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学案4: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自主学习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于年创立,并和同学前往广西传教。
他们发展了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等骨干分子。
2.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起义军称“”。
3.不久,洪秀全称“”。
攻克后,洪秀全封为东王,为西王,为南王,为北王,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节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定都天京1.年3月,太平军攻占,改名为,作为都城。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的理想社会。
但是,这一方案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和。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
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时期。
三、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开始,。
(2)经过:1856年,意图篡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3)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
2.重振国威(1)洪秀全封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等一批青年将领。
(2)洪仁玕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3)、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1860年,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
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
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和李鸿章率领的军的抵抗和反扑。
学#科网(2)1862年,湘军围困,李秀成回师救援,最终未能解除威胁。
(3)1864年夏,病逝,湘军冲入天京。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
4.评价:(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标要求] 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理解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兴起与发展1.背景(1)客观原因:①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激化了阶级矛盾。
②连年自然灾害。
(2)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__________”组织。
2.过程(1)起义:1851年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建制:永安建制分封,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________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全盛:1853年,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解决______问题。
(2)内容:不管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制度。
(3)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__________、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________________、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评价:①革命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思想斗争的结晶。
②空想性: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__________的空想。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思考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篇》。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提倡广开言路。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等。
③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④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____________。
(3)评价:①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______________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局限性:因为缺乏相对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思考2怎样理解《资政新篇》的革命性、进步性和局限性?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原因:天王洪秀全和东王________的争权夺利,破坏了运动初期的团结和谐局面。
学案2: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1.掌握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的有关史实;正确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正确评价;掌握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等有关史实;理解《资政新篇》的内容并正确评价。
2.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
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预习检测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背景:金田起义是当时中国面临的①矛盾和②矛盾激化的结果。
(2)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③,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4.北伐和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先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其中西征的重大胜利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2.主要内容:在土地分配方面,其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其方法是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④;在产品分配方面,其原则是“⑤”,其方法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意义与局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献,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⑥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⑦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1856年秋发生了天京变乱。
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又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军事防御斗争: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在进攻上海时,⑧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
h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
【考点】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和直接原因;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来源、核心内容和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传教过程中形成的六个领导核心;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三次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资政新篇》的意义;天京变乱及之后领导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孙中山临到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资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 回顾:▪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习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探究问题一: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太平天国运动?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怎样理解?材料一: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归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请思考:图片反映的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概念:拜上帝会混杂着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宗教组织。
二、经过:1、1851年——2、1853—1856年—— ;颁布《》3、1856年—— ,成为太平天国又盛到衰的转折点。
4、1857—1863年,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洪仁玕提出《 》5、1863年--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纲领探究问题二:太平天国领导人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革命纲领,为什么却没有用纲领的思想指导革命成功呢?P.55、56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请思考:材料体现的土地分配原则和产品分配方法各是什么?目的是建立什么样的理想社会?2、《资政新篇》阅读下列材料,评价《资政新篇》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兴银行。
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暑假自学】新八年级历史学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暑假自学】新八年级历史学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了解、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时间、经过、结果等概况;2、通过文字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对内反抗清政府、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双重性质和失败原因;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体会面对列强入侵,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通过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初步感受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初步树立国家发展责任意识。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1843 年,洪秀全创办“拜上帝会”。
