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裂缝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路面裂缝车载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路面裂缝车载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 据 存 储
显 示
]G P S
外触发适配卡 卜 . 触发信号电 路
主机P l C总线
系 统
s T 硬盘 l I 千兆网卡 l l 显示前端 AA
件。完成后 的系统满足 了实际路 面裂缝检测的应用要 求。 关键词 : 面裂缝 ; 路 倍频 电路 ; 图像采集 ; 图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 . T38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0—82 (0 8 0 0 5 0 10 89 20 )5— 0a in o h ce Bo n s y t m o h ih y Cr c s sg n ai to fVe il r e Te tS se f r t e H g wa a k z
高速公路 由于行车荷载作用 和 自然 因素 的影响 , 面会逐 路 渐产生各种破损 。其 中, 路面裂缝作为路 面病害 的重要特征 , 其
检测方 法一直受到关注。 我国传统 的沥青路面裂缝 识别工作 主要 依靠人工检 测 , 它
处理 4个单元构成 。其 中涉及 了图像采集 、 存储 、 触发信号倍频
电路 、 P G S定位 关联 4个 主要模块 的设计与 实现 。图 1为系统 硬件整体构成 。
存在 4个 明显 的缺 陷 : 依赖工作 人员经 验 , 量结果无 统一标 测 准; 工作期间人员安全性差 , 测量环境恶 劣 ; 采集 、 测量耗 时长 , 工作效率低 下 ; 原始资料 不完整 , 测量数据难 以核准 。国外早 在 2 0世纪 8 0年代中后 期就纷纷 着手 展开 相关研 究” , 但产 品 在引用 中受 到诸 多限制 : 口设 备价格昂贵 , 以推广 ; 进 难 与国内 技术标准 的统 一性 差 ; 设备维修 、 保养 、 标定等工作具有 技术依

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近年来,建筑结构领域的健康监测和预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指一种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测结构的变形、应力、振动等参数,提前预警结构损伤的一种技术,旨在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和增加其寿命。

该系统通过搜集结构物变形、应力和振动等参数,并通过结构动态特性分析、数学模型计算、振动识别算法、预测模型及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相关参数的监控预警,发现异常时及时提供相应的措施。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筑密度逐渐增大,因此,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发展将逐渐成为保障城市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建筑维护理念向科技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一、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的优越性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主要有以下优越性:1.实时检测,有效预测故障:与传统手动检测的方式相比,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实时自动完成结构物的变形及其变化趋势、振动频率、自然频率、形态、材料受力状态等数据搜集,识别结构物内部状况。

2.降低人员损失: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避免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过于依赖经验惯性来判断建筑结构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的弊端,尤其是在建筑物大规模坍塌等极端情况下,可以避免人员的重大损失。

3.延长建筑物寿命:通过实时的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检测建筑物结构变化趋势,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二、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应用场景1.桥梁领域:桥梁的质量及安全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中之重。

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在桥梁领域广泛应用,如桥梁震动响应特性识别等,可以及时发现桥梁安全隐患。

2.高层建筑领域: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比较复杂,建设周期比较长,因此,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高层建筑的地基和楼房内部等处布置一些感应器,并将其装配到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上,既可以实现地震响应及时检测,也可以快速观测大楼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3.隧道工程领域:隧道工程复杂、变幻无常,建成后存在的振动、渗水、裂缝等就是造成工程质量降低和工程投资变大的主要原因。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引言1.1 概述道路裂缝是指路面上的裂缝或破损,它们对行车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对于道路维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道路上的裂缝,并提供可靠的裂缝识别结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道路裂缝检测系统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本文详细介绍了注意力机制的原理,并解释了为何选择利用注意力机制来提高道路裂缝检测的效果。

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方法,它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性将注意力集中在道路裂缝上,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接下来,本文将重点介绍设计与实现方法。

