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摘要】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从其传入与发展、文化大革命中的曲折发展,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转型,再到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展现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面貌。

通过对其实践与实现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本文结合研究现状,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文化追求的变迁,也对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此课题,对于加深我们对中国美学发展历程的认识,促进中国美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美学是一门探讨文化艺术的学科,而马克思主义美学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文艺美学的理论。

在当代中国,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的意义更显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与融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探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对于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历史进行梳理,二是对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学者们普遍认为,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的美学理论也受到了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

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曲折发展,学者们认为,这一时期的美学理论研究受到了严重干扰和扭曲,很多传统的美学观念被颠覆和破坏。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种关注文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体系,它对美学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角度,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产物,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

这意味着艺术不是一种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文化的产物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不能把美学理解为纯粹的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而是需要将其放到社会的背景和历史的前景下去思考。

中国现代美学界一直关注着当今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并通过各种方式探索文艺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当下一些文艺作品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市场化等现代社会的现象,强调了文艺是与社会相关的这一观念。

这种关注社会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中国现代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距离。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了文艺作品的阶级性。

文艺作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述,它始终存在着阶级立场和阶级观点。

艺术家或文艺团体的社会阶层和政治立场会影响他们的创作和审美取向。

在这个意义上,文艺作品只有在社会和历史的立场下,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认识和理解。

现代中国美学界也在关注着文艺作品的阶级性。

例如,一些文艺理论家在研究现代文学作品时,对其反映的阶级关系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而在当下流行的一些文艺作品中,也可能存在着对某些阶层的偏袒和对某些阶层的排斥。

因此,在研究文艺作品时,需要充分关注其阶级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其意义和价值。

中国现代美学在探究文艺作品的革命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一些文艺理论家强调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抗的意义,探讨了其对文化革命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而一些现代的美术作品和纪录片则直接批判了社会不公和政治上的压迫。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关注文艺与社会关系、阶级性和革命性等方面,中国现代美学也在不断探索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问世以来,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对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分析框架。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为主线,探讨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现代化概念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现代化概念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进为核心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化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关系的变迁以及意识形态的转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 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强调私有制的历史局限性,提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目标,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思想基础。

同时,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使得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政治领域: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在许多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因为一些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受到质疑,对于现代化进程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3. 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通过社会革命来改变意识形态,推动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对于文艺、教育、媒体等领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塑造了现代化社会对文化多样性和民主平等的追求。

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与现代化进程的实践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现代化的实践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诠释和阐释,而马克思主义又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浅析。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基石,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中国现代美学提供了基本的观念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念是“物质决定意识”,对于艺术的本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艺术的历史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答。

这为中国现代美学提供了一个系统而严密的理论框架,使得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了艺术与社会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产物,艺术家要在社会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和素材。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现代美学开始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艺术家们的创作也越来越关注社会问题,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社会题材和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审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社会教育和社会变革的使命。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现代美学开始关注艺术的社会功能,强调艺术要为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追求艺术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

二、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美学研究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中国美学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中国的学术领域,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要思潮,追求艺术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调艺术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现代美学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时期,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在这一时期,中国美学关注艺术本体问题,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创造的规律等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现代美学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基石,它提供了关于美学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影响了当代中国艺术创作和美学研究,而且对全球美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贡献之一是“阶级斗争哲学”的引入。

它认为文学、艺术都是受当时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制约和影响的,艺术则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反映和表达。

因此,文艺必须与社会现实保持紧密联系。

例如,在中国的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存在着阶级斗争的描绘和表述,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现实。

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了美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美学的社会性质。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批评,可以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将美学带向了现实生活,成为文化自觉的中心。

因此,它对中国现代艺术创作的倡导、培育和繁荣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了审美的政治性。

在当代中国,艺术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语言和政治的表达形式,委员会并非仅限于艺术本身,还涉及到与当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现实相关的诸多问题。

基于此,中国现代美学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审美态度,即审美与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

与此同时,各种思想倾向、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交汇与包容,也成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一大特色。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它强调了审美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对推动中国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解与探讨,使其发挥更多的创造性与指导性。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它认为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表现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这一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中,为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美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它认为美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理想境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美不仅是审美的对象,也是一种社会观念和价值意识。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强调美的社会属性,认为美应该具有社会进步性和现实性,能够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还对美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