★★★3、太平天国运动时间: 1851-1864年。
4、过程:(1)开始: 1851年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金田起义)。
★★★(2)永安封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3)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①的核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
”)★★★★②局限: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5)太平天国北伐(为了推翻清朝)、西征(为巩固政权)控制了长江中下遊地区,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6) 1856 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洪仁玕《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
)★★★(8)太平天国后期的优秀将领:陈玉成、李秀成。
★(9) 1860 年,李秀成遭到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军。
)★★★(10) 1864 年,天京陷落。
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如何评价太平天国:①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纲领不切实际,也无法解决腐败问题;③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太平天国运动学案【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课标解读】应掌握运动出现的背景、过程、纲领、影响、意义。
通过分析两个纲领的基本内容,分析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民起义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性,但没有正确、科学的指导思想,不能担当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重点知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自主学习】(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 ,导致部分破产;鸦片输入连年激增, 外流更为严重;各级官吏趁机征收战费和赔款之机搜刮人民,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2.广西3.洪秀全创立“”,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二)、经过1.前期的斗争(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3)颁布纲领性文件《》。
(4)进入全盛:为了保卫天京,太平军进行了和。
2.转折:1856年的 ,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曾国藩的和李鸿章的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3.后期的斗争:(1)重建领导集团:天京变乱后,洪秀全起用、指挥军事,任用主持朝政。
(2)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3)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影响1.它扫荡了秩序,冲击了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当时先进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知识结构】①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原因②民族危机③自然灾害---直接原因④洪秀全的组织和发动经过:1851—1864①《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 空想性太平天国运动两个纲领②《资政新编》先进性,不足这是重点内容,重在结合内容理解①反帝反侵略(性质) ②社会影响意义③几千年来斗争的最高锋(因有完整革命纲领)④农民思想的进步---《资政新编》体现局限: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失败的根本原因【知识拓展】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2)联系:①后者继承了前者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前者在社会制度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第 11 课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学习目标】1.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从发展史看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史论结合议论太平天国运动。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辩证对待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限制性。
太平天国发展形势图【学习内容】一、天国流行的原因据导言和课本第一段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二、天国的发展历程1、流行:金田起义2、初建政权:永安建制3、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4、军事全盛:北伐西征三、天国悲剧1、天京事变2、重振国威3、天京塌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四、天国的反思1、《导与练》第 41 页研究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2、《导与练》第 41 页研究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议论拓展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不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经济主张公众基础相同点拓展二:(连连看)与过去农民战争对照,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背景新宣布空前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起义形式新中外反动权利结合绞杀革命纲领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担负任务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失败原因新反封建的同时反殖民侵略【当堂训练】1、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够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完好的革命精神2、“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拥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拜上帝教吸取了西方文化3、与过去的农民战争对照,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以法治国”主张的历史文件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C、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迥然不相同C、完好一致D、互为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材料一:从19世纪初期开始,尖锐的社会矛盾已使中国社会渐渐临近又一次改朝换代之局……民间愁苦在积累中化为躁动。
鸦片战争之后,改朝换代的社会力量大大发展起来,并按不同的渠道汇集成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64材料二:康雍乾三朝的一百五十年和平与繁荣,已促使人口迅猛增长,但可耕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
人口从1741年的1.43亿增加到1850年的4.3亿,增长了200℅,而耕地则从1661年的5.49亿亩增加到1833年的7.37亿亩,仅增长了35。
人口增长与土地增长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
根据1753年的7.08亿亩耕地,每个人理论上可分得3.86亩,但根据1812年的
7.91亿亩,每个人职能摊到2.19亩。
更糟的是,在1812年到1833年间,由于自然灾害的因素,
耕地面积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负增长……这时的人均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到1.86亩……个人土地拥有量的持续减缩,意味着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当小块天幕的产出不再能维持生计时,农民卖掉天地称谓某个地主的佃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P224材料四:中国政府打输了这场战争(鸦片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
结果鸦片交易实际变得毫无
拘束......仅1848年一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加剧了业已恶化的经济混乱和铜银兑换价格 (1)
两银子在十八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其市价超过了2000文。
兑换率增长一倍,实际就减少了人们一般的收入……实际上,这意味着农民的地租负担了一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P225材料六:P35
根据13世纪至20世纪江湖冻结年代及16世纪以来热带地区降雪落霜年分的统计,发现1840一1890年是过去500年间中国最寒冷的时段之一(竺可祯,1972)。
——葛全胜、王维强《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与太平天国运》
P40
19世纪前半叶中国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对人地矛盾已臻紧张的中国社会是残酷和痛苦的。
此间,因气候灾害,全国直接死亡人数达53万;1848年湖南水灾,仅长沙市涌来的灾
民即达数十万。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
材料七:1854-1867年广东土客大械斗,血雨腥风13年,烽火狼烟17县,斗祸起于鹤山、恩平、开平、高要,蔓延于高明、新兴、新宁、阳春、阳江,浸及于新会、四会、罗定、东安(今云浮)、西宁(今郁南)、电白、信宜、茂名等州县。
人口大量死亡,经济一蹶不振。
——刘平《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社会渐渐临近又一次改朝换代之局”的原因?(15分)
材料一:对世世代代沉溺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民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他们天然同情正义,有天然相信命运。
当正义与神助合二为一的时候,造反就成了天意选定的事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67材料二:一切意志都归结为上帝的意志……宗教的戒律便自然转化为“天条”,原本不懂纪律的乌合
之众因之而可以部勒成营伍……作为天父,上帝的慈悲给小农以慰抚。
作为至上神,上帝的独裁收
束了小农的散漫。
在这两重性下,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大一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68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的原因?
