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原 子 核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 核素 鲁科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核素鲁科版必修21.对Fe3+、Fe2+、Fe三种微粒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B.电子数相同C.属于同一种元素D.质子数相同解析:选B 三种微粒都属于铁元素,故A、C正确,质子数相同,D项正确,它们是铁元素的不同离子和原子,故其电子数不同。
2.日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自主研制出了精确度极高的NIM5铯(133Cs)原子喷泉钟,1 500万年不差一秒。
已知该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 A.23 B.55C.78 D.133解析:选C 由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则133Cs的中子数=133-55=78。
3.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 )A. 613AlB.13 6AlC.13 6CD. 613C解析:选C 该粒子的质量数为6+7=13,又因质子数为6,故化学符号为13 6C。
4.14C可用于考古断代。
下列关于14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6 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14 D.中子数为14解析:选B 14C中含有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14C中含有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4-6=8,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
5.下列有关同位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粒子互为同位素B.同位素原子的区别在于质量数不同C.同位素原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D.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间可互称同位素解析:选D 同一种元素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间互为同位素,如OH-与F-则不是,A项错误;同位素原子间中子数不同,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B、C项错误。
6.下列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 )A.O2、O3B.Na2O、Na2O2C.4019K、4020Ca D.H、D、T解析:选D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 原子结构和与原子核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原子结构和与原子核对点训练:原子核式结构与物理学史1.(2015·福建师大附中模拟)如图1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α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
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可能符合事实的是()图1A.1305、25、7、1B.202、405、625、825C.1202、1010、723、203D.1202、1305、723、2032.(2014·上海高考)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3.(多选)(2014·全国卷Ⅱ)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对点训练:原子核的衰变规律4.(2015·上海市静安区二模)如图2所示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在薄铝片和荧光屏之间有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E,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荧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
若撤去电场后继续观察,发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移开,观察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能为()图2A .β射线和γ射线B .α射线和β射线C .β射线和X 射线D .α射线和γ射线5.(2014·重庆高考)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选择题1.如图1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2.(2013·丽水模拟)如图2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射线x1,轰击铍(49Be)时会产生粒子流x2,用粒子流x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x3,经研究知道()图2A.x1为α粒子,x2为质子B.x1为α粒子,x3为质子C.x2为质子,x3为中子D.x2为质子,x3为光子3.如图3所示,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发布的“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23He(氦3)。
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23He+23He→211H+24He。
关于23He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图3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C.聚变反应过程质量数减少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23He聚变反应发电4.如图4所示,x为一未知放射源,P为薄铝箔,当x放射源稳定时,计数器的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接受射线的次数)稳定,现在将磁场移开,发现计数器的计数率没有什么变化,然后抽走P,则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上升,则x为()图4A.纯β粒子放射源B.γ粒子和β粒子的混合放射源C.α粒子和β粒子的混合放射源D.α粒子和γ粒子的混合放射源5.如图5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