它认为美的表现形式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抒情主义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美学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大众美学”。

它认为美应该是普及的、平民化的,不仅是少数人的专享,也应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享受。

大众美学强调美的社会性和大众性,认为美应该服务于人民,满足人民的美好需求。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倡导用平民的语言和形式来表现美,旨在让美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还关注艺术创作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它认为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美的形式和内容,还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艺术创作应该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反映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

艺术家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用自己的作品来传递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今年下半年,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西班牙希罗纳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山东大学、《江苏社会科学》等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认真分析了当下的社会形势与理论发展,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目前最为迫切的理论任务是要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型,会议围绕这一主题就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转型的理论模式、文化交流与碰撞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各种跌宕与波折,总结和研究这段历史必将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理论转型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与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刘纲纪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本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并与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及其实现不可分离。

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要注意西方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发展,还要注意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赋予马克思主义美学以鲜活的生命力。

浙江大学中文系王元骧教授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开展实践论视界的研究,这既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文艺的性质,又与西方现代哲学及其影响下的西方现代美学的“实践论转向”趋于统一,还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品格和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的基本精神。

南京大学文学院王杰教授则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审美经验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理论的形式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即一种中国模式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其目的是转变文学艺术作为统治阶级的对立面和批评性力量的存在方式,使其成为为社会变迁和变革服务的积极的上层建筑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物质基础不仅是物质,而是现实生活的关系。

从美学角度看,是现实的审美关系,实际上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的、简单的物理意义的物质,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而是历史上的具体的、现实的、发展的、变化的现实关系和现实的审美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物质Analysis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from Marxist Literary TheoryZhao Meng-long,Li Hou-zhen,Yang Ya-n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__)【Abstract】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y. The material basis of Marxist aesthetics is not only matter,but the relationship of real life. From an aesthetic point of view,it is a realistic aesthetic relationship. It is actually an objective,material,objective,and simple material of physical meaning. It is not a person in the abstract sense,but a concrete,realistic,and developmental history. The changing reality and the actual aesthetic relationship.【Key words】Marxist literary theory;Aesthetics;Material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现状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逐渐走出谷底,显示出被鼓舞的复兴的征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马克思主义美学自诞生之日起,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

在这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由于苏联和中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使得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所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研究非常必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化;探究
在新时期,美学界越来越关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问题,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但由于受到各种思想影响,马克思主义研究进展幅度仍然不大。

基于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现代化发展成为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在充分地了解马克思来源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现代化研究才会更加公正合理。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古典哲学存在的联系性
马克思主要是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逐渐发展而来的。

康德、黑格尔以及席勒是对马恩美学影响最大的几个代表性人物。

马恩美学史是在德国美学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与其有着内在联系性。

1.以人命运发展为对象的理想性内容人的感觉成为美学多研究的重点内容,但是将其提升到自觉追求高度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注重人的作用,提倡浪漫主义,充满着很多理想性的内容,这成为人类自由的主题,即便各自的思想存在着差异性。

康德哲学中就弘扬人自由的道德世界观,道德法则只是一种形式,建立人的至善才是根本目的。

席勒的美学则同样关系人的自由与和谐性发展。

黑格尔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充分地延续了康德与席勒的思想成果,并运用辩证法方式构建了一个比较严谨的美学体系。

其核心理念同样是关注人的心灵与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现实世界的关系。

由此可见,德国古典美学更多地是对人命运的探究。

正是在这一美学研究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站在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起点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其思想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彻底实现人类的解放。

2.关注艺术作用人发展的价值德国古典哲学特别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才更加重视艺术对于人的发展理论。

人的感觉的发展便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

所以,在艺术内容与价值方面,德国古典哲学也非常看重。

康德认为,美学会给人一种形式主义印象,在对象的形式之中会存在着优美;黑格尔则强调艺术与美丽心灵的重要性,艺术和美丽不能仅仅是个别偶然的事件,而应该是具有普遍性意义与价值的。

黑格尔强调美的内容决定形式;而马克思主义在前人的基础上围绕人彻底解放的问题来谈论美,与德国古典哲学存在差异的是,其更加看重文学、艺术对人的发展所存在的价值与作用。