材料一:“女贼卞三娘凶悍绝伦,女兵千余,俱广西大脚婆……向洪逆献计,由襄樊一路直取河南,进据中原心腹。
杨秀清觊觎江浙财富之区,欲由长江径取江宁为巢穴,争论不绝,秀清遂托天父降凡,令其直犯江南。
卞三娘因其言不用,率女兵自回广西,不知所终。
”
——《盾鼻随闻录》,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367页问题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天条书》专门就第七天条“不好奸邪淫乱“的定义作了注解, 强调“天堂子女, 男有男行, 女有女行, 不得混杂。
凡男人女人奸淫者名为变怪, 最大犯天条。
“
——《天条书》,《太平天国印书》, 第32 页。
按: 该书初版于1852 年材料二:太平军禁律则规定得更为具体而又严苛——“凡犯第七天条,如系老兄弟定点天灯,新兄弟斩首示众。
”“凡夫妻私犯天条者,男女皆斩”。
“凡强奸经妇女喊冤,定即斩首示众,妇女释放; 如系和奸,即属同犯天条,男女皆斩。
”
——张德坚: 《贼情汇纂》卷8,《太平天国》,第3册,第231页。
材料三:也就是说,无论是过夫妻生活也好,两相情愿也罢,强奸也罢,只要是和异性发生了性关系,便一律属于犯下“奸淫”罪,格杀勿论。
出于以儆效尤的考虑,对老兄弟量刑尤重。
“点天灯”是太平天国的一种酷刑,专门用来处决犯有重罪之人,具体方法是将犯人从头到脚缠上棉纸,再浸泡麻油,涂上松脂白蜡,倒悬后活活烧死。
——夏春涛: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J] 近代史研究. 2003(01)材料四:1854年3月2日夜三更时分,东王杨秀清以天父下凡名义召集各官,下令锁拿镇国侯卢贤拔和冬官又正丞相陈宗扬,并立即亲自逐一审讯。
陈宗扬供认曾与妻子谢晚妹私合过四五次,但否认曾对别的姐妹动过邪念,直至天父(杨)厉声逼问,才承认“果起此心,犹未成事”。
卢贤拔也如实招认曾与妻子犯过天条三四次。
于是,天父当场宣判:陈宗扬夫妇“屡犯天条,已经获罪,又欲诱秽他人,罪无可赦”,一并斩首示众;卢贤拔“身居显职,不知自检,竟致夫妇同犯天令”,姑念其“原有真心对天事主,且自知悔罪,直认不辞”,故赦免其死罪,听候发落。
——夏春涛: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J] 近代史研究. 2003(01)材料五:于是,禁欲主义的氛围,与异性完全隔绝的环境,难以排解的性压抑、性苦闷,终于滋生出病态的性行为,即同性恋现象。
——夏春涛: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J] 近代史研究. 2003(01)问题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清王朝是正在衰败中的封建政权,但他却成为这场斗争的胜利者。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和时候崛起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儒生地主政治势力。
这一势力注重经世,罗致人才,并以守卫名教为号召,组织了一支以儒生为骨干的新的军事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82问题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成为这场斗争的胜利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