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导学案
第11课_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金田起义的时间2.太平天国定都地点、天京变乱3.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二、学习重点:1.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2.对《资政新篇》评价三、学习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与其它的农民运动相比具有什么新的特点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自主学习】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矛盾空前激化2.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二、兴亡过程: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与清朝形成对峙局面)→北伐(由于孤军作战,最终失败)和西征(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 让洪仁玕总理朝政)→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滋长腐朽思想,争权夺利三、治国方案1.前期:<<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颁布)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①内容财产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②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建立四同两无社会“四同两无”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愿望, 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③评价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 严重脱离实际<< 资政新编>>(1859年颁布)向西方学习, 以法治国, 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革命性: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空想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这种设想无法实现。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课前准备】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2. 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关键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真正开始。
【学习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学习难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学习方法】阅读、思考和讨论。
【学习过程】Step1 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 提问:你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了解?Step2 学习新课1. 导入:请大家自主观看一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视频,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背景信息。
2. 阅读与讨论:(1) 学生阅读课本P21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并回答问题:a. 太平天国运动的最早活动发生在哪个地方?b.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谁?c. 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旨是什么?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中国的哪些地区?e.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2) 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逐一解释每个问题的答案。
Step3 拓展与巩固1. 阅读与思考:通过观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和文章,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新的信息,并思考:a.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称为“太平天国”?b. 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影响?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红土地”和“土匪”问题,并就这两个问题交换意见。
3. 教师组织学生发表意见,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Step4 小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并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自主思考一下,自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有哪些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
第11课太平天国_导学案

第11节:太平天国运动高一()班姓名:上课时间:[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实史;《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全面评价。
[难点]:如何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结构]: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兴起原因:⑴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导致矛盾不断激化。
⑵其它原因:a.外国资本主义的大肆侵略;b. 严重;c.洪秀全受到西方的影响,将与中国的相结合,创立了“”组织。
2.兴起与发展金田起义: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建国号“”。
永安建制: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奠定。
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
三次战役: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和三次战役。
其中,天京突围的战斗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军、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
至此,太平天国进入。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 《天朝田亩制度》⑴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⑵目的:试图在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无人”的理想社会。
⑶内容:①土地分配:②产品分配:⑷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要求的愿望,是农民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要在的基础上废除和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空想。
2. 《资政新篇》⑴时间:;⑵目的:为了。
⑶内容:教材P48。
⑷评价:①进步性:《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和,加之当时,因此《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运动失败:⑴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鼎盛期后,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⑵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不久,中国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导学案: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自学导引1.找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简述太平天国运动从爆发到进入全盛的过程。
3.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4.说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重难点解析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败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和新特点历史功绩: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新特点: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后期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第一个的方案,说明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
③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5.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革命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调动了农民阶级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空想性:其分配原则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落后性:维护落后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6.对资政新篇的认识意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导学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导学第11课【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和直接原因;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来源、核心内容和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传教过程中形成的六个领导核心;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三次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资政新篇》的意义;天京变乱及之后领导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①通过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阶级首先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课题: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经过、结果。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体会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学习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 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加重,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
科举失败的洪秀全于1843 年创立“__________”,并和冯云山在广西传教。
2. 爆发:________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__________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3. 发展: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攻克______后,洪秀全分封诸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定都天京1. 定都:________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2. 措施: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
但该方案不可能实现,也没有实行。
3. 全盛时期:________年,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
经过3 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相当一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__________。