在如图6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图5图66. (2012·江西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如图7所示,氢原子在下列各能级间跃迁:(1)从n=2到n=1;(2)从n=5到n=3;(3)从n=4到n=2。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 原子结构 原子核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 原子结构 原子核一、立足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1.(2019·全国卷Ⅰ)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eV ~3.10 eV 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 =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 .12.09 eVB .10.20 eVC .1.89 eVD .1.51 eV解析:选A 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为1.63 eV ~3.10 eV ,则氢原子能级差应该在此范围内,可简单推算如下:2、1能级差为10.20 eV ,此值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3、2能级差为1.89 eV ,此值属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符合题意。
氢原子处于基态,要使氢原子达到第3能级,需提供的能量为-1.51 eV -(-13.60 eV)=12.09 eV ,此值也是提供给氢原子的最少能量,选项A 正确。
2.已知A 和B 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 和2T ,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T 后,剩有的A 和B 质量之比为( )A .1∶4B .1∶2C .2∶1D .4∶1解析:选B 根据衰变规律,经过2T 后,A 剩有的质量m A =⎝⎛⎭⎫122T T m 0=14m 0,B 剩有的质量m B =⎝⎛⎭⎫122T 2T m 0=12m 0,所以m A m B =12,故选项B 正确。
3.(多选)232 90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变成208 82Pb(铅)。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B .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C .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 .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解析:选ABD 设α衰变次数为x ,β衰变次数为y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232=208+4x,90=82+2x -y ,解得x =6,y =4,C 错、D 对。
铅核、钍核的质子数分别为82、90,故A 对。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原子结构与原子核(二)重点高中适用作业[A级——保分题目巧做快做]1、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A、衰变和裂变都能自发发生B、衰变和裂变都不能自发发生C、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D、衰变不能自发发生而裂变能自发发生解析:选C铀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以铀核的衰变是能自发发生,而铀核的裂变是人工实现的,是用中子轰击铀核实现的,所以铀核的裂变不能自发发生,故A、B、D错误,C正确。
★2.(2015·天津高考)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解析:选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人们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选项A正确。
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选项B错误。
由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错误。
密立根油滴实验说明物质所带电荷量是量子化的,选项D错误。
3.23290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882Pb,则20882Pb比23290Th少()A、16个中子,8个质子B、8个中子,16个质子C、24个中子,8个质子D、8个中子,24个质子解析:选A20882Pb比23290Th质子数少(90-82)=8个,核子数少(232-208)=24个,所以中子数少(24-8)=16个,故A正确;B、C、D错误。
4.(2018·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解析:选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粒子性,而且也有波动性,则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故A正确;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本身性质有关,C错误;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D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 四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时跟踪检测(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内夯基固本练一、语言基础巩固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历史上国家有问题的时候,拨乱反正....都是靠道家;天下治平的时候才用儒家。
B.很久以来一直有人声称见过不明飞行物,但科学界或多或少地认为它们是无稽之谈....。
C.她特别有音乐天分,架子鼓、萨克斯、夏威夷小吉他、钢琴,都能够自吹自擂....。
D.能解放人力、让生活更轻松的“懒人经济”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催生的产品更是层出..不穷..。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确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时期的总任务。
C.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丰富、补充或者纠正。
D.革命导师有尊重实践的严肃的科学态度,给我们极大的教育。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B.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说明十分重视,他认为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的修改”(《列宁选集》第3卷第201页)。
C.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新实践的不断检验,包括新的历史事实的发现,曾对《共产党宣言》的个别论点作了修改。
D.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4.将下面语段压缩为35个字以内的一句话。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