具体而言,将详细讨论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特征提取和裂缝检测等步骤。

针对每个步骤,将给出详细的算法和流程,并解释其原理和实现细节。

最后,本文将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大量道路图像数据集的实验验证,将评估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同时,将与其他相关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之,本文旨在为道路维护和管理提供一种高效准确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

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并详细介绍设计与实现方法,本文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期望该系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为道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包括背景介绍和注意力机制的原理。

在背景介绍中,将介绍道路裂缝对交通安全和整体道路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然后,将详细介绍注意力机制的原理,解释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如何用于裂缝检测系统中。

桥梁裂缝检测方案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究

桥梁裂缝检测方案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究

桥梁裂缝检测方案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究桥梁裂缝检测方案: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究1. 背景介绍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重量。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环境因素、设计问题或施工不当等各种原因,桥梁裂缝的产生已经成为桥梁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有效的桥梁裂缝检测技术对于维护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简介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表面的三维形状和相应变形的高精度测量。

相对于传统的裂缝检测方法,如视觉检测和物理测试,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具有快速、高精度、自动化等优势。

3.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桥梁裂缝检测中的应用3.1 数据采集激光扫描仪通过发射激光束,扫描桥梁表面,记录下每个点的三维坐标信息。

采集的数据包括了桥梁的整体几何形状和表面形貌。

3.2 数据处理通过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桥梁的三维模型和拓扑结构。

同时,可以根据激光测距原理,计算出桥梁表面各点的高程信息,进一步分析桥梁表面的变形情况和裂缝情况。

3.3 裂缝检测在获得桥梁的三维模型后,可以借助图像处理算法,对裂缝进行自动化检测和定位。

通过设置合适的阈值和形态学处理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桥梁的裂缝,并对其进行分割和计量。

4.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4.1 技术优势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桥梁裂缝检测中具有以下优势:- 高精度:能够实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准确度高。

- 快速高效:无需接触目标物体,测量过程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

- 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自动化,减少了人为误差。

- 全面性:能够获取桥梁整体的三维几何信息,对于裂缝检测和结构分析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4.2 应用前景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桥梁裂缝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裂缝检测:能够实现桥梁裂缝的自动化检测和计量,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 桥梁健康评估:通过不同时间点的测量数据对比,可以实现对桥梁健康状况的评估和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现代工程领域中,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正逐渐成为保障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对结构的物理状态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它就像是给结构配备了一位“私人医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损伤,并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预警。

这项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早期,监测手段相对简单,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一些基本的物理测量方法。

然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从传统的应变计、位移传感器,到如今的光纤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等,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结构的微小变化。

同时,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实现了实时、远程的数据获取,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及时性。

在数据分析方面,先进的算法和模型不断涌现,使得从海量监测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更加容易。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更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模式和预测其未来的性能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桥梁工程中,它可以对桥梁的受力状态、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一些大型跨海大桥和山区高桥,由于所处环境恶劣,承受的荷载复杂,通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桥梁结构的疲劳损伤、锈蚀等问题,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高层建筑中,结构健康监测能够监测建筑物在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评估其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特别是在一些超高层建筑中,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健康监测系统可以为设计优化和施工控制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在隧道工程中,结构健康监测可以监测隧道衬砌的变形、受力情况,预防隧道坍塌等事故。

对于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如穿越断层、软土地区的隧道,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裂缝是地表或者建造物上的一种常见的结构缺陷,其产生可能是由于地壳运动、地震、地基沉降、结构变形等原因引起的。

裂缝的浮现可能会导致建造物的结构不稳定,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因此,裂缝监测的实施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裂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的裂缝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裂缝的定期观测和记录,获取裂缝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建造物的结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三、监测方法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建造物的结构特点和裂缝的分布情况,选择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监测。

观测点应包括建造物的主要结构部位和易发裂缝区域。

2. 监测设备的安装:在每一个观测点上安装裂缝计量仪器,如裂缝计量尺、裂缝计量仪等。

安装过程中应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监测频率:根据裂缝的情况和建造物的使用状况,确定监测的频率。

普通情况下,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并在重大地震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后进行特殊监测。

