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及答案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答案

014—2015学年度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编号:11 使用时间:2014、11 课时: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答案基础知识梳理:鸦片战争阶级民族阶级拜上帝教金田南京天京孤军深入曾国藩人口圣库要求获得土地封建地主实际以法治国工商业新式学堂资本主义进取心内讧韦昌辉石达开盛衰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三河镇上海陈玉成天京答案:【预习自测】1.B2.B3.A4.B5.B问题导引1:正确。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大量外流,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造成手工业者大批破产,巨额战争赔款转摊劳动人民身上,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使本来就已经激化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的推动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问题导引2起义背景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革命纲领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殖民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6、【合作探究】答案:探究一:依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答:(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2)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4)理论指导: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探究二:答:1)指清王朝;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失败的原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课后自测】7—11 AABCC12、答案:(1)材料一是从反封建反侵略的角度肯定太平天国;材料二、三是从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角度否定太平天国。
答案:(2)材料一的理由:太平天国的斗争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最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材料二、三的理由: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以宗教为指导思想);定都天京之后,政权迅速封建化;《天朝田亩制度》的社会经济主张违背历史潮流。
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高一历史导学案编写人:温红利第11节:太平天国运动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问题导学(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 兴起原因:⑴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导致矛盾不断激化。
⑵其它原因:a.外国资本主义的大肆侵略;b. 严重;c.洪秀全受到西方的影响,将与中国的相结合,创立了“”组织。
2. 兴起与发展金田起义: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建国号“”。
永安建制: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奠定。
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
三次战役: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和三次战役。
其中,天京突围的战斗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军、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
至此,太平天国进入。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 《天朝田亩制度》⑴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⑵目的:试图在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无人”的理想社会。
⑶内容:①土地分配:②产品分配:⑷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要求的愿望,是农民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要在的基础上废除和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空想。
2. 《资政新篇》⑴时间:;⑵目的:为了。
⑶内容:教材P48。
⑷评价:①进步性:《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和,加之当时,因此《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运动失败:⑴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鼎盛期后,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⑵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不久,中国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2.失败原因:⑴主观方面:阶级的局限性;农民作为的代表,缺乏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
2.金田起义: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永安建制: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 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知识点2 定都天京4.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5.《天朝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评价: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6.北伐与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结果北伐军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
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3 天京陷落7.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2)概况: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 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3)影响: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后期局势(1)措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2)《资政新篇》: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八年级上学期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利用制定大事年表的形式,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转折、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比较这两部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
家国情怀: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认识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知识梳理】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填写图示,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经过)。
3.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2)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功绩: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二、重要文献1.填写两部文献的相关内容。
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社会经济主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评价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2.事实证明了以上纲领和思想都脱离实际,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在当时行不通。
【课堂训练】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兰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此规定()A.抵制了西方侵略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C.实现了社会公正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2.如表是太平天国运动部分重大事件,该表内容共同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时间重大事件1851年洪秀全称“天王”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1856年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公开分裂A.利用宗教发动人民群众B.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C.革命纲领带有空想色彩D.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3.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
人教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答案

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目的及评价?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A.宗教迷信严重B.阶级矛盾严重C.人们渴望平等平均D.“拜上帝会”有创新精神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B)
A.金国起义B.永安建制C.攻克武昌D.定都天京
3.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的标志性事件是(C)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B.金田起义C.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D.天京事变
2.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又做了哪些努力?
努力:(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3)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其内容是: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天京陷落的过程?
过程: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答案
流程
[自主学习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第13-15页)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或原因?
社会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
个人原因: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三 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有答案)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各地群众特别是两广地区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2.准备: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宣传、组织起义。
3.过程(1)起义:1851年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建制:永安建制分封,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全盛:1853年,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分析理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鸦片战争的军费和赔款以及随后的经济侵略,使中国阶级矛盾激化,是起义的重要原因。
另外西方基督教的传播被农民阶级利用改造成为组织发动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
[思维点拨]太平天国运动是清王朝统治下长期积聚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汇聚而成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农民阶级与封建主义两大矛盾的集中体现。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①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②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2)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3)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其平分土地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的办法,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资政新篇》(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上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外交上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上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重难点预测: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
2、拜上帝会
3、太平天国
二、定都天京
1、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3、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2、资政新篇
3、天京
4、局限性
5、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真题演练
1—5 ADBBA 6---10 CDAAB。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材料五:人烟稠密的长江流域,满眼瓦砾,遍地白骨,繁花似锦的江南,往往二三十里地,不见人烟,而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道殣相望,昔日温饱之家,大半成了饿殍。皖南地区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市人肉已相食。江西数百里,不闻鸡犬声,惟见饿民僵毙于道……
1、背景原因
背景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首先,虽然鸦片贸易形式上为条约所禁止,可实际上鸦片输入量却不断增加。1840年为2万多箱,1850年增加到5万多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其次,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如英国棉纺织品于1840年至1845年的五年之间输入量增加了四倍多。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例十:如何认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
太平天国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它的历史作用首先在于对封建统治的打击。《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的深度。现在我们对太平天国的反封建进行综合分析。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先阅读下列材料: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课题
专题三、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于局限性。
课型
新授课
重点
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