课时跟踪检测 (四十三)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课时跟踪检测 (四十三)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sin 20°cos 20°cos 2155°-sin 2155°的值是( ) A.12 B .-12C.32D .-32解析:选A 原式=12sin 40°cos 310°=12sin 40°cos 50°=12sin 40°sin 40°=12.2.已知sin α=55,则cos 4α-sin 4α的值为( ) A .-35B .-15C.15D .35解析:选D cos 4α-sin 4α=(cos 2α+sin 2α)(cos 2α-sin 2α)=cos 2α=1-2sin 2α=1-25=35.3.若9-cos 2θcos θ+1=4,则(sin θ)2 020+(cos θ)2 021的取值为( )A .1B .-1C .2D .0解析:选A 因为9-cos 2θcos θ+1=4,所以9-(2cos 2θ-1)=4(cos θ+1), 即cos 2θ+2cos θ-3=0,解得cos θ=1或cos θ=-3(舍去), 所以sin θ=±1-cos 2θ=0, 所以(sin θ)2 020+(cos θ)2 021=1. 4.已知cos 2x2cos ⎝⎛⎭⎫x +π4=15,则sin 2x =( ) A .-2425B .-45C .2425D .255解析:选A ∵cos 2x2cos ⎝⎛⎭⎫x +π4=15, ∴cos 2x -sin 2x cos x -sin x =15, ∴cos x +sin x =15,两边平方,得1+sin 2x =125,∴sin 2x =-2425.5.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发现0.618就是黄金分割,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一数值也表示为a =2sin 18°,若a 2+b =4,则1-2cos 227°a b=( )A .-12B .12C .-2D .2解析:选A ∵a =2sin 18°,a 2+b =4, ∴b =4-a 2=4-4sin 218°=4cos 218°,∴1-2cos 227°a b =1-2cos 227°2sin 18°4cos 218°=-cos 54°4sin 18°cos 18°=-sin 36°2sin 36°=-12.6.若sin α+cos αsin α-cos α=12,则tan 2α=________.解析:因为sin α+cos αsin α-cos α=12,整理得tan α=-3,所以tan 2α=2tan α1-tan 2α=2×(-3)1-(-3)2=34. 答案:347.设当x =θ时,函数f (x )=sin x +3cos x 取得最大值,则tan ⎝⎛⎭⎫θ+π4=________. 解析:f (x )=sin x +3cos x =2sin ⎝⎛⎭⎫x +π3. ∵当x =θ时,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θ+π3=π2+2k π,k ∈Z ,即θ=π6+2k π,k ∈Z ,∴tan ⎝⎛⎭⎫θ+π4=tan ⎝⎛⎭⎫π6+2k π+π4=tan ⎝⎛⎭⎫π4+π6=1+331-33=2+ 3. 答案:2+ 38.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8,-6),则1+cos 2α+sin 2αcos (π+α)=________.解析:因为点(-8,-6)到原点的距离r =(-8)2+(-6)2=10,所以sin α=-610=-35,cos α=-810=-45.所以1+cos 2α+sin 2αcos (π+α)=2cos 2α+2sin αcos α-cos α=-2cos α-2sin α=-2×⎝⎛⎭⎫-45-2×⎝⎛⎭⎫-35=145. 答案:1459.求证:3-4cos 2A +cos 4A3+4cos 2A +cos 4A=tan 4A .证明:左边=3-4cos 2A +2cos 22A -13+4cos 2A +2cos 22A -1=⎝ ⎛⎭⎪⎫1-cos 2A 1+cos 2A 2=⎝⎛⎭⎫2sin 2A 2cos 2A 2=(tan 2A )2=tan 4A =右边,所以3-4cos 2A +cos 4A 3+4cos 2A +cos 4A=tan 4A .10.已知sin ⎝⎛⎭⎫π4+αsin ⎝⎛⎭⎫π4-α=16,α∈⎝⎛⎭⎫π2,π,求sin 4α的值. 解:因为sin ⎝⎛⎭⎫π4+αsin ⎝⎛⎭⎫π4-α =sin ⎝⎛⎭⎫π4+αcos ⎝⎛⎭⎫π4+α=16,所以sin ⎝⎛⎭⎫π2+2α=13, 即cos 2α=13.因为α∈⎝⎛⎭⎫π2,π,所以2α∈(π,2π). 所以sin 2α=-1-cos 22α=-223.所以sin 4α=2sin 2αcos 2α=2×⎝⎛⎭⎫-223×13=-429.层级(二) 素养提升练1.已知tan 2α=-22,且满足π4<α<π2,则2cos 2α2-sin α-12sin ⎝⎛⎭⎫π4+α的值为( )A. 2 B .- 2 C .-3+2 2D .3-2 2解析:选C 已知tan 2α=-22,且满足π4<α<π2,则tan 2α=2tan α1-tan 2α=-22,解得tan α=2,所以2cos 2α2-sin α-12sin ⎝⎛⎭⎫π4+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tan α1+tan α=-3+2 2.2.化简:tan 70°cos 10°·(3tan 20°-1)的结果是________. 解析:原式=sin 70°cos 70°·cos 10°⎝⎛⎭⎫3sin 20°cos 20°-1=3cos 10°-cos 10°·sin 70°cos 70°=3cos 10°-cos 10°·cos 20°2sin 10°·cos 10°=3sin 20°-cos 20°2sin 10°=sin 20°cos 30°-cos 20°sin 30°sin 10°=sin (20°-30°)sin 10°=-1.答案:-13.已知函数f (x )=sin 2⎝⎛⎭⎫x +π4-sin 2⎝⎛⎭⎫x -π4+3cos 2x ,x ∈R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f (x )在区间⎣⎡⎦⎤-π4,π4上的值域. 解:f (x )=sin 2⎝⎛⎭⎫x +π4-sin 2⎝⎛⎭⎫x -π4+3cos 2x =1-cos ⎝⎛⎭⎫2x +π22-1-cos ⎝⎛⎭⎫2x -π22+3cos 2x=sin 2x +3cos 2x =2sin ⎝⎛⎭⎫2x +π3. (1)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2=π.(2)由x ∈⎣⎡⎦⎤-π4,π4,得2x +π3∈⎣⎡⎦⎤-π6,5π6, ∴-12≤sin ⎝⎛⎭⎫2x +π3≤1, ∴f (x )∈[-1,2].即f (x )在区间⎣⎡⎦⎤-π4,π4上的值域为[-1,2]. 4.已知α∈⎝⎛⎭⎫π2,π,sin α=55. (1)求sin ⎝⎛⎭⎫π4+α的值; (2)求cos ⎝⎛⎭⎫5π6-2α的值. 解:(1)由题意知cos α=-1-⎝⎛⎭⎫552=-255,所以sin ⎝⎛⎭⎫π4+α=sin π4cos α+cos π4sin α =22×⎝⎛⎭⎫-255+22×55=-1010. (2)因为sin 2α=2sin αcos α=-45,cos 2α=2cos 2α-1=35,所以cos ⎝⎛⎭⎫5π6-2α =cos5π6cos 2α+sin 5π6sin 2α=-32×35+12×⎝⎛⎭⎫-45 =-33+410.5.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①sin 213°+cos 217°-sin 13°cos 17°; ②sin 215°+cos 215°-sin 15°cos 15°; ③sin 218°+cos 212°-sin 18°cos 12°; ④sin 2(-18°)+cos 248°-sin(-18°)cos 48°; ⑤sin 2(-25°)+cos 255°-sin(-25°)cos 55°. (1)请根据②式求出这个常数;(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sin 215°+cos 215°-sin 15°cos 15 ° =1-12sin 30°=1-14=34.