4. 数据记录和分析:每次监测完成后,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者专门的监测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四、监测内容1. 裂缝的形态:记录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参数,并绘制裂缝的示意图。

可以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人工观测进行记录。

2. 裂缝的变化: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裂缝数据,分析裂缝的变化趋势。

特殊关注裂缝的扩展、变形、闭合等情况。

3. 环境因素的影响:记录监测期间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地震等,以便分析这些因素对裂缝变化的影响。

五、监测结果的处理1. 正常情况下,如果裂缝的变化在合理范围内,可以继续进行定期监测,并保持监测记录的完整性。

2. 如果裂缝的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应即将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者加固。

修复或者加固的具体措施应根据裂缝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决策。

3. 在重大地震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后,应即将进行特殊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六、监测报告每次监测完成后,应编制监测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目的和方法的介绍。

基于yolo的道路裂缝检测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

基于yolo的道路裂缝检测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

基于yolo的道路裂缝检测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道路裂缝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交通安全任务,能够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并修复道路上的裂缝,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YOLO(You Only Look Once)具有高速和高准确度的特点,其技术可以应用到道路裂缝检测中。

一、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YOLO的道路裂缝检测系统,实现对道路图像中裂缝的自动检测和标注。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1.数据集准备:收集包含道路裂缝的图像数据集,并对图像进行标注,标注出裂缝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还可以采集一些不含裂缝的道路图像作为负样本。

2. YOLO网络模型搭建:根据道路裂缝检测的需求,根据YOLO算法的原理,设计和搭建适合此任务的网络模型。

3.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道路裂缝图像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的尺寸调整、数据增强等操作,以提高训练的效果。

4.训练模型:使用准备好的道路裂缝数据集对搭建好的YOLO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调整超参数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5.模型优化: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优化,包括模型压缩、模型加速等操作,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

6.系统实现:将训练好的道路裂缝检测模型与实际的道路图像进行结合,实现自动检测和标注的功能。

二、关键技术和步骤1. YOLO算法介绍:YOLO算法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目标检测任务转化为一个回归问题,通过单个前向传递来预测目标的位置和类别。

2.数据集标注:收集到的道路裂缝图像需要进行标注,包括标注出裂缝的位置和大小,以便训练模型时能够学习到裂缝目标的特征。

3.数据预处理:对道路裂缝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调整图像的尺寸、颜色空间转换、数据增强等操作,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4.网络模型搭建:根据YOLO算法的原理,设计和搭建适合道路裂缝检测任务的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等。

5.模型训练:使用准备好的道路裂缝数据集对搭建好的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多次迭代优化模型的损失函数,提高模型对裂缝目标的检测准确度。

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裂缝识别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裂缝识别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裂缝识别应用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往往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美观,还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混凝土裂缝的识别和监测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裂缝识别应用,以及其实现的方法和技术。

二、混凝土裂缝的识别方法混凝土裂缝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1. 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表面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来识别混凝土裂缝。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预处理:对混凝土表面的图像进行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处理,以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2)特征提取:提取混凝土表面图像中的特征,如纹理、形状等;(3)分类识别:通过分类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以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识别。