①马克思认为文学与艺术是一种创造世界并且对
人进行创造的活动,在艺术活动中,人们不但能够改造以及对自身周围的世界进行创造,同时还能创造人类自身。

所以,在各种场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均强调文学、艺术具有精神以及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

3.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形式德国古典美学就像德国古典哲学一样具有鲜明的辩证法思想,但是属于抽象思辨的辩证法。

这一点在黑格尔美学中更能够体现,简单来说,黑格尔美学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将美学作为一个“绝对理念”,其会从低级不断地想向高级发展。

(2)具体现实形象是艺术美的外在表现,也是艺术美成为具体真实理念的过程。

(3)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以及其个性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时代精神在具体化的人物身上特殊化的过程。

(4)美学史是从自然到艺术再到心灵逐渐提升的一个过程,在美学过程中要承认事物是不断运动与发展变化的,这便是德国古典美学的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其辩证法所存在的弊端与合理的部分。

在马克思文艺观中就对古典美学的内核进行了汲取,同时对弊端进行了批判,最终形成了特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其表示黑格尔过于神秘化了辩证法,但这也并不妨碍其是第一个全面地阐述辩证法的人。

在黑格尔那里,表征法是倒立的,需要将其倒转过来,最终发现神秘外科中的内核。

②在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改造后,马克思创造了唯物论辩证法,但这是在批判古典美学,寻找其缺陷过程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德国古典美学仍然存在着内在联系性。

首先,在马克思美学中,其强调:发展以及促进人全面感觉的重要性。

其次,提出废除私有制是避免人类异化的一条根本性道路。

因为,只有在将私有财产废除以后,人的感觉以及特性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放。

但其同样提出异化本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为人感觉发展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至今为止,所创造的文艺作品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文学艺术推动人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够的,仍需要建立新的精神以及新时代的审美意识,这也是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的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

二、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
促使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化的方式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现代化发展,它对德国古典美学的优点进行发扬,同时抛弃其不足之处。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后的继承者才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促使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化。

1.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教条化苏联以及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均属于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范畴。

在这一阶段,中国和苏联均没有对后期的恩格斯、列宁、本杰明、艾德曼等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这种发展大多是在马克思根本没有公开性谈论的文
学著作中进行暗示。

对意识形态、生产性消费以及锚段、权威的看法均是可以像辩证法一样进行追加阐述与发挥的。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本人在马克思之后的很多文艺思想进行区别性对待,这已经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宗旨了。

③更为具体地说: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过度地否定了马恩美学中应该保存的东西,却夸张其美学中历史局限的东西。

这种“唯阶级论”对一切文艺创作进行解释,认为无产阶级创作并表现无产阶级生活的文学作品才是社会主义的,对其他思想、文学甚至精神进行排斥,对人物的心灵、无意进行否定。

这导致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走向了社会学化与政治化,仅仅成为社会政治思想的全部延承。

④这便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教条化。

基于此,在促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克服这种僵化的教条、模式,推崇文化创作题材、样式、风格以及美学思想的多样性。

2.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需要扬弃“后马克思主义美学”这种扬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否定“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所肯定、歪曲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夸张的东西,并肯定“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所肯定的东西。

另一方面,要否定与肯定的本质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里面在一定环境下会存在的东西,如此做的目的并不是重新回到原有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所有理论中。

因为如果不对后面一个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前面的一个问题也就难以顺利进行。

所以,最为根本的问题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形式是什么进行回答,研究其是否存在着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美学是有关于人类本体论的美学,其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阶级领域的美学。

所以,在本质上而言,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关于人人性的全面感觉的科学或者心理学。

⑤在了解了这一概念以后,可以说,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具有内在联系性,二者并不是根本对立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美学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并适用于今天。

这些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应该保存与发扬的东西,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化。

但“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将根本问题全盘否定掉了,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理论。

⑥还需要意识到的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属于时代的产物,其势必会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正如任何一种思想体系一样,其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并不是每句话都是正确的。

马恩经典著作中就已经指出:人们是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发展并建立起相对应的社会关系的,这些人以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进行原理创造。

所以,这些思想、原理范畴与其表现的关系同样不是永恒不变的,他们属于历史发展暂时的产物。

更为具体地说:马恩美学是在相对有限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所出现的审美现象、审美情感以及审美观念。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中的观点,实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新与发展。

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