(2)三角恒等式为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证明如下:法一: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sin 2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2-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 =sin 2α+34cos 2α+32sin αcos α+14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34sin 2α+34cos 2α=34. 法二: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 =1-cos 2α2+1+cos (60°-2α)2-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 =12-12cos 2α+12+12(cos 60°cos 2α+sin 60°·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 =12-12cos 2α+12+14cos 2α+34sin 2α-34sin 2α-14(1-cos 2α) =1-14cos 2α-14+14cos 2α=34.。
最新江苏专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题(全册 共156页 附解析)

最新江苏专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题(全册共156页附解析)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课时跟踪检测(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课时跟踪检测(三)离子键课时跟踪检测(四)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课时跟踪检测(五)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课时跟踪检测(六)不同类型的晶体课时跟踪检测(七)化学反应速率课时跟踪检测(八)化学反应的限度课时跟踪检测(九)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课时跟踪检测(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天然气的利用甲烷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石油炼制乙烯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煤的综合利用苯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乙醇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乙酸课时跟踪检测(十八)酯油脂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糖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蛋白质和氨基酸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一、单项选择题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原子核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2·天津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2.(2011·浙江高考)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3.(2013·丽水模拟)如图1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射线x1,轰击铍(94Be)时会产生粒子流x2,用粒子流x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x3,经研究知道()图1A.x1为α粒子,x2为质子B.x1为α粒子,x3为质子C.x2为质子,x3为中子D.x2为质子,x3为光子4.(2012·上海高考)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2所示。
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图2A.X射线B.α射线C.β射线D.γ射线二、双项选择题5.(2012·吉林二模)目前,在居家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都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1 g氡放在天平左盘上,砝码放于右盘,左右两边恰好平衡,则7.6天后,需取走0.75 g砝码天平才能再次平衡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6.(2012·广东高考)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
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C.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反应D.23592U+10n→140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7.由于放射性元素237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
已知237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83Bi,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20983Bi的原子核比23793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B.20983Bi的原子核比23793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42He―→126C+10nB.20个23892U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个23892UC.23592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9438Sr和14054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D.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9.(2012·湖北八校二联)已知氢原子基态的轨道半径为R0,基态能量为-E0,将该原子置于静电场中使其电离,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电子电荷量大小为q。
则() A.静电场提供的能量至少为E0B.静电场提供的能量至少为2E0C.静电场场强大小至少为k qR20D.静电场场强大小至少为2k qR20三、填空、计算题10.一静止的氡核(22286Rn)发生α衰变,放出一个速度为v0、质量为m的α粒子和一个质量为M的反冲核钋(Po),若氡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钋核的动能。