2.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识别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对混凝土表面的图像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识别。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预处理:对混凝土表面的图像进行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处理,以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2)数据标注:对混凝土表面图像中的裂缝进行标注,以便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训练;(3)神经网络构建:根据混凝土表面图像的特点,设计并构建适合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4)神经网络训练:利用标注好的混凝土表面图像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其能够准确识别混凝土裂缝;(5)测试和评估: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定其在混凝土裂缝识别方面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裂缝识别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裂缝识别应用是一种新型的识别方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动、准确地识别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该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裂缝监测系统混凝土裂缝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它可以通过摄像机等设备实时监测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通过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信息推送,实时数据共享,方便
管理。
【参考文献】
【1】汤宇达, 黄智勇, 黄国伟. 智能裂缝监测系统设计[J]. 科技传播, 2011(, 22): 149.
【收稿日期】2015-04-20
45
数据传输模块 数据传输模块
电源 管理 模块
数据管传输系统
监测客户端
信号调理模块
PC
手机终端
图 1 系统总体结构图
2.2 裂缝传感器
该传感器主要由位移传感器和固定夹具等组成,具有高 精度,防水、耐腐蚀性的特性,性能稳定,可以长期监测结构物 伸缩缝的开合度(变形)。使用时,在建(构)筑物表面裂缝的两 侧用膨胀螺丝固定安装夹具,将测缝计固定在夹具上即可。传 感器量程分为:±5mm,±10mm,±20mm,±30mm,也可根据现 场需要定制,可在(-40~+70℃)温度范围内使用。传感器由 专用的四芯屏蔽电缆传输信号,输出信号不受电缆长度的影 响,适应长期自动化监测。
相对较小。
设计水平。
7 剪力墙设计中的几个原则
设计剪力墙结构时应遵守以下设计原则:剪力墙墙肢应 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不应过大;剪力墙应该尽量布 置在恒荷载较大位置、平面形状变化处、楼梯位置;在平面布 置时应尽量保持对称、均匀,以降低结构扭转,无法保证对称 时,需要使建筑结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尽量重合。在纵向布 置上尽量保证剪力墙贯通建筑全高,从而使建筑结构上下刚 度均匀且连续;墙上的洞口尽量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不宜 将其设置在剪力墙的端部或者柱边。对于高层建筑,不可运用
比不小于 5 的弱连梁,建筑窗台底部和窗顶墙体使用砌体填 充。通过弱化处理,剪力墙和连梁都将拥有较好的抗震耗能能 力、更大的延性以及比较轻的自重,而且钢筋的实际使用量也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是一项相对繁 琐 并 要 求 细 致 耐 心 的 工 作 ,具 体 实 践 中 需 要 设 计 人 员 透 彻 理 解 各 设 计 规 范 中 剪 力 墙 结 构 相 应 条 款 的 编 制 原 理 ,不 断 提 升 剪 力 墙 工 程 的
6 剪力墙的延性设计
常见的剪力墙结构中,经常出现连梁的高度较高而刚度 较大,连梁中往往仅配置普通的抗剪箍筋和受弯纵向钢筋,其 延性较差。对于这种连梁,应用斜向交叉配筋可有效提高连梁
少且墙肢较短,则为防止水平荷载影响下楼盖平面内发生弯 曲变形,需要对剪力墙的最大间距进行严格控制,注意剪力墙 的数量和结构高度、结构体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1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拥有 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由于地铁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地层扰动、 造成失水和地层应力损失引起既有地铁线路和沿线建(构)筑 物沉降、位移、变形,会出现裂缝,而裂缝产生和发展将严重影 响建(构)筑物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因此,裂缝的监测作为地铁 施工自动化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文阐述了基于位移传感 器的结构裂缝膨胀自动化监测系统,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
【收稿日期】2015-03-19
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
(上接第 42 页)
【2】王浩, 葛修润, 邓建辉,等. 隧道施工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结构裂缝膨胀监测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实际工 程中的应用,通过现场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该套系统具有以
42
图 2 数据采集于传输系统结构图
2.5 自动化监测软件
整套软件包括服务器端软件、客户端软件两部分,客户端 软件又包括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两种版本。
服务器端软件作为整套系统的核心,包括有参数设置模 块、实时监测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数据库交互模块。参数 设置用于测点编号、监测采样间隔、通讯端口以及其他一些控 制参数的设置。实时监测模块用于各个裂缝测点开合度信息 的数字化、图形化的显示。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用于异常、错误 监测数据的滤除以及裂缝形变量预警、报警以及错误信息的 输出。数据库交互模块用于设置参数和监测数据与数据库之 间的交互。软件系统框图如图 3 所示。客户端软件主要作为远 程监测数据查看的平台,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电脑、手机可实 时了解现场裂缝测点开合度情况。
【关键词】裂缝传感器;自动化监测;数据采集
【Keywords】crack sensor; automatic monitoring; data】TU4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9467(2015)09-0041-02
