数。

一位数中,那两个数相加等于10呢?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

这五对数两两相加等于10,我们把他们叫做好朋友数。

2、凑十法凑十法在进行20以内加法运算时非常的使用。

跟随老师来学习以下吧~小朋友们先来算一算,10+1=?,9+8=?宝贝你又更喜欢哪一个呢?一定和老师一样,是第一个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10加几就等于十几,非常的好算。

但是在真正的计算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10,不好计算。

没有关系,没有10,我们就想办法把10给凑出来。

现在来计算9+8,我们可以把谁凑成10呢?9或8都可以凑成10,拆大补小,我们把9凑成10。

9离10差1,就让8分给9一个1,还剩下7。

1和9是好朋友,所以1要写在左边,离9近一些。

好朋友要手拉手,先算好朋友。

9+1=10,再加上8剩下的7,10+7=17。

8+7=8离10更近,就把8凑成10。

8离10差2,7给8一个2,还剩5。

先算好朋友,再加上余下的5,8+7=15。

3、破十法加法学会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减法吧~计算15-3,宝贝儿们都知道15是一个两位数。

十位上的1代表1个10,个位上的5代表1个5。

所以,可以把15拆成10和5。

遇到减法,先用小数去减。

5-3够减吗?够减,5-3=2,10没有动,用2+10就是结果。

13-5=同样的,13可以分成10和3,先用小数减,3-5够减吗?不够,小数不够就用大数减。

用10-5,就把10写的离5近一些。

10-5=5,3没动,用5=3=8。

宝贝儿你学会了吗?跟随老师再来算一道吧!16-9=16可以分成10和6,先用小数减,6-9不够减,再用大数去减。

10-9=1,加上没有动的6,1+6=7。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指南]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指南]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三部分内容。

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第一册出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只包括口算部分)在第二册出现。

执教过一年级数学的老师对于这部分内容很熟悉,也一定了解“20以内的减法”的基本算理——“破十法”。

在旧版教材中,“破十法”被摆在十分明显的位置,并通过例题的解法演示,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掌握。

在课标实验教材中,“20以内的减法”从第1课“十几减几”开始,“十几减几”中出现的算式和例题都是个位够减的,并不涉及退位问题。

第2课“11减几”则涉及退位减,并在这一课出现“破十法”。

教材中出现情景“聪聪买皮球”,从11个皮球中取走3个,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具体操作方法是运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并展示书中主人公“红红”和“聪聪”的办法,红红直接从11中数出3个,还剩8个;聪聪则使用“破十法”,把11分成10和1,先从10中取走3个,剩下7个,再加上1个等于8个。

新教材中的这样的设计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体现了“数学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设计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思想。

可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让孩子动手实践,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算时,教材中重要的“破十法”备受冷落,几乎没有学生选择这种思路解题。

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红红的办法——直接从11中数出3个,得到剩下的8个。

情争之下,老师只好亲自出马,在投影下演示了聪聪的“巧妙算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破十法。

然而,问题并未由此解决,当老师再次尊重学生感受,让孩子评价两种算法的优劣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红红的办法”更好,没人愿意主动接受教材中的“破十法”。

笔者认为,课堂中出现的这一现象颇有代表性,反映了课改实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忽视。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精品]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精品]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三部分内容。

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第一册出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只包括口算部分)在第二册出现。

执教过一年级数学的老师对于这部分内容很熟悉,也一定了解“20以内的减法”的基本算理——“破十法”。

在旧版教材中,“破十法”被摆在十分明显的位置,并通过例题的解法演示,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掌握。

在课标实验教材中,“20以内的减法”从第1课“十几减几”开始,“十几减几”中出现的算式和例题都是个位够减的,并不涉及退位问题。

第2课“11减几”则涉及退位减,并在这一课出现“破十法”。

教材中出现情景“聪聪买皮球”,从11个皮球中取走3个,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具体操作方法是运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并展示书中主人公“红红”和“聪聪”的办法,红红直接从11中数出3个,还剩8个;聪聪则使用“破十法”,把11分成10和1,先从10中取走3个,剩下7个,再加上1个等于8个。

新教材中的这样的设计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体现了“数学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设计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思想。

可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让孩子动手实践,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算时,教材中重要的“破十法”备受冷落,几乎没有学生选择这种思路解题。

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红红的办法——直接从11中数出3个,得到剩下的8个。

情争之下,老师只好亲自出马,在投影下演示了聪聪的“巧妙算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破十法。

然而,问题并未由此解决,当老师再次尊重学生感受,让孩子评价两种算法的优劣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红红的办法”更好,没人愿意主动接受教材中的“破十法”。

笔者认为,课堂中出现的这一现象颇有代表性,反映了课改实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