三、天京陷落1. 天京事变:________年,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杨秀清被诛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 后期主政:洪秀全任命__________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__________》,但未能付诸实践;军事上的不利局面未能根本改变;安庆陷落;陈玉成就义;遭到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3. 结果:________年,湘军围困天京;1864 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4. 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由于农民阶级的_______,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1 3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道了解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兴衰基本史实,清楚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及失败的原因二、重难点1、重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三、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模块一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3、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地点:模块二1、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2、太平天国运动政权的都城:3、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文件:4、太平天国运动的永安封王:模块三1、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西征的时间:2、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西征的目的:3、太平天国运动运动在军事上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模块四1、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2、洪仁玕写的著作: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模块五1、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模块六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参考答案模块一1、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2、1851年1月11日3、洪秀全4、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模块二1、金田起义2、天京3、《天朝田亩制度》4、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模块三1、1853年2、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3、西征取得重大胜利模块四1、天京事变2、《资政新篇》3、天京的陷落模块五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2、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模块六1、(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四、巩固提升练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红头军”的领袖是()A.关天培B.林则徐C.华尔D.洪秀全2.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了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这次起义的地点在() A.广西金田村B.湖南永州C.江苏南京D.湖南长沙3.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为王。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3.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3.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进修过程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了解清朝末期社会的农民起义频发和社会动荡局势;-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端背景,包括天地会、白莲教等民间组织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 了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背景和思想;-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活动区域和战役;-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政治和宗教特点。
3.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的冲击和影响;- 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启迪和影响。
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就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中国历史事件(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进行比较分析;2. 鼓励同砚们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进一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细节和背景。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继续深入进修和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七、课后作业1. 就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写一篇读后感;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后续影响和相关钻研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通过进修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感谢大家的配合和尽力,祝进修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第一阶段:自主预习案(1课时)第一:研读目标及重难点。
(3分钟)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目标:①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②通过情景再现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列表归纳能力。
③通过对比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从发展史看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史论结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分析、提炼材料能力。
(2)情态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体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重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辩证看待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二:独立学习,完成学案。
(20分钟)【自学导航】静心、独立、快速、高效一、萌发理想:人间天国梦(背景)据导言和课本第一段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洪个人因素:思想来源:二、追求理想:打造天国梦(兴起与巩固)1. 天国辉煌--兴起与全胜结合p54页形势示意图,通过地图归纳起义过程;定都后面临严峻的军事形势,为此采取哪些措施?分析措施的目的意义。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定都南京 --北伐西征-- --- ---- 重建核心 ----2、制定纲领--巩固①重点突破:结合课本55与56页前后期的两个纲领分析纲领的目的、内容、如何评价两个纲领?1.转折-----天京变乱据p56页第一段与学思之窗分析天京变乱是偶然还是必然?原因及影响是什么?2.重振江山及后期防御战①军事及政治改革军事:选用将领内政:颁布具有色彩的《》②后期防御战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江南大营东征失败之因。
攻陷安庆3、失败1864 天京陷落第三:小组合作、解答疑难。
【对学、群学】(5分钟)学法指导:对无法完成的问题,先同桌对学,然后再组内群学。
(小组长要起到领学的作用,整理记录讨论结,以便求助于老师)第二阶段:课堂展示(1课时)一、【检查自学、巩固基础】。
(10分钟)小组长把自学阶段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回答,然后教师明确答案。
二、【合作探究、探究疑难】(20分钟)学法指导:1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组内讨论探究。
2、组长负责把讨论结果进行整理,要求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3、副组长把未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4、要求学生脱稿展示,仪表大方、语言流畅,尽量用普通话。
5、其他组进行补充,并进行点评。
反思理想:品评天国梦1.合作探究(一):结合情境分析前后期纲领情景一: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
根据这项制度,尔等以后都有田耕,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尔等再也不愁饥寒,不愁欺压,尽可以享福了。
大牛:太好啦!我终于有自己的田地啦!二狗:是啊!以后我耕地、老婆翠花纺织!吃不完的粮食拿到街上去卖,还能添些家业。
黑皮:想得美!告示上规定生产出的粮食留足口粮,其余上交圣库,再由圣库平均分配!二狗:哟,自己花力气种的粮食,却要给别人?罢了,我不如省省力气,粮食够吃就可以了。
黑皮:是啊,谁有心思多种粮食呀。
再说,现在成天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二狗:唉,不管怎么说,咱们能分到自己的田地,有吃有穿,就比以前强。
咱们也该满足了。
牛:对!我也要参加太平军!保护天国分给我的田地!情境二:几年后…同样在天京街头,一个太平军在张贴告示《资政新篇》,几个平民聚拢过来,边看边议论:甲:兴办近代企业?邮局是干什么的?什么是火车,你见过吗?乙:允许富人雇工?这分明不是要我们给富人当奴才吗?丙:我们为什么要向洋人学习?这些洋人杀我们中国人,抢我们的东西,我们还与他们交往,这不是崇洋媚外嘛!甲:这兵荒马乱的年头,保住一家老小平安就不错了,这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思考:①二纲领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各是什么?②:针对这两则告示,为什么人们前后反应会不一样?③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2.合作探究(二)从称王与天国发展史看--太平天国失败之因及教训材料一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
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
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
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失败原因:⑴内因:阶级的局限性:农民作为的代表,缺乏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⑵外因:时代局限性:中外联合绞杀。
(3)主观:战略上的失误:教训:3.合作探究(三)难点突破: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连连看)起义背景新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起义形式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革命纲领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担负任务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失败原因新反封建的同时反殖民侵略三、拓展延伸:据材料品评太平天国运动肯定:材料一: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
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
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
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实际上,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材料二:孙中山:“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毛泽东:“洪秀全是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中国人。
”范文澜:太平革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否定:材料三:“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摘自马恩全集第15卷《1860年·中国纪事》材料四:“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材料五:人烟稠密的长江流域,满眼瓦砾,遍地白骨,繁花似锦的江南,往往二三十里地,不见人烟,而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道殣相望,昔日温饱之家,大半成了饿殍。
皖南地区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市人肉已相食。
江西数百里,不闻鸡犬声,惟见饿民僵毙于道。
材料六: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
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
- -《大国无兵》据以上材料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四、1、[链接高考](2分钟)(2010山东文综)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rray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2.当堂检测:[基础演练]:(41、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2、“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以法治国”主张的历史文献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C、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五、本课小结、自主提升:(3分钟)1、材料一和二,是站在人民革命、反封建和民族抗争、反侵略反殖民的感情立场上肯定太平天国的。
材料一、二观点,理由如下:第一,太平天国的斗争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迫使清政府开始改革自强;还打破了西方殖民者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第二,太平天国斗争水平高于以往农民战争,其领袖还主张各国通商贸易和最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第三,太平天国与亚洲各国人民组成革命风暴,共同打击西方殖民统治。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2、材料三、四是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立场上否定太平天国的。
材料三、四观点,理由如下:第一,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定都之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
第二,《天朝田亩制度》实为农民阶级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