【DOI】10.13616/ki.gcjsysj.2015.09.006
【作者简介】赵伟(1986~),男,河南鹤壁人,工程师,从事土木工程 监测、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电子信箱)w eizhao@cscec. com .cn。
用。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传统的裂缝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逐个测量、记 录,工作比较繁琐,同时人工存在读数和操作误差。为了弥补手 工测量方法上的缺陷,同时结合监测现场环境,整套监测系统 由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管理分析子系 统以及数据查看客户端子系统构成[2]。结构裂缝监测系统构成 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ZHAO Wei1, WEI Yong-bin1,ZHOU Ming-ming2
(1.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Ltd.,Technical Center, Beijing 101300, China;
2.China Construction South Investment Co. Ltd .,Shenzhen 518000, China)
通过安装在监测现场的数据采集系统将采集、获取的位 移传感器的裂缝数据,经数据传输系统发送到监测服务器,再
41
工程建设与设计
Construction & Design For Project
经软件计算、分析、存储、显示。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相关人员 通过手机或电脑客户端,可实时查看现场裂缝数据信息。
数据管理分析系统(服务器端)
2.4 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现场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传输系统传输至监控中心服务 器,软件处理后制作成相应图形图表显示在大屏幕上,监控中 心操作人员根据现场施工工况,通过设置软件参数,灵活地调 整裂缝自动化监测频率。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可实现大 量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准确、及时地反映监测结构缝的开合 度信息,为施工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沈蒲生,孟焕陵,刘永华,张耀春.基于优化原理框 - 剪结构中剪力墙
合理数量[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1-12. 【2】滕军,吕海霞,李祚华,尚守平.平面不规则剪力墙结构大震变形及耗
能反应分析[C]//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2010. 【3】李捍文,童根树,金阳.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摘 要】在新建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区间下穿、上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以及下穿房屋建筑进行实时的自动化监测,提
供实时、准确、可靠的隧道和建(构)筑物形变监测数据,对于施工过程中减少对地层的扰动,确保既有线路的安全运营以及减少
建(构)物沉降、倾斜、开裂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构裂缝膨胀监测作为自动化监测的一个重要项目,论文主要阐述了结构裂缝膨胀
8 结语
的抗剪性能和延性,然而由于受到造价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实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怎样在设计方面同时满
际工程中应用的相对较少。设计中应该合理控制剪力墙墙肢 足建筑样式的创新、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结构的安全性,
的长度大小,将长墙切割为开洞连肢墙,在洞顶位置设置跨高 已经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方向。建筑结构设计中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1-2. 【4】黄宝峰,吴洪,王履塽.底部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的讨论分析 [C]//
山东建筑学会成立 50 周年优秀论文集,2003.
全部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如果短肢剪力墙相对较多,那么需
要布置普通的剪力墙,进而形成普通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共 同承担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墙数量较
整套裂缝动态长期监测系统中,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 与传输子系统安装在监测现场,数据管理分析子系统运行于 服务器端,通过客户数据查看客户端子系统可实时查看现场 裂缝数据信息,为施工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下转第 45 页)
建筑与结构设计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2.3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主要包括: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 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组成,如图 2 所示。信号 调理模块负责为前端的传感器供电,以及信号调理、电平转 换。数据采集模块实现模拟量到数字量采集的功能,采集信号 通过 RS485 总线输出。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建立通信链路,将裂 缝开合度信息传输给监测中心服务器。电源模块为信号调理、 数据采集以及数据传输模块供电,同时模块内置电池,为整套 系统提供不间断供电。
监测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Abstract】In the new subway lin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need to monitor the existing subway line passed through the
new line and the building above it, provide real-time, accurate and reliabl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of the tunnel and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20(增 1):1684-1686. 【3】麟, 肖红渠, 王刚.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新建地铁穿越既有线中的应
用[J]. 隧道建设,2008(6): 359-3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