(1)写出衰变方程;(2)求出反冲核的速度;(3)求出这一衰变过程中亏损的质量。
11.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0),电子质量为m,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h)。
12.假设两个氘核在一直线上相碰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的同位素和中子,已知氘核的质量是2.013 6 u,中子的质量是1.008 7 u,氦核同位素的质量是3.015 0 u。
(1)聚变的核反应方程是________,在聚变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 MeV。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氚核和氦核发生聚变生成锂核,反应方程式为31H+42He―→73Li,已知各核子比结合能分别为E H=1.112 MeV、E He=7.075 MeV、E Li=5.603 MeV,试求此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答案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1.选B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A错误;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选项B正确;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利用的是红外线,选项C错误;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该原子核的质量,选项D错误。
2.选Dα射线是原子核同时放出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产生的,选项A错;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而放出的,选项B错;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选项C错;放射性是原子核的固有属性,选项D正确。
3.选B用从钋发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穿透力很强的粒子流。
如果用这种粒子流轰击石蜡,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
查德威克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粒子正是卢瑟福猜想的中子。
由以上可知x 1为α粒子,x 2为中子,x 3为质子,B 正确,A 、C 、D 错误。
4.选D 放射源发出的只有α、β、γ三种射线,故选项A 错误。
在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能穿透钢板,故选项B 、C 错误,D 正确。
5.选AD 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A 正确,B 错误。
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而不是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一半,C 错误。
α粒子为氦原子核,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D 正确。
6.选AC 21H +31H →42He +10n 是核聚变反应,而不是β衰变;D 选项中是核裂变反应,D 错。
7.选BC 209 83Bi 的中子数为209-83=126,237 93Np 的中子数为237-93=144,209 83Bi 的原子核比237 93Np 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A 错、B 对;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α衰变的次数为237-2094=7次,β衰变的次数是2×7-(93-83)=4次,C 对、D 错。
8.选AC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 +42He ―→12 6C +10n ,A 正确。
原子核的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所以B 错误。
235 92U 在中子轰击下生成9438Sr 和140 54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所以该反应过程会产生质量亏损,从而放出核能,C 正确。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可能要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也可能会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所以D 错误。
9.选AC 氢原子电离时是核外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消耗能量最少的情况是电子与原子核恰好分离时,电子与原子核的速度恰好为零,此时消耗的能量恰好等于其基态能量的绝对值,A 正确B 错误。
从力的角度来看,电子与氢原子核分离时电场力不小于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即qE ≥kq 2R 20,可知C 正确,D 错误。
10.解析:(1)由已知得222 86Rn ―→218 84Po +42He(2)设反冲核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可知:m v 0=M v 。
即:v =m v 0M。
(3)由质能方程可知E =Δmc 2=12m v 20+12M v 2 Δmc 2=12m v 20+12M ⎝⎛⎭⎫m v 0M 2 解得:Δm =(M +m )m v 202Mc 2。
答案:(1)222 86Rn ―→218 84Po +42He (2)m v 0M(3)(M +m )m v 202Mc 2 11.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中的电子离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由12m v 2=hν+E 1可得v =2(hν+E 1)m 。
答案:越大 2(hν+E 1)m12.解析:(1)根据题中条件,可知核反应方程式为21H +21H ―→32He +10n 。
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2m H -(m He +m n )=2×2.013 6 u -(3.015 0+1.008 7)u =3.5×10-3u 。
由于1 u 的质量与931.5 MeV 的能量相对应,所以氘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 ΔE =3.5×10-3×931.5 MeV ≈3.3 MeV 。
(2)31H 和42He 分解成7个核子所需的能量为E 1=3×1.112 MeV +4×7.075 MeV =31.636MeV7个核子结合成73Li ,释放的能量为E 2=7×5.603 MeV =39.221 MeV所以此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ΔE =E 2-E 1=39.221 MeV -31.636 MeV =7.585 MeV 。
答案:(1)21H +21H ―→32He +10n 3.3 (2)